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回忆马拉松式的大学之旅(2)由彩虹坊想起——才用了八年就读完“三段式”的大学本科

回忆马拉松式的大学之旅(2)由彩虹坊想起——才用了八年就读完“三段式”的大学本科

静安与普陀交界的长寿路一段,有家彩虹坊,静安联合确定为静安联合“一大”会址。静安-普陀的“老土地”也许会记得,这个地块曾经有一家普陀区业余大学,我在这里曾经读过一个半学期的业余大学中文专业课程,虽然中途退学,但我的漫漫大学求学生涯就从这里起步。
那张旅游帖子,后劲不足,中场休息(不限时间);开出这张游学贴,也算跟静安联合的SG们聊一聊,“老一辈”大学生当年是如何在大专院校门里门外“摸打滚爬”的。
SSMM的帖子,不能随便欠的,否则,头皮有得牵,耳朵有得热嘞;一帖换一帖,内容还扩充,想来SSMM那里可交代得过去了。
貌似静安联合的管理层扩大了,看到行妈、哈马、英妈等一干女中豪杰,心里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的,哪位横过来点一下头,麻烦大啦!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9 08:04 编辑 ].

TOP

回复 3#shuaishuaimm 的帖子

啥时候到莫干山路的红子鸡,偶跟侬讲讲,偶中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在红子鸡以前的厂子——只不过偶们当初是走路加小跑,而红子鸡现在改成轮滑送菜。
偶如果不从这家厂子出来,没准现在在红子鸡楼下的停车场,别个腰包收停车费,或者是红子鸡盖章的免费停车券。.

TOP

回复 6#哈里老妈 的帖子

就写十段,巡游圈内一样规格。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0 09:31 编辑 ].

TOP

游学之旅上篇:八年抗战——本科证书+学士学位

我的本科证书+学士学位,用了八年抗战:留级——非也,三进三出——非也,病休复读——非也。
是国家在1982年推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才给了我们这些当年因先天不足没机会上大学,而后又因后天失调考不上大学的学子,多了一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圆了一回“无围墙大学”的大学梦。
是自学考试特殊的学制安排,使得这段现在四年肯定读完的大学本科,分作大专、本科、学士学位三段来读,而当年一路读到学士学位的,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TOP

上海教育学院(1)大专两年、四次考试、八门课程

我参加上海教育学院主办的中文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年如期完成大专八门课考试,成为上海第一批自考大专毕业生。
当时上教院先开出自考课程,而华东师大后开出;为考生服务是上教院自考办做得好,至今还记得起孟老师和金老师的音容笑貌,而学校名气是华师大的响,有一些“立场不坚定分子”中途转向华师大;我是一根筋,不抛弃,不放弃。
当自考通过六门以后,我感觉到这张毕业证书快要到手了——最后两门是我的强项: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拿到最后两门成绩单时,高兴——通过了,自豪——古代汉语86分,古典文学89分,后来听上教院的老师说,就是在校学生也考不到这样的分数。
自考的学生蛮特别的——毕业的那天才见到校长大人;自考的毕业照满特别的——二、三百人在教育学院操场上找了一张毕业照,不用放大镜还真找不到自己;自考的文凭蛮特别的,由上海市自学考试办公室与主考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两个大印。
上教院的礼堂曾经着过一场大火,牵动了我们的心——当时我们有很多辅导课都是在礼堂上的;老师开讲后并不责怪迟到的学生——都是下班后从各个单位赶过来,手里拿着馒头和面包。
哪知道,现在上教院好像并入华师大,而上教院校园也建起了高耸入云的商业大厦,心中原有的上教院已难觅踪迹,只有朦胧记忆了,不知道我们当时的学习档案是否残存。无语——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1 09:43 编辑 ].

