发新话题
打印【有18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每日一校(小升初)

每日一校(小升初)

致远中学学校简介:
上海市致远中学,于2001年7月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承办的一所转制初级中学,2007年9月,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精神,学校重新转型为公办学校,继续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承办,并委派赵世强同志担任上海市致远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几年来,上海市致远中学充分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改经验,全面引进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教育科研促学校整体发展,以精致管理促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开发师生智慧潜能,积极构建展能教育模式,把上海市致远中学建成一所具有教改实验特色、教学质量优良、与上海市实验学校教改实验相衔接的浦东新区特色初级中学,2002年9月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市实验学校初中教育实验基地。
    上海市致远中学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办学思想,坚持倡导“展能教育”,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初中毕业生。2005年以来,已经送走了三届毕业生,每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75%以上的学生进入了区重点以上的学校就读,中考成绩名列浦东新区前茅。
    上海市致远中学初中学制为四年,初三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经上海市实验学校验收后,将推荐升入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部学习。
致远中学办学特色:
学校以数学、英语、计算机教学为特色,数学采用实验学校教材,重组知识结构,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学科竞赛能力;英语采用牛津教材,加大课时,分项开设英语阅读与写作、口语与听力、课外阅读等专课;计算机学习三年,实行学生计算机运用技能等级考试,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学校构建了德育分年级教育系列:预初年级的团队教育,初一年级的科技教育,初二年级的人文教育,初三年级的理想人生教育。《初中主题化德育的构建及关联效用研究》课题被定为区级德育课题。
每学期收取学费2000元
赵世强  范锡玉(校长、书记)50762696-8220
学校地址:灵山路2100号      邮编:200136      总机:50763856.

TOP

还没有完全成为公办.

TOP

明年3月份有些学校就开始发“招生通知”了。到时请关注各个学校的网站.

TOP

孩子的简历最好春节的时候做好。过了年就有得忙了,去报名、面试、考试等。提醒一下:自己地段的中学必须去报名,否则会踏空的。.

TOP

现在有名气的中学都有自己的特色班,这些特色班都是为学校打名气的。
罗山中学的小班
进才北校的法语班
模范中学的奥数班
等等。。。。。。.

TOP

地段生是根据户口本来的.

TOP

现在家长的压力要比孩子的大.

TOP

隆隆爸爸讲得对,有付出就有收获。我相信隆隆是个品学兼优孩子.

TOP

进才中学北校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是1997年诞生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一所现代化公办花园式初级中学,南临羽山路,西傍民生路。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教学部与生活部三个园区,占地近50亩。现有四个年级50个教学班,188名教师。近2000名学生分别来自周边地区和其它区县以及包括港台在内的全国22个省市、地区,还有来自日、韩等归国人员的子女。学校已逐渐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扎实、创新力强、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依法治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高效运作机制。
通过近7年的建设,学校拥有校园局域网系统和被媒体认为是“沪上首家综合科学实验室”、功能齐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25个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体育馆以及多功能会议厅、语音室、音乐室、舞蹈房、美术教室、学生画室等专用教室,高标准的塑胶跑道和室外塑胶篮球场、体操房以及各类体育运动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新型的综合学习和探究活动的要求。
作为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进才中学北校瞄准的是未来的发展,确立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即“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将进才北校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服务名校,改革活校”的办学思路,努力践行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学校的第一观念、把课堂作为学校的第一形象、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目标、把社区作为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第一窗口的教育追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争创现代化、示范性的学习型学校。
7年来,学校以探究教育为抓手,积极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课程设置现代化、教学水平优质化、德育资源生活化、技术手段信息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文化交流国际化。学校逐渐创出了品牌,形成了四个方面的特色:德育中的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探究;英特尔未来教育与学校课程改革的结合;以上海首家综合科学实验室为标志的校园建设;以探究型家庭为切入口的社区教育。
学校开展的“无人监考”、“我画名人”、“感动进北”、“探究型家庭的创建”等一批有特色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成为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在突出英语、法语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和开设了50多门丰富多彩、多元化的探究学习主题,如:“合唱中的和谐”、“走进西部”、“环境调查和监测”、“文画派对”、“我是一只小小鸟”等,引导学生去关心和探索外部世界,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自然。如: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化社区”的创建、暑期赴西部游修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巧手俱乐部”、“小制作和小发明家俱乐部”、“机器人制作俱乐部”、“学生科学院”等科技社团,以及管乐队、合唱队、芭蕾舞队、文学书社、书画院等学生文化艺术团体,开辟了学生思维、情感和体验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今天的进才北校,已经成为浦东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乐园。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社区教育标兵单位、浦东新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浦东新区双语教学实验基地、上海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我校又于今年6月通过了浦东新区发展性教育督导现状评估“示范二级”、“发展评估A等”。学校已多次接待国内山东、江苏、青海等兄弟省市教育代表团的参观交流,并多次与香港、美国、日本等海外国家地区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学生报》、《青年报》、东方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40多篇在国家、市、区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教师在全国、市区的各级课堂比赛中获奖。
学校正努力在“一个微观而具体的领域,实践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学校类别: 初中   
   通信地址: 浦东新区羽山路601号(民生路口)
邮政编码: 200135
     校长:     金卫东          校长室电话:68537212
   书记:     杨  龙          书记室电话:58211978  
  传真:     58214034
   校长信箱: jwd@hsjcb.pudong-edu.sh.cn.

