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穿过“佛系”和“丧”,真实的90后是啥样? | 这世代访谈

穿过“佛系”和“丧”,真实的90后是啥样? | 这世代访谈

穿过“佛系”和“丧”,真实的90后是啥样? | 这世代访谈
http://mp.weixin.qq.com/s/kaTwEdAwjA5Rx89xQ-QUDg

穿过“佛系”和“丧”,真实的90后是啥样? | 这世代访谈
原创 2018-01-18 Barnabas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这世代访谈】

采访| 王东莉  
录音整理| Tirzah、惠雯
受访嘉宾| Barnabas,80后,某青年文化研究公司COO



每一代都要经历在上帝面前放下自以为最重要的。60后可能是权,70后可能是钱,年青一代更多是“我”。对90后真实最重要,我可以“丧”,因为丧真实。其实他们不懒,只是他们不认可你那一套。他们容易看出长辈的虚伪,不愿投资生命在他认为无意义的事上。

作为一个青年文化研究公司的COO(首席运营官),Barnabas自认对商业完全没感觉,他喜欢艺术、历史,喜欢逛古董店,梦想成为艺术家,或者去考古。

“上高中的时候,上帝清楚告诉我将来要去中国,从事商业。我问上帝,为什么我要去中国?我去中国旅游过,许多地方需要我适应。上帝回答我,在那里你会有不一样的影响力。我跟父母说我以后要去中国,他们都说你疯了?还好他们有信仰,所以他们还是相信上帝的带领。”

出生在国外的Barnabas,十六岁受洗之后,就一直在教会参加服侍。他决定放下自己的梦想,顺服上帝的带领,大学学了商业,读了EMBA,前后花了五年准备来中国,学历史、经济、语言等。2005年来到北京,先后做过教育、媒体,2009年到了现在这家公司。

看透长辈们的虚伪

《境界》:我知道你所在的公司是以社会学和人类学为基础,专注于中国青年群体和青年文化的研究。据你们的研究,90后等新一代青年有什么特点?社会对他们是否存在误读?

Barnabas:成长于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 50、60 和 70 后,想得更多的是“集体”、“国家”、“我的家庭”,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 80 后和 90 后,是以自我以轴心,成长于消费主义和网络时代的新一代个体,处于同样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与之前的世代相比,90后应该算是自我意识和感知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人,他们从小就积极探索自我,追求高度个性化。

90后与80后也有所不同。80后在问“我是谁”时,他们问的是“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特别是因为我跟你有差别。因为80后属于发现有“我”的第一代,之前没有世代认真问过这个问题,当他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所有人都是“0”,没有什么可效法的。“我怎么可以跟你不一样?”这是他们想探索的,80后成长过程里不一样的文化较集中,比如摇滚、朋克可能就代表不一样,他们会很深进到这些文化里,认为这些可以完全代表他,他们没有更多选择。

而当90后问“我是谁”的时候,不是从“0”开始的,也不是只有集中的几种文化提供选择,社会文化已经呈现出多元性。他们不需要问,“我跟你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本来就不一样。90后问“我是谁”的时候,是我自己本来就特别,“我”该怎么认可我自己的这个身份?这个自我个性化探索要求高很多了。

所以对他们来说,真实最重要,我必须体现“我”的真实性。我就做我自己,这就是价值,而不是因为我跟你不一样,我才有价值。

我发现社会对年轻人的一个误读就是觉得他们懒,其实他们不懒,只是他们不认可你那一套东西而已。他们真实,其实他们特别想表达他们的想法,但问题是什么是有意义的呢,我可以“丧”,因为丧体现了真实。他们特别容易看出长辈们的虚伪,我能看到你们说的东西是假的,我感觉你相信的,其实你自己都不一定懂。所以,他们真的不懒,只是他们不愿意投资自己的时间和力气在他认为无意义的事情上,他们一定要自己确定这些东西是对他们有益的。

《境界》:中国的80后90后,与你成长的西方文化社会相比,个体化进程会有哪些不同?

