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义》一书被误用暴露了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A7eBzOvCRRzNf2aueyS46A
《工作的意义》一书被误用暴露了什么?
原创: 何之是 橡树文字工作室 今天
橡树出版之【经典书评】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这篇《工作的意义》读后感,给当下持“结果导向”思维习惯的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是一场深刻的遇见,还是一次解决问题的期待?愿神在每一次阅读的过程中,都丰富我们对祂的认识!
凯勒的《工作的意义》对于许多城市牧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资源,我们通常会这么使用:教会买一堆,送给那些在职场拼搏的弟兄姐妹们,“喏,这本书很适合你,拿去读读。”这些弟兄姐妹们也会买一些,送给他们职场上的朋友们;更好一点,可以在自己的公司,或者那些同行团契(律师团契、金融团契、医生团契)的活动中,把这本书作为一个学习材料,一起阅读、分享。
事实上,《工作的意义》主要的购买者是城市教会以及在职场上的弟兄姐妹们。这样的一个现状其实暴露了一些问题:教会牧养的问题和神学的问题。
从实践角度看,今天中国的城市教会有大量的职场人士,面对着工作与信仰之间巨大的张力,然而做为牧者(尤其是缺乏工作经验,神学背景传统的牧者)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给出合乎圣经并能让人听进去的建议。这就是为什么,牧者们很喜欢送这本书给职场的弟兄姐妹——因为这可以补足讲台的盲点啊。
从神学角度看,牧者会简单认为“工作的意义”是在办公楼里工作的那些弟兄姐妹应该讨论的话题。我猜测,很少有牧者会把这本书送给没有收入的全职太太,农村教会对这本书的购买量和阅读比例应该很低。(尽管,当上帝分派给第一个人工作时,亚当从事的是农业工作,而且还没有工资。)
教会牧养的问题暴露出来,于是我们需要《工作的意义》这样的书;同时当教会在使用这本书的时候,也在继续暴露问题,而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对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帮助——这是这篇书评专注的点:《工作的意义》的内容如何挑战教会对“工作的意义”的理解。
思考1:工作与信仰的讨论首先始于教会,始于讲台
许多牧师把这本书送给自己的会众,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作者之一凯瑟琳那样,在职场上做福音的见证。但是要知道凯瑟琳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凯瑟琳,并不是因为读了《工作的意义》或是类似的书籍,而是因为她加入了一间特别的教会。在本书的前言中,她毫不吝啬地把功劳归给了纽约救赎主长老会,这间她委身的地方教会。在本书的(英文版)封面上,她也毫不居功地把主任牧师提摩太·凯勒的名字印在了显眼处(可能也有助市场推广)。
救赎主长老教会和主任牧师提摩太·凯勒给了我很好的基础训练。我明白自己应当被耶稣基督的福音所改变,从而在同他人的关系甚或在领导公司的方式上“被上帝使用”。
所以,牧师们,不要指望一本关于工作与信仰的书去代替一个周复一周宣讲福音的讲台。正确的工作-信仰观,和一间忠心教导圣道,活出福音的教会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牧师希望自己的会众都成为凯瑟琳这样的人,不要急着把这本书送出手,自己先好好读。没有提摩太·凯勒牧师,就不会有凯瑟琳。而没有忠于真理的生命,就不会有提摩太·凯勒。
凯勒《婚姻的意义》有否被误用?
思考2:所有的工作都反应人类的尊严
当我想象一个《工作的意义》读书小组的样子,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一群都市白领聚在一起,很可能他们还属于同一个行业,或在同一区域上班。牧师们也乐于把《工作的意义》送给这样的弟兄姐妹,因为他们相比那些全职太太、传道人、蓝领工人或农村的弟兄姐妹们更需要这方面《圣经》的教导和属灵的带领。
而这样想法的本质是“低等或低薪的工作令人丧失尊严”。这是希腊文化的观点而不是《圣经》的立场。圣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园艺工作乃是伊甸园的一部分(p36工作是亚当拥有人的尊严的记号,他在地里工作,还不拿工资。
读者同质化的问题,也恰恰是本书所反对的,也是《圣经》反对的。本书引用了路德的话:上帝如何“让边境平靖”?正是通过为人诚实、正直且参与公民生活的好邻舍。“上帝透过他人的工作,关心我们作为公民的需求”。律师、医生、经理,他们的工作中对于工人、快递和清洁工的依赖超过他们的想象。
既然工作本身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社群中展开,那么为什么一本关于《工作的意义》的书,读者群更像是一个同业商会呢?在教会中,我们应该鼓励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阶层的人一起来读这本书,共同分享这个工作与信仰的话题,否则被福音拆毁的墙依旧立在那里。
凯勒新书,矫正一切离开十架的意义寻找。
思考3:读书的方式暴露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本书?牧师可能会说:“我希望看到一群更棒的会众。”职场菁英可能会说:“我希望在找到工作与信仰的平衡点。”CEO们可能会说:“我希望我的公司员工更多的信主。”全职主妇(夫)或许会说:“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些期待都是好的,然而当好的盼望成为终极盼望时,它们就成为代替上帝被崇拜的对象了。
当这本书提到“工作暴露出偶像”,来鼓励每一个人反思自己工作的动机和动力时,我们也需要在阅读或赠送这本书时的动机。
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朋友一起,我们多少次会停下祷告说:“主啊,求你速速帮助我”(诗篇70:1)我猜几乎没有。路德将拜偶像定义为“在被造物中寻求只有上帝才能赋予的东西”。祷告的缺乏是一个过度自信的标志,好像我们可以通过行为(阅读《工作的意义》)达成我们期待的目标,然而福音敦促每一个人去单单凭信心依靠上帝的恩典。祷告生活揭示出我们心中的偶像,有时是那些看上去很属灵的东西。
这本书的目的是预备我们“透过基督信仰……做世人眼中最不起眼的事”,或许“生命中仅有那么一两次,你感到自己终于完成了一片叶子。”
思考4:这本书给我们的是一个福音视角而非一套实践方法
和“普通”的基督教书籍不同(尤其是那些关于工作与信仰的),它没有简单的迎合职场人士,列出一个建议清单,好让基督徒不与世俗为伍,按照“基督徒的方式”工作。这本书也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解决方案”,它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一个日光之上的世界观,一个合乎圣经的世界观。
当牧师们推荐他的会众阅读本书时,大多期待他们能够以基督徒的身份在职场上过好日子。但是这本书的第三部分,给了我们一个整全的救赎历史的视角,敦促读者去问这么一个问题:“事情本该如何?”(p166)并且让大家定睛在基督身上(而非我们的教会和职场),进而看到一个新天新地中工作的画面。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被“基督徒式的”工作观而捆绑,进而自由的享受普遍恩典。基督徒式的工作不是在办公桌上放一本圣经,不是找到机会传个福音,基督徒式的工作是反应这份工作应有的样式。《圣经》不仅仅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眼光,同样也给了我们一套规范,比如通过工作和休息的规范(守安息日),帮助人们实践他们的职业呼召,同时找到在基督里的身份。
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基督徒的,也是给牧者的;不仅仅是给白领的,而是给所有希望寻求工作原本意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