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拈一点仙气,撷一份野趣—武当神农冬日漫游记

下了索道,再走上几段台阶,就来到一个开阔的平台广场。边上是一间叫金顶贵宾楼的宾馆,却很有古意,飞檐上居然装饰有精美的神兽。原来我们最早的计划是晚上住在金顶,早起的话就有可能看到金顶的日出和云海。后来听说金顶住宿相对较贵,选择性不多,就改住在乌鸦岭了。.

附件

042.jpg (132.01 KB)

2008-12-30 00:17

042.jpg

TOP

站在平台上仰起头来,就可以看到武当山的最高峰天柱峰高高地耸立在我们面前,直插云霄,用“一柱擎天”来形容它丝毫不为过。天柱峰海拔1613米,被誉为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信士香客,还是游人墨客,只有登上天柱顶峰,走进峰顶的太和宫,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08-12-30 12:57 编辑 ].

附件

TianZhuFeng.gif (168.73 KB)

2008-12-30 12:57

TianZhuFeng.gif

TOP

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眼瞅着突兀站立在天柱峰顶上的红色建筑,走上了象征皇家威仪的陡峭狭窄的台阶.道旁的这棵古树已经是老枝苍劲,是否它见证了六百多年前那些工匠在此建造这皇家道场的盛况。.

附件

044.jpg (170.54 KB)

2008-12-30 13:00

044.jpg

TOP

走了没几步就来到了那圆形的观景台,回头望去,去见刚刚路过的金顶贵宾楼后突兀起一座小山峰。很喜欢如此小小的挺拔的山峰,它静静的站立在房屋后面,默不作声地探出头来,带着几分俏皮。.

附件

045.jpg (149.73 KB)

2008-12-30 18:52

045.jpg

TOP

继续向上攀登,走入一大片建筑中,四周尽是一堵堵红色的宫墙,走在其间的台阶上,走向那高高在上的金顶。偶尔回回头,看到那红墙边露出的层层山影,显得那么空旷辽远。.

附件

046.jpg (98.85 KB)

2008-12-30 19:39

046.jpg

TOP

身边的这一栋栋魁丽的建筑组成了享誉天下的武当太和宫,全称“大岳太和宫”,俗称金顶。600年前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历时4年,在险峻陡峭的峰顶建成了这雄伟的建筑群。同时朱棣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使武当山的地位在中国一跃而成为五岳之首。到了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殿堂道房多达520间。所以永乐嘉靖二帝对于武当山的道教发展起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太和宫的整体建筑依居天险,充分利用天柱峰自然起伏,达到了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高高在上体现着神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就连这屋檐上的神兽装饰也标明着皇家才有的建筑气派。.

附件

047.jpg (80.7 KB)

2008-12-30 20:03

047.jpg

TOP

正是午饭时间,太和宫里的道士端着自己的午饭,三三两两散落在宫观之间,安静地吃着。我们无意打搅他们的安宁,只是远远地看了两眼。不过,也许在他们修行人的眼里,我们这些游客就像轻轻飘荡的过眼云烟,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纷扰。.

附件

048.jpg (165.79 KB)

2008-12-30 22:31

048.jpg

TOP

就在一堵墙头上,有两双鞋子敞开着鞋帮接受着阳光的抚慰。我还是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到道士鞋,鞋口稍稍内收正好暗合道家真气内含收敛的气韵。.

附件

049.jpg (137.4 KB)

2008-12-30 23:04

049.jpg

TOP

太和宫的建筑是层层递进的,一路向上走着台阶。走到一个高处,靠着栏杆极目四方,尽是武当的秀丽风光,群峰起伏拱拥在天柱峰前,微微颔首向前倾。就连这些山川也在渲染着神权的威严和维护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我们走在这高耸宫墙间的台阶上,心内慢慢沉淀下虔诚,去往高处参拜那历经600年雷电炼击的金殿。.

附件

050.jpg (103.62 KB)

2008-12-30 23:38

050.jpg

TOP

看到眼前这300多米城墙围起来的紫禁城吗?金殿建造之初是没有城墙环卫的,到了1419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修建天柱峰的紫金城。整个工程历时5年完工,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城墙,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令人叹为观止。如今这依山就势的城墙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裸露在高高的山顶处却依然完好如初,实乃是建筑奇迹。.