Barnabas:在国外,我们十一、二岁的时候很自然会问一个问题:“我是谁?”但在国内,以前很多世代没有机会问这个问题,60后、70后他们那个年代忙于生计,没有钱、没有时间去问这个问题,想得更多的是国家、集体和家庭,也没有人跟他们说,你可以做自己。而国内80后和90后出生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长大之后,他们发现了“我”的存在。

个体的崛起,是所有现代社会共享的重要特征。在西方社会,个体的崛起或称个人主义的历史有一百多年,是几代人的历史,可中国只花了二十年。中国的社会变化太快了,从什么都没有到特别富裕,从一个农业社会变成一个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从我的钱包里只有5分、5毛钱到我可以用微信随便买,全球代购。1999年左右,手机、互联网、电脑差不多是一起来的,而在国外,先有电脑,然后有手机、互联网,发展了三十年,你有时间来习惯这个变化。

国内的80后和9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两代,所处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些人长大之后,开始问“我是谁”?他们遭遇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这么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对他们个体化的进程是极大的挑战。



“佛系”青年并不“丧”

《境界》:最近,一大批90后标榜自己为佛系青年,典型心态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输赢天注定。对这一现象,你如何看待?

Barnabas:“佛系”代表90后青年人对世界的一种态度,探索世界之后的态度。其实我们团队之前在跟客户沟通就讲过“佛系”这种青年人的态度很值得关注,没想到后来会爆火。虽然说是“佛系”,但它跟真正的佛教没什么直接关系,只是接近一般人理解的佛教的文化表征。青年人想用这个来表达一种温和的心态,而不是情绪比较激烈的痛苦纠结或者开心兴奋。

90后开始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与梦想,但当他们开始发现世界的真相,理解现实的真实,他们开始了解很多东西无法改变,有些机会和梦想今天不能出现,他们不想发怒,只是感到无奈,想停下来等等看,机会可能明天、后天会出现?我先学习平和下来。我想这是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后,对自我心态的一种选择。

《境界》:他们这种心态,包含着一种绝望吗?“佛系”与“丧”有什么区别?

Barnabas:我认为“佛系”青年只是无奈,还不到绝望的地步,其实他们还是有希望和梦想的,只是他们需要找个方式停一停,然后继续往前自我探索。“丧”更贴近累、放弃或绝望。“丧文化”表明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很大很复杂,很多东西我控制不了,他确定自己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也没有机会,很多时候已经放弃探索下一步的可能性了,所以他就“丧”了。而“佛系青年”认为这个世界很复杂,他们自己目前也没找到标准,分不清什么是最好的。所以,他们不知道怎么进一步跟这个世界相处、斗争或沟通。虽然他们有梦想,但是他们还没弄清下一步该怎么做,所以,他们就选择平衡一下。

“佛系”和“丧”相同的部分,就是青年人作为一个个体,他们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复杂的世界、变化不确定的时代。他们该怎么看待自己,该如何判断世界?不同的人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佛系”和“丧”这两种说法比较火,是因为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我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有能力、有创造力,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



宁愿孤单,也要独特

《境界》:你所了解的90后,比较普遍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

Barnabas:他们真的又辛苦又孤单。孤单是因为谁真的了解我,我又真的了解谁?他们只相信自己,认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好与坏,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他们探索很多,出国、旅游,追寻各种新的感觉、经验,为了了解究竟什么是好与坏、真与假。

而当他们认为“我就是我自己”时,个人需要独自面对一个很大的世界,他会有很重的负担,因为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判断,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选错了还得怪自己。这把他们累得不能动了,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会有那么多人得抑郁症或空心病。

每个90后都花了二十多年去发展他的个性化,这让他们不愿意放下自己。他们的孤独有时候是个体的选择,他们个性化的终点是独特。我们问过不少90后,说你愿意孤单但是独特,还是愿意不那么孤单但是比较少独特?他们不愿意放下独特,因为独特是代表自我。这样的选择后果就是他们会很孤单。你如果问他们,有多少人对你来说很亲密?可能是爸妈、爱人和一两个小伙伴,然后就没了。现在的90后、95后,他们开始习惯自己的孤单和独立,他们说,就这样吧,挺好的。这会带来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他们以后的婚姻家庭很危险。

《境界》:他们不会去请教前辈吗?

