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一个进过监狱演过《末代皇帝》的文化部副部长

一个进过监狱演过《末代皇帝》的文化部副部长

一个进过监狱演过《末代皇帝》的文化部副部长
https://mp.weixin.qq.com/s/0qBYkkRkXnuxCvcdKfo5cg

一个进过监狱演过《末代皇帝》的文化部副部长
原创: 阿舒  山河小岁月  今天
我很喜欢研究食谱,但我从没有像这样仔细认真地研究这份食谱:

作糖蒜:成熟前10-15天,去老皮留嫩皮(最好白皮蒜),每斤蒜加半斤红(白)糖好酱油漫过,密封20-30天。酱油也可吃饺子。



豌豆黄:(碾子)成豌豆碴,煮成干粥弄烂,过细罗,以沙(铜)锅炒之,以木勺炒,别胡。(为了去水分)火微,为了提色可加芝子水(即碎芝子,开水泡三小时,呈黄色)完形后,加些京糕丝。



蜜饯海棠:八棱大白海棠,去蒂,柄可剪短些,洗两次,冷水煮五成熟,温火,果已裂口,但果皮别掉。果子外熟而内脆(总时间,见开后,最多半小时)取下锅,放一边。另熬糖水……密封一周可吃



……

以上三个,我都自己试验过,说实话不赖,尤其是糖蒜方法。



这些食谱写得密密麻麻,读起来颇为费劲。很难想象,写食谱的笔,是用旧袜子上抽出来的毛扎成的毛笔;墨汁则是染布时偷藏的黑墨粉掺水;至于纸张,那是每次写罪行交代材料的时候省下来的。


写这些食谱的人,叫英若诚。当时,他被关在河北蓟县监狱里,以他不知道的罪名。



那是1969年下半年,此时他已经被关押一年了。



但他仍旧不知道自己的罪名。



英若诚




英若诚开始写食谱,是有计划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几个项目”。项目之一是做餐具,他做的第一个餐具是一把勺子,据说那把勺子特别漂亮,用它喝粥可以刮碗底的粥,两年之后英若诚出狱,他非常惋惜不能把那“做工很好”的勺子带走。



项目之二就是做笔记,主要内容是食物和其他实用技能(多半还是和食物相关),写这些是“我没有指望能回到城里生活,所以得学会自己做几样特别喜欢的东西,比如奶油、奶酪、法式面包,还有北京的几样传统小吃。我不能想象没有这些东西生活是什么样子”。



英若诚和文兴宇

为了伪装,他把这本笔记本做成了《毛主席诗词》,这本盗版《毛主席诗词》十分像模像样,封面是用纸板做的(用水弄湿了叠在一起放床上用身体压平),跟人要一点红色被褥夹里,用稀饭把布粘到纸板上。







里面甚至有几张他画的毛主席画像:


那些食谱多半都是和监狱的狱友讨教来,比如其中”做酱“这一类别,不仅有黄酱,还有陈皮黑酱、甜面酱、酱油、南法酱油等一系列,我曾经采访过老北京酱坊的老师傅,可以证明英若诚学来的黄酱做法非常“老把势”,教他的犯人曾在一个很著名的作坊工作,据说,找学徒关键看手,“我们要的人要手干,才能保证没有手汗混到酱里”。



真正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英若诚记录的监狱生活,多半都是这样的情节,像《肖申克的救赎》,又有点像《等待戈多》那样的荒诞喜剧:半夜高呼自己是江青儿子的年轻人,天天等待着能出去演《海港》的京剧演员,如何练就凭借声音就能知道今天的菜“又没怎么放盐”的神奇技能……他放风的时候发现存菜的库房没锁,于是带了狱友去偷胡萝卜,英若诚特意叮嘱大家不要一起吃,因为“咀嚼声太大”,会惊动看守。