附件

051.jpg (130.49 KB)

2008-12-30 23:58

051.jpg

TOP

在如此满含着历史的天地里穿行,时不时可以看到一群群上山进香的人们,他们扛着长长的香走在这青石台阶上,男女老少都有。.

附件

052.jpg (170.53 KB)

2008-12-31 20:39

052.jpg

TOP

又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进的门来是一个小小的院落。边上就是金顶买门票的地方,20元每人。左手边的门洞通往皇经堂,右手边可以通往转运殿,那里可以绕着佛像转圈。我们先选择向前走,sunrise却对钟楼里悬挂的那口巨大铜钟十分感兴趣,据说是明永乐十三年铸造的,是武当山现存体量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口钟,敲击后能发出像雷声一样的钟声,余音可以久久地回荡在天柱峰顶。可惜钟楼的门紧闭着,只能通过小小的窗格看到它那巨大的身形。
在向前走两步就是太和宫大殿了,在明代称朝圣殿,砖石结构,琉璃瓦屋面,墙体的下部为精美的石雕。大殿内供奉着真武、金童、玉女等十几尊神像,形象逼真,其中既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可以说是明清艺术荟萃一堂。
不过,我们的眼光都被大殿前的一块铜碑给吸引住了,碑身上部镂雕着二龙戏珠,当中刻着“御制”二字,除此之外还着龙、云、珠等图案,都镂刻得十分生动。铜碑很高,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铸造,碑文为遣工部右侍郎陆杰致祭北极佑圣真君,可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奥。.

附件

053.jpg (213.77 KB)

2008-12-31 21:40

053.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n111 于 2008-12-31 20:59 发表
幸福的兔兔妈妈,2008年的最后一天还在发贴。
呵呵,一家人围在饭桌上,兔兔在做作业,我和老公一人一个电脑在忙乎呢!.

TOP

在明代,来金顶朝山进香的普通百姓是不能到金殿的,只能在太和宫大殿朝拜真武大帝,高高在上的金殿他们只能在远处望上一眼,体现出等级的森严和皇权的神圣。
太和宫向右就是金顶的检票处,走进检票处很快就到了紫禁城的南天门前。在中国的传说中,南天门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也是帝王宫殿大门,庄严而神圣。走进南天门,我们就走进了紫金城的城墙内。城墙的块块条石依悬崖走向砌垒,基础厚2.4米,墙顶厚1.26米,采用独特的收分工艺,使城墙从内看朝外倾,由外看朝内倾,远看就如一圈光环围绕着金殿,十分美丽壮观。.

附件

054.jpg (148.8 KB)

2008-12-31 22:56

054.jpg

TOP

右行到达灵官殿。据说皇帝是不可以亲自到达金顶的最高处的,否则就预示着皇帝当到头了,所以皇帝派灵官代替自己到金顶祭拜,所以在此修建了灵官殿。灵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门前竖立着6通明代的御碑,这是明代历代皇帝登基时祭告真武留下的. .

附件

055.jpg (156.52 KB)

2009-1-1 20:17

055.jpg

TOP

殿前还陈列着几个铁铸神鞭,相传朝山进香者若不虔诚,王灵官就会手指神鞭给与惩罚.神鞭虽然看上去有些破旧了,却依旧很重,归归走上前去想拔起来,使尽了力气却也纹丝不动..

附件

056.jpg (56.23 KB)

2009-1-1 21:01

056.jpg

TOP

由于山貌地型的限制,灵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内安放一座明代制造的锡制小殿,这座仿木结构的殿堂式建筑,通体用锡金属制作,是中国十五世纪应用锡金属的见证,其冶炼铸技术十分成熟,艺术造型同样值得称道,是武当山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件锡制文物,非常珍贵。可惜灵官殿里不允许拍照,我们无法拍下那精巧的锡制小殿。我们本来走进去想好好观赏一下那个据说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锡制灵官像,却找不着,后来才知道1975年已经被盗走砸毁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我虽然喜爱自然更胜于人文,但是看到那些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依然留存下来的古物,心内总会涌起一股异样欣赏的感觉.转出灵官殿的门口,右手边正好是一段城墙,看上去非常厚重牢固,正好符合当初明永乐皇帝朱棣圣旨中“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的要求。眼瞅着密密锲和的石头,我跪靠在它们之上,仿佛感觉到了它们的坚实,以及它们的朴实无华下蕴含的巨大力量。.

