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矛盾中,无奈中.

看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我觉得有些话也不得不说了.当初我们是冲着吴校长的教学理念把孩子交给七外的,但我本人认为在理念和真正的落实方面还是有差距的.一是现在似乎有点唯分数论,大家一切都围着分数转.二是似乎惩罚多于鼓励,让孩子和家长都有点胆战心惊.我觉得我们在拘泥于作业、卷子、分数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我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有朝一日能自食其力不靠父母地幸福快乐地生活,这不仅是要良好的教育,而且更需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很好的情商。不是有句话说,高智商(教育背景)能把你带入良好的职业门槛,但你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多远那就得靠你的情商了,至于一个人生活是否能幸福,那与他的情商高低就更分不开了。而情商这东西不是象突击读一个MBA那样可以短期速成的,这是要靠从小一点一上点积累的。既然情商那么重要,那看看我们现在,从学校到家里,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是花在孩子良好的情商的培养上面的呢?我目前尤其担心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交际能力、处理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如果老是以威胁、惩罚的方式去刺激孩子得高分,很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接受方式和能力。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对某些类型的孩子来说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所以孩子一开始适应速度有快有慢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在他们起步的期段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长处,多在这方面挖掘和肯定,以替代一味地以分数衡量孩子的优劣,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至于人际交往方面,目前是孩子的时间老是被做作业、考试等学习活动所挤占,再加上学校也没有特别鼓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在这方面没有长进甚至是退步,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的来说,我觉我们在为分数奋斗的同时,是否应想一想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目前的教育方式没能更好地支持我们的最终目的,那就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了。.

TOP

回复 #93 一路走来 的帖子

我不说中欧的毕业生到底如何,只说说我们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公司是外资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软性的素质,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SELF-MOTIVATED,耐力(即吃得了苦,能耐下性子学习技能,不好高骛远),自我管理能力等.虽然根据公司文化的不同,对员工的软性素质的要求所有区别,但市场上整个趋势是对软性素质的关注更胜于硬性的素质,如成绩等.实际上在软性素质方面的培养上,学校应该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