TOP

上海教育学院(2)续考本科、中途休学、再续四年、终得正果

大专毕业后,一群考友各奔东西,有的转考法律专业大专,有的转考英语专业大专,我是继续参加本科阶段考试。
本科阶段用了四、五年,加了六门课,有必修课、选修课、综合考试和英语考试;多用了几年时间:一是当中有一年由单位保送到财经大学脱产进修一年企业管理,自考歇了一年多,二是英语考试第二次才通过。我的大学求学生涯中,英语拖了很大后退,本科英语考试用了两次才通过,硕士英语全国统考用了三次才通过,而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四次,终因英语考分不过关而没能如愿读博。
现在花了很多时间陪着小H攻读英语课程,是否有些当年自己的英语遗憾在里面?似乎有一点,但也不全是。
当得到全部课程合格证书,可以换领本科毕业证书时,只有寥寥六个人聚在一起,刘德重老师(记得是上教院副校长还是校长助理)参加了我们简朴的毕业时,发了证书,并赠送了一本他的新著《中国古代文学编年》。
毕业仪式上得知,因为我通过了英语考试,所以,可以申请文学士学位,又是大大高兴了一回。因为上海教育学院没有文学士学位点,所以,上海自考办委托了上海师范大学进行论文评审和颁发学位证书,指导老师可以选上教院,也可以选上师大,我还是选了上教院的沈惠乐老师,尽管名气不是很大,但给了考生很大帮助,口碑很好;跟沈老师见了面以后,接着就是自己选题写学士学位论文。
在论文选题时,得到了我父亲的指点,使得论文选题、收集材料、撰写论文、通过初审、通过评审的过程都很顺利。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1 14:00 编辑 ].

TOP

回复 16#shuaishuaimm 的帖子

有时候也给小H讲讲当年老爸读书的过程,给小H一点“反面教训”,告诉她:该读的书要读好,不要后面补;能提前读的,争取领先,后面能干更多的事;大学之后,还要继续学习,文凭到手只是表面证明,要有真才实学。.

TOP

上海师范大学—商定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审、学位证书

选定古典文学作为论文专题后,就与沈惠乐老师商量论文选题。
沈惠乐老师提出了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一般要求,提出了几个论文题目可供选用,也鼓励学生自己考虑选题。
我回家告诉父亲,本科通过了,可以申请学士学位了,选了沈惠乐老师为指导老师,回家考虑选题。我说,自己想想选题,也请父亲指点一下,父亲点点头,当天没说什么——我父亲一向是不教功课,只给指点,不论专业,不问成绩——我是至今学不象的。
过了几天,父亲给了我一本王水照先生编著的《苏轼选集》,要我花些时间读一读,尤其是王水照先生的前言。
我花了大概半个月时间,浏览了一遍,前言看得比较仔细,之后,跟父亲谈了自己的阅读心得。父亲又要我重点看一下《前言》中关于苏轼多次贬官与文学创作成就之间关系的论述,再对照相关作品,做些比较。就这样,我的学士学位论文题目选定了:谈苏轼三次贬官与文学创作变化。我写完论文提纲后,交给沈惠乐老师,沈老师觉得角度选得不错,既能深下去,又能拓开来;沈老师建议最后可以跟古代其他诗人贬官后的文学创作情况做些比较,并能结合古代诗论中“穷而后工”的理论谈谈,可以再丰满一些。
回家之后,我开始动笔撰写论文。苏轼的作品,原本在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时读了一部分,这次再重点研读贬官以后的作品,王水照老师《前言》的分析又给了很多启发;根据沈老师的建议,在唐宋八大家中选了韩愈和柳宗元遭遇贬官后创作上变化的实例,并结合古代诗论中“穷而后工”的理论。
论文写完后,我跟父亲说了一下,父亲说,你觉得行了就交上去吧,最后他也没看。到了好多年,我才知道,父亲对于苏轼用功颇深,之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鉴赏辞典》,他老人家就受命撰写了几篇苏轼词作的鉴赏文章。
论文在沈惠乐老师那里初审就一次通过,交给上师大老师评审;过段时间沈老师告诉我,论文评审通过了,希望我能再做些修改补充,准备评为优秀论文,在上教院学校刊物上摘要发表。当时我工作很忙,确实没时间继续修改,就谢过沈老师的好意,到上教院领到了上师大颁发的文学士学位。
从自学考试来说,本科应该是最高学历了,学士学位也只是部分学员能够申请的的;那时如果开出研究生和硕士学位的自学考试,我肯定会一鼓作气攻读下去的。
绑上自学考试战车了,刹车都刹不住的说。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3 13:23 编辑 ].

TOP

向静安联合的MM们学习,放松、愉快、自信。.

