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的守护
――――和家长浅谈如何引导孩子画画
常常有家长拿着孩子的画来让我点评。
可是每次,总会很遗憾。家长们带来的,大多是那些画面工整、色彩协调、涂色干净,家长认为非常出色的作品。
有一次,在一个孩子的画夹里,有一张没有被拿出来的画。
那是他眼中的爸爸,在他的笔下,他的爸爸圆溜溜的肚子被超级放大,头发一根根生猛地竖着,一幅小眼镜后面是笑眯眯的眼珠。草草几笔,让我想起他爸爸抹着摩丝的头发和胖乎乎的样子,不由笑着对孩子竖起了大拇指。一边的家长却急忙将拿在手上的作品急急忙忙塞到我的手上:“王老师,那是乱画的,象个怪物。还是看这些作品吧!”这幅出色的画,就轻易给家长否认了。
在我眼里,孩子们优秀的作品,往往是来自他们心灵的。这些作品,大多是很“乱七八糟”的,一般家长会感觉这种作品很“乱”。但往往是画面中那些鲜活、独特、来自孩子童心的部分会深深打动我。这样的作品,才是一幅好作品。
那么,作为母亲,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怎么样守护住他的童心呀?
*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天生就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并不多见。
可是,我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声音:“你画得是什么呀?乱七八糟!”“你看谁谁谁画得多干净!”“谁谁谁画得多棒!”
可是,我经常会看到家长在陪孩子画画时,动不动板起脸,批评这个没画圆,那个没涂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画出漂亮的图画?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画画当成负担。
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画得很仔细,很细腻,却很羡慕那些大胆绘画的;而风格粗犷的孩子家长又会羡慕那些细腻稳重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有的细腻、有的粗犷、有的谨慎,有的勇于探索……所以每个孩子的风格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聪明的家长要善于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有个小男孩,他在画画上有非常奇特的灵气。但他就是不喜欢水粉画,所以每次小朋友开始兴高采烈地拿起毛笔的时候,他总是按自己的想法继续在作画。
很庆幸,他有一位开明的妈妈。在听了孩子的理由后,她没有粗暴地批评孩子怎么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没有逼着孩子一定要完成毛笔的步骤,反而和孩子一起高兴地欣赏着画面,并且表扬孩子独特的闪光点。正是因为妈妈的理解,这个孩子在画画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管昇,2002-1
*听到画面后的声音
很多家长会问我:王老师,为什么看孩子的画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听他们说起图中的故事总是觉得画非常有趣。他们是先想好再画还是边画边想的呀?
孩子画画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到哪儿就画到哪儿。但他们在边画边想的过程中,融进了来自他们童心的快乐。
记得有一堂课上是画“鹿”。一个男孩子的画面是这样的:左边是群树,树干的花纹是不同的,上面是两朵蓝色的云,右后方是房子,右前方是交通警告牌和一根柱子,中间是三只鹿,一只鹿朝着树林的方向,另外两只朝着房子的方向跑去,其中那只大一些的长了角的虽然朝着房子的方向跑,但是头是回着的。
看着很普通的一幅画,在这个孩子的嘴里,有这样一个快乐的故事:鹿妈妈和鹿宝宝送鹿爸爸去树林里找吃的东西。爸爸进树林了,妈妈和宝宝回家。妈妈回头看爸爸有么有找到吃的,宝宝提醒妈妈有柱子(那里的警告牌就是为了提醒大家的),要提醒妈妈不要撞上。
他的故事就这样深深打动了我们,因为他的讲解,因为他心里装着的爸爸和妈妈,那是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牵挂的情节,这难道不是一幅好画吗?
卢泳霖,2001-8
*传授给孩子思维方式而不是技巧
从师范毕业后,走上了美术教师的生涯。
那时对于教育,大多是来自书本上的经验,比较教条;刚踏上工作岗位,又非常想在美术方面出点成绩。于是所以那几批学生,在美术技巧上,我花了很多的心血,也很有成果。孩子们的作品的确非常漂亮,甚至出色。只是偶然有时会感觉到,这些华美画面后,少了点什么。
后来,我做了母亲。很感谢母亲的身份,让我对于教育有了重新的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悟出了教育理论外的许多东西。他让我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与观点,经常反省自己。于是,在儿子开始学画画时,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面对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看到花,我会让他观察一下这些花的色彩,叶子的形状,蹲下看看花蕊里的世界。当看到树,我会让他比较一下和刚才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用手摸摸树皮,体会一下毛糙的感觉。看球赛的时候,我和他一起模仿球员的动作和球迷们的表情。画画的时候,我会教给他一些方法,但更多的,是引导他描绘出来自他观察、他心灵的感觉。
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给他们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如果从这些地方入手,相信孩子的画会让人震撼。
最后,我希望每位家长能够帮助孩子,让他们将画画这个游戏快乐地进行下去。在他们画画的时候,不要批评、不要比较、不要灌输。
让我们小心地守护住他们那小小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