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我的家庭教育计划 (三个月的首次小结)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拉丁舞通常以考级为目标,招收5岁以上孩子。晴晴2岁上早教中心时,旁边有个教学点。每次她都忍不住推门进去看看,她的诚心并没有打动两位严肃的老师。不过,几次看下来,那种一招一式的刻板、枯燥的训练,对成人和大孩子适合些,并不适合小小朋友。我在为她报名参加芭蕾舞启蒙班时,也有这样的顾虑。
不过,在联洋画画后,连续三周,每次画画后她都要去芭蕾舞教室门口,隔着磨砂玻璃墙往里面观望,她对舞蹈的痴迷打动了我。把她送进去学习芭蕾舞快三个月了,基本上每次都是同一套动作,好在老师并没有严格要求动作到位。晴晴经常自己跳自己的,还老开小差,老师常常不得不要把她唤回来。最近两次,她一直念叨,老师说我跳舞跳得不好。她很敏感的,或者老师说了,或者老师没有明确这样说,但是老师的眼神和动物,晴晴能够读懂的。最近看了几本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国内著作,结合女儿的情绪,我决心不让她继续进入下一阶段舞蹈课程。

上次跟你提的音乐素养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我的视野,我已经凑齐了一个班,准备在下周六下午让老师来智慧果上一堂示范课。这种玩中学音乐,享受音乐,在歌声、舞蹈、乐器和游戏中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方式比较打动我,我宁愿我的孩子做个自得其乐的快乐歌者,舞者,乐者,而并不指望她真的马上获得技能的提高。和小巫一样,儿童艺术专家们认为技能训练是上小学以后的事情,另外,即使上了小学,现有的一些教学方式仍旧失之于枯燥,未能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兴趣。与训练舞蹈家的教学方式相比,让每个人在童年时能亲近音乐,享受音乐更重要。幸运的是,我将成为那个音乐老师的助教,和孩子一块学习和享受音乐,一偿儿时的夙愿(我一直对音乐感兴趣,从小就想弹琴,可惜父母为了不让我影响学习,没有给我提供任何机会,甚至连件简单的乐器和磁带都没给我买)。

另外,有套《在音乐中成长》,是欧洲经典的音乐启蒙教材,可供你参考,顺便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呵呵。
关于学科,少了科学。有本德国的《游戏中的科学》可能有帮助,WW上曾经有个讨论帖。我不敢现在马上去打开了,刚才打开收藏的《游戏中的科学》的联结时,WW的屏幕就消失了,上面的文字只好重新打了一遍。
阅读是整个学业和人生学习能力的基础,相信以你的阅读兴趣和水平,你儿子在书香家庭中会熏陶出来的。.

TOP

儿童艺术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的关系

人们常说0-3岁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我倒觉得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为主,智力教育则因为孩子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环境,使他能利用多种感官来接触周围的世界,就好了。所以0-3岁完全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完成。
3~6岁,其实才是早期智力教育的关键期呢。这个阶段的智力开发,应以什么形式为佳呢?
我认为儿童艺术教育,是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是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重心。
谈到艺术教育,人们通常想到唱歌、跳舞和画画,其实,文学,也和音乐、舞蹈、美术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们分属于语言艺术、音乐艺术、动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具有各自独立的符号系统,因而也对应着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说的语言-文字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及视觉-空间智能。
虽然在6~10岁,上述智能仍有较高的发展潜力,考虑到进入小学后,将主要进入以读、写、算为基础的知识性的学习,3~6阶段的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几乎就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
即使撇开智力开发不说,上述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需要。错过了这个阶段,我们的审美情趣当然也能提高,我们的人格和精神的境界当然也会不断提升,但是,在3-6岁这个关键期来培养,显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容易受到学校应试教育的干扰。
不过,我觉得在中国,3-6岁的智力开发显然进入了误区。智力开发变成了小学教育提前化,出于竞争和升学的需要,过早让孩子学习读、写、算,进行抽象的思维训练。
很多人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强调及早学习知识,致力于提高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和儿歌的数量。这似乎是一个“常识”:孩子刚生下来就象一张白纸一样,等待我们去涂抹,越早学习知识,就越有可能赢在起跑线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也就能最快到达终点——考进名牌大学。
脑科学专家告诉我们,由于人脑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弹性及适应性,就算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到特定的阶段,大脑的成熟度还不够,一旦接触了知识,多少也能吸收一点,所以这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在实践中似乎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也能造就一些2、3岁就能识字和做算术的“神童”。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些应急的神经在应付这些工作,真正负责吸收这些技能的大脑则根本还没有准备好。.

