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我的家庭教育计划 (三个月的首次小结)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我的家庭教育计划 (三个月的首次小结)

都说三岁之前最重要,一不留神,小朋友就奔四了。九月份儿子就要上全日制幼儿园,当妈的终于可以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获得整块的自由时间,打算好好筹划一下俺的家庭教育计划(幼儿园阶段)。放在这里,请大家提意见。特别是许多有经验的妈妈,请多多指导,因为这都是我闭门造车想出来的,未必合适。

背景情况:父母都没有文体和艺术特长,爸爸爱钻研,喜读书,妈妈好奇心强、兴趣广泛。
小孩现状:爱静不爱动,专注,爱读书,迷恋汽车、拼插积木等。
教育目标:均衡发展,结合小孩本身的兴趣,发掘一两样擅长的科目。以优势科目带动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尽快让孩子进入自我学习的状态。使得进入小学以后,既能大体适应主流教育,又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策略分析:扬长补短。长在逻辑思维,可以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栽培。短在体育活动,需要用多种形式强化运动。父母没有文体艺术特长,因此不在某项运动或乐器上做特殊要求,但提供适当环境要素,以提升综合素养。
教育计划:(只是计划,都还没有实施)
1)体育方面:每天放学后亲子体育活动,此外打算参加拉丁舞课程,因为舞蹈结合了体育、音乐和协调性几方面的要素,可以一石三鸟。还有长远的用处:以后找女朋友的时候,会跳舞的男生,多少沾光些吧?
2)学科方面,数学、阅读和英文,由家人陪伴,在生活中做数学游戏、快乐阅读,玩中学。这方面主要是需要妈妈做点功课,找到合适的材料,这几方面不打算上辅导班。
3)艺术素养方面,在生活中增加音乐、美术等因素,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欣赏艺术。每周听一首名曲,每月看一次演出/展览。
4)整理好玩具柜,根据年龄增减玩具,适当增加乐高等拼插和结构玩具。
5)大致确定每项活动的固定活动时间,形成生活和学习规律。
6)周末出游,每周一小游(市内公园),每月一中游(近郊或邻省),每年一大游(比较远的地方)。


今天先写这些,其它等想到了再补充。

今天是11月5号,做了三个月来的第一次小结,在第2页的77楼。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11-5 23:41 编辑 ].

TOP

回复 2#littletang 的帖子

嗨,刚抛一砖,玉就来啦。

1)你真是个智者,一针见血的看出了问题。本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坚持,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次是否能为儿子坚持一次?俺也拭目以待。
2)是的,如果他死活不肯,我也不可能逼他,现在还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3)谢谢夸奖,我一向很战略的,嘻。
4)和5)能否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是计划能否实施和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言传身教,莫过于此)。豆爸爸的观点就是小孩不要参加任何班,但不反对让妈妈去参加学习班,如果妈妈能坚持下来,小孩自然能从中学到。所以我也是打算这样干的了。计划中的艺术素养方面,主要是我的补课计划,小朋友就顺带着听听看看。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8-16 00:07 编辑 ].

TOP

谢谢楼上二位的点评,我抛出来这些砖,就是想跟大家交流的,自己在家想,往往容易想偏了。

早睡也是我的计划,不然老得快。兴趣班我不反对,主要是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师资情况、路途和费用,适合的都可以上的。

晴晴妈说的是事实,很多兴趣班(不仅是舞蹈的),最后都变成证书班、考级班了。我也看过幼儿舞蹈方面的国内外教育对比文章,批评国内的儿童舞蹈教育套路化、程式化,而国外的重在启蒙,启发小孩子自身的舞蹈感觉(用动作去表现外部世界和心理感受),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基本功上面。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和课程,我也不会勉强小孩子的啦。主要目的还是强身健体,增加协调性。能达到这个目的的项目,都可以参加。其它象轮滑、球类、棋牌,在家玩一玩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报班上,象跆拳道之类的,就必须找个课上上。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8-16 23:20 编辑 ].

TOP

有人来夸我,开心死啦。不过一头雾水啊,哪个是策划文章?说的是这个贴子吗?原来这也是策划啊?.

