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5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从孩子进名校想起的ZT

从孩子进名校想起的ZT

曾经有一个华人朋友告诉我,在他的辅导下,超过10个孩子都得以成功进入名校,而且他自己也有意写一本书,来讲述这些名校生的成才故事。我比较留意这方面的信息,而且这本书又是说我们华人孩子的,所以对这本书我一直报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里面能够透露一些教育孩子的秘诀。

    可惜,前不久这位朋友送来邮件说,这本书的出版计划搁浅了,具体原因实在出人意料,居然是他收集的学生自述与自己最初的想法相去甚远。例如,有的孩子把能进入名校完全归于运气,说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能进名校,还有的孩子说进名校完全是操作和包装的结果,更有甚者,一个孩子说招生过程充满了拉关系和弄虚作假的显现,学生为了上好大学千方百计讨好中学校长和利用校外关系。很多获奖的东西都有水分,有的甚至是家长手下的雇员做出来的。另外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孩子还透露了这些所谓的精英在高中的胡作非为。

    说实话,我的孩子几年前也进了一所著名的常春藤大学,可是我感到和孩子的关系反而不如以前。看到朋友的邮件,我倒是不觉得太吃惊,我仿佛感受到期间的一些奥秘。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美国大学的录取比较合理公正,孩子得靠自己的实力来决定上那所大学,看来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注意相关的一些文章或书籍,也设法注视一些美国人的想法。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A Desperate Need for Acceptance”,说的是美国大学录取现在变得多么的荒谬。拿申请人的背景来说, 最有可能进入名校的孩子,“Neither of your parents attended college at all, your father is a factory worker, and your mom is on disability. . . . ”。困难最大的孩子是“Your father went to Yale as an undergraduate and the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nd is now an investment banker and your mom went to Brown, holds a Ph.D. in chemistry and works as a research chemist.” Michelle现在是一家College Consulting公司的老板,也是畅销书《Acing the College Application》的作者,建议说,在表明自己背景的时候要尽量模糊,例如如果你妈妈是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你可以说Medical。

    另外一个畅销书《What High Schools Don't Tell You》的作者Elizabeth Wissner-Gross说“A high-school student who gets good grades, serves as student body president and plays varsity football may be a remarkable person, but to an admissions officer his excellence may look rather conventional and diffuse. Better to cultivate a particular skill or enthusiasm. The ideal admissions-candidate is thus a prize-winning gymnast, a fluent reader of both Greek and Latin, a math champion,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or a violin virtuoso (all, ideally, with working-class parents, of course). ”正像这本书的副标题所说的,“300+ Secrets to Make Your Kid Irresistible to Colleges by Senior Year.”,她在书中提出了孩子要从Middle School就开始准备,而且要充分利用暑假,working in a local research lab, attending a math camp or trying to write the great American novel ,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名校梦想。可是孩子不是需要玩吗?Elizabeth说,children who insist on hanging out with already known friends during the summer often miss out on wonderful opportunities. 是啊,buddies can be an obstacle if you care about getting into college.

    以北美执业医师为例,在美国做医生的大陆学人,可以说和国内一流名医学院毕业的学人不成比例。纳什维尔地区,你可以看到的执业医师中,安徽医、江西医、皖南医、苏州医、南通医、南京医、北二医、重庆医的比比皆是,全然和他(她)们的“出身”无关。当我带着问题向我的几个非常成功的美国人发问时,发现他们或多是普通学校的本科,或只是在研究院阶段才进入名校。其中一位大名鼎鼎的纳城亿万富翁Joe,不过是西肯塔基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和他的谈话中,和大陆学人不同之处是,我感受到Joe对自己母校的自豪。

    我忽然发现,难道名校真的值得花这么大的代价去追求吗?难道我们全然不需考虑,在孩子进入名校的同时,孩子和父母可能失去的东西吗?
.

TOP

回复 3#水之形 的帖子

看了你的话非常安慰, 谢谢! 确实最近越来越担心这些问题.

跟你2楼说法类似,小孩说发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 以成绩取人的现象在班级部分同学中越来越明显, 如果他自己成绩好,就对别人不屑,如果成绩不好, 又自卑自闭,

名校的录取是越发的剑走偏锋了, 满好玩的.  比如我们申请的那个学校, 那位哈佛录取生, 研究的是印度语,.

TOP

回复 7#水之形 的帖子

同样的做法是可以有不同解读的. 可以说学校为了均衡冷热, 但也可从文中对来自两种极端社会地位家庭孩子的录取倾向进一步佐证其剑走偏锋的喜好, 当然, 各花入各眼, 同样的图景在个人心中的映像未必一样---- 原来我很黑暗

这个印度语入美国国家语言安全战略范围, 老美真是强劲阿! 看看我们自己,沪语都没人说啦.
印度可是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别的就不说了.

以分数为唯一准绳, 反映的受害者不仅是学生,更是家庭,更是国策,更是文化.
更严重的问题是,即便是按分数, 现在靠读书提升或改变社会地位也比之前难多了.我不知道这个是增加了压力还是指向绝望.

[ 本帖最后由 慢吞吞 于 2010-5-31 10:52 编辑 ].

TOP

回复 10#全职妈妈 的帖子

是呀本来我们有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商丘应天府书院...现在只有苏制了, 只有以最快速度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制造车间了..

