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6个人次参与评价】

正确解读卢梭的著作(不怕卢梭显灵的请进!)

红树林,睁大你的眼睛再看清楚,你就不会再继续这无益的话题?

我是一个普通的家长,如同某某人自称的那样没钱没权,但我也有两面看问题的眼光。
站在家长的角度,择校无错,古有孟母尚且三迁,为什么?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如果张母李母觉得搬家的代价太大,宁可让孩子忍受周围的噪音来学习,甚至不学习,也可以,但请不要指责孟母。更不要请衙门里的太爷在城门的布告上发表《孟母三迁是房价飑升的罪魁祸首》这种无理言论,因为你们无权在没调查孟母为何三迁后,就自己凭想象去利用你们“喉舌”和“话筒”说话(某某人的喜欢这两个词吧)

站在教育专家角度,批评也无错,因为家长的择校带来的是对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不懂正确的择校,觉得别人说好就是好了,3000取120,能进去很光荣,所以不管孩子是否适合,都带去一练。但往往大多是失败的。民办小学尤其如此,这也是一种广告效应吧,私下悄悄的是学费又涨了。至于去了,见见世面也就可以了,家长能体会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就好了,千万别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专家的出发点应该也是如此,可能最近这位专家不常闭关修养了,所以会有揍人的话出来,大家能理解专家也是人,也有急的时候,只要不是真揍,骂骂街,小老百姓不必计较。该择校的继续择校,不想择的也该为自己孩子多想想其他出路。这是家长应该做的。

其实红树林我能体会到你是一位真正的家长,因为不是如此,不会把孩子的情况说得这么详细,可能出于你职业习惯,你是个愿意把话题发掘更深的人。但我真的善意的提醒你,你的对面未必是一个真正的家长,而可能是一股势力,前面发贴的也许是个蠢材,删贴的也许是另一个恼怒的领导或后台,一个耳光上去:你这么说,不是叫人看出来了吗,赶紧去删了,接下去的话我来写......否则我真的很难理解一个把简单的如
quote]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3 15:54 发表 \"\"


《爱弥儿》不是理论。

所以,我恳求有先见之明的母亲,保护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为它浇水,使之免于死亡的厄运,终有一天,它将让你收获喜悦。
==》我的理解:卢梭也是个上敢着想跟别人做朋友的人。
[/quote]
这段话如此理解的人,后面居然还可以跟你长篇大论的对谈。每当我看到他的这段精彩解读,总是要笑出来。我想他们是换过人了,前面那个蠢货已经被发配去扫厕所了大概。

你发现没有,他们始终(注意我在用“他们”这个词)在说到自己孩子的时候,用的都是很笼统的,并以前后矛盾,我再引用他来不及删的部分,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3 17:52 发表 \"\"


我儿子上的公立学校对一年级入学的小朋友没有这样的要求,小儿入学以后也不痛苦,没有跟不上,理解能力不差。不知道您从哪里听来的这些传言,都是不真实的!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6-13 20:22 发表 \"\"


我是佩服楼主的教育能力的,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回答老师:“8+7=12”老师再问一次,还是这个答案。
英语没星,钢琴到现在也没碰过,优等生数学、珠算咱也没碰过。没数过他认识多少字,没系统教过,咱们家的识 ...
善良的红森林呀,你觉得一个小学连8+7=12都能做出来的孩子,还能说没有跟不上吗?(我没有贬低8+7做错的孩子,但这在小学绝对是跟不上了),所以这很明显是杜撰的内容。要么就是自我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再有个细节,这里的家长态度明确,有人即使把前面的删了,也是觉得是自己错了,怕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很少有人这么大规模删除和编辑自己前面的话的,这不过是个论坛,都是老百姓,即使说错,不再说这个话题就是了,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后面的人觉得前面那个人实在蠢不可及,如此任由这些话放在上面,自己就没法在后面接着说了。千万不要觉得那是他治学严谨哦。因为大家从“他”对孩子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是个放任自由的人。

红树林用了大字来写,说实话,我也看得很不顺,实在是...不过我们小老百姓当惯了,从来就是不知道要反抗的,倒是这位以没钱没权自称的某人,非要出来说上两句,大概是因为“他”很少被人这么那大字顶着头上说吧,呵呵。

不知道我罗哩罗琐说清楚了没有。我这话只对红森林说,五毛们可以无视。因为大概这坛里包括旺爸在内的人也都知道他们是谁,所以渐渐地就见剩五毛马甲集体出动围攻你了。
接触类似话题的真正的家长只有三种人,一种是愤怒型,骂过走人,一种是理智型,会两面分析问题,既要批评专家,也要担心家长。一种是情感型,发发感慨而已。
那种孜孜不倦,从头到尾长篇大论地站在利益集团说话,且没完没了,说话前后矛盾,逻辑达不上的人,你能看得出来吧。



[ 本帖最后由 RobinBB 于 2010-6-17 03: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豆豆爸爸 于 2010-6-21 12:07 发表 \"\"
赞同你的观点。
自责一番自己有过度嫌疑的抗击能力,发一篇真实故事作为弥补!
我自认自己不是当伪君子的料,却也自责于当不成优秀的小人、恶人。当暂时的平静来临后,反省自己今晚打击龙宝娘的行为,还是有些自责滴,后悔谈不上,只是有一点点怜惜的感觉涌上尽头,毕竟大家都是当了母亲的女性。看来,如何科学地结合打击邪恶与适度的宽容,我还是需要多在这方面下番功夫。