附件

057.jpg (126 KB)

2009-1-1 21:46

057.jpg

TOP

依靠着城墙朝右前方看,居高临下正好可以看到太和宫的层层绿瓦屋顶。跨立在城墙上的就是南天门的雕楼,同它相对应的那幢高楼就是转运殿,背后的那座小山峰,状如莲花,名叫“小莲峰”。据说转运殿里有一座元代的铜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铸造于十四世纪初。元代曾置放在天柱峰顶,当时亦被称为金殿。明永乐大修武当时,明成祖朱棣因其规模小而另铸了一座金殿,下旨将元代铜殿转运至小莲峰保存,同时建一座砖石殿加以保护。因为这座铜殿是从天柱峰上转运下来的,所以这座殿房被称为转运殿。从字面上看,转运,有“时来运转”的意思。有意无意之中,武当金顶就又增加了一个神秘的景观,人们沿着砖殿和铜殿之间仅能通过一人的间隙转上一圈,据说能够解除厄运,转来好运、官运、财运等等人生运气。本来我们先从金殿下来时去体验一把的,结果急匆匆地忘记了。以后有人去的话一定要去转上一转,说不定真能转出好运奥!.

附件

058.jpg (172.08 KB)

2009-1-1 22:16

058.jpg

TOP

继续拾级而上,走在极其陡峭的灵官殿长廊上,实在有点幽暗阴森,石冷袭人。走到尽头,天光再现,顿时觉得光明是那么的令人愉悦温暖..

附件

059.jpg (142.64 KB)

2009-1-1 22:39

059.jpg

TOP

城墙上又出现一座碉楼,和南天门上的碉楼一模一样,只是看上去更加有沧桑感一些,却还十分完整.那点点黄黄的石斑和有些风化的石构件,化成了久远的历史,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对它端视很久..

附件

060.jpg (188.95 KB)

2009-1-1 23:36

060.jpg

TOP

前方是一段极陡的山坡,坡度大概有七八十度,我们登上那九转的蹬道,手拉着栏杆边的铁链奋力向上,金顶就在眼前了.平时这些铁链上可都是挂满着连心锁,现在看到的却不多,有可能到了淡季就被清理掉了..

附件

061.jpg (171.02 KB)

2009-1-4 23:22

061.jpg

TOP

九连蹬的尽头就是金顶上进香的所在,好多香客在此虔诚地上香参拜,祈求着真武大帝的保佑..

附件

062.jpg (176.71 KB)

2009-1-4 23:38

062.jpg

TOP

穆穆在山脚下的武当金街上也买了一把香,今天她把这柱香带上了金顶,一直到这最高的进香处她才舍得上香,向真武大帝献上她的诚心祝愿.香燃烧发出的烟气慢慢上升弥漫到空中,就像穆穆的心愿慢慢蒸腾上升祈求真武的祝福..

附件

063.jpg (133.9 KB)

2009-1-4 23:54

063.jpg

TOP

总算我们站到了天柱绝顶的最高处,放眼四周的山峰和远处的重重山影,一股开阔感在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

附件

064.jpg (94.25 KB)

2009-1-5 00:08

064.jpg

TOP

回过身来,一幢整体铜铸的建筑就站立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武当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在整个天柱绝顶,只有金殿采用了皇宫规格的重檐庑殿顶的建筑形式,实在有君临天下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09-1-5 12:35 编辑 ].

附件

065.jpg (86.61 KB)

2009-1-5 12:35

065.jpg

TOP

整个金殿高高5.45米,殿顶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这次到武当,那些建筑飞檐上的装饰各式各样,都十分精美,实在让我赞叹不已。在这当中,自然是金殿上的这些鎏金铜铸构件最为精美生动。.