TOP

是祺祺的地段学校.

TOP

浦东模范中学
2000年,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是一所由公立金桥中学转制更名的完全中这建制的学校。她由上海市劳模协会承办,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主办。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承办。旨在发展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教育事业,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探索"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寻求拓展素质教育的渠道,为浦东人民提供良好的择校机会,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高品位的学生。
1. 办学目标:教育高质、管理高效、浦东一流、上海知名。
2. 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长。
3. 校训:和谐、尚志、求实、创新。
4.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要求每个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会一种乐器,有一项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活动。
5.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在严格执行市教委课程设置要求的同时努力建设学校课程,办出学校特色,强化文化修养课目,强化外语口语教学;微机课程设置下移,学生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上网。
6. 学校将逐步聘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为各年级学科教学的顾问,逐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的师资队伍。 学校具备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设施和设备,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专用教室,另有图书馆、阶梯教室、250米环形跑道的操场、850平方米的室内操场等。经今年暑假改造后,学校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将有进一步的改善。
7.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校董会董事长由上海市普教系统劳模协会会长原教育局副局长、全国劳模刘元璋同志担任,副董事长由浦东社会发展局局长马伊里、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副会长江晨清、吴佩芳担任。
8. 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首任校长由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普教分会会长、全国优秀校长、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中学特级教师、原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吴小仲同志担任。校长--吴小仲
副校长--宋爱华
副校长--周承钰
校址在博山路918号,原金桥中学。
全区招生,主要学块招生,无寄宿,学费标准:2000元/学期.

TOP

TOP

上海市罗山中学建于1957年,至今已有46年历史,其前身为民力中学。1995年迁址至博山东路41弄18 号(今校址,位于浦东新区杨浦大桥的罗山路与博山东路的交汇处),并更名为罗山中学。更名前的民力中学是一所众所周知的薄弱困难学校,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学校领导调动频繁,据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则属不合格校。(92年11月副市长谢丽娟曾带领市府所属有关部门十多位领导,来我校召开薄弱困难学校现场办公会。但当时因苦于没有政策和资金,学校面临着关并的结局。)而在1995年学校搬入新校址,并改名为罗山中学后,学校不仅在硬件实施上得到改善,在办学思想上也有了突破,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明显变化,98年学校作为区督导评估的试点单位,通过了区督导室的督导评估。

目前,我校拥有教学班32个,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110人,其中教师78名。学校占地面积1927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7200余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近33%;拥有近5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有配置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语音室,阶梯教室、图书馆和其它活动用房,现有的专用教室都通过了区的达标验收。校园网也已经建成。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结合学校多项环保教育活动,着力做好净化、美化和绿化这“三化”工作,以形成一个校舍美观实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进、充满绿意和谐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前提下,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以现代教育内容为载体,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与现代教育管理为保证,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思想活跃、学生喜爱、艺术氛围浓郁的文化园,成为一所“环境幽雅、特色鲜明”,在浦东新区有较大影响乃至在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的素质教育实验示范性初级中学。

教育理念:在积极参与、努力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关爱、学会审美”