他没忘了观察记录厕所的整洁,蹲着大便每隔几分钟就能冲水,据说“这座监狱是新的,盖了不到两年,盖监狱的人也被关进来了”。







他最感激的是早晨梳洗时,有人给了他一小块黄色肥皂。英若诚说,“那一块肥皂对于我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恢复了我对于人生的信念。”



这里所有的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能在“号”字前面加上自己的姓氏,在这里,英若诚不是英敛之的孙子,不是英千里的儿子,也不是英达的爸爸,大家只知道,他是“英号”。










《我爱我家》第四十九集《恩怨》,傅明老人迎来了新邻居,自己的老“对头”胡学范,两人一坐下一顿“刀光剑影”的互怼,其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老傅:你们两个加在一起,一个封建主义,一个帝国主义,都是革命的对象嘛。

老胡:你才是革命的对象呢!我告诉你啊老傅,我可也是苦出身,我爸爸是摇煤球儿的。


老胡的爸爸是摇煤球儿的,这一段完全取材于老胡的扮演者英若诚。

英若诚的曾祖父确实是个摇煤球的,摇煤球的二儿子却是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名字,至少影响了我大学时代的不少考试——英敛之是《大公报》的创立者。







二儿子英敛之,喜欢读书写字,买不起纸,就去茶馆捡人家扔下的包茶叶的纸,英若诚在监狱里的小手工,或许回溯于此。



英敛之到某旗人将军家去做书童,做着做着就和小姐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友谊。旗人将军大怒,但感觉英敛之是个人才,又耐不住女儿喜欢,最终便同意结亲。摇煤球的真的联姻了皇族,而且是真正的皇族。



1910年,英敛之、淑仲夫妇携儿子英千里合影

英敛之的太太姓爱新觉罗,名叫淑仲。祖上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便是电视剧里常演的被剥夺了皇位的大将军王允禵。她的婚姻虽然门第不般配,却胜在情投意合,英敛之创办静宜女中,十九岁的太太担任校长。我看到的他们的合影里,英敛之会允许朋友把她的名字写出来,“夫人淑仲令郎千里策马小照”,这是旧时代男子对于女子独有的尊重:


英敛之的儿子是英千里,英若诚的父亲。



一说到英千里,大家总喜欢引用钱锺书的那句话,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我,一个就是英千里。



实际上,钱锺书这句话有点蹭流量的嫌疑,因为英千里的厉害可不仅仅是英文好。他留学回国之后,先是在辅仁做教授,后又接受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为两校学生教授英国文学。







英千里和妻子蔡葆真(晚清山东巡抚、民国教育总长蔡儒楷之女)一共生了9个子女,长女七香和次子若敬早逝,其余几个依次为若勤、若诚、若聪、若采(女)、若识、若智、若娴(女)。







英壮说,“我爷爷当年那可是真正的大款啊!”



这话不假,英千里当时在京郊买了别墅,又买了一辆福特牌轿车,因为他有好几分兼职,最多时一个月能拿到1000块大洋。英若识说父亲领了薪水,“把大洋往桌子上一堆,让我们小孩儿趴在桌子上抓着玩儿。”









1912年,英敛之和他的好友马相伯给当时的教皇写了一封信,认为真正的天主教精神,应该像十六世纪传教士先驱利玛窦那样,把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到中国,而不应该像当时的法籍天主教主教那样一味收购北京土地。


教皇回了信,不久便在英敛之辅仁社的基础上成立了辅仁大学。英敛之成为辅仁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英敛之的这一举动使得他在去世后被追封为文森蒂斯·英爵士,英千里后来也被封为英格那蒂斯·英爵士,协助恢复了台湾辅仁大学。



