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房产金融] 如何看待房贷新政? [打印本页]

作者: kathy_tang    时间: 2007-9-28 09:15     标题: 如何看待房贷新政?

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包括本外币贷款,下同)不得低于20%;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作者: sunnysh    时间: 2007-9-28 09:36

限制我们改善住房! .
作者: 哈里老妈    时间: 2007-9-28 10:03

偶们要跟老的住一起现在卡油以后尽孝,小房型哪能来赛?.
作者: 翊儿妈妈    时间: 2007-9-28 10:13

政府求求大家不要再买房了,银行今年的放贷工作已超超额完成,房价么也在大家的积极买力下不断走高.政府告诉大家以后供应量会增加,房子大家都会有的买的,不要疯抢了,求大家了,哈哈~~~~~~~
但是越是这样的通胀压力下,流动性过剩,偶等不买个房子磅身如何抵御高居的CPI,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我可不想就这点钱象冰棍一样缩水了,毕竟买房是现在看的到的最安稳的投资呀.
作者: 乐乐妈咪    时间: 2007-9-28 10:19

限制改善型住房,总之,新政还是想控制需求,我猜可能扩大供应短期内无法解决,先克制一下大家可以屏一屏的需求,避免房价短期内快速上涨~.
作者: loveneverdies    时间: 2007-9-28 17:25

对炒房的抑制有限吧。 炒家全部付清,哪在乎这个的。

最终房价还是会涨,看看地价就知道了。.
作者: sunnysh    时间: 2007-9-28 17:36

苦的还是老百姓!!.
作者: Derek妈妈    时间: 2007-9-28 19:36

刚才看新闻,采访了一些路人,最后结论是:买不起的自住客更买不起了,买得起的投资客没所谓。.
作者: jasmine_m    时间: 2007-9-28 20:26

第一套还完了再买第二套..
作者: 天蝎老妈    时间: 2007-9-28 20:29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7-9-28 21:09

感觉是,好像拥有房产的门槛提高了不少。以后,谁能轻易拥有房产啊?要那么多的首付(过去曾经有过20%的首付呢!)、要还那么多的利息,不是富人是什么?.
作者: cx2004    时间: 2007-9-28 23:28

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怎么理解?

如果第一套还清了,再购买第二套是否也是政策内的,首付40%?.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9-28 23:43     标题: 回复 6#阳阳的好妈妈 的帖子

全部付清的是囤积客,不是投资客,投资客就是投入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大家这样理解是曲解了政府的用意,不调控房价更高,就因为需求膨胀(特别是盲目需求的膨胀)集中爆发,令投机客捂房惜售的。有居住需求的一套房足够,调控不调控无关的。
要牢记发展商忽悠的口号是上海缺地,那么想一想香港比上海更缺地,而且香港比上海更开放,金融危机一来房价还是一样腰斩。股票跌了能抛,还能等它涨回来。房价跌了没人接盘,银行是要收房的。有银行界人士预计,未来两三年内上海房价将腰斩,这不是危言耸听。十七大后调控房价的力度会很大,因为银行的压力已经面临无法化解的边缘。.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7-9-28 23:46

短期内可以遏制房价过快的上涨,但过段时间被压抑的购买力爆发后,房价又得井喷.

房价高的关键是土地拍卖,成本不降,房价怎么会降?.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9-29 00:03

有一千个理由支持房价会涨,但只要一个理由房价立马跌,那就是金融危机。.
作者: kiki小熊妈妈    时间: 2007-9-29 00:38

看来要改善住房,要么先卖了房子,住宾馆去,要么把房子过户给家里其他人名下,再买新房了,真累人~.
作者: loveneverdies    时间: 2007-9-29 13:33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9-28 23:43 发表
全部付清的是囤积客,不是投资客,投资客就是投入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大家这样理解是曲解了政府的用意,不调控房价更高,就因为需求膨胀(特别是盲目需求的膨胀)集中爆发,令投机客捂房惜售的。有居住需求的一套房 ...
要是三年后再腰斩,那现在的顶会不会就是三年后的腰了?.
作者: cql28    时间: 2007-9-29 13:52

以为拉得住的是头牛,有可能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是头疯牛,只是还没有发疯而已。.
作者: 小跳妈妈    时间: 2007-9-29 14:44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9-29 00:03 发表
有一千个理由支持房价会涨,但只要一个理由房价立马跌,那就是金融危机。
是呀,很有道理的..
作者: xxxch    时间: 2007-9-29 17:18

一切都会按规律办事的!!.
作者: 疙瘩    时间: 2007-9-29 18:24

提高门槛罢了。
凡事总有正反两面。就好比高校扩招,读书好的人家不高兴,因为降低门槛意味着与自己孩子同伍者有可能素质不够,读书不好的人家高兴,因为自己孩子本来上不了大学的现在可以跨过大学的门槛了。.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7-9-29 20:47

刚看到安家网上有篇文章,转来看看:
迎接新一轮的房租飞涨

--------------------------------------------------------------------------------





9月27日,央行用行政手段强制命令第二套房首付至少40%,利率上浮至8.61%。许多专家学者梦寐以求的“第二套房歧视”就此形成。

购房者的春天由此而来了么,我们将迎来更便宜的房价么?




