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强烈呼吁 中考体育不计入总分

最倒霉的是我家儿子,膝盖先天膑骨半脱位,要等长大了才能动手术,现在不能跑1000米,也不能打球,走路什么的都没问题,如果申请免考一下就少5分。真是不公平!.

TOP

回复 97#sxm 的帖子

替代项目只能按满分三分的一半折算,我家狗儿最多就能得个1.5分.

TOP

用分数来衡量只能使中考体育变成走过场,应付,并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孩子们身体素质的作用,体育锻炼成为爱好才能使孩子们坚持下去。现在初中连体育课都很少上,即使上,老师也是应付了事,而到了要考试时,拼命练,因为体育老师不努力,做家长的还得一项项带孩子练。我们请了一对一游泳教练教游泳,而有些会游泳的家长则每天带孩子突击练游泳,大人孩子都很累。我孩子的跳绳也是我刚教会他的,虽然我的身体不适合跳绳,但我没办法,因为没人教。而他的双杠,我还得抽空去他学校看他练得怎样,加以指导,不然也是没人辅导,老师只是讲下要领,没时间一个个带他们练的。

这些体育项目,完全应该在初中四年的体育课上一一学会,巩固,以学生的达标率来考核体育老师,现在倒好,算分数,搞突击,压力全到学生,家长身上了,这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真的很义务,功课要家长管,体育也要家长抓,现在做家长的,真的是太辛苦了!遇到像我孩子这样身体有点小毛病不适合体育锻炼的,家长不光要带他练,还要担心他会不会受伤,如果放弃,直接就比别人少了5分,还要进档案,真是太不公平了!!!
坚决反对这种走过场式的体育考试,希望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鼓励孩子热爱体育锻炼,并应考虑孩子身体条件不同的情况,而不是单纯一刀切。.

TOP

回复 103#凤凰女妈妈 的帖子

你了解初中四年的体育课上了什么内容吗?四年里有多少体育课是被主课占掉的你了解吗?我在这里说的不是我的个案问题,而是体育锻炼怎样落实到日常活动,真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不是走过场,靠分数来临时抱佛脚逼学生和家长的问题。.

TOP

儿子的一个同学,前几天因为抓紧练篮球,可能太累了,在跳起落地时脚没力支撑,落地受伤,骨裂,现在不得不改为免考。每天上着石膏,估计其他中考科目的复习也会受到影响,情绪至少已受影响。

试问,现在中考后的高一高二年级,真正还有多少孩子还在坚持像中考体育考试前那么强度的体育锻炼呢?中考体育计入总分的真正意义何在?连体育都成应试教育了,我们的孩子会真正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吗?.

TOP

回复 119#swx88 的帖子

记得我以前读书时几乎全班同学都很喜欢体育课的,可现在的孩子到体育课就头痛,宁愿躲在教室里,为什么?值得教育专家研究一下。简单地以分数来“逼使”学生去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是简单的一刀切似的低级管理手段,和中国很多的制度,措施一样,充分说明,中国相关机构的领导者管理水平都很差。.

TOP

回复 126#swx88 的帖子

关键是,我们的高考分数里没体育分,我们分配工作时,体育也没纳入招聘单位考虑范围(体育专业的除外),到后面,提拔干部时好像也没要求体育要怎样怎样,包括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怎么就对初中生有这要求?难道初三练了下体育就够一辈子用了???.

TOP

我们的社会是靠知识发展,还是靠体育发展的?我们工作中要用到的是知识还是长跑1000米?.