附件

066.jpg (90.01 KB)

2009-1-5 12:50

066.jpg

TOP

金顶上小小的平台被四方涌来的游客挤满了,大家争着在金殿前叩拜和祈祷,或者凑到殿前观赏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等铜铸鎏金神像.看殿的道人很凶,不让大家靠近,还死死地盯着大家手里的相机,喝叱者意欲拍照的游客.一看到人多,我就有点头疼, 我已经习惯了武当山清静的游览氛围,我只能退下殿前的平台,仰视着至今仍然金光夺目的金殿.在平台前,还有两只铜制的仙鹤铸造得惟妙惟肖,取天下太平之意..

附件

067.jpg (95.16 KB)

2009-1-5 13:01

067.jpg

TOP

金殿被安放在一个小小的平台上,可别小看这个平台,平铺在地上的一大块一大块红褐色的石头和栏杆可都是古化石做成的,摸上去十分光滑温润.据说这些玉石是竹叶状化石和三叶虫化石,距今约有5亿年,可是非常珍贵啊!.

附件

068.jpg (122.7 KB)

2009-1-5 20:33

068.jpg

TOP

用化石来缕雕石栏,在古建筑中十分罕见,都可以称作为文物了。我细细地抚摸着它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居然觉得有些温暖.那边归归凑近着脸在仔细端详,sunrise则在偷拍他那专注的眼神,呵呵,我举起相机,把他俩同时收入了我的视野中。一转头,发觉玉石座上人少了好多,赶忙招呼大家来拍合照,坐在温润的玉石上,以金殿为背景拍下了我们愉快的心情。拍完了,穆穆和sunrise还不愿站起来,从玉石栏杆上滑了下来,硬是引逗了好几个孩子学起他们的样来。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09-1-5 23:22 编辑 ].

附件

069.jpg (123.09 KB)

2009-1-5 23:04

069.jpg

TOP

哎,人实在太多了,一个个团队涌上金顶小小的平台,一个个导游都在向客人努力地解说着金顶的由来,但是几百年的历史和底蕴哪是寥寥几句就说得清的啊。我转到金殿的侧面,找个人少的所在,仔细地打量起金殿外面的根根立柱,静静地臆想几百年前工匠的严密劳作的场景。.

附件

070.jpg (99.48 KB)

2009-1-6 00:12

070.jpg

TOP

不知道这些人手扶着这些铜柱在干吗?是否这是一种群体的祈福仪式?我只是静静地旁观着,暗暗地感叹他们虔诚的心。.

附件

071.jpg (138.14 KB)

2009-1-7 19:20

071.jpg

TOP

据说在每年夏季雷雨季节,雷电划破长空,一声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震耳欲聋,如利剑直劈金殿,就会出现雷击金殿的奇观:金光万道,直射云霄,实在是惊心动魄,神奇壮观。如今金殿顶上已经安装了霹雷设施,不会再出现如此危险现象,当然也就无人能看到那绮丽的景象了。
金顶的云雾也是非常有名的,曾经看到过一张照片:红墙外那一层正在翻卷流泻的流云缕缕不绝,延伸到很远的山间,这种景象肯定是要在雨后初晴才能遇上,实在是难得一见。今天,天虽然有点灰,但是还算不错,站在金顶,眺望四周,慢慢凝积起高远开阔之感。
金殿后面是父母殿,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父母。就这样慢慢地围着金殿打着圈,时间就在这一圈圈中慢慢流逝了,等我们想下去时,已经在这里呆了一个多小时了。再此走过那九连蹬,从上往下看更觉得陡峭异常,sunrise居然喜滋滋地脚蹬两边的栏杆做起了高难度的动作。很快就走到了紫禁城的城墙边,走出了南天门。在南天门这里有三孔门洞,分别为神门、鬼门、人门。我们进出的门就叫人门,常年开启着供朝拜真武大帝的人们通行。.

