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5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如何打开阅读之门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如何打开阅读之门

一直以来,儿子的阅读是我的心病。因自己痴迷于书,便也希望儿子能以阅读为乐。事以愿违,即便使出浑身解数,儿子对阅读的兴趣也远不及玩具和电视的吸引力大。

         失落感常常困扰着我,令我不解,为什么天天捧着书读的妈妈却有一个不愿意读书的孩子?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近阶段,我以阅读中出现的种种困惑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阅读,有不小的收获。并用思考所得的方法结合孩子的情况在实践中运用,积累了一些心得。个人对阅读教育的认识,也步入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关于阅读的界定。

        我常常“在自觉不自觉中,局限于一些界限之内。”其实,在生活中,可以阅读的东西无穷无尽,阅读无处不在。不光是图书、杂志、报纸、文件、出版物,其他如广告、路标、海报、店家的特卖信息等等,只要能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都会深入研读。

        这么看来,儿子并非不阅读,看他整日捧着玩具说明书以及变形金刚的新品资料,如痴如醉的样子,怎能说他不爱阅读呢?



        第二,阅读的时机。

        郝明义先生在他说著的《越读者》一书中说:“不论自觉错过了多少机会,我们都可以随时画一道门户,到我们想去的地方去,阅读就是这样。对于人生,阅读就像是那扇门的作用。更有意思的是,你打开得早,有打开得早所能见到的美妙。打开得晚,也有打开得晚的风光。打开得早,如果能从学生时代就打开,不但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并且能及早因为阅读而使你的人生迸发出火花,因着这一点火花,再给你的人生就此带来不同德光亮与异彩。然而,如果很晚才打开,也有很晚打开得好处与享受。林语堂先生说:读书的所得,靠读者的识见与阅历,同靠作者的识见与阅历一样的重要。”

        我同意这个说法。

        在我刚接触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时,虽然有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但依然无法完全理解书中所要传递的诸多信息。一年后,重新拾起这些书,却有遇见老友般的亲切。那些文字,不再是高高在上,离我甚远。所以,好书我喜欢反复阅读,每一次拿起,都能读出不同的感受,都有不同的理解。

        一位好友曾和我分享她的阅读体验。她出身中医世家,从小就喜阅读,所读书目之广令人仰视,可谓为才女。并有幸结识当时的一些文学泰斗,聆听教诲。她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读诗词,并无太多感受。却在大学那年,重读了一本古词集,她说当时的感受,整个人都呆住了,深深地陷入意境深远的词境中,那种幸福感令她至今都难以忘怀。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孩子没有阅读令我们满意的文学作品而深怀不满,也不必在意其他孩子因为阅读了更深更难的书,而对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说一些诸如:看看人家,都在读***书了,而你还在读这些无聊的漫画之类的话了。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文字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的体验和了解,决定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想让孩子有更深入的阅读,不妨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多了解生活,开阔视野,从生活中明白许多道理,有了这些体验,再去阅读,感受会大有不同。



        第三,阅读环境的影响

        以前,我并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喜欢阅读的人应该在任何地方都会阅读,阅读无处不在!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却非常强调阅读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如果我们期望更有技巧地帮助人们——特别是孩子——成为深爱阅读的读者,当然一定要深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阅读环境。

        钱伯斯提出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其参与者愉悦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就是“心境(the set)与情境(the setting)。如果我们充满期待而自发地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态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来,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此外,如果能窝在一个舒适的角落尽情阅读,我们肯定愿意花上长长的一段时间,来享受这段阅读时光;但是如果无法舒适地阅读,老师被各种令人分心的事情打断,那么即使定力再强的读者,也会很快合上书本,逃之夭夭。

         读到这本书时,我正好处在一种无法静心阅读的状态。好像进入一个怪圈,除了家中之外,其他任何地方都能阅读。平时,只要出门,我必定在包里塞上一本书,地铁、科技馆、咖啡店、游泳馆、家具店都是我的阅读场所。我在观察并且分析自己的这种状态后,终于明白了原因。这是因为家里反倒是最容易被打断的阅读场所。不用说儿子一会妈妈这个,一会妈妈那个叫个不停,电话也频频作响。没看几页书,突然又想起某件事情要做,便搁下手中的书,去忙其他事情了。

        儿子也是如此,暑假外出一个月回来后,就没有摸过书本。一方面是因为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另一个原因也是诱惑太多,电视、玩具、游戏,怎么也比书本的吸引力大。

        明白了原因,我便思考解决办法。

        图书馆、书店都是很好的阅读场所。除此之外,我又发现了一个阅读的好地方—咖啡馆。

        连着几天,一吃过早饭,我都带儿子到楼下的咖啡馆报到。一上午,儿子不仅写作业,还能阅读、画画,这对于总是不能静心坐下来的儿子,是前所未有的。连他自己都惊讶地说:“妈妈,为什么在这里我就能写作业、读书,在家里就不想做呢?”