TOP

回复 11#deluxe 的帖子

攻城秘诀 .

TOP

回复 23#小猫宝宝 的帖子

是 人家大体上相信好人家好小宁 我们相信越穷越光荣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谦让. 到现在还可常在媒体上看到类似喻指的小品.
我也相信金子总会发光,黄铜终是黄铜..

TO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5691e0100ch7r.html
哈佛要什么样的学生?哈佛大学挑选“学生领袖”。“个性,是被哈佛大学最为看重的品质,只要你足够有特点,哪怕你没有那么高的分数,也同样能被录取。”毛先生这样告诉我。我93年认识的(98年去美国)朋友,他正巧从旧金山回上海探亲,记得他的女儿全奖上了哈佛,我的女友们就约我邀请毛先生谈谈如何培养女儿。于是在我们家的客厅有了下面的对话。

毛先生说“哈佛大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远,焱焱的SAT没有达到2100分,除了在社区大学修的气象学和摄影外,没有考过AP,在11年级前也没有想过要考哈佛,因为每一年常春藤大学多会到圣何塞去开招生推广会,焱焱要申请大学的那一年我们去听了哈佛大学的招生会,正是那一天我们才决定申请哈佛。所以根本谈不上培养。我不会英语,所以和一般人家相反我太太去工作,我料理家务、包括接送孩子。可能和一般妈妈不同,我没有刻意地去培养女儿。”

女友涛插话道:“可能你们父女更多的是朋友,而不是管教、或者居高临下的关系,你也要依赖女儿,因为不懂英语吗?”

毛先生:“对啊!女儿在家附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高中上学,因为是焱焱的母校我不能说是倒数第几了(很幽默),她8岁跟我们去美国,每天2:30放学,高中了我看到她回家后没有什么事,几乎也没有作业,就建议她上网查查去家附近社区大学选修摄影,因为我是工艺美校毕业的,总想和女儿找一些共同爱好。根本没有想到课余上社区大学这会成为她的特点之一(前几天她还打电话来说她的摄影作品被哈佛女校长选中挂在办公室里。)”

女友菁问道“摄影得过大奖吗?”答:“有一年在自己住的城市得过奖。”“还会什么乐器吗?”答:“不会。”“有什么体育特长吗?”答:“学过羽毛球,10年级加入校队,校队在外面比赛从来也没有得奖,”

芳问道:“参加什么社团吗?”毛先生颇为得意地说“社团是组建了一个洗车的,因为那年施瓦辛格缩减州教育经费,学校希望学生社团做一些募集,女儿回来和我商量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我考虑自己英文不好,只能想体力活的事,就随口说发动成立一个洗车社团,心想这样我帮的上忙。女儿在学校有威信,很快就召集了一伙同学(她的学校以白人为主),于是打印洗车券,去超市买了很多糖,回家分成小包装,女儿和她的伙伴去社区人多的地方卖洗车券,于是有了每周固定的洗车日,每到那一天我总要早早地运送洗车工具且安装好,学生们管理的很好,各就各位有条不紊,这样坚持了几年,焱焱是总裁,每一年选举同学都选她,本来就是她发起的吗,学校校长很感慨,说他找了几届的同学都没有做起来,焱焱把这件事做了起来。焱焱把这个社团挣来的钱全部捐给了自己的学校。这大概也是在哈佛看来的领袖气质吧。”

焱焱除了有聪明的头脑外,当然还有好的学校成绩,她是全年级284的第1名,不过毛先生谦虚地说女儿就读的学校竞争力不大。忘了说焱焱还参加过一个气象的夏令营,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的了。焱焱是学校50多年来第一个被哈佛录取的学生。

女友们又向毛先生提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他一一耐心回答。。。从中我们始终看到的是一个快乐成长的焱焱,我们从这个真实中也许能得到另一种启发。智慧女友涛对毛先生有特别的见地,找机会约她写一篇体会,相信一定比我的认识精彩和深刻。

毛焱焱现在是哈佛3年级的学生,他的校友Parker Barnes在复旦作交换生,焱焱就请他做我儿子的外教老师,有一次我也问他哈佛要什么样的学生?他也强调了要有“个人特点”。特别解释说,所谓“个人特点”不是中国高校“特招”的那个概念,而是你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哈佛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很看重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能显示出你具有巨大潜力的、独特而优异的品质。

在那篇申请用的短文(Essay)中,要体现出你不同于其他人的品质。这个品质可能是你很有领导力,可能是你很有爱心,可能是你很能在逆境中不屈服——总之,一定要体现出个人的特质。自己可能是“足球队最差的队员”,但足球“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较重要,我对这个方面有比较大的兴趣,所以我对此很认真”。。也许是在“一个灵感”的激发下,“好像讲故事一样”,从童年一直写到未来的目标,把个人陈述当作散文来完成”。,“我收养了 12只流浪猫”、“我能认识20种植物”,在个人陈述中,任何与众不同的“个性”都能给你加分。

Parker Barnes和焱焱不同的是,他SAT很好98%,但是他也说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高中时去柬埔寨待了一年,给了他的与从不同的“个人特点。”这就是哈佛!
-----------------------
是老美对个性的崇尚在招生上的体现。我们的教育至今仍是排斥个性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