学校校风: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学校教风:爱生、敬业、博学、求是

学校学风:乐学、善思、勤勉、求实

培育学生的素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勇于探索

培育教师的素质:综合素质好、师德优良、业务精湛、风格各异

在学校的管理上,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法制星级示范学校,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学校,区三星级少先队和优秀团组织,区双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区首批“艺术特色”学校,获新区电教工作三等奖、新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6月被确定为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新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校党支部被评为一级支部。

在教学上,过去学校能有1—2名学生考入建平中学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而近三年中我校有很多同学考入全市、全区有名望的高级中学;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占学校毕业班学生的人数三年分别为40 %多、50.9 %、 64.59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优秀率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增长。在全区80多所中学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在区普通初级中学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名。

我们一直认为,学校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在传统基础上形成了教育和教学特色,并逐步提升为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的艺术教育和外语教学特色比较明显,并逐渐构成了我校发展中的两大亮点,并提出了质量+艺术=品牌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类学科的各项竞赛中,有近500多人次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名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在德育教育上学校强化“共情性理解”德育理念,探索活动体验式德育模式,注重德育实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1、用“奋进“精神策励师生,树立 “真、善、美”的育人理念。

    2、德育校本教材的综合开发,起到了学科间综合导向作用。

    3、德润童心强化“共情式理解”,关爱个性差异的学生。   

    4、以艺载德,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境界。

    5、课堂教学提倡“五活”,学生素质提倡“七个一”。

    6、创建班级特色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7、推行学生自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创建行为规范星级班。

    8、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积极参与的能力。

    9、学校给学生塔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10、开展每周之星的评选活动,给各层面的学生以鼓励

    11、发挥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形成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合力。

我校以大海浪花为寓意的“奋进”雕塑,形成了“奋进教育”的校园主体文化。学校的“静思园”就像大海中“奋进”的一叶绿舟,在这里学会思想,“丰羽亭” 寓意着“丑小鸭”从这里羽毛丰满,踏浪搏击,一个个策励奋进的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名人塑像,与学生为伴,达到了无声的环境文化教育效果。从管理中提炼“奋进”文化,从老“民力”就提出的“因为差,才要抓;只有抓,才能改变差”,到今天形成的“智慧+汗水=成功”文化发展进程中,都体现着“奋进”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四个”根本转变,主要体现在:一变过去学生参加比赛从未获奖,到获区、市乃至全国大奖,部分学生的美术作品还被日本博物馆所收藏,获奖的人次也逐年在递增。获奖面在扩大,获奖层次在提高。为办学质量提高提供了的活源,也是向学生全面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二变学校教学质量从过去的倒数第一,逐年进入新区的中上等水平,特别是近三年实现跨越式提高与发展,在新区的88所学校中,我校已跻身于前十强之列,优秀率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增长。三变校园环境建设从过去的只重硬件建设发展到渗透人文校园文化,宁静、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氛围且有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四变学校社会声誉由过去的不良影响转向为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和好评,成为一所区招生热点学校和目前区教研室认定的教学质量优秀校。

为充分发挥“科研兴教”功能,培养教师“反思+实践=改进”意识,我校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并力图通过教科研来凸显教学特色,形成特色教学项目和特色教学教师。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学校教科研几乎从零起点,逐步“产出”科研成果,学校教师也越来越感受到开展教科研的价值所在。就2003年上半年,我校便有8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性和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以2002年末结题的区级实验课题《以美育引导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统率,全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了60多篇科研论文,全校任课教师100%写出教学案例分析。目前学校又确定了新一轮的教学科研课题《“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为区级立项课题。学校围绕我校承担的《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社区、家庭参与学校办学目标决策的可行性及其途径的实践研究》开展研究,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使我校驶入主动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还与上师大合作开展的《“情知互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此课题也已列入区级课题。

2002年3月我校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创建至今,学校借助上师大教育科研与师资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在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科研攻关等方面都获得了较明显的进步与发展。

为使学校的教育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卢家楣教授合作,建立了“卢家楣情感教学基地”,并共同开展被教育部列为“十五”重点教育研究课题的情感教学研究,相信通过这新一轮的科研协作,势必会给罗山中学带来更强劲的内涵发展。

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能依托名牌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的新探索,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罗山中学的领导班子确实具有了一种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正因为有了这种新的办学教育思想,我们浦东的教育事业才充满了希望和辉煌。.

TOP

罗山中学的小班最好,不过比较难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