        由此可见环境的重要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阅读场所,不一定都要到外面去。可能是家里的某个房间,甚至是某个角落,但一定要保证不被打扰。


       第四,阅读时间及方法。

       关于这一点,钱伯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1.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智力需求或情感需求,提供合适的书单。2.不能期待孩子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很多孩子会因为电视而牺牲阅读的时间,因为在他的世界里,阅读并不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3.不要左右孩子的阅读心得,因为对阅读的看法因人而异。4.对孩子的阅读要进行引导,培养广泛而多样化的阅读兴趣。5.孩子们得学着去探索自己的阅读品味。

       在第一点上深有感触。以前,我常常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给儿子买书,比如一些经典的绘本类图画书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后来发现儿子对此兴趣不大,他是个不喜欢童话故事的孩子,但却对科普类图书有着浓厚的兴趣。现在,只要儿子对哪一类事物感兴趣,我就提供相应的书籍给他。我也不再对他为什么不喜欢历史?不喜欢读故事书而感到困惑。

      儿子是体觉型的孩子,最喜欢动手类的活动,对阅读的兴趣并不强烈。期待儿子主动阅读不大现实。那种在家里各个角落都摆上书,让孩子和书零距离的方法,我尝试过,收效甚微。于是,我和儿子商议,约定一个大家一起读书的时间。现在,每天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就是我们固定的“阅读美好时光”。

       对于尚未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限制孩子的阅读书目不利于他们步入轨道。前段时间,儿子痴迷在“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类书中,我颇有意见,也常常说他。后来,我意识到,如果家长强行干涉孩子读什么书,不会有助于孩子的阅读,还会引起他的反感,造成逆反情绪。

        我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明知是不健康的食物,却因为嘴馋而不能克制自己。我的办法就是找一次机会,狠狠地吃个够,吃到不想再吃。待到下次遇见这类食物,保准只会吓得逃跑了。

        阅读也一样。一段时间里,每当儿子无所事事,我就会建议他去读“喜羊羊”,开始他很高兴,后来终于有一天,儿子对我说:这个喜羊羊已经看了十几遍了,实在是看得不想再看了。

        第3、4、5点基本上是针对已经喜欢上阅读的孩子。儿子目前没有到达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钱伯斯还就阅读时间的长短,给出自己的建议:要看孩子的专注力和兴趣能够持续多久,再多加一点点时间就对了。7岁左右,一次大约15分钟,一天可以安排两次;9岁左右,一次大约30分钟;13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40-45分钟。


        第五,阅读循环。

        每次阅读,都是在经历一定的循环过程。

       《打造孩子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到:“在让孩子们建立愉悦的阅读经验,以及拉长他们专注于阅读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以及书本给他们的回馈,是关键因素。因此,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孩子从阅读这件事情中获得快乐,阅读行为才能得以巩固。

        在这方面,分享一些心得。

        1.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就书里的内容进行讨论,不失为提高阅读乐趣的一个办法。最近,我常对儿子说:“有没有你喜欢的书推荐给我读呀!”这时候,儿子总是很开心。孩子不仅感觉到大人对自己的信任,也为自己的阅读行为得到认可而感到自豪。在和孩子聊书时,切不可以居高临下态度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强压给孩子,也不要批评孩子的任何超出常规的想法,要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鼓励他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2.一起做阅读记录。我和儿子每人有个小本子,每读完一本书,就会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包括阅读时间、作者、简略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到自己近阶段读过哪些书,也让孩子增加成就感,原来我也可以读这么多书。

        3.通过生活体验来阅读。在平时生活中,每当儿子遇到问题来问我,我都会鼓励他上网去寻找答案,这也是一种形式的阅读。去旅游前,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搜集目的地的资料,设计行程。旅行归来,趁热打铁,找一些和目的地风土人情有关的书来读。记得今年春天我们去了杭州,儿子对西湖美景留下深刻印象。回家后,我立即买了一本《西湖民间故事》,儿子非常喜欢。