英敛之还有一个堂妹叫英茵,是上海滩著名的电影女明星,1938年英茵在国际饭店自杀身亡,这是著名的疑案。我们下次专门来讲。


北平沦陷之后,英千里因为秘密组织炎武学社,热情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掩护青年潜赴后方,两次被日伪当局逮捕,受尽了酷刑,一度,家里人都觉得他会死掉。英若诚充当了探监代表,他给父亲送东西,并且一直相信父亲会回来。英千里的牢狱之灾历时三年,孙子英宁说,“一个家族出名人不难,出英雄不易呀,老虎凳、辣椒水,那可是动真格的……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做不到我爷爷那样。”



抗战胜利后,英千里担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司长、北京教育局局长。


1948年,解放军围城北京,英千里和胡适等人从北京东单机场准备飞往南京再去台湾,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英若诚专门跑回城里,劝说英千里留下来。



英千里最终还是走了,他说:“我的宗教信仰怎么办?”



他的计划是自己先去台湾,随后接家人前来。这当然不大可能,1950年,他和留在大陆的妻子子女失去了联络,从此天各一方。



英千里晚年在台湾大学






1948年秋季,大三迎新会上,英若诚见到了吴世良。



他一下子注意到她。

她好学,来清华之前已经上过三所大学,当然也很美,英若诚说,自己之前不在意同伴女学生,“她们长相没有一个比得上她”。







从上海来的吴世良一直坚持穿旗袍,当时所有人都穿列宁装。他们第一次说话是在白菜地里,当时英若诚担任男生食堂的伙食委员,为了解决当时的通货膨胀,英若诚用“期货”方式购买农民的白菜。担任女生食堂伙食委员的吴世良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来找英若诚。



但英若诚只注意到:

在白菜地,她朝我走来,我记得那天天气还很热,她的短袖旗袍是碎花图案,一边的开衩很高,只有上海姑娘们才敢穿开衩这么高的旗袍。她还穿着高跟鞋,脸上化妆很有品位,头发烫成当时时髦的式样。她看起来是百分之百的上海姑娘,和她相比,清华其他所有的女生都显得土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啊英若诚!!!



吴世良看见英若诚正在检查白菜,他掰开菜心尝一尝空不空,以此判断菜农是否追了肥。吴世良笑起来了,英若诚问她笑什么,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



“对不起,你看起来像只兔子。”



像只兔子的英若诚很快获得和吴世良继续沟通的机会,他们吸收吴世良进入了话剧社,因为吴世良讲话没有口音,普通话十分标准。为了排练演出迎接解放军,他们住在崇文门边上的汇文中学。

一日,有人捡到了一块银元,英若诚猜测这块现大洋是吴世良的,因为听说她的父母正打算离开天津去南方。男孩子们把这块大洋一起请了客下馆子,吴世良也在其中。吃完饭,大家觉得有点不安,于是告诉了吴世良,结果却发现并不是她的,而是另一位十分抠门的男同学的。



英若诚为了给吴世良留下好印象,自告奋勇站出来说,自己的父亲英千里也给自己留了大洋,他可以去还——实际上,他卖掉的是父亲留给他的“爱尔金”金表。



吴世良的父亲吴保丰是国民党元老,曾经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因为同情学生,吴保丰被蒋介石大拍桌子:“你这个老糊涂!马上给我滚出上海。”







1949年3月,英若诚和同学们被告知可以回家,新的共和国马上就要成立了。吴世良接到父母的消息,他们要她去天津会合,而后一起去南方。



英若诚送吴世良到火车站,在月台,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他们之间的友谊发展迅速,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说。



吴世良上车的一瞬间,英若诚忽然说:“我和你一起去!”