不会的,愤怒并不能代替智慧。9/27新政的结果,房价将因此而上涨5~10%,房租将上涨15~20%。

人民的苦难,就此形成。





1)租房实质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以目前的价格,获得如此的生活品质。

好比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如果你直接“购买”,并为他支付首付契税装修按揭,那你每个月的支出,大约在6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房屋本身的折旧和翻修。

而如果你想“租赁”这一套百万民居,按目前大城市的行情,虽不精确,大致在¥3000/月左右。






可见,你仅仅花¥3000/月,就租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而如果你用这“每月三千”的价格去买房子,则只能买到约50万的房子。

在目前的情况下,“租赁”的生活品质,是远远过于购房的。那么,是谁提供了其中的差额呢。





是房东们。事实上,正是房东们,在为你们提供着廉价房屋。

双方预期心算不同。房东们,或者愿意承受损失,或者自有资金成本不同,或者结构性阶段性空置。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房东们将由¥6000/月按揭的房子,仅仅以¥3000/月的低廉价格,租给了你们。

如果没有这些房东,你还能¥3000/月住上百万房子么。





2)购房实质

话说到这里,或许又有人会问了。如果“禁止”购买第二套房,那房子就没有人买了,就没人和我抢了。这样的情况下,房价就会降下来,或许只有80万,甚至70万。

在这些情况下,想购房者不就是赚了么!





不可否认,这是目前的主流思想。甚至也是一些北京的专家学者,发改委拟定政策的香瓜们的想法。

或许也是本次政策的初衷。



但是,这个想法,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供应量,被假设为恒定的”!





在西方经济学上,在正统的西方教育之中,专家从来不建议价格管制。

这或许很让人奇怪,对于一个将消费者为核心民主的人文圈中,专家学者却不建议价格管制。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





消费者掏钱,谁会嫌便宜呢。当然是低、低、低,低好啊。

不是的。事实上,价格过低,就会损伤生产者的积极性。从长远来说,反而更加买不到东西。就好象美国政策,曾规定汽油价格上限。结果德州产油区,要开上500公里,也找不到一个加油站。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有一个“最合适”的价格。帕累托最优的最最好。






3)租金恐将飞涨


9/27政策真正的致命伤,“供应将会减少”。





开发商唯一关心的,是售价。

9/27政策之后,“买房出租”的人群将会大量减少。但这一部分消失的供应,并不会转为“开发商哭着跪着”求人买房,而是会直接蒸发掉!

在这样情况下,买房者不仅不能享受到任何房价下降的好处。相反,他们将面临租金上升!






开发商唯一关心的,是售价。

当售价是100万时,有100万的供应量。
当售价是90万时,有90万的供应量。
当售价是80万时,有80万的供应量。
当售价是70万时,有70万的供应量。
当售价是50万时,有50万的供应量。



当北京发改委拍着脑袋拟定政策之时,他们其实是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而如果用“动态”的知识一剖析,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事实的最终结果,房价仍会是100万元不变,而租房者的租金,将会由¥3000涨到¥6000。

人民的苦难,就此开始。






4)苦难

行文至此,很多小粪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吼出声了,而且我们也知道你想吼说什么;“租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和房东的成本无关”.........“租金不是房东想加就加的”.........“房东要加租早就加了,何不等到今天”




说这些话的人,属于典型的经济学没学好。上课不专心听讲,只背书不用心。真正的说法,应该是:

“当一个房东成本上升时,不会发生什么。而当所有的房东,成本都上升20%,租金就会上升20%!”





yevon_ou@yahoo.com,2007年9月28日晚).
作者: jeccy    时间: 2007-9-29 21:34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9-29 00:03 发表
有一千个理由支持房价会涨,但只要一个理由房价立马跌,那就是金融危机。
我看也快了。物极必反,历来金融危机出现之前都是经济超速度发展。等着吧,我们这点岁数肯定是看得见,轮得上的。我暗暗想把手里的房子全部卖掉,租房子住了。要是说出来,家里所有的人恐怕都要扔石头砸我了。

[ 本帖最后由 jeccy 于 2007-9-29 21:38 编辑 ].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9-29 21:45     标题: 回复 22#soo-goo 的帖子

典型的开发商论调,傻疯了呢。涨好了,他一个人涨去吧,还真怕没房子住。问一声,大家都住露天的么?改善啊,可改,你贵,咱不改了,你涨啊,抽风的呢。.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7-9-29 23:43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9-29 21:45 发表
典型的开发商论调,傻疯了呢。涨好了,他一个人涨去吧,还真怕没房子住。问一声,大家都住露天的么?改善啊,可改,你贵,咱不改了,你涨啊,抽风的呢。
只要有泡沫就会有吹爆的一天,这是经济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人喜欢屁股指挥脑袋,就象非典到了家门口还说没事的,但这次"非典型性危机"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或许一年半载,或许气数未尽还很遥远..
作者: 帅宝龙妈    时间: 2007-9-30 08:54