        4.开展主题阅读。如果孩子喜欢交通工具,就找些这方面的书给他读,如果孩子喜欢昆虫,就找各类关于昆虫方面的科普书来看,趁势把昆虫研究个透。儿子前段时间看了《变形金刚2》,趁着电影带来的新鲜感,我给他找来了几本变形金刚的书,他读得津津有味。这几天,他突然又对古代兵器感兴趣,每天在纸上画个不停,我便到网上去找这一类的书给他读。


        我知道有许多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就喜欢上了阅读,但也有像儿子这样对阅读不敏感的孩子,他们徘徊在阅读的大门外,不能感受到阅读之美。作为家长,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孩子在阅读的密林中,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本帖最后由 雷雷妈 于 2009-8-24 21:32 编辑 ].

TOP

回复 3#小猪崽妈妈 的帖子

谢谢.

TOP

回复 5#lincoin00 的帖子

是的。
在韩国还有妈妈在实施专门的“图书馆教育法”。但是,因为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图书馆获益,所以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TOP

回复 6#小雨妈妈 的帖子

谢谢啦!.

TOP

回复 7#ERINXIAOTONG 的帖子

您的孩子这么喜欢读书,真是太好了!
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好书有不少,最好不要局限于某一题材,让孩子涉猎面广一点。
我推荐您读郝明义写的【越读者】和艾德勒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两本书里面对于如何阅读有很好的建议,不仅对孩子、也对我们大人的阅读有指导作用。.

TOP

回复 8#快乐的成龙 的帖子

既然孩子喜欢汽车,就从汽车方面的书开始,鼓励孩子深入研究,把能收集到的汽车方面的书全都找给他看。孩子不仅能了解汽车方面的知识,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帮助,因为很多汽车知识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而他却是这方面的“小专家”。.

TOP

回复 13#福赛妈妈 的帖子

这个计划真是太好了!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施。
您可以读一下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会有帮助的。.

TOP

回复 25#roniyu妈妈 的帖子

不用着急,上小学后,孩子的阅读会很快上去的。.

TOP

回复 28#不二周助 的帖子

.

TOP

回复 19#ERINXIAOTONG 的帖子

,送花。.

TOP

回复 50#ERINXIAOTONG 的帖子

的确,中国的儿童文学和西方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所购的儿童类书籍也是以外国文学作品居多。
但并不是没有东西可读,比如历史方面的书籍,或者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一些神话、传说,古代笑话、谚语故事,童话方面张天翼、孙幼军的作品都还不错。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读沈石溪写的动物类小说、叶永烈的科幻类小说、曹文轩的美文、叶圣陶、冰心、老舍、林海音等等作家的经典作品。
如何与孩子探讨他的读书心得,需要一些技巧。如果直接问孩子的阅读感想,可能让他一下子无从说起。我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好,也不喜欢讲故事,我如果要和他讨论某本书,一般会读一下这本书,再故意提出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儿子会不屑的马上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顺着这条线索,扩展开来。
另外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态度,却不可高高在上,更不要质疑孩子的回答。如何我们真的态度很诚恳的想知道些什么,孩子是很愿意告诉我们的。
还要注意的是,避免问出“为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在说些什么”这一类的问句,这一类问句让孩子会有威胁感,有考问的意思。连我们自己都很难用几句话把一本书的意思讲清楚,更何况孩子。所以,最好,还是就书里面的一些细节进行讨论。
一开始,如果孩子只说一两句话,也不要逼他多说,多表扬,多鼓励、多赞同,慢慢地孩子就会喜欢和我们交流。
还有一点我比较注意,我如果读到什么好书或者好的段落,也会欣喜的主动去和孩子交流,只有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孩子才会愿意开口。
如果我们把阅读讨论的目的放在感情交流上,结果会更好一些,讨论的内容真的不重要。

[ 本帖最后由 雷雷妈 于 2009-8-26 19:12 编辑 ].