TOP

回复 25#宇辰妈 的帖子

握个手。我们家也是因为小孩爸爸反对出去上辅导班,才有了这些计划。

另外谢谢你的提醒,其实公园游很方便的,每周一次绝对不会辛苦。我们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每天都约了邻居小朋友去世纪公园,那阵子好开心啊。真的觉得如果可以搭上这样的伴,不上幼儿园也没有关系的,体育活动和同伴交往都有了。在公园休息的时候,家长们又给孩子们讲些故事,看些带去的图片,有心教学的话,效果也会非常好。.

TOP

谢谢楼上各位TX的建议和意见,我会根据情况修正计划,并努力执行。“高兴”说的对,执行是最重要的。还有Z2235708 ,写了那么多详细的点评。而且还很到位,指出了“想法太宽泛,无法操作”的问题。

实施的时候,打算用周期的方式固定下来,排出活动表。前几天翻到一本书,上面说某男可以同时约会4个女朋友,方法是周一至周四固定约会其中之一,绝不打乱次序,如果某一方有事不能约会,则这周的约会取消,而不会调换时间。这样四个女朋友从不撞车。周末是留给自己回家跟亲人朋友共度的。

偶觉得这个方法也可以借鉴到小朋友的时间规则上。可以参加的活动很多,把这些活动有规律的分布到各个时间段。在家也可以象在校一样排出活动表。就可以广泛发展兴趣爱好,又不会很混乱。有些活动可以分布到不同的年龄阶段。

在制定计划时和日常生活中,我不断提醒自己,我只需要一个普通的孩子。所有的方案都是基于健康、丰富的成长需要,而不是为了出类拔萃。独立而充实是我的最高纲领,身体健康为物质上的独立,有自己的爱好为精神上的独立。健康和爱好,是人能够获得幸福的充要条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Z2235708 于 2008-8-19 17:10 发表 \"\"
楼主和我当初面临的情况类似,我儿子现在快6岁,开学升大班,在儿子上小班开始的时候,我也面临了楼主的问题。稍微谈些个人想法:
1。先肯定一下楼主,现在考虑非常正确,要做个三年的幼儿园规划,多了也没有必要了,上小学后也会不一样的
2。“均衡发展,结合小孩本身的兴趣,发掘一两样擅长的科目”的提法很好,就一两样作好就很不容易了,你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想什么都好是不可能的,孩子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但如何“发掘一两样擅长的科目”,楼主没有考虑清楚,希望楼主不要一年发掘一两样,三年后一共发掘了6样,但没有一样是“擅长的”,“[b]擅长”是要靠时间积累的,3年的结果肯定比1年的结果要“擅长”。
3。“每天放学后亲子体育活动”“在生活中做数学游戏、快乐阅读,玩中学”的想法太宽泛,无法操作。只有定下什么时间、活动什么内容、活动多长时间、谁陪孩子活动才具有操作性,就好像有些妈妈给孩子排时间表一样,然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时间不够用了,如果只是随便的想起来弄一点,基本上就不要打算有结果的期望。
4。拉丁舞课程:个人认为幼儿园阶段太早,不适合。妈妈可以找些幼儿园适合的活动,同时结合年龄,年龄是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不要轻易听信一些越早学越好的说法,建议要多方面听取意见,毕竟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不能只听好话,不听坏处,到时候花了时间没有效果,或更坏的伤了孩子。
5。建议楼主现在开始了解可以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比如器乐、体育项目、公文、逻辑、珠心算、外语、图画、棋类、天才宝贝、感觉统合,ww上很多,好好学习不难了解。了解利弊和效果,这点最难,了解利容易,了解弊难。然后了解其需要开始学的最佳年龄,不能只听老师介绍,还要听家长的,不同年龄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然后进行筛选,和孩子一起筛选,这是个很难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过程,越短时间筛选成功,对孩子越好,因为你的孩子有更少的时间“走弯路”。做“减法”比做“加法”难。我当初花了半年的时间做这件事,然后在孩子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基本确定,现在看看还是很重要的。
6。确定方向后就是考验家长的持之以恒和定力了。所谓“持之以恒”是指是否能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包括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家长没有耐心教孩子、孩子不喜欢等等。所谓“定力”是指在听到别的家长夸自己孩子某项好的时候是否能泰然处之、不为所动,比如决定不让孩子学钢琴了,那么就不要看着人家学的好自己着急,然后打乱自己的计划。
希望楼主的孩子三年后完成妈妈的计划
又把这个回复仔细看了一篇,非常有参考性。有经验的妈妈就是不一样,呵。其中我用黑体标注了自我感觉特别重要的部分,归纳起来看,就是:找方向、坚持住、有定力。