TOP

儿童艺术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已经沦落为考级和证书教育,儿童艺术教育也很容易走入误区。
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是让人精神愉悦,应洋溢着游戏精神。
为什么几乎每个孩子天生就会喜欢听故事,能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能够象印象派的大师那样信手涂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和成人中真正的艺术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是非功利性的,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源自内心的冲动和激情、这样的艺术洋溢着游戏精神。他们通过艺术达到情感的宣泄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不是通过刻意地模仿,和技巧的堆砌来完成。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和技巧训练,让他们唱得准,跳得对,画得象,片面追求技巧,其实是非艺术的,甚至是反艺术的。它早早把孩子从艺术家,贬为一个工匠,丧失了对艺术独有的直觉感悟力和表现力,失去了艺术教育的真义。功利性的学习,取代精神愉悦的目标,成为外部世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任务。孩子不再能从一段音乐中获得舞蹈的冲动,不再能从一段音乐中体验到美好的情感和如诗如梦般的画面,不再用绘画等手段来表达自我,表现他对外界的体验……他们学习钢琴,学习舞蹈,是为了完成成人给的任务,达到成人给的标准,为了通过考试,以让他们敬爱的家长和老师满意。
美国艺术教育的口号是,“只要有观念,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中国艺术教育的口号是,“只要有技巧,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正是这种不恰当的艺术教育理念,再加上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化运作,作用在儿童身上,葬送了大多数孩子的艺术天才。

[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08-8-18 04:24 编辑 ].

TOP

儿童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训练和创造性培养的矛盾

创造性是艺术的灵魂。通过儿童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对于智力开发的期望。
在面向儿童,尤其是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相对而言是次要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儿童保持活动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手段。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要制作纸版画,表现他听到的某个故事,却由于不会用剪刀而准备放弃时,教师对于剪刀的使用技巧的训练和帮助,才是有必要的。而不是要象培训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那样,将纸版画的整套概念和方法教给他,这样反而会束缚他的发挥。
一般而言,美术中诸如素描、透视等,虽可以从小就接触,但等到心智发展到适宜的阶段(一般在上初中以后)学习,会容易得多,往往事半功倍。
通常认为儿童音乐能力的关键期在4岁左右,但并不能得出4岁是学习乐器演奏的关键期的结论,更不能以培养好习惯为名,强迫孩子学习乐器。强迫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结果是,他们可能勉强学会了一些演奏方法,但对于乐器乃至整个音乐,却形成了一种疏远、对立甚至敌视的情绪。
ADA妈妈曾经提到她女儿上小学时自己提出要学笛子,并且她对于音乐的灵性和悟性,得到了老师的称赞。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培养态度——孩子长大了,身心发育适宜了,理解接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了,最关键的是,在他们的早年(所谓的关键期里),他们可以自由放歌,随性舞蹈,在假想的乐器上演奏,音乐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们,这使得他们对音乐一直有着一种割舍不掉的、乡愁似的情结,一直保持着敏锐的音乐感受力。这时,学习技能技巧是他们热切盼望的,他们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力去学习。于是,音乐终于慢慢从他逐渐娴熟的演奏中,也从他的心底汩汩流出。
还有一些儿童,始终也学不会一种乐器演奏,但他们热爱音乐,亲近音乐,他们可以整日愉快地唱着“跑调”的歌。对于不当音乐家的普通人来说,音乐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已经足够。反而是一些画童和琴童,早期强怕的艺术教育给他们留下了痛苦的体验,他们被成人职业化的教育伤透了心,最终用远离艺术的方式来逃避和报复这种痛苦。
当艺术不再是一种非功利的自由状态下进行的活动,成为一种为外部力量所控制的活动,用越来越高的技巧,和越来越多规范来约束时,它便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了。.

