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为什么塑造一个没有“恶女”的世界?

为什么塑造一个没有“恶女”的世界?

为什么塑造一个没有“恶女”的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GqA1OVCU55ABigAa0l5uHw

为什么塑造一个没有“恶女”的世界?
原创 2018-05-02 柏小莲 南方人物周刊

《东京女子图鉴》

我们很难在本土影视作品中看到真正有魅力的、写实的恶女形象,那种欲望缠身、欲求不满但真实又有奇怪吸引力的女性形象,通常并不被我们的观众接受


全开外挂的古装偶像、毫无自主意识的傻白甜终于开始被观众厌弃了。而本土的文艺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大女主形象的迷恋,特别是最近的《傲骨之战》、《迷雾》等层出不穷的榜样在先,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希望中国荧屏上出现有特色的“大女主”:她要出身平凡,要不甘平庸,要美丽非凡,要历经磨难,最终要抛弃同龄人一骑绝尘。按照这个思路打造出来的《北京女子图鉴》却很难如人意。《北京女子图鉴》完全放弃了原作《东京女子图鉴》中对人和城市之间关系的细腻着墨,北京灯火通明的夜空刷成了背景,只将“奋斗史”这个老旧命题套上了一层女性外衣。而女主角的奋斗又没什么现实性,生吞活剥的职场,本质上跟宫斗剧并没什么两样,尤其还有当下编剧的通病——没上过班,对职场的想象幼稚到了可笑的地步。这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大女主,无法不是空心和变形的,她的人生就像图纸上的住宅一样,没有烟火气和实体感。

最要命的是,《东京女子图鉴》本质上塑造了一系列隐形“恶女”形象,她们的行事逻辑就是跟从自己内心的欲念流动与升级。

这种女性形象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国民推理大师松本清张最喜欢写这种女性,《雾之旗》拍了好多版本,从倍赏千惠子到山口百惠再到堀北真希,清纯派复仇女神形象一代一代传下来。而拍了好几个版本的《黑色手册》也推出了“恶女”传人,比如米仓凉子和武井咲。更不用说在各种伟大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京町子、岩下志麻和寺岛忍等可以轻松驾驭“恶女”角色的优秀女演员。

然而我们却很难在本土影视作品中看到真正有魅力的、写实的恶女形象,那种欲望缠身、欲求不满但真实又有奇怪吸引力的女性形象,通常并不被我们的观众接受。女演员年轻时要美丽单纯,年岁渐长要爱家顾家,戏里戏外都如此。所以我们的翻拍基本上远离了人性本恶,不肯正视人的基本欲望,以奋斗史代替了欲望升级,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取巧,规避了题材上的风险,却也同时错失了对人性的深挖,以及对社会层级壁垒的精细描绘。



从《北京女子图鉴》的成品来看,作者的创作观念非常矛盾。如果按照原作来,女主角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毫不掩饰,坦坦荡荡,男性对她来说不过是一块一块的垫脚石,有的确实借了力,有的一脚踏空,女主角也从来不存在什么幡然醒悟和回头是岸。而翻拍之后,女性内心的欲望却不要诚实表达了,而披上了奋斗的外衣,过程与细节又没有用心打磨,只剩下一个个孤立单薄的人。成功人士的成功原因匪夷所思,奋斗当中的人也没耐心好好塑造。这些男人既是猎人,也是猎物,不光物化了女性,也同样憎恨男性。在这种二元对立互为仇敌的设定里,人物之间很难出现温情的弧光,整部剧也只能越看越冰冷。

真善美自动降维为傻白甜,大女主也就只能变形成玛丽苏,这样的氛围里,纯正的恶女没什么可能跳出来。我们看到的,就是那些框定了的人,程序化的生活,直白如一的世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50期
原标题《为什么塑造一个没有“恶女”的世界?》
文 / 柏小莲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