Barnabas:在他们眼里,谁是前辈?他们要自己去探索,什么都要去试,然后自己建立一个面对世界的系统。这个跟基督徒不一样,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系统是上帝给的,也相信上帝会带领。非基督徒只能相信他自己,所有东西都要他自己创造。

《境界》:在个体化进程中遇到上帝的介入,和没有遇到上帝,你觉得有怎样的不同?

Barnabas:关于个体化,其实不管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存在一样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告诉你,个体化是对的,自我探索是对的。作为基督徒,我们知道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为我们是被创造的,就是说我们的“自我”永远应该排在第二。上帝很爱多元性,祂创造个性,每个人本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如果个体化离开创造主,从一个没有创造主的人本主义出来,那么个体化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变成偶像,把多元性变成了偶像。这种个体化发展到极致“我是上帝”,这让人很难认可和认识创造主,“自己永远第一”的思想也不能让人认可别人,看到其他人的价值。

从小开始,全世界的人都告诉90后、00后:“你是第一,你是中心。”他们也接受了这样的想法,“我就是我”,全世界的东西都可能是假的,只有“我”是真的。什么是真的?由我来定。这是很危险的,撒旦的谎言是你就是你,你属于你自己,但其实上帝才是创造主,祂才是自有永有的。



若无上帝,自我则无意义

《境界》:当你认识上帝后,你自己的个体化进程有什么样的改变?

Barnabas:我很难想出来没有耶稣我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个体化进程,如果真的没有上帝,可能我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也可能早就自杀了,因为一切走到最后都没有意义。个体化其实是想用“自我”来填满人心的虚空,但是我们知道所有的自我寻求都不能让人心满足,许多现在还在探索的90后不知道这点,希望他们最后能明白其中的无意义,因为若无上帝,则无意义。

上帝创造我们的自我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对基督徒而言,我的身份和价值从上帝来看是完整的,因为上帝已经给了我身份,我不需要个体化的过程给我身份。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上帝已经认可我们是祂的儿子了。有圣灵在我们里面,我们还怕什么?还缺什么?我们不需要高度个性化给自我带来意义。

但是太多年轻人不愿意放下在个性化过程中获得的那个自我,觉得自我价值代表了我的身份。很多年轻人来教会,喜欢求这个恩赐,要那个恩赐,因为觉得这些恩赐会让自己特别,让自己有价值。他们没有认可自己已经被上帝充满了,已经完全完整了。

《境界》:就是我们不用再做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特殊性,是吗?

Barnabas:是的。没有人能挑战我们的自我价值。

《境界》:所以当初你选择来中国,不是你在个性化中寻找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你进入上帝给你的梦想?

Barnabas:上帝叫我来中国,我就顺服。上帝把我放在这个公司里,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其它方面,给我很多祝福,但我不能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偶像。上帝把我放在这里做头,我就要好好照顾我的员工,像照顾教会一样。

年轻的基督徒有时会说:“上帝,你带领我吧,给我大事做,我会改变全世界的。”这是骄傲。我们还不够了解我们的身份已经被上帝肯定了,当你越来越了解你的身份被肯定了的时候,你会越来越少要求去做大事,因为你知道真正的影响力是什么,也知道影响力是从天堂来的,不是从我来的。如果上帝今天愿意用我,通过我改变世界,感谢主,如果今天他用别人影响世界,也感谢主。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管理上帝现在给我的。

我以前跟90后很像,很小就计划十年后、十五年后我会怎么样,就在我来中国前自己也还有一些计划,但是上帝让我把明天交给祂,我只管把今天的事做好。我不知道明天如何,5年后会怎样, 我做什么都可以。因为我不缺什么,我的生命中因为有主,就已经满足了。

虽然我们的公司做得很好,我是COO,有时候我会问上帝,什么时候是我在公司的最后一天?因为我不一定要留在这里,上帝让我在这里是有目的的。我在这里工作了八年,同事没有一个信主的。有一段时间我很难过很挣扎,我不是没有传过福音,好多次传过,我会想是不是我做得不好?