他用这种方式向她求了婚。



1950年7月17日,从清华一毕业,英若诚就和吴世良结了婚。英若诚说,他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担心夜长梦多,毕竟吴世良这样有知识有主见的女子,一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追走。



英若诚吴世良夫妇

他们一起去了人艺,吴世良做了曹禺的个人助理。







三年“困难时期”,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英达出生,在这之前,吴世良和英若诚刚刚失去了一个女儿。他们一直担心英达不能健康降生,连车都不坐,就怕流产。结果这孩子生下来有九斤,“我们简直养不起他”。







他们也一起坐了牢,尽管英若诚并不知道吴世良被关在哪里。但后来,吴世良居然打听到英若诚和自己关在同一间监狱,她省下了自己的口粮,让同伴带给英若诚。

英若诚的牢狱生涯回忆起来特别“丰富多彩”,他谁也没有怨恨,除了吴世良的母亲。因为他俩双双被捕之后,家里只剩下了外婆和英达。外婆让英达去奶奶蔡葆真家去玩,给他随身写了一张纸条,到了那里,奶奶一看,上面写着:

“我不管这孩子了,该你们管了。我跟儿子去住了。不要找我,再见。”

蔡葆真当时自身难保,因为懂法语,又有个跑到台湾的丈夫,她被安上一个“法国间谍”的罪名,造反派不许她跟子女同住,把她隔离到一个只有7平米的小矮房里。英达只能流落街头,一度住在下水道里。







1971年6月,英若诚出狱,随即下放干校。他和好朋友朱旭一起抓小蛇泡二锅头,每天傍晚两个人喝一口,要是被人看见,他们就说自己在喝药酒:“您也来一口儿?”







拍《末代皇帝》的时候,英若诚已经是文化部副部长了,他去故宫拍摄现场观摩,结果被导演贝托鲁奇看上,导演说:“我认识你!”他看过英若诚之前参与的中意合拍片《马可波罗》。他当即邀请英若诚演一个角色,但英若诚说:“我现在是政府官员了,我每天都有一大摊子公务得办!”


但最后他还是出演了,他扮演关押溥仪的战犯所所长,电影从他开始,由他结束,出场不多,但是特别精彩。







英若诚当了三年文化部副部长,当时的部长是王蒙。也是在那期间,他失去了吴世良。



吴世良病得最严重的时候,英若诚正在罗马拍《末代皇帝》。他们的女儿在芝加哥,儿子在密苏里大学读研究生,吴世良之前一直不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丈夫,接到病危通知,英若诚决定放弃拍电影,买了机票就往北京赶。


他没忘了带上在意大利买的浴室用热水器——不是《我爱我家》里傅老要买的那种太阳能热水器,他想吴世良以后就可以在家里洗澡了。



可是热水器在机场找不到了,也许是丢了。英若诚直接坐车去协和看妻子,他看到她“身上插满各种仪器设备,医生在为她做某种抢救”。她对他抬抬手,用手背撩开空气,他一下子明白,她叫他不要哭。







从机场赶到医院,他在她身边待了一个半小时之后,医生对英若诚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后的努力。”他们打算要把管子拔掉,英若诚几乎语无伦次了:“不不不不……行,行。”







她唯一的遗憾是自己正在翻译的《春月》,这是美籍华裔作家包柏漪的作品。英达在《春月》序言里这样写道:“母亲为《春月》投入了毕生积累和全部精力。她似乎知道这将是她的最后一次爆发,就像夜空中的超新星一样。但上天似乎注定吴世良的一生必须是悲剧,就在译书还剩最后一章之际,她病倒了。”


1987年1月,英若诚在“替那个40年前被他追到手的女生合上了双眼,然后坐下来,译完《春月》的最后一章”。



他最终还是赶回去完成了《末代皇帝》的拍摄,因为他知道,这是她对他的期望。










英若诚在1993年终于获得前往台湾的机会。这直接来源于他父亲的学生的帮忙,这个学生叫马英九。他去了台湾清华大学,也去了辅仁天主教大学,拜见了张学良,又去给父亲扫墓,因为英若诚做过文化部副部长,他在英千里墓前祭扫的时候,至少有五台摄像机对着他。