我不认为房租会飞涨,但应该会有小幅的涨,应该本来相对于养房的成本,连利息都不如,应该有种平衡了。
房价应该会有小幅下跌,大跌不可能,而且房价应该是过去涨得最离谱的地方先回归价值。
但跌到一定的位置后,又会慢慢上去。
偶的朋友说,房价缓涨已经不错了。.
作者: 霄霄媽    时间: 2007-9-30 09:03

国内有几个所谓的专家是讲真话的(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担心没房住,也不会担心通货膨胀,所以利益集团叫他怎说,他就会怎么说),不都是在忽悠咱LAB的吗,就像PU老师说的那样 ”只要有泡沫就会有吹爆的一天,这是经济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者: winnie妈    时间: 2007-9-30 10:02

我昨天也看见欧先生的这篇文章了,他以前的上海楼市板块理论确实有前瞻性,但这篇文章,我没看懂他到底想说啥。
现在房子的租金回报率(分母按市值计)已同银行利息差不多了,投资房产只剩下上涨预期了,租金涨一倍能说明什么问题?银行利息也在涨啊。.
作者: winnie妈    时间: 2007-9-30 10:07

转贴另外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也许能看出政府对楼市/股市的思路。
=======================================
转一个关于日韩泡沫的帖子。有个观点很引人注意:泡沫的损害程度取决于银行的参与程度。股市一般银行卷入的较少,而房地产“地产价格上涨——银行参与——银行资金涌入——地产价格上涨”的循环注定了房地产的泡沫对经济的损害更大。
 
    6月5日,刚从日韩归来的申银万国研究所团队在上海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媒体交流会,
  介绍调研日韩历史泡沫的研究成果。
      riben专业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经济与泡沫初期的riben看似非常相似。研究riben、韩国泡沫膨胀、幻灭也就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前瞻性的政策
  “目前中国经济与泡沫初期的riben表面看起来相似。从riben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在经济上升期,要严防资产泡沫暴涨,扩大投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应当彻底停止,市场化改革力度应当适度,要走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增强财政公共职能。”申银万国·中国CIO代表团访问三菱UFJ证券时,riben亚洲经济研究所的访问学者袁钢明教授向代表团表示。
  1980年代后期riben泡沫破灭后,经济在1990年代持续下滑,出现了“失去的10年”。
  “防范资产价格泡沫,zf应该出台前瞻性的调控措施。”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师陈李认为,陈在调研期间,重点研究了日韩zf在泡沫形成、刺破时期zf出台的调控政策。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泡沫的诞生与大小”,陈李得出结论。
  所有的riben投资者都认为,ribenzf的决策失误是造成泡沫的重要原因。
  其中包括:1.紧缩性政策实施太晚。当时riben央行利率决策过于在乎CPI,而忽视了资产价格膨胀。2.riben国内屈服于国际,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压力,国内货币政策丧失自主性。3.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在特别需要缓和经济,鼓舞投资者信心的时候,ribenzf反而实施了严厉的紧缩政策,瓦解了国内投资者信心。
  与riben不同,韩国zf的政策是:在升值期间不断加息,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泡沫,但在事后多年,韩国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们告诉申银万国·中国CIO代表团:升值期间韩国zf没有控制好流动性,做的仍然不够。
  “对于中国zf而言,如何在升值期间控制好流动性是个严峻问题。类似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窗口指导、加速升值等。这些政策也许短期看来,似乎不必要。因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过热’迹象并不明显。但确实有必要提前开始紧缩,一旦观察到经济和资本市场出现明显过热,再出台严厉紧缩政策就为时已晚,甚至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陈李认为。
  银行、房地产风险是经济衰退主因
  riben出现“失去的10年”,这并不是股市下跌造成的结果。
  “事实上,日经指数从1989年底的39000点下跌到1990年底的20000点时候,riben经济在1990年仍然保持了7.5%的增速,甚至高于1989年的6.9%。股市并没有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陈李研究发现。
  本币升值期间,日经指数只是从10000点上涨到39000点,绝对涨幅不过4倍而已。而韩国股市从140点上涨到1000点,涨幅超过7倍,远远大于riben。
  但是韩国在股市泡沫破灭后的1990年代,GDP增速没有明显下滑,经济景气持续。如果股市泡沫破灭会造成经济衰退,为什么股市涨幅更大的韩国没有出现经济下滑,而riben却一蹶不振?此种现象引起了陈李的注意。
  陈李了解发现,riben和韩国的投资者认为银行、房地产风险是造成riben经济衰退的原因,股市下跌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间接、微乎其微。
  1980年代开始,riben主银行制的金融体系开始瓦解。
  一方面,riben经济的领军人物希望改革主银行制的种种弊端;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企业通过股市融资,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地位。这造成银行的优质客户流失,为了争夺利润,riben的各大银行不得不发展一些质地较差的企业客户。
  riben银行开始受房地产市场的巨大诱惑,广泛参与房地产市场,并形成“地产价格上涨——银行参与——银行资金涌入——地产价格上涨”的循环。
  日经指数的70倍市盈率与房地产价格相比,“小巫见大巫”。riben东京区中心——大手町地区的商务写字楼的房价,在泡沫时期,达到22万美元/平方米,绝对是惊人的天价,远非汤臣一品可比。riben房地产泡沫远远大于股市。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银行开始出现大量呆坏账。ribenzf开始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大量小企业无法获得资金供给,盈利下滑,加重了银行的呆坏账。
  而ribenzf要求银行严肃处理不良贷款,银行被迫紧缩贷款,加紧回收资金,更使这些企业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泡沫对经济的损害,知名分析师中金公司的邱劲持类似看法。他在研究了riben、美国的泡沫历史之后发现:泡沫破灭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银行体系卷入泡沫的程度决定了泡沫破灭对经济造成的损伤大小。
  TW地区1980年代末期的股市泡沫和美国1990年代互联网泡沫破灭没有给经济带来持续严重的损害。riben1980年代末期的泡沫破灭使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萧条,两者不同地方在于,银行体系对于资产价格风险暴露程度的不同。
  目前,因为股票市场资金以来自居民的机构资金和散户资金为主,银行体系对于股票市场风险暴露程度较低,因此股票市场可能的泡沫破灭不会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造成持久而严重的损害。
  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师陈李认为中国不会重蹈riben覆辙。
  陈李的理由有四:
  其一,中国目前经济状况和人民币升值根本动力,类似riben1970年代和韩国1980年代,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强劲增长,而不像riben1980年代那样,GDP平均增速只有4%左右。
  其二,中国企业盈利处于上升期。最重要的,ROE在持续上升,这表明企业盈利的增长是真实可靠的。
  其三,资产泡沫尚没有达到riben1980年代水平。A股市场目前动态市盈率(07PE)达到35倍,低于当时riben股市的70倍动态市盈率。
  其四,zf开始提前实施紧缩政策,着力控制流动性。2007年以来,两次加息,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这一系列紧缩性政策,都清楚表明了中国zf2007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控制流动性。这些政策充分借鉴了riben、韩国经验教训,或许能够避免重复“失去的10年”。.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7-9-30 10:14