找方向需要妈妈对各种兴趣活动和儿童科目有一个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当的项目,坚持住需要妈妈做出可执行的学习方案,包括找合适的指导者、安排时间表,以及引导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定力需要妈妈不为外界所动,朝三暮四改变方向。

能做到以上三者的妈妈,无论从自我管理还是从儿童教育上,都是成功妈妈了。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8-20 20:13 编辑 ].

TOP

赞成多动手,少背书。

我想学犹太人,每个人都要先掌握一门手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啊。小儿的意向是修汽车,我打算中学起就让他去汽车修理铺子打杂,呵呵。前几天儿子路过一所高中,说我要上这个幼儿园。我告诉他,这是中学,你上完幼儿园上小学,上完小学上初中,初中毕业才上高中呢。他问:那这里读完了呢?我说:你考得上大学就上大学,考不上就去学门手艺,学修汽车去,好吗?他说:好!

小的时候可以先玩玩模型、搭建玩具,也是动手的,不过也有个担忧,这个好象很费眼睛,经常看近处的小物体,是不是容易近视啊?.

TOP

三个月总结

据计划的初稿完成已经过去的三个月了,在这儿阶段性小结一下。

做计划的时候儿子还没入园,根据入园以后的情况、跟贴妈妈的建议、这段时间搜集的信息以及家庭生活的实际,计划确实需要做一些调整。最主要的一个调整,就是把单纯训练小朋友的方式,改变为妈妈和小朋友共同学习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体育方面:幼儿舞蹈暂时没有合适的,打算调整为别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正在寻找老师。此外,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小朋友在小区里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有玩球、轮滑、瞎跑等。妈妈自己开始了乒乓球的训练,有时候也带着小朋友一起玩玩。

音乐方面:妈妈开始学琴,以此进入音乐世界。同时开始音乐探索之旅。打算自学一点奥尔夫音乐游戏和小朋友一起玩中学。
美术方面:因精力有限,暂未开展。理想的状态是妈妈每天画一点速写之类。小朋友有时候信手涂涂,随他去画。只要是他画的,永远说好。

认知:语文数学仍然在生活中学,生活中练。目前也认了百多个字,实在无聊的时候,用了套二手“直映认字”的识字卡给孩子看,儿子非常要看,抢都抢不下来。此外为维护传统文化,基本每天晚上读10来分钟《弟子规》,进度约为每次教两行,隔几天复习一次。因为是亲子共读,儿子把这当游戏,一点不排斥。数学是逮着机会就练,在树上摘串小果子数数,切蛋糕算算每刀下去切了几块,等等。

英文:偶尔放放英文儿童歌曲,打算和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学唱念英文儿歌和歌曲。

动手能力:每周一次乐高课,是唯一在外学习的项目。家中也添购了乐高积木,经常大人小孩一起玩,既有复习课上学到的东西,也有自己的创新。家务事也经常让孩子参与,做蛋糕、点心、洗碗、收拾家务等,都让孩子帮些小忙。

参观旅游:平时不带小孩子去人多热闹的场所,如商场超市,以保持内心宁静。因为条件限制,每周一小游未能实现。订购了各种音乐演出的票,基本上每周一场。十月去北京旅游了一周,收益菲浅。孩子的体能让人吃惊,更让妈妈坚信了“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教育的最好方式。

总的来说,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生活规律。学习方面,主要是妈妈在做探路者,小朋友没有什么项目和压力。而且,妈妈觉得,刚上幼儿园,能适应好入园生活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不用急着在这一年半年内再加太多内容。

先汇报到这里,过了阵子再来更新。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11-5 22:46 编辑 ].

TOP

多谢各位鼓励,把自己的行动公开出来,一为交流,二为督促自己,呵呵。.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