TOP

你这块砖砸过来,我睡不好觉了。当然,这本《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的书,非常打动我。一直想把书中精华摘录下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咪雪妈妈 于 2008-8-18 11:24 发表 \"\"

晴晴妈妈想问问你找的音乐示范老师在哪儿找的?他能不能把自己的这种教学推广?
我女儿也很喜欢跳舞唱歌和弹钢琴,可是对于现在那种跳舞培训班为了考级的教学方式我实在不敢苟同,希望能有你组织的这样的音乐环境 ...
不是我找的她,是她找的我。因为我一直想开一个金桥地区儿童生活馆,提供周一至周五的晚托服务和兴趣班课程,她自己就找上门来了,这周六有次示范课,你住得远么?如果不远,我可以为你保留一个免费体验的名额,但是因为人数限制,仅限于你本人参加了。.

TOP

不巧,是下午四点。要不,等9月正式开课了(每周五下午5点半-六点半),你自己过来看一下吧。来之前和我联系就可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an 于 2008-8-18 15:54 发表 \"\"
插句话,问问晴晴妈妈:你们晴晴在联洋什么地方学画的啊?感觉怎么样?

就像学舞蹈一样,很多地方的教学纯粹是以考级为主,抹杀了小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我对送女儿去学画画也犹豫不决,宁可让她在家里胡 ...
你女儿多大了?2-4岁是涂鸦期,最好不要在这个时候把他们送出去“学”什么东西,最多就是换个在家以外的地方玩玩而已。4岁以后,应该在有儿童教学经验的艺术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练习。不过,这样的练习不能是模仿范画,而是以启发和引导为主。
我是在联洋市民中心洛西亚艺术坊上的绘画启蒙班,曾经在WW上六师附小的圈子里看过她们搞公益活动的帖子,觉得那里的环境很好,有画室,有琴房,有故事剧场,有戏剧表演大厅,在教育培训机构中堪称超豪华装修。正好女儿快4岁了,又天天哭着吵着要画画,我所有学科中最弱的就是画画,实在帮不了她,就把她送过去画画,权当是在一个充满了舞台表演氛围的、美好的环境中熏陶和玩,并没有什么高的期望。
在华德福儿童之家接触过两次美术课程,特别是读过一些关于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的书以后,我对于画画的认识有了很大的飞跃。由于有了儿童生活馆这个固定场所,身边有一些对艺术教育有着共同看法的朋友,所以我现在正在联系老师,我想在音乐素养课程以外,再订制一个创意美术课程,通过绘画、剪纸、粘贴、折纸、玩泥等多种材料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的独特个性通过自由创作得以展现,而不是得到没有特色、千篇一律的作品。很可惜,自身画画水平高的老师多得是,然而,既要有儿童教学经验,又要有全新视野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这样的艺术老师非常难找。
哪位朋友有觉得很棒的老师,拜托推荐一下,我去“挖”过来,呵呵。
在找到合适的老师之前,我准备在合作者,一个学设计的全职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组织一些零碎的艺术创作尝试。.

TOP

据说课程形式还是很受欢迎的,并且促使其他艺术教育机构,也模仿创意宝贝的教学方式。价格是贵了点。
值不值没法说,看你如何比较,比饭钱贵,但是和一次几天的国外旅游比起来,这个价钱又算便宜的。艺术这东西就是奢侈品,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咯咯鸡妈妈 于 2008-8-19 12:47 发表 \"\"
晴晴妈,你好厉害,你在你女儿的身上真的是花费了很大精力
跟你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没必要惭愧,你到WW上来借鉴别人总结出来的理论和经验,也是一种学习啊。你的学习方式更高级呢,呵呵。
我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来学习,我在为了女儿接触教育理论时,重新发现了自己身上潜藏的,对于教育人、影响人的兴趣。
拥有全职妈妈的时间,又抱着公私两便的心态,来学习,所以劲头比较足,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san 于 2008-8-22 15:32 发表 \"\"