知道人民币为什么升值么


因为美元贬值更厉害

知道这个世界所有货币最后的看护者么

是美元

所以,这是全世界的纸币贬值

所以,不管你拿什么钱,都是贬值,贬值,再贬值

这就是全球房地产上涨的,终极原因。
股市也是吧?.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7-9-30 10:21     标题: 回复 30#soo-goo 的帖子

不过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说明了房产泡沫的破灭.  与一个美国同事聊天,开玩笑说,应该趁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吃进房产,结果他们的回答是: 我们要cash, 不要房子......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7-9-30 10:34     标题: 回复 31#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是的。在任何情况下,Cash 为王。

商品,在没有进入流通领域前或者没有被兑现前,你很难说它到底值多少。股票,房子都是如此。前两年,我有些朋友搞网站。都说拿了多少多少股票,身价上亿。现在不是还在打工。至于他们的身价,他们自己也不提了。

所以,我觉得楼市股市都是很误导消费者的。只有这些现金真正捏在你的手里,你有交换其他你所需要的等价商品的自由时,那个才是真正的价值。.
作者: cindy    时间: 2007-9-30 10:37     标题: 回复 12#cx2004 的帖子

细则还没出来,不过据说只有贷款没还清的房才算这个“第一套”.
作者: winnie妈    时间: 2007-9-30 10:53     标题: 回复 32#玫瑰玛丽 的帖子

应该是这么说,投资的周期中,总有一个时期“现金为王”,而且必须前瞻性地把握。我希望哪位大侠到时候能吼一下,让我们迷途知返,.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7-9-30 10:53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0:34 发表
是的。在任何情况下,Cash 为王。

商品,在没有进入流通领域前或者没有被兑现前,你很难说它到底值多少。股票,房子都是如此。前两年,我有些朋友搞网站。都说拿了多少多少股票,身价上亿。现在不是还在打工。至于 ...
现金只是符号,只有享受到了才有价值。

股票,房子只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筹码,千万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作者: 小菠萝的妈妈    时间: 2007-9-30 10:58

我感觉现在买房子的人承受能力都挺强的,过一阵就消化了,没准还涨呢。.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7-9-30 11:13     标题: 回复 35#PUPPET 的帖子

我个人最反对“财务自由”的说法。这个概念最误导人。我们掌门人,美国福布斯富人榜排名前几位的。都没有“财务自由”。越是钱多,在财务上你越是没有自由。

“财务自由”,无非是一些懒惰的人,希望不劳而获;并不劳而永远有获的梦想而已。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是潘多拉的盒子。人要“自由”,需要用很多“不自由”去换取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定律。.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7-9-30 11:22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1:13 发表
我个人最反对“财务自由”的说法。这个概念最误导人。我们掌门人,美国福布斯富人榜排名前几位的。都没有“财务自由”。越是钱多,在财务上你越是没有自由。

“财务自由”,无非是一些懒惰的人,希望不劳而获;并 ...
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所以目标也不一样.