附件

072.jpg (129 KB)

2009-1-7 23:02

072.jpg

TOP

而鬼门和神门那边却被栏杆拦住了不让过去.也许是我们伸长着头颈的样子逗笑了看门人,他好心地为我们打开了栏杆,让我们去亲手触摸一下这古老的墙。首先来到神门,两扇大铁门紧紧地关着,据说以前当皇亲国戚来到时就会打开,让他们通行。我和穆穆坐在神门的门槛上,背靠着坚实的神门,归归和sunrise给我们两拍了好多照片。接下来是矮小的鬼门,自打建造的那天起就是封闭的,意寓祭祀神灵的地方不许鬼怪出没。穆穆还想在那里拍照,被我大力拉走。走在前面的sunrise在呼唤我们前去,去看这一堵弧度很漂亮的紫禁城墙。城墙虽然斑剥,却很平整,深灰色中带有一些跳跃的黄色。背靠着它,依附着它,感受它的坚实,我却在历史的凝重中笑了。.

附件

082.jpg (145.49 KB)

2009-1-7 23:23

082.jpg

TOP

沿着城墙是一条一米宽的小路,一边是古旧的城墙,一边则是太和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屋顶群,几乎伸手就可以抚摸到那些琉璃彩瓦和飞檐上的装饰吉祥物. 在小路上走走看看,实在不舍得就这么快地离开这里.那个憨厚的守门人一直微笑着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沉迷的样子.不好意思让他等得太久,我们最终还是走出了那条小路.看到我们这么喜欢,他的眼里发出了自豪的光芒..

附件

074.jpg (178.91 KB)

2009-1-8 20:12

074.jpg

TOP

郑重地谢过他后,我们又往下走。看到这么陡峭而狭窄的台阶吗?它们遍布在武当山的建筑群中,虽然有些破旧,却满含着一份引人追思的古意。.

附件

075.jpg (129.77 KB)

2009-1-8 23:21

075.jpg

TOP

正慢慢地向下走着,耳边传来一阵笛声。向下看去,只见在太和宫大殿边的耳房屋檐下,一个年轻的道人手拿着笛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吹奏着。我们听着很好听,穆穆却说他的笛膜没有贴好,所以笛声有些谙哑。我还真不知道穆穆还有这本事,正想刮目相看,穆穆却已走上前去帮他贴笛膜了。我们就在耳房内安坐,四下打量了起来。里面的一间屋子内有两位年长的道长,一位在专心地看书,另一位则在房中四下踱步,白须飘飘,很有仙风道骨的风范。真想给他们照相,却又不敢造次,这里的道人可都是很严谨的,不能胡下乱来。.

附件

076.JPG (84.29 KB)

2009-1-8 23:43

076.JPG

TOP

在太和宫大殿前右转进一个小门,走下一段台阶,我们就站在皇经堂的面前。皇经堂又名诵经堂,是道人诵经习课的场所。整个大殿很有特色,砖木结构,全是加了彩绘的木雕,装饰得十分精美。殿门正中一块四字木匾,十分特别: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09-1-9 13:04 编辑 ].

附件

077.jpg (111.05 KB)

2009-1-9 00:08

077.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n111 于 2009-1-9 10:41 发表
灵的,看来武当也值得一游~~~~
继续~~
呵呵,真得很喜欢武当。其实我这人不太喜欢旧旧的建筑,但是在武当,那些建筑虽然古旧,却看上去很有韵味,那是一种皇家的气势使然。本来是为着雪景中的武当而去的,结果没看到雪,但是武当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你恒久的支持关注!.

TOP

白玉京中四字源于道教典籍《葛洪枕中绝》中,是指道家仙人居住修煉的場所。我们的大才女穆穆却念着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句:“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引出了一个正在自我修持的道人。他双手暗合着道家的手印,走到我们的面前,开始讲起道来。我们静静地听着,对此很有兴趣的穆穆和sunrise还不断地和他交流着想法,道人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声调讲着,传送着他对道学的领悟。大殿的阑额、木制隔扇上浮雕着众多的道教人物,也许他们也在嘉许着面前这位虔诚向道的年轻道人。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09-1-9 14:30 编辑 ].

附件

078.jpg (115.03 KB)

2009-1-9 14:23

078.jpg

TOP

大家围着他,站在皇经堂的殿门前,认真地聆听着道人的讲解.偶有游人路过,看到我们围在那里,也上前来听上一听.道人愈发认真,穆穆和归归也靠在殿门上听得起劲.我慢慢地退到一边,打量着他们认真的神情和眼前的经堂.我喜爱整个经堂那些技艺精湛的木刻,特别是从正面看去,整个大殿好像就是木雕堆积而成,由于加了彩绘,显得色彩斑斓.

