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5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从孩子进名校想起的ZT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名校毕业的父母,对于名校的追求并不是太强烈。而非名校的父母,名校情结比较强烈。经历过了,了解了,就知道名校的出身作用有限。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孩子工作前五年的状态,但不能确定走上工作岗位五年后的状态。

不过我并不认为文中的美国录取标准很荒谬。父母背景弱,孩子强,证明孩子是真正地强,他没有高的起跳平台,他只有自己主动地从外界吸收养料才有目前的状况。这种录取方式,保证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的畅通,给社会带来稳定和生机。.

TOP

美国的名校选人,如果孩子住读,没有父母监督,还可以加分。这些学校测试的重点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律、精力是否旺盛、适应能力以及特长。如果在远离父母、兼职工作的情况下仍旧能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会认为这个孩子身体好、自律性强,懂得自我追求、学习效率高。效率高体现了孩子的智商情况。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5-26 12:40 编辑 ].

TOP

回复 6#慢吞吞 的帖子

这个怎么说呢?学校是从社会责任、学科均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学校需要一些学生,真正地喜欢冷门,从而保证冷门学科的研究以及传承。但是如果学生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名校情结,是得不偿失的。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需要一份稳定的、就业面较广的工作,冷门专业未必满足。如果家庭实力雄厚,孩子真正地对该专业感兴趣,选这种专业也是很好的。

印度语以后未必冷门,印度有大量的劳动力。它现在的问题是政局不稳、基础设施差、国民受教育程度不均衡。如果这些得到改善,那么在低端产品的层面,会对中国形成强有力的竟争。

至于以分数丈量自己或者他人的孩子,他们是受害者。他们在环境的压制下把对一个人全面的评价扁平化为貌似精确的分数。这样的态度,最终的受害者是孩子本人,因为这是对自我和他人认识的障碍。.

TOP

回复 11#deluxe 的帖子

哦~~~~~是吗?.

TOP

回复 19#deluxe 的帖子

人类学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基础专业,它属于冷门嘛?它包含了语言、宗教、民族、种族等各方向,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就业面当然宽。就像学数学的人在理科里改方向、学电子的人在工程里改方向一样,相对容易。不过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改方向容易。但是如果读电子工程的,出去学MD,因为跨度大,要加学3年。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5-28 09:2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