我坚持"财务自由"的观点,并为之努力..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7-9-30 11:34

当物价日长夜大的时候,现金为王是苍白无力的。
财务自由,无论是否实现,这也是我的梦想。.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7-9-30 11:39     标题: 回复 38#PUPPET 的帖子

嗯。这种东西做“梦想”最好。驴子前面的胡萝卜,军队前面的梅子。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吃到”,而是“为吃到而不断向前”。

“自由”并且是“财务上的自由”是否真正存在。你觉得它存在就存在。不过,我翻了一遍我的脑子,我还说不出哪位“财务”上“自由”了。而是看见一群为金钱效力的奴隶。

“无欲则刚”。“财务自由”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最大的欲望。.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7-9-30 11:49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1:39 发表
嗯。这种东西做“梦想”最好。驴子前面的胡萝卜,军队前面的梅子。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吃到”,而是“为吃到而不断向前”。

“自由”并且是“财务上的自由”是否真正存在。你觉得它存在就存在。不过,我翻了一 ...
"财务自由"只是标,本是"人生自由",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作者: 玫瑰玛丽    时间: 2007-9-30 13:43     标题: 回复 41#PUPPET 的帖子

很多人“财务”不自由,人生也是满“自由”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态度。有多少钱,人生可以自由了?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一样。过分追求“财务自由”是跟最求“人生自由”相违背的。

开口闭口不是钱,就是股票,不是股票就是房子的人。我怎么看都看不出一点“自由”的基因来。

[ 本帖最后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3:45 编辑 ].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7-9-30 13:45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3:43 发表
很多人“财务”不自由,人生也是满“自由”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态度。有多少钱,人生可以自由了?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一样。过分追求“财务自由”是跟最求“人生自由”相违背的。
同意,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态度,就象分数高的孩子将来一定幸福,我看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 cql28    时间: 2007-9-30 13:56

我确实听到一些专家说:本次调控打击的是小白领,不让他们参加此次房地产盛宴,只要地价在涨,政府大庄家有钱赚,就可以放心了。.
作者: 萱儿妈妈    时间: 2007-9-30 14:09

引用:
原帖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3:43 发表
很多人“财务”不自由,人生也是满“自由”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态度。有多少钱,人生可以自由了?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一样。过分追求“财务自由”是跟最求“人生自由”相违背的。

开口闭口不是钱,就 ...
强烈赞同 .
作者: aileen    时间: 2007-9-30 14:52

赞同
这个自由被版主升级到情感角度了

回复 41#PUPPET 的帖子
很多人“财务”不自由,人生也是满“自由”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态度。有多少钱,人生可以自由了?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一样。过分追求“财务自由”是跟最求“人生自由”相违背的。

开口闭口不是钱,就是股票,不是股票就是房子的人。我怎么看都看不出一点“自由”的基因来。

[ 本帖最后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9-30 13:45 编辑 ].
作者: 聿飞妈    时间: 2007-9-30 15:05

其实房子和股票只不过比其他东西早涨了一步、多涨了一点而已!
现在什么东西不涨啊!.
作者: 聿飞妈    时间: 2007-9-30 15:10

我朋友在日本,觉得日本生活费太贵,所以2000年时就带着宝宝回上海了。(留老公在日本赚钱)
现在她一算,在上海的开销和在日本差不多了,有的东西(教育、生活费用)上海比日本还贵!所以一个月前她又带着宝宝回日本了。
她说现在中国淮海路上的一套公寓价格已经大大超过日本偏远地区的一套别墅了。

[ 本帖最后由 聿飞妈 于 2007-9-30 15:15 编辑 ].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9-30 17:39

不说财务自由吧,白领腔调,生活化一点。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才是自由的,有吗?即使富有如比尔盖次,他自由吗?肯定他在财务上是不自由的。精神上他是满足的,但绝对不自由,他已经不能为自己活了,还自由什么。所以不要奢谈自由,尽可能让自己在繁杂的生活中有点小快乐,赚了,吃个大餐,跑远一点旅行,或者买个奢侈品。赚得少,就吃个小龙馒头,逛逛城隍庙也很好。亏了,在家看电视吧,看看书也可以消解人生的落寞。无论如何自己给自己的精神自由。.
作者: 喜宝宝妈妈    时间: 2007-9-30 19:26     标题: 回复 49#小猪爸爸 的帖子

我的根本上师精神最自由,我也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作者: dfnygs    时间: 2007-9-30 20:11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7-9-30 11:49 发表


"财务自由"只是标,本是"人生自由",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我支持.
财务自由后,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纯粹的自由生活,活得很自我--没有几个人可以这样.非常羡慕!.
作者: 锁清秋    时间: 2007-9-30 20:16

一会功夫就上升到自由层面了,我不懂什么是财务自由,我只知道以前的房贷政策下我至少可以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现在的新政策下我是一点想换房的自由都没有了
谁能告诉我,我们这些想把原来的小房子置换成大房子,是适用哪一种政策?.
作者: xuxun24    时间: 2007-9-30 22:32

还是小猪爸爸说的好,我赞同!
不过请教小猪爸爸您是看空楼市吗?要知道现阶段楼市的既得利益者是谁,楼市真的会遭遇金融危机吗?