他说,墓碑上有父亲的照片,“样子要比我记忆中的显老”。







回到北京,英若诚吐血数升,从此再也不能去台湾。



他的自传作者康开丽也是在这时准备采访英若诚。康开丽在宋丹丹的引荐下结识了英若诚,1996年1月22日,英若诚生病,杨立新带着她去看望了英若诚,而后她建议他讲一讲自己一生的故事。







每天离开病房的时候,英若诚都会对康开丽说:“明天早上你来之前先给我打个电话,因为明天他们有可能让我回家,那我们就在我家见面。”



英若诚和康开丽

每天他都相信自己的肝硬化能被治愈,自己可以回家。



在生命的最后,他时常产生幻觉,有时把吊针支架当做来看望他的人,有时一个人和死去的吴世良对话。有一次,他和护士讲完话,忽然说,好了,现在请你鼓掌。护士照办。而后他又说:“要掌声雷动。”



最后护士把同事们叫到了一起,为他鼓掌。







我猜那时候他一定是以为自己是《马可波罗》里的忽必烈,是《龙须沟》里的刘掌柜,《茶馆》里的刘麻子,是《推销员之死》里的威利,他最为热爱的始终是表演,是艺术舞台。就像当年焦菊隐让他去做文字工作的时候,他开口就是:“别介呀,那我还能演出吗?”







他有时候也会把医生当做外国间谍,当英达进病房时,他就说:“哎,你来救我了——他们都是间谍。我跑不了,他们把我的裤子拿走了!”(如果你看了康开丽写的英文版,也许就会明白这个细节的背后深意。)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患肝病在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



今天是他逝世16周年忌日。







而这篇文章里的几乎所有故事,都来自英若诚的自传《水流云在》。







这本书的书名出自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也是刻在英家别墅中大石头上的字——就是英千里当年买的别墅。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很大,印象最深刻的是英若诚说的“be water,my friend”。我第一次听这句话,好像是李小龙接受采访时说的。但英若诚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的血液里,做人如水,即使身陷囹圄,咱们也可以研究如何做黄豆酱,做芝士,做白脱奶油大蛋糕。我曾经看过英若诚自己讲的另一个故事,似乎也可以印证他的做人态度。







他说,“我写这部传记如果有更深一层的目的,那就是要告诉人们,我的一生看似充满了曲折和不幸,人们也许会为此感到不平,但我的自身体验完全不是那样。人本能地追随积极向上的东西。洞穴时代的原始人还发明了游戏自娱自乐,我也是那么做的。”



所以他给自己的儿女,一个取名“乐”,一个取名“达”,人到了任何时候,不能失去的只有两样,一是乐观,一是豁达。



这是我的2019年终感悟。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 「山河小岁月」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阿舒
喜欢作者
38 人喜欢


文章已于2019-12-27修改
阅读 2.2万
在看464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精选留言
写留言


置顶
周周

与阿舒商榷下,英茵应是英敛之的女儿。英茵是《十字街头》里白杨女友的扮演者。我看过一份英氏家族族谱,请阿舒再考证下。郑振铎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追忆英茵与平祖仁的文章。

作者
是,更正之

所谓伊人茜

没想到英若诚是这样可爱,因为英达对宋丹丹和巴图太恶劣,所以对英达一家没好感.英若诚这么一个情真意切的人,怎么养出英达三心二意的儿子?

W

那个指责英达恶劣的,人家的家事你了解多少,何况英达有话语权却从未就此事发声,这也是一种教养

FeiYu

既然胡管家有如此才华,那就唱唱吧!!

作者
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

Y_

『肯尼迪死了你哭,咱们单位摇煤球儿的老赵他爸爸死了你怎么不哭啊?
内年美国内个阿波罗登月成功了,看你乐的内个样子,咱们内个烧锅炉的老李头儿的妈妈,改嫁,啊,恁么大的喜事儿,你怎么不乐啊?』

Cindy

一本自传的书名《水流云在》翻译成 Voices Carry~又妙又美

大苹果

我是真的觉得那个年代的学者大家都太有意思了

añis

原来《春月》是他夫人翻译的!年少时读过《春月》,印象深刻。说起来这书是我妈看完推荐给我的哈哈!换成不少别家的家长,这书绝对是初中生严禁的!