TOP

引用:
原帖由 swx88 于 2009-4-12 18:55 发表 \"\"
根据你的说法,体育测试不合格就不是人才,也不可能对社会作贡献了,又捣浆糊了。
判断问题的前提就大错特错了,是否想出体育应试的决策者们也有类似的思维,才会把体育分数作为入学标准?
要知道几个体育项目的分 ...
说得太好了! 你是个有恒心的家长,我都懒得再说了。

我孩子体育考试终于结束了,得了27分,在髌骨有先天发育不良的前提下,他不能跑1000米,用跳绳替代的,按照规定,替代项目只能得一半分,所以总分得了27分,代价是,好久没发的哮喘有点复发的迹象,这是让我很担心的。回顾这一段时间来孩子练游泳,从只会自由泳,到用一周时间学会蛙泳,并得了3分;跳绳从只会蹦一个,两个到两脚交替跳了150个;双杠从因为心理有怕膝盖受伤的阴影,迟迟学不会,到在临考的中午,突破心理障碍,终于学会,并得了2.5分,我觉得我的孩子很了不起,要知道,他从小体质弱,小病不断,这一年多因为膝盖问题,一直无法正常参加体育运动,加上现在学习紧张,每天睡眠很少的情况下还要进行这么大的体力锻炼,我看着他脸色不好,人变消瘦,心里真是不舍得,但为了中考的那一分,两分,我只能违心地每天督促,甚至逼使他锻炼,为此,他说膝盖痛,脚痛我也不让步,他对我的“严酷”很生气,说我不能理解他的痛。儿是娘身上的肉,怎么娘会不知他的痛?可是他不是残疾,所以不能不考试得30分,是的,他可以以伤病免考,得25分,但这是要进档案的,让他一辈子背个伤病的身份吗?在他还没发育完成,膝盖问题将来可以用手术解决的前提下?25分,比人家少了至少三,四分,能让人这么甘心接受吗?在一分之差也就是一个档次,成百上千学生之差的前提下,这表示了什么?

我热爱体育运动,自己读书时就是体育委员,可是这样的应试考试使我对我们的体育教育产生了严重的疑问:

第一,我们制定这个体育应试制度时是以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吗?如果是,为什么不考虑每个孩子身体的差异,我孩子的问题也许是不多,但身体有伤病的孩子并不少,有哮喘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有心脏有问题的,甚至有暂时身体受伤的,他们如果免考,一下比别人少那么多分,公平吗?试想,就因为哮喘,或受伤了,就可以剥夺孩子进好学校的可能吗?对学生总数来讲,这些孩子只是小数目,但对每个家庭,他们是我们的100%,我们惟一的希望啊!因为不甘心得25分,而强行锻炼,如果带来意外,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多大的惨痛?

第二,我们制定这个体育应试制度如果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的目的出发的,为什么在小学,在初中的前三年体育运动并不加以强调,甚至体育课都被主课代替?为什么体育老师上课那么马虎,走走队列,拿几个球出来玩玩就了事?而到了初三,大码的运动量加上来,在大码的学习量作业量一起加上来的同时?为什么唯独到初三才开始?为什么对体育老师,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没有考核?现在家长成了陪练,甚至教练,为了练双杠,我和孩子到处去找双杠,因为我是不能进校园的,而他们学校的老师只是做过几次示范,无法一一指导,而游泳,我们不得不找专业教练。

第三,如果这个体育应试制度是个负责任的决定,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系统的制度安排,使孩子从小开始热爱体育,从小有地方去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现在的体育场馆收费之高,恐怕一般的家庭都不会经常让孩子去吧?以前免费的运动场去哪了?刘翔是国家高价培养的,而国家应该做的推广全民体育运动的投入在哪里?

第四,如果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为什么测试不能划分等第,而要搞分数,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为什么这个测试不能在初二完成,而非要到初三,在学习那么紧张的前提下,是考验孩子的心理,身体承受能力吗?

希望我们的制度制定者,能多思考,多听取意见,制度要制定得细致,并达到目的,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一刀切。很难想象,现在还有多少孩子还在象前几天那么练的?我孩子很疲劳,至今没恢复,看书时就想打盹,势必影响学习。

我想说,喜欢体育运动的会一直喜欢,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再逼也没用,提高身体素质,应该从源头抓起,甚至从食品安全抓起,让从小喝毒奶粉,吃带农药的蔬菜和加化学添加剂的食品长大的孩子在初三靠自身和家长拼命抱佛脚得到的体育分数只能是个数字,不能代表我们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就此提高了,更不能使我们的孩子就此热爱体育了。

[ 本帖最后由 狗儿妈 于 2009-4-14 13:2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