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到了哈佛,你就会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

回复 20#ccpaging 的帖子

先给你插10朵花,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请你吃两只蛋。

插花,是因为很赞同你说的“感悟”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只有通过这个费时间的过程,孩子的学习能力才会提高,也就是中国说的“悟性”会提高。

请你吃蛋,是因为不要简单地用“美国”和“中国”来给这两种教育进行分类。中国也有很讲悟性的教育,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在这种大环境下还是坚持这样的教育。

另外,中国的大学生中,还是有一小撮,在大学里其奋发程度,自主学习的欲求,可以和国外大学的一流学生相媲美。.

TOP

回复 35#全职妈妈 的帖子

蛮好的意见。

我只是对CC的提法有意见,对于他主要表达的意思没有意见。给蛋只是玩笑,我只是不同意截然将好的东西归到美国,坏的东西归到中国。美国的教育犹如天外来物,我们不能学步了。美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是不代表他们的那一套,中国就没有,中国的家长就做不了。远的不说,CC本人在数学上的教育,就是一种悟性的教育。此外,教育跟其他东西不同,它面对的孩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孩子在基础达到一定的面和高度之后,就可以开始自我的教育,自我的引导,就是自己去“悟”,甚至是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去悟。如果把孩子看成一个系统的话,那么他们不是线性的时不变系统,而是非线性的时变系统。孩子到了能自己创造条件去悟的时候,环境的因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你说的几个学习的几个阶段,我是认同的。但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是以前面一步为基础的。如果你看到我女儿背唐诗,就认为这是诗歌教育的全部,那就错了。这只是幼儿诗歌教育的一个序曲,诗歌的教育可以贯穿一生。即使是在我这个年龄,某些境遇之下,瞥见自己小时候读过的诗歌,都会有另一番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对自己的教育并不局限于文学,甚至在想不到的领域会影响自己。人,尤其是一个容易学习的人,是个时变的系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去悟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段下有不同的悟的能力。

我绝对相信美国有很多牛孩,我也绝对相信美式的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像布什也觉得中国式教育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一样。只是我更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的一些开明的老师和父母,通过努力,吸收传统教育中的精髓,借鉴西方教育中的优秀之处,也可以让中国的孩子达到自己创造条件去悟的境界。.

TOP

自己创造条件去悟,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的共同目标。

我看过林肯传和富兰克林自传。尤其是富兰克林自传,我深深地被打动。他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他们上过几天学?他们那时的教育氛围是非常严苛的。但是他们通过自己创造条件去悟,自己引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都改变了。人一旦到了排除万难,自己教育自己的境界,那是势不可挡,任何老师,任何教育方案都无法匹敌的状态。

我不迷信任何一种教育,我相信的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我们看到美国教育的的好处,每日三省吾身,拿来为我所用,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往自我教育这条路上去引。.

TOP

回复 38#全职妈妈 的帖子

这样吧,你举一些美国小学课堂里text to world/text to text 的例子,让我来找找到诗歌教育中对应的步骤。.

TOP

回复 39#全职妈妈 的帖子

中国领先了几千年,落后了三百年。

这一百多年来,中国外忧内患,不仅有着形成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的主权国家的任务,还有完成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任务。整个国民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也在这几十年。前一百年,大部分中国人那么穷,除了精英阶层,其他阶层的人面临的是温饱问题、活命的问题、保国存种的问题,现代教育没有系统性地总结,这是正常的。

我对中国的目前教育也有很多意见,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重视教育的父母越来越多,有条件去探索教育的父母也越来越多。感谢美国人的发明,让中国有互联网,使得优秀的传统教育不再局限于精英士大夫阶层,而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平民阶层扩散。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1-1 13:52 编辑 ].

TOP

回复 41#全职妈妈 的帖子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

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动物园里面,现在跟猴子睡在一个床上。那么,他通过另外一个故事中zoo和bed的联系,推断除了作者的什么意图呢?.

TOP

回复 44#全职妈妈 的帖子

这个故事是富兰克林写在他的自传里面的。

他的自传,值得各国孩子去读。

曾经我做过他的自传和毛泽东口述自传的比较,比较他们自我教育的异同。总地来说,个人自我教育上没有大区别,只有两国的国运的不同、时代的不同。.

TOP

回复 52#全职妈妈 的帖子

这个其实就是触类旁通嘛。

诗歌的教育中怎么会没有这些呢?Text to world一样也可以做到啊。

可以从边塞诗引入战争的教育啊,了解了战争的历史,再绕回来体味诗歌所写的战争中作为个体的平民、士兵、统帅的不同情感啊。这个想扯出去还不容易?从冷兵器扯到现代战争再扯到进化得比较文明的金融战争。

诗歌中大概除了现代的科研不大能联系到,生离死别、饮食男女、天文地理历史都能联系得到。.

TOP

可以看看《《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唐诗是怎么让孩子从text to world的。

http://ww123.net/baby/thread-4757338-1-1.html

这个例子中,因为孩子的年龄段,我只是漏了点唐僧的取经线路,惹得她发了那么多问。如果再大一点,我再反问她一句为什么要在那里设置安西都护府,就可以引她再去深入了解唐朝的行政设置。等唐朝的安西了解了,可以再逗她去了解西汉张骞通西域,了解唐朝设安西都护府的前期历史基础。在谈张骞的过程中,再漏一点张骞看到西域有蜀锦的时候想法,让她再去想象一下张骞十几年异乡漂流时的使命感、毅力和智慧。

这么一大圈转下来,相信她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对于诗人同时也是国家高层管理人员的王维,当时的心情又是另外一番揣摩,对于她本人的性情和历史观又有另外一番磨砺。.

TOP

这个帖子扯到这里,真够让人晕的。

个人想法不同,那么选择不同的行动。觉得一片漆黑自己干不了的,走就是;觉得自己能改变一点的,挽袖子干就是。

最后留一句话作为在这个帖子里的最后发言:故一学既兴,他学自从之,此由学问之事,本无中、西,彼鳃鳃焉虑二者之不能并立者,真不知世间有学问事者矣。.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