TOP

回复 52#琪琪妈 的帖子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TOP

回复 59#ERINXIAOTONG 的帖子

“他看书的速度很快,300页的书,2小时就看好了”——孩子多大?简直太强了,令我好生羡慕。

我家小儿马上三年级,非常惭愧的是,他的阅读还处于入门阶段,所以阅读的书籍也很低幼。我一般都在网上淘书,这个网站的信息有不少帮助:http://community.goodbaby.com/forumdisplay.php?fid=59。所购书目以我的眼光为准,所以有的儿子喜欢,有的不喜欢,好在我妹妹的小孩非常喜欢阅读,所以这些书也都有地方去。

新华书店也常去,如果有儿子喜欢的书,我是毫不犹豫的拿下,前提是不能太垃圾,好在儿子基本上挑选的是科普类书籍。

我猜测您孩子是三或四年级,我只能根据他的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几套书。可阅读的好书实在太多,每个人的阅读品味不同,所以不希望用自己的书单来限制孩子的阅读范围。(向别人推荐书目其实是很危险的哟!)

冒险家与发现者丛书(这是我最近刚在当当上淘的一套书,非常好,可惜不全了,我买到了五本,希望有机会拿到其他几本)

启发精选纽伯瑞大奖少年小说(共6本)

希腊三部曲系列

草原小木屋系列

彩乌鸦系列

达尔小说系列

蒲公英童书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绘本中国故事宝库(神话、传说、寓言)

阿凡提的故事

炼金术士

小王子

苏菲的世界

写给孩子的哲学故事

文学类的好书还有很多,可以去图书馆借阅,自己购买成本太高。因儿子兴趣不大,所以关注的少了。

科普类的书最经典的当属:神奇的校车、法布尔昆虫记、可怕的科学,这三套书可以让孩子百看不厌的。

凡尔纳的科幻书我很喜欢,自己在读。

其它还有很多很多——伊凡经典科普小丛书、儿童百科全书、小牛顿、最不愿体验的历史、穿越时空、万物简史少儿版。。。。。儿子非常喜欢一套【自然图书馆】的书,我感觉一般(再次证明每个人喜欢的不一样)

最近买了一套【有趣的科学】,属于我和儿子都喜欢的书。

儿子最近的阅读书目除了上面的科普类书以外,还有:我最喜欢的丛书、新语文读本、金水桶儿童文学丛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疯狂的学校、我最喜欢丛书、小口袋文学、全世界各地的来信、最脏最脏的科学书、小火龙、三国演义(图文版)、图画捉迷藏、脑筋急转弯、喜羊羊和灰太狼、变形金刚、柯南。。。。

[ 本帖最后由 雷雷妈 于 2009-8-27 10:04 编辑 ].

TOP

以下是问思的王老师在短消息里给我的回复,经她同意转帖于此。
终于听到不同的声音,真高兴!


“我对孩子阅读什么,要不要大量阅读,很少思考。

呵呵。只是觉得,家长们因为过于爱孩子,总希望把自己阅读中所体会到的精彩篇章,加到孩子的阅读世界里。而家长现在的阅读体验,至少是走过了三十年人生的阅读体验了,和孩子远远不同。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当他出生开始,就不再属于母亲了。他是一个崭新的生命,在他的身上有自己的生命特征,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和家长不完全相同。

体制之内的学习,有其好处。例如学习数学和语文,因为这两门的学习是未来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我一直认为,孩子把这两门学好就够了。其次,因为英语成为现在的重要考试科目,所以,抓住主科的学习,其他任孩子自由发展,他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玩什么就玩什么,呵呵,人有必须做的事情,有喜欢做的事情,尊重他就随他的兴趣啦。

另外,阅读什么内容,成人和孩子的喜好不同,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喜好不同。在他这样的年龄,读一些他喜欢、能够理解、能够感到有趣,又增进他思维发展的内容就挺好的,只要控制着些,不要“玩物丧志”就好。呵呵。说明书挺好的,您想,现在多少电器啊,玩具啊,游戏啦,首先要读说明的,那些冗长的说明经,总会把我们吓倒,他喜欢读,不是挺好的么,增长知识的,他会玩的东西,估计咱们都玩不来。呵呵

其实我建议小时候,阅读可以少一些,背诵多一些。一是可以练记忆力,另一是,背过的东西,长大后再去理解,一般比没有背过的人理解的更深刻。而且小孩子一旦记住了什么,终生难忘啊。.

TOP

回复 65#天天妈咪 的帖子

我个人感觉没什么关系,孩子们的阅读对文字感兴趣的少,基本上都是注重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后,才能真正领略文字之美。.

TOP

回复 66#汪洋大海 的帖子

太感谢了,我去看看.

TOP

回复 67#汪洋大海 的帖子

说得好,送花!.

TOP

回复 73#瞳瞳妈 的帖子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