谢谢晴晴妈妈的回复。
我女儿4岁,9月份上中班。最初的时候也是走了弯路,买的填色本让她涂颜色,跟她说草是绿的、天是蓝的、太阳是红的、涂色要均匀、不能弄到框外等等等等, ,幸亏对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 ...
谢谢,你推荐的这本书,我今早在当当上刚订了。连同《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等其他几本书一起。
我没有教过她草是绿色的,太阳是红的,涂色要均匀之类的,不过,她在托班全都会了——老师教的。
所以当听到有美术老师夸她绘画技巧已经达到中班水平时,我起初很得意,现在很惶恐。也打消了再让她继续学画画的想法。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法。我是看了这类书后,感觉摸到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美术指导的门道。

[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08-8-22 18:40 编辑 ].

TOP

这样系统艰深的教材,也会把我吓倒的,呵呵!
幼儿园教师其实也不是专业的画师和乐师,而是要懂得一定的、引导孩子欣赏和创作的技巧。我重新把小巫的《跟上孩子的脚步》相关部分看了一遍,发现小巫在孩子面前要刻意隐藏自己多年练就的、精细写实的绘画技巧,竭力模仿小朋友稚拙、原始的笔法,以避免引起孩子的自卑和刻意模仿成人的标准。我就没有这个问题,不用刻意隐藏水平,我从小画画就是60分上下的。所以,从绘画技巧上,我和孩子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高不了多少。但从创意上,我就差小朋友太远了。我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小朋友把他们高超的创意发挥出来,在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突破障碍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TOP

今天在李网上搜到个好帖子,http://www.liyueer.com/viewthrea ... p;extra=&page=1。不敢专美,和大家分享。这位美术老师杨颜就是上海的,感觉她真是个理想的幼儿美术指导老师啊,可惜在徐汇,太远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08-8-24 15:45 发表 \"\"

杨颜在旺网上也发过帖,你搜下应该找得到的。
就是没搜到。不过,在李网上又搜到李跃儿的一本提供给家长的美术指导教材。.

TOP

在李网上搜到一个汇总李网美术名家(李跃儿、杨颜、龚江平)帖子链接的超赞好贴,对于有有志于自己给孩子置顶艺术类家庭教育计划的妈妈极具参考价值,对于提高普通妈妈对于儿童画的欣赏水平也大有帮助:
http://www.liyueer.com/viewthrea ... &extra=page%3D1.

TOP

回复 70#zhujinhua 的帖子

你的感觉是对的,真正的大师的作品,不是显摆技巧,而是表现他独特的内心感受,于平凡中见不平凡,能画别人所不能想。可我们毕竟不懂艺术的高深,虽然看到后让人觉着很容易画,可是里面潜藏了多少丰富的意蕴,流露出多少高超的技艺,我们看不懂的。呵呵……
绘画,也是一种语言。大多数孩子都会喜欢用这种形象的、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诚如马拉古兹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可是成人拿走了99种,只给他们剩下一种语言。.

TOP

呵,重读你8月份这个帖子,到现在为止,我们各自的家庭教育计划都执行了三个月了。
目前,我给女儿选定的兴趣班是奥尔夫音乐、创意美术和蒙氏数学。如果有条件的话,还会把幼儿舞蹈加进去,把我的艺术型家庭教育进行到底。
配合她这几个月来对戏剧的兴趣,我现在已经给她看了《海的女儿》、《马兰花》、《刘三姐》、《天鹅湖》等碟片。正准备趁胜追击,在她兴致正浓时,用《天仙配》、《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经典戏曲去熏陶她。
一直给她看精心选择的精品教育片的结果,就是她对一般的动画片不上瘾,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继续努力,提高她的艺术欣赏品位。
出门去看音乐会,我没有你这么大的干劲,呵呵,我就在家陪她看碟吧,希望能殊途同归。中福会精品儿童剧《海的女儿》,她已经看了20多遍了,一些大段台词背得比我还好。
不过,如果有特别好的,适合孩子的音乐会,别忘了向我推荐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