[ 本帖最后由 xuxun24 于 2007-9-30 22:43 编辑 ].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9-30 23:57     标题: 回复 53#xuxun24 的帖子

我不是主观看空楼市,而是这个涨法不对。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政府调控,前两年就涨疯了,今天就该崩盘了吧?股票也好,楼市也好,单边上涨是预示极大的风险的。我2001年买的房子,当然现在想换新房子了,但我必须冷静,即使不跌,也涨不了多少了。干脆等女儿考高中跟着学校跑了。郊区的房子会便宜点,穷人总是穷人的思维。.
作者: xuxun24    时间: 2007-10-1 11:11     标题: 回复 54#小猪爸爸 的帖子

我的一个同事从来不做股票,但是她在买房子方面还是挺有心得的。股市从去年开始有了升温的迹象,她那个时候却买入新湖明珠城的房子,当时的价格好像是14k/平。用她的话来说,大家都去炒股的时候她就买房。99年(?好像是)股市火的时候她也购入松江和市中心房产各一套,当时松江大概只有几万块一套吧。去年她把松江的卖了,她说要趁大家都在忙股票的时候把房子换到中心城区来。没想到今年房产价格一下子像神舟2号,那个新湖现在大概要卖到19k-20k/平了吧?说这么多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像炒股票一样,楼市也不要去追涨,总有低迷的时候,就看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了。

但我个人不会看空楼市的,我还是觉得楼市会缓步上升。

[ 本帖最后由 xuxun24 于 2007-10-1 11:32 编辑 ].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10-1 14:20     标题: 回复 55#xuxun24 的帖子

从经验出发,从资金流动的规律看,股市涨时房价必跌,06年以来股市涨股改是内因,控制房价是外因,人民币升值是外外因。前段房价涨,是530调控股市的结果。现在股市的长势无法抑制,而政府主要思路是控制房价,那就很明显了。如果一个区域房价股市双双飚升,那经济肯定出问题了。东南亚危机就是如此。.
作者: mxfjenery    时间: 2007-10-1 17:23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9-30 17:39 发表
不说财务自由吧,白领腔调,生活化一点。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才是自由的,有吗?即使富有如比尔盖次,他自由吗?肯定他在财务上是不自由的。精神上他是满足的,但绝对不 ...
呵呵,小猪爸爸, 我现在是在家上上网,看看电视的精神自由。旅游就靠公费了。俺的股票在套中。.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7-10-1 18:17     标题: 目前已经不打算购进第二套房

我们主要目的用于自主。可还是不习惯租赁房子住,所以只好在目前的房子里面住了。.
作者: peteryang    时间: 2007-10-1 21:16

房贷新政,第二套房的界定,是指家庭为单位,夫妻二人为一组,只要有一人有贷款,就算是第二套购房.
政府用意,还是在压制房价过度上涨,但不可能让房价大跌,因为整个银行系统参与房地产的资金是很大的,基本达到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从2005年6月开始的调控,现在只是整理,时间宽度是比较长的,无法想法房价再上涨,对经济和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的影响,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房价和租金的背离已经很久了,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和房价之间的比例已经失衡,这二个基本面是一条中轴线,不能背离太远,那么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力度就应该加强了.而年收入12万为限上报个人所得税的界限,也是一个参考指标.
因此,我觉得,政府通过提高银行房贷首付比例,通过利率等措施,政府的决心是很明显的,当大多数都参与的群众经济运动,也应该是到了盛宴的尾声,这也是经济发展周期规律.
维持房价动态平衡,最后还是要回归基本面,租金和地区家庭平均年收入和房价之比.
汇率是未来应该注意的一个动向,也是房价,股市等资本市场最后的交汇点,更是经济战争的争夺战,未来中国人民是否能保住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财富,不被西方国家抢夺去,更是惊心动魄的无烟战争..
作者: xuxun24    时间: 2007-10-1 21:26     标题: 回复 56#小猪爸爸 的帖子

看看现在房价上涨最大的因素——土地的成本是多少吧,而这些地又都是捏在哪些人的手里?我个人认为现阶段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较小,zf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控制它的上涨速度而已。毕竟不管有房的没房的,大家都不希望看到楼市疯涨。至于股市,调控手段应该比楼市简单些吧,看看530就知道了。.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10-2 00:16     标题: 回复 60#xuxun24 的帖子

大家可能都被地价误导了,地是谁的?分分钟的可以让地价跌下来,地价本来是地方政府的外快,关于地方GDP的结构已经开始重新定义了。大家都习惯地沿用原先的政策取向,应该改变了,金融不堪负担,除非政府希望金融危机。.
作者: hml    时间: 2007-10-2 11:43

新的房贷制度,是无比无耻.