陈玉莹

看到吐血数升那你真是很难受啊!!!
刘麻子连死也让人难过
引用网友所谓伊人茜的话,英先生如此可爱为什么养出英达这样无情无义的儿子??无法理解!!!

生命的连接

看到英达小时候自己流浪得在下水道里住,一下明白为啥他对大儿子这样无情了

wh

“如果你看了康开丽写的英文版,也许就会明白这个细节的背后深意。"其回忆录好像也有涉及。英任副部长是与王蒙任部长同时的,据王回忆,于是之也是人选之一,但于推辞了。

梅西

老胡,胡太太就是贵族。

作者
我脑子里一直记得姑妈从美国来那几集



真好 没有辜负我对这位老人的美好认知 虽然不喜欢英达 补充一个小细节 英先生和吴女士在清华恋爱被钱先生的阿圆发现了,因为只有他们两个用同一款紫色墨水……好浪漫啊!阿舒喝点茶 我们继续听你娓娓道来

作者
啊啊啊啊啊啊漏写了这个梗,好甜!!!

淡淡然

昨天刚看了于是之版《茶馆》

作者
《茶馆》是我年终必看。

Johnny黄金金

娓娓道来,把一个庞大家庭和跨度上百年的那么多事,拣选一二,突出一个人来写,不杂乱也不单薄跳脱,功底实在很好

小菜一碟

糖蒜不是应该放醋吗?怎么说放酱油啊!

作者
你试试酱油的,另一种味道

Hallo

错别字提示一下:形式,应该为姓氏;第十四字应为第十四子。其他暂未发现。
另,写的很好!加油

作者
改之,多谢

章好好

英若诚和麻麻合影里的那幅老舍的书法现在在哪里呢~

猫弯弯

看到最后一段,竟然涌起一股感动。

辛瑶遥

想看梁左。是不是已经写过啦。

作者
没有,不忍心

哑哑(理疗)

我就感叹一下老英家的遗传基因强大!

隔江人在雨声中

To W:不发声不一定是因为教养,也有可能是理亏。(当然我不知道,只是就事论事。)文末那个吃饭的故事小时候看了无数版本,还有主角是外国人的,原来真正的原型是英若诚?

Belle

看到吐血数升,忍不住落泪。再次推荐Voices Carry 这本书,适合冬天读,适合现在读。

姜莎

竟然没有直达的购买链接…我滚去搜索了

Wsasa

刚刚看完《水流云在》

Jane Liu

一个“英”字,上可以士大夫下也能腌糖蒜,感觉他们家基因里就存着心灵手巧善表达,人情世故皆文章,大概这真是努力地把自己学成了贵族也活得大气吧...读书、办学、演戏,都在那个时代的前沿,都意气风发,就算身陷囹圄也能从一块肥皂里找回做人的信念。反而是衣食无忧的当下盛世,英姿如何才能飒爽,this is a question.

Good2SeeU

之前看过宋丹丹的书,写到了英若诚逝世这天,巴图的老师通知他,带着他去八宝山,后来记不得什么原因没赶得过去,就让他对着爷爷所在的方向磕了几个头。当时觉得这个老师也是个有心人。

米米melee

旗人大将军选姑爷还是很有眼光的

王诸愉

哈哈哈 魔都妹子吴世良就是那么精致洋气 默默地黑了一下帝都

电影宣传员

书香门第,水流云在。

挤挤小猫

老胡了不起!老胡教育了老傅!向老胡同志学习!