[ 本帖最后由 jenliou 于 2009-1-9 23:31 编辑 ].

附件

079.jpg (109.41 KB)

2009-1-9 23:28

079.jpg

TOP

走下经堂高高的台阶,我独自走过经堂前的小道,穿过一扇门楣,站在山边就可以远处悬崖边的朝圣门,它的门外就是后山的神道,可以通往乌鸦岭。这条神道就是以前人们上山朝圣的古道,一路攀援,经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的艰苦跋涉,才能见到金顶紫金城的高大城墙。本来应该好好走走这条神道, 体味一下古代朝拜者在艰难行进中猛然发现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门时从心底迸发出的激情。可是一来今天时间不够,很难再抽出3个小时来进行古道攀爬了,二来后面两天还要走神农架需要节约一些体力,也就只能在此观望一下了. .

附件

080.jpg (99.06 KB)

2009-1-9 23:59

080.jpg

TOP

转过身来,再看一眼金顶建筑的红墙黑瓦,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此地登高,站在这仙山圣阁前看到那著名的武当云雾..

附件

081.jpg (86.24 KB)

2009-1-10 00:06

081.jpg

TOP

为了赶时间,我们还是坐索道下了金顶,在琼台坐上环保车去往太子坡。车子又行进在盘旋的山路上,这次我可学乖了,早就吃好了晕车药,所以上了车很快就有点昏昏欲睡了。不知过了多久,车停了,停在八仙观茶场这里,司机请游客们下去品茶买茶。我依旧有些昏昏沉沉,继续留在车上。穆穆下去买了一袋山芋干和一袋盐炒豆,十分好吃,吃得我睡意都跑光了。很快车子直接把我们送到太子观后又调头向山下开去。
太子坡,相传是净乐国王太子—也就是玄武大帝15岁到武当山修炼时最初居住的地方,但是意志不坚意欲回家,回家途中被紫气元君用“铁杵磨针”点化,复又上山修炼,因而得名复真观。
在太子坡停车场对面,横跨着一座古桥,走过这座古桥,我们就走上了当年净乐太子漫长的求学古道上。
.

附件

082.jpg (130.6 KB)

2009-1-10 22:39

082.jpg

TOP

走上这些台阶,一层比一层陡峭,通往一座山门。在太子坡道观内不足一华里的路程上,总共建有四座山门,暗寓人生路途就象过山门,要渐第走入新的境界。其中,第一道山门是最高最大的,也是整个武当山最大的山门。我站在最后一层台阶下,抬头仰望着它。Sunrise在山门前的平台上,摆出他最喜爱的太极架势,居然很有气势。.

附件

083.jpg (122.89 KB)

2009-1-10 22:54

083.jpg

TOP

山门后面只见两条复道夹墙随着山势起伏,迥转曲折,延伸向另外一道山门。.

附件

084.jpg (110.64 KB)

2009-1-10 23:03

084.jpg

TOP

我们快步走进这九曲黄河墙中,去感受当年真武大帝求学时的曲折艰辛。.

附件

085.jpg (117.99 KB)

2009-1-10 23:10

085.jpg

TOP

雄厚平整的墙体弧线是那么的流畅悦目,配上绿色的琉璃瓦顶,就象两条巨龙在盘旋飞腾,又像黄河的九曲弯折。人很少,只有我们几个走在这高大红墙间的石板道上,很安静,感觉有些遥远深遂。.

附件

086.jpg (128.83 KB)

2009-1-10 23:46

086.jpg

TOP

又走进一道山门,内里是一个院落,喜爱这样的幽深古旧,在如此冬日的午后。.

附件

087.jpg (145.76 KB)

2009-1-10 23:50

087.jpg

TOP

我们几个都是好色之徒,处身在如此纯净的黄绿灰三色调中,没有别人打搅,自然是随意地游走观望,好生自在。.

附件

088.jpg (141.95 KB)

2009-1-11 00:04

088.jpg

TOP

真的很喜欢太子坡的色调,简洁明快,却又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走在其中,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威严迫人,只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可以静修苦练的安静场所。.

附件

089.jpg (136.95 KB)

2009-1-11 00:16

089.jpg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