如果中国人在世界上是以无信用,无信誉出名的话,那么根源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无信用无信誉,出尔反尔,为了钱不责手段的XX手中..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10-2 12:18     标题: 回复 62#hml 的帖子

大家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但注意说话的口吻,WW目前来讲,还是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
作者: kathy_tang    时间: 2007-10-4 09:45

本来还想着买套房子一家三口住住,但新政使我购房成本大大增加,看来只能再多租几年了.想想自己收入应该也不算低了,在上海连个2房都买不起,郁闷啊..
作者: kylinwayne    时间: 2007-10-5 13:58

新政也好,旧政也罢你有办法改变吗?不能改变的话,只有适应新的变化了。钱少钱少的活法,钱多有钱多的难处。小时候一家五口20平方也不过来了吗?注意了心态最主要。我现在有一套房,家有若干存款,我觉得挺好。上班时认认真真,兢兢业业,闲时旅旅游,做做股票,看看是否有其他投资机会,实在没有机会。带好女儿,争取将女儿培养成才,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 疙瘩    时间: 2007-10-6 11:22     标题: 回复 23#jeccy 的帖子

赞同你的想法,除了为给孩子上学对口买的房子,其他的我已经全处理掉了。
有多套房子,完全可以卖掉一些,房产也象股票一样高抛低吸,不同之处在于交易费用高低和交易时间长短。
其实,没必要把房子看得那么重,不就是个资产么?现今资产组合多样化,不是更灵活么。.
作者: 疙瘩    时间: 2007-10-6 11:33     标题: 回复 64#kathy_tang 的帖子

别愁!
回头等房价跌下来了,你再算算购房总支出,就不会郁闷了。
只要收入高,还怕买不到房子。怕的就是买在最高点,接了最后一棒。
租房的生活也还好呀,孩子上学上到哪就租到哪,多自由啊。牵着小手,下楼3分钟就到幼儿园,多好呀。以前老人风里雨里接送孩子,辛苦不说,骑脚踏车摔过碰过,太让人担心了。还是现在好。.
作者: 聿飞妈    时间: 2007-10-7 08:15

房子要是真贴了,估计经济也会出现危机!
现在房价和股价的上涨,创造了多少就业和消费啊!.
作者: Wayne妈妈    时间: 2007-10-7 11:24

引用:
原帖由 kathy_tang 于 2007-10-4 09:45 发表
本来还想着买套房子一家三口住住,但新政使我购房成本大大增加,看来只能再多租几年了.想想自己收入应该也不算低了,在上海连个2房都买不起,郁闷啊.
怎么买不起,其实大部分人都想买在繁华的市区当然贵了,在市区买的首付款在郊区就可以买一套了.我觉的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能力买房,以后上海到处都通地铁,方便的很..
作者: 小猪爸爸    时间: 2007-10-7 14:22     标题: 回复 65#kylinwayne 的帖子

在西方发达社会都是你的这个生活态度,很健康啊。我们现在的媒体宣扬瞬间致富,弄得年青人浮躁和急功近利,总有鸡飞蛋打的一天。东南亚经济危机前香港人就跟现在上海人一样,天天过着抢钞票的愉快生活。.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7-10-7 17:51

调控手段当中物业税最厉害,物业税如果出来房价应该是跌的。
最近房价真的涨得很离谱,我们小区里一些以前投资空关的房子都在抛,但挂牌价都在二万出头,我怀疑成交量有多少?
不过要说去年到今年一年里还是股市厉害,有个朋友去年8月动迁+自己存款=100万现金,发现买不到中意地段的房子。就索性租房到现在,100万入市,现在约400万。当时100万的房子短短一年可到不了400万,不过我佩服他的勇气。.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7-10-8 09:33

9。27房贷新政:散户或被赶出房地产投资市场(南方都市报社论!)

房贷又出新政,央行与银监会在9月27日23点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第二套房首付款不能低于四成,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不得发放随房价上涨追加贷款的住房贷款,等等。通知公布的时间节点令人联想到股票市场财政部半夜鸡叫式的印花税。两者的作用有点相似,就是把散户赶出市场。



  政策出台目的有三:降低房贷风险,以免金融机构被房地产市场绑架;减少投资性需求保障自住需求;以降低房地产热度为中国经济过热降温。政策出发点不错,用心良苦。事实上,又有哪次房地新政出台不是为了抑制房价?但事实是,从大趋势看每次打压房价的新政出台后,经过短时间的下调,总会迎来房价的报复性反弹。原因无他,药不对症。