王丹Mario明星商务

水流云转。这几天正在看英部长的《马可波罗》

Jennifer

围城里的高校长,赵辛楣,也是经典

真理部的小官僚

好你个胡学范

萝卜娘

这周开头我发生了不好的事情,特别焦虑,但是昨天得知事情的结局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差,差不多是我希望的结果…刚好看到了这篇,特别感慨: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啊



其中一子名为若智,英老不考虑下孩子的感受么?写的很好,赞

肥茵

多才多藝有文化的大家 可能生活在當今的社會 會更加的耀眼

烟波画船

阿舒威武,早上淘宝卖书的人告诉我,他不知道为什么半个小时里突然同时收到了天南海北四十多个订单。我告诉他不急,估计这本书会收到上百个订单的。

鲸鲸

精神的富足能笑对一切命运的坎坷!

陈波

小李舒把吕碧城与英敛之这一段略过去了,也好。

英敛之,应该是李舒童鞋这样新闻系同学考试的时候试卷上省略不掉的一道永恒的考题吧。

《大公报》的创办意义非凡并深远,而《大公报》一直是一家爱国主义色彩强烈的报纸,直至今日依旧。

当年在东单机场,一架飞机接走的几位大学校长在台湾的命运也是各有不同。同一架机的不仅仅有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和胡适,还有胡适清华的同级清华之父梅贻琦校长。而赶去劝留各自父亲的也不止英若诚先生一位子女。唉。年轻的时候。

PS,留言区里面一些朋友提到英达与宋丹丹的感情纠葛与恩怨,我个人觉得,人家的家事我们外人真没有发言权,而且外人永远知道的都是皮毛并且爱以个人的喜好和固有成见去判定,这真的并不公允。

作者
因为吕碧城的故事里写过啦,这篇的主角是英若诚啦

晏小V•亚历山大

不言声可能是理亏,但把家丑满世界嚷嚷,甚至要写成书抖落个底儿掉,尤其是自己也不那么纯洁无暇,这就的确是教养问题了,你家那点恩恩怨怨还非得发动群众公审公判,窃以为,和打了架就往地下一躺,哭天抹泪求大家评评理的行为没区别。

清风

看过《水流云在》这本自传。大家气度,学者风范。

MoRi

从小就喜欢看我爱我家里,俩老爷爷斗法

江弋舟 yìzhōu

感谢阿舒的2019年感悟,甚至适合做2020年的新年鼓励!

狸猫妈妈

看到英达儿时流落街头,突然觉得心痛,每个人都有当时的境遇,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相同、不容易。理解就好,好好的生活吧……

Rain

《水流云在》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就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无法对英达有恨意。总觉得家务事,外人无法知道真相

Mary梁

嘿,《春月》这本书我有。很清末民初风格的故事,如果润色一下拍成电视剧蛮好的。

赵玮杰

英有家学。英的祖父和马相伯一起创办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辅仁大学,马相伯也是复旦大学的创办人。

子兰

阿舒的文笔真是行云流水,娓娓道来。种草了英若诚自传。好喜欢写他和夫人那段。顺便想,英若诚这么喜欢表演,是否也影响了儿子英达选择演艺之路,进而影响到宋丹丹这个当年人艺出身的演员进他们家做儿媳。

一念

水流云在之居 水流云在之态 这家人都是这样一种闲适自居 决定买书!

明珠

矮大紧也说,知识分子的固执在于,哪怕身陷囹圄,哪怕被迫做一件并不在行的事情,也要认真研究、努力做好。
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是,买一本英老的书。
今天是我的生日。

沈某人

水流云在还是风流云散

cécile

老胡出场了,带着他的自助餐

为什么总是我

胡先生和胡太太一个是资产阶级一个是封建遗族,哈哈哈哈绝配,他们这一代对自己所受的苦难都很豁达,根本原因就像胡太太所言:“我们是正经人家”,虽然也有不少龌龊事,骨子里还是宠辱不惊。

寒武纪

微信读书有他自传。刚读完。受益匪浅!善于学习很乐观的老人家。我敢说英达为人到不了他三分之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