好了,不再歪楼,回到探讨主题上来。此帖不再就探讨的话题码道理的文字,换一种讲真实故事的方式,来为大家展示一番当代教育家如何真实地亲自教育他的儿子的生动故事。故事说完,相信大家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明白故事中折射出来的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从这些现实中,大家也就能理解我为何会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如此的憎恶,欲杀之而后快的心情。
-------------------------------------------


正面的内容转自本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01f030100k1qd.html


  

灵魂工程师不应成为亵渎灵魂的人

林宇丹

2010年6月21日

-----------------------------------





  下面的故事,摘自黄全愈著《高考在美国》的文字:

  一位国内读者给我来信,谈到她儿子的离奇经历:小峻(化名)上幼儿园,很爱玩,是个快乐的男孩。妈妈也没逼孩子学数学、认字什么的。她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多玩一些,等到小学再开始学习。谁知到了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内容从两位数的加减法,到笔画繁多的生字。小峻不懂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认字,连什么是考试都不知道。天真的孩子在“试卷”上随意涂鸦一番,没交“白”卷。结果,学校拒绝录取小峻,理由是成绩没上线。

  矿矿到美国不久就进了学前班,上小学前,也经历过一次“入学考试”。那应该是矿矿经历的第一次“统考”。关于这个“入学考试”,我们一无所知。直到开家长会老师拿出矿矿考试的成绩表时,我们才知道。老师还给我们分析了矿矿在语言方面所表现的长处和短处。矿矿当时刚来美国不到一年,说梦话还是汉语,一切尚处在适应阶段。然而根据这个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专门派了一个英语老师给矿矿一个人上小课。一年后,矿矿的英语突飞猛进。一年级的老师特米尔太太给矿矿的评价是“非常漂亮的书写,优异的发音和阅读”。

  同样的“入学考试”,一个把孩子拒之门外,一个帮孩子找到不足,并设法帮助孩子进步。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反映出中美教育观念和考试观念的不同。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只是手段,因为面对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目的: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发现特长,培养之……当然,也可以包括“择优汰劣”这一目的。但那不是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显示检测的结果。至于,怎么处理这些结果,与考试功能无关。当我们把“考试”这个教学中“之一的手段”,变成整个教育中的“惟一的目的”,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淘汰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地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考试显然是帮助个人发展的检测工具。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


(摘录完)







我的感受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孩子成为有用之人。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必须的方法。

★“方法”≠ “目的”。

★“目的”不能止于“方法”。

★“方法”是推动人们达到“目的”而存在。这是“方法”存在的意义所在。

★如果“方法”令“目的”终结:用考试这种检测“方法”来终止培养孩子的“目的”,那这个“方法”就不能再称其为“方法”,而应该称其为“剥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天赋人权。这是非人性的、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我国的应试教育,其“应试”就是考试(中考、高考,现在泛滥成灾殃及幼儿园升小学的小考!),但在我国,这个考试的“方法”不但没有推进培育孩子的进程,反而成了斩断孩子求学之路的“凶手”!有这份能力和权力的,绝对不是某些颠倒黑白者说的是受害孩子的家长,而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如果要说“帮凶”,怎么也是学校,轮不到视孩子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家长头上!!!

黄全愈说:“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黄博士说得太客气了,用了“异化”一词,而我选择“亵渎”。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而不是埋没人才、更不是剥夺孩子求学受教的天赋人权。所以,当教育者的行为背离了培育人才的宗旨时,甚至教育者不但不去培育孩子,还要扼杀孩子的前途时,这种行为就是在亵渎教育!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在对孩子犯罪,对国家犯罪,对中华民族犯罪。和“战争犯罪”一样,我把这些称为“教育罪犯”!

教育以人为本,正因为要以人为本,教育才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是,那些“教育罪犯”是以什么为本呢?他们是以屁股下的官位为本、以官位带来的财富为本。他们要权、要钱,却偏偏不要良心,不要道德。他们亵渎的不仅是教育事业,也亵渎着他们自己的灵魂!!!
对不起大家,尽管很长,也恕我全文引用一下。只是觉得很有道理。
歪楼不歪楼的不去讨论了,但很明显大家歪版了,这个版叫什么“小学(及小学择校)”,即使是旺爸也应该是同意择校是个存在的现象,存在就是合理的,你可以不认同,但抬出专家来指责别人就不厚道了。有人在说专家,如果没有戳到你的痛处,大可飘过,专心去讨论数学和文学不是很好吗?大字报不愿意看不看就是了。旺旺上这么多贴子,总有看得舒服的字体。.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6-22 10:33 发表 \"\"
有选择代表一种自由,这样的自由其实来之不易。至于因为自由而影响心态则是个人的问题。
择校如泽偶,择不上总是影响心态的。现在是自由恋爱,看上个美女,人家不要你,天天盯着你的是如凤姐卖相的。边上还有人可劲跟你说,你其实跟凤姐才配,正常人都会影响心态的。所以我觉得影响心态不是因为自由,而是因为本来觉得很自由,最后发现这事情没法自由的人。呵呵,。.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