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7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给旺旺网的所有家长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LZ,不能说完全不同意您的看法,但有几点要同楼主商榷下
第一,家长们领着孩子考这个证书,那个证书,你争我赶,目的是什么呢?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概是为了能让孩子一步步上名校吧,最后名校毕业能有个好工作吧?
可是,十几年以后,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子呢?好的工作,是不是必须要有应试的本领才能拿到呢?即使能拿到,孩子们在疲惫中奋斗了十几年以后,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他们会不会还保留童心,拥有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呢?


关于这点,请看我在别处转载的文章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女作家在自己的博上写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中学出身的人,就我个人的经历谈谈读重点中学有些什么好处。因为这可能可以解释那些家长为什么削尖脑袋掏空米袋要将儿女往重点中学塞。
在我看来,我没读重点中学,曾给我带来如下不便:
一,各种知识面方面的不如。普通中学学生的普遍智商水平不如,所以普通中学的学习环境与重点中学相比,可能更偏重于生活与玩,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则是你赶我超,形成一个普遍良好的学习大环境,不仅是课堂知识学得好,其他课外知识也又多又新。我读大学时候整个大班七十个同学,只有三个普通中学出身的,相比之下,再同等高考分数前提下,我们的英语水平,对时新社会知识的了解和分析水平,课外活动水平,等,都处于偏下水平。
二,学习能力的不如。普遍的,我们几个普通中学出身的人有贪玩偷懒的恶习,而且贪玩偷懒了并不是去从事自己爱好的什么,而是纯粹的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因为我们毫无疑问有点小聪明,当年在普通中学即使如此游荡,也可以在班级年级一支独秀,不免有点没有竞争心。而那些重点中学出来的则不同,我有时不明白他们干吗如此精益求精,六十分可以通过的课程他们非要往第一挣。而且他们的预习习惯,我是一直到大学三年级才采用,或者说是习惯。我想,这是与他们打小就在一个竞争的学习环境中长大有关,大家都那么做这么认真,就算是被老师逼的家长逼的,他们也就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不像普通中学出来的人,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竞争。包括做社会工作,也是重点中学出来的人比较认真能吃苦。我则是到社会上吃了苦头才知要刻苦认真。
三,社会交际圈的不如。首先是表现在上大学时候,我一上大学,举目无亲,而那些重点中学出身的同寝室室友则是被高中老校友体贴地从家里一直护送到寝食,什么课程表校舍之类的早给安排妥当,有好的社会实践位置也已经给你预留,有什么事,喊一声,即使找对象也比人快几分。不过这些还都是小恩小惠,要紧的还是毕业分配进入社会之后。无庸讳言,重点中学出身的人相对就业位置要好一点,对于刚进入社会的人而言,在某个要紧关口遇见一个中学学长校友,大家扯上几句,拉个关系,比普通中学出来的人机会大得多。当然,多年之后还是得靠自己本事人以群分,可那个起点,多么要紧的起点上面,重点中学出来的人就拔了头筹。
四,高考分数的不如。这也是家长最看重的一点。读大学之后,与同学聊起考大学时候老师的猜题。英语就不用说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比我们是不知道高多少,他们设备好,接触面广,老师即使不猜题,重点中学学生的英语已经高过普通中学的,英语最需要环境,普通中学的孩子即使再小聪明也没用。还有一个政治,老师猜不猜得到一道理论题,这上面的分数几乎可以差十分,我当年看到那些重点中学同学说起老师猜题如神,而我们则是老师啥都没猜到,心说这要是换个学校,我高考分数仅政治一课,不是都可以上二十分吗?其他课目当然也可加。我觉得就冲着这老师猜题准而狠,也得削尖脑袋读重点中学,这成本下得值得。比如现在有家长为孩子文体特长加分作弊所需投的资,为华侨身份加分而移民所需下的血本,比起择校费来,当然还是择校费廉价,而择校的收益却又显而易见,何乐而不为,即使是加个双保险也好。
当然,普通中学出来的孩子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心态比较的平,能上能下,当年大学时候,我们大班最皮的好像就是我们三个普通中学出来的男女。这种心态,对孩子进入社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您觉得有道理理吗?不能说没读名校的孩子就不行,但能读名校的不是更好吗?
再说,读名校就一定很累吗?从小有一定的紧张感,到了初中,高中,适应起来会更容易点
对于一般家长,没门路的,不考这个证那个证,名校基本就对他们关上了大门,不能怪家长.我想,奉行愉快教育,家长又没门路的,基本上名校很难了吧


第二,如今,在上海的陋巷,随时可以看到居家的洋人,十几年以后,即使在国内,在人力市场同我们的孩子竞争的洋人的比例会很可观吧?那么,我们的孩子同他们比,会有哪些不足呢?

为什么要跟洋人比,任何一个国家,竞争主要还是在本国人里,当然出国去洋人的国家除外.怎么不跟,现在外面铺天盖地的外地留沪学生比,他们小时候更辛苦,更努力,再上海更拚命,占掉了多少上海人的机会.
再说十几年后真的会有什么大的改变吗?至少文革后到现在,30年中,有文凭的,重点大学的,现在工作都比较好,位置都比较高吧.再看看周围那些重点中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厉害吧,即使自己资质差点,都有人帮忙的.就是父母辈的,文革后,也是好多有文凭的提拔了当领导,中国的现状真的那么容易跟国外接轨??就是国外也讲名校的好不好!!.

TOP

为什么要跟洋人比,任何一个国家,竞争主要还是在本国人里,当然出国去洋人的国家除外.怎么不跟,现在外面铺天盖地的外地留沪学生比,他们小时候更辛苦,更努力,再上海更拚命,占掉了多少上海人的机会.


我们单位的领导就更喜欢用外地的大学生,他们加班更任劳任怨.

TOP


我就是一边跟别的妈妈讨论要不要去读个什么班,一边问问要不要去FB,周末去放个风筝什么的.
人都是两面性的,一方面,也想让孩子一直愉快,可是学校的作业摆在那里,考试摆在那里,升学摆在那里,这是现实.作业完不成,错漏百出,考试垫底,那能让孩子一直愉快下去吗?另一方面,也佩服那些可以一直学习,很辛苦的孩子,这对家长也是很大的考验,至少自己是做不到的.
对孩子,愉快和压力都应该有吧.我的观念是:如果孩子用5,6分力气可以有80分,而要学到成绩突出要用9,10分力气,那我宁可让她用5,6分力气,剩下的去玩.如果是要用9,10分力气才能得到80分,那对不起,只好勤能补拙了.
任何事情都要适度,也要因人而异,对伐?.

TOP

刚刚逛了下向阳的论坛,他们里面有个很好,很热心的老师,她的论调和楼主好像都不大一致.......... .

TOP


没有可比性,我们小的时候,家长也不像现在对孩子教育重视到神经质的地步,更多的是看孩子要不要,但是,但凡家长重视一点的,多数能读出来。(我读书的时候,舅妈还要表妹不要去读高中,去读技校,因为技校出来,那时肯定有工作,读高中,有可能考不上大学)现在谁会这么想。以满分10分计,过去大家都5,6分,我们本来会读书的,有7,8分,那就读出来了。现在家长的帮助都加2,3分,5,6分的孩子也能到7,8分,7,8分的孩子没有那2,3分也就被淹没了。当然,本来就有10分的孩子,过去现在有没有家长帮忙都是厉害的(仅就读书而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