  此次房贷新政最引人注目的措施是,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而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建筑面积在90平米以下的,仍然执行首付不得低于20%的旧政。与以往的政策相比,房贷新政打击投资性购房、保障自住需求的特色更加鲜明。不仅如此,在家庭财产认定以及房屋市价评估收税等政策,也在悄无声息中紧锣密鼓地出台。据悉,公积金贷款是否曹随萧归,也正在讨论之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轮新政出台将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房地产市场恐慌,购房需求将大降三成,从而起到打压房价的作用。说得更确切一些,是将自有资金低的那部分投资客剔除出住房投资队伍。经过此轮洗牌,房地产投资市场将剩下富翁与机构投资者。



  信贷扩张是房地产的催泡器,不仅中国如此,英美同样如此,在过去10年中,英国同样房价极端上涨,建筑资金融资合作社曾经提供房产价值130%的抵押贷款,金额高达申请者收入的5倍;而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抵押贷款的最高比例是房产价值的95%,最多是收入的3倍。



  不过,反向的逻辑并不成立,只要人民币的购买力仍在节节下降,人们依然会将房地产作为最好的投资工具,只要资本市场与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出现,房地产开发商就会撇开银行而向资本市场寻求梦寐以求的资金。



  与央行、银监会提高二次置业首付款比例几乎同时出台的另一条新闻本应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9月28日上午,远洋地产以内地红筹股身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挂牌,每股开盘价为10.80港元,此前认购发行价为7.70港元,创下了全球地产集资额第三、中国第二的排名。在港股直通车开通之前,还将有SOHO中国及中国奥园等内地房地产企业陆续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些公司无不受到机构投资者与国际富豪的大力追捧。



  在国际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得不到根治的情况下,降低信贷不能打压房价,而只能产生替代作用,即由国外资金或者借道境外的国内假洋鬼子资金替代国内资金,由机构投资者与富豪组成的基金代替国内散户炒房者,短期房价的下跌反而给大资金提供了抄底的机会。除非zf能够严厉约束外资投资房地产,并且得到地方zf的积极配合,否则,房地产市场也将成为境内外大资金的游乐场。今年上半年,外资在上海房地产投资市场持续升温,据估算,上半年共有10个投资项目成功结案,上海甲级写字楼被一扫而空。不容忽视,国内房地产与股票市场还有3000多亿美元在逡巡,说明境外资金完全可以填补内地资金的空缺。



  要降低房价,摆在zf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从根本上改变货币政策,压缩通胀势头,增加人民币购买力,使房地产不再成为炙手可热的实物投资品种;第二,切实落实住房保障措施,在公平的基础上征收物业税,为普通购房者提供由zf担保的优惠利率房贷;第三,作为zf应尽的责任,为普罗大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投资渠道,使他们的生活水准不至急速下降也应该列入有关部门议题之内。



  抛开这些根本之道,今天收紧地根明天收紧银根,说白了不过是与踮起脚勉强还能进行房地产投资的中产阶层为敌,经验已经证明对于改良房地产市场生态并无作用,甚至还延滞了房地产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央行与银监会关注的目标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以及银行的内部风险,而不应该被阶段性的主要任务迷惑偏离他们的主要任务。只要通胀下降,房价自然下行。.
作者: kathy_tang    时间: 2007-10-8 09:43

引用:
原帖由 AngelaZhu 于 2007-10-6 11:33 发表
别愁!
回头等房价跌下来了,你再算算购房总支出,就不会郁闷了。
只要收入高,还怕买不到房子。怕的就是买在最高点,接了最后一棒。
租房的生活也还好呀,孩子上学上到哪就租到哪,多自由啊。牵着小手,下楼3分钟 ...
是啊,租房子挑个离学校近点的地方,孩子上学是方便,就是住得不舒服啊.不过,无债一身轻,生活压力还是蛮小的..
作者: 帅宝龙妈    时间: 2007-10-11 20:45

引用:
原帖由 AngelaZhu 于 2007-10-6 11:33 发表
别愁!
回头等房价跌下来了,你再算算购房总支出,就不会郁闷了。
只要收入高,还怕买不到房子。怕的就是买在最高点,接了最后一棒。
租房的生活也还好呀,孩子上学上到哪就租到哪,多自由啊。牵着小手,下楼3分钟 ...
房价跌下来是可能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低点,就像股市一样。有时候你想等它再跌深了再买入,不小心已经踏空了。而对房价来说,一旦踏空,有生之年基本上也就再也难以看到原来的价格了。我舅舅就是这样,年初坚持不买房租房,现在惨不可言,处于崩溃中。.
作者: jeccy    时间: 2007-10-11 21:58

引用:
原帖由 帅宝龙妈 于 2007-10-11 20:45 发表

房价跌下来是可能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低点,就像股市一样。有时候你想等它再跌深了再买入,不小心已经踏空了。而对房价来说,一旦踏空,有生之年基本上也就再也难以看到原来的价格了。我舅舅就是这样,年初坚 ...
也许过N年,这两年买房的人都会处于崩溃中。好好安慰他老人家吧。.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