TOP

回复 22#笑叶子 的帖子

H爷是大学问家,偶只弄了一小只角。汗颜哦!
原本想培养小H向语文和古诗文方向发展,隔代继承家中古文渊源,可是小H偏偏在洋文上进步特快,也就顺其自然,先发展英语特长,再求中西文齐头并进,文理科均衡发展。.

TOP

回复 24#笑叶子 的帖子

弄将偶举得这么高,一撒手怎么办?
H爷的老爸——我的爷爷,我也没见过,听我父亲说,我爷爷是私塾老师;再往上,真要回老家查家谱了——是否有家谱也不得而知。老家县里倒是出过大名人——康有为,挨不上的。
打通中外文字的经络,倒是有过一想,现在开始读口译,先从语言上准备起来。.

TOP

回复 29#shuaishuaimm 的帖子

变相催贴,偶看懂了。
理理思路,补一段——《从M50到彩虹坊:中学毕业后在大学门口探头探脑了七年》——哇丫丫,一把辛酸泪哦!LD准备好餐巾纸。.

TOP

回复 33#哈里老妈 的帖子

太夸张了。餐桌上小方巾就行了。.

TOP

回复 35#jerry妈咪 的帖子

中山北二路财大本部,当年是工业经济系和财经研究所合办的研修班。
国内市场营销学泰斗——梅汝和教授亲自讲授市场营销学,他翻译的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学著作当时还没有出版,老先生是拿着翻译稿跟我们上课的,感动。.

TOP

回复 38#jerry妈咪 的帖子

当时工经系教授杨公仆老师讲授企业管理学,财经研究所所长金慰祖老师讲管理心理学,师资很强的。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13 22:34 编辑 ].

TOP

回复 43#哈里老妈 的帖子

那张【钟琬婷与小HELEN】大概要写23张帖子,谈谈透。一时分不过身来,侬就两头跑跑,海拔高,跨度也大。.

TOP

回复 42#shuaishuaimm 的帖子

老本一定会贬值——十年前我买的电脑是奔一,现在是奔几?
老本还会阻碍接受新事物——以为自己有了半桶水,却不知成分已经不适用。.

TOP

回复 46#shumi1 的帖子

王松年副校长讲授公司财务管理、郭羽诞老师讲授西方经济学、李则兆老师讲授项目评估、程兆汾老师和胡荣泉老师讲授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何友诚老师讲授财经英语。
汪道涵参加开学典礼,李肇基副市长参加结业典礼,金炳华作总结指示。
俺们当年是求知若渴,难得逮住一顿知识大餐——吃光饭、喝完汤,连骨头都搅碎,吃不完还兜着走,回单位继续进修。
舒米这一代,一切来的太容易——.

TOP

回复 49#jylulu 的帖子

1985年,能听到这样师资的课程,真是不容易了。
郭羽诞当时是工农兵大学生的背景,讲师,但很努力,现在好像是系主任,博导。
何友诚是财经英语的主编。
程兆汾听说是汪道涵的经济顾问。程兆汾和胡荣泉编著的《中外合营企业经营管理》,当时是国内第一部论述合资企业管理的专著,两位老师也是拿著书稿的讲义跟我们讲课。
当时,我就像一块刚造出来的海绵——.

TOP

回复 52#哈里老妈 的帖子

看着哈妈的单反,觉得相机买的太差,看着帅呆的小哈,觉得H妈胎教时美眉PP看得太少。.

TOP

回复 57#happynini妈妈 的帖子

所以,乘现在记性还可以,记一些小H的学习档案,否则,过几年,也就是记忆碎片了,拼不全了。.

TOP

回复 60#哈里老妈 的帖子

这张帖子已经写完了,还等什么?.

TOP

回复 62#哈里老妈 的帖子

彩虹坊是当年普陀区业余大学的旧址,所以引得起一段回忆。
之后,跟普陀区到有点关系——华东师大进修,但跟静安好像挨不上,最多是邻居。.

TOP

回复 67#shuaishuaimm 的帖子

SSMM嫌偶写得少啦?
等红子鸡写完,加一段《丽娃河回忆》——一张“不太过硬”的研究生学历加一张“非常过硬”的硕士学位。.

TOP

回复 67#shuaishuaimm 的帖子

别人家读研究生三年,研究生加硕士。
偶用了六年,分作两段,花了两万。.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