后来有个90后同事做了一个梦,她梦见我要离开公司,她在梦里哭起来,第二天她告诉我这个梦,她说她哭是因为觉得大家离不开我,有我在有很多爱。听到后我得了好大的安慰和鼓励,从此,我不再责怪自己。我明白上帝有祂自己的权利和时间,我们身边的同事、爱人、朋友,他们都在上帝的手中,不是在你我的手里。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我有没有每一天靠主而活,用好的见证去影响他们,他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活出了上帝的爱。接下来的事上帝会做,可能不是由我来收割。



这一代最难的是要放下自我

《境界》:你在教会也参与讲道与牧养,当一个基督徒在面对“佛系青年”同样面临的问题的时候,他该怎样处理个人的梦想和世界之间的张力呢?

Barnabas:每个人面临不一样的场景,会有不同选择。但有一点很重要,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早就应该把自己的梦想放下了,因为我们的梦想永远无法超越上帝在我们身上的计划。我发现其实中国人的梦想不够大,总还是盯着世界给他们的想象,他们说上帝给我更好的,那么一定是更好的工作或者更大的房子。你看《圣经》里约瑟、保罗的一生,保罗在上帝面前放下了他以前的生活,他以前是罗马公民也是很博学有地位的人,最后关在监狱里还是那么快乐,这个世界给不了的喜乐!

《境界》:据你观察, 90后生命中的“十字架”经历和过去世代有什么不同?牧养他们的困难集中在哪些方面?

Barnabas:每一代都要经历在上帝面前的放下。什么对我们的心是最重要的?60后可能是权,70后可能是钱,90后更多是“我”,这一代最可能要放下自我。

我在教会会接触好多年轻的基督徒,刚刚信主,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判断,非常难信任别人,不容易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一定要自己把所有东西思考完了,才肯往前走。

最明显的问题是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爱人时会遇到困难,他知道该相信上帝,但是觉得自己有那么多思考能力为什么不用?《圣经》里说:你们要脱掉旧人,穿上新人。我们的“旧人”常常就是“自己”,这个世界告诉你,你要用自我的方式来判断你的生活、你的一切。现在年轻人很难放下自己,很难让上帝做主,把“自我”看得比上帝高。

比如上帝给他的工作开了一个机会,他嘴上说:“上帝啊,我一定跟着你!但是这个工作必须是完全符合我的能力、我喜欢的感觉、我的好处。我要在我的工作里做我自己,如果不能做我自己的话,一定不是从上帝来的。他们会有这种逻辑。

《境界》:他是从自我中心的角度来判断是否是上帝的心意?

Barnabas:是的,开始可能真是上帝的带领,但当环境与他的感觉不符的时候,他就把“自我”放在前面,所有东西必须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走。他不容易明白,其实上帝逼你走过一些看似困难的环境,比你自己选择的更好。



永远把门开着,别关上!

《境界》:听说你们公司有个活动,受到一些基督徒的批评?

Barnabas:我们公司办了一些展示年轻人生活现状的展览,有一次介绍了一些年轻同性恋者的情况,有些基督徒提出异议。如果你都不愿意看到真实的情况,怎么谈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呢?

很多教会不愿意睁开眼睛看,我们为什么不欢迎一个同性恋呢?我们去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去了解就是爱的表达,不接受就是不爱。并不是说我们同意他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很直接地跟一个同性恋说我不同意你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愿意了解你爱你。

我有一些朋友吸毒,或者有其他大的问题,我会直接告诉他们我不支持你的生活方式,你这样生活对你自己也不好。我不认同你,但我还是和你做朋友;我不会随同你的生活方式,但我一直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可惜现在一些教会为了保护自己,把门关了。不过我也理解中国教会的特殊性,面对外部的压力,它形成了先要自我保护的倾向,以致没有更多精力向更多人传递爱。但是至少成熟的基督徒要意识到,应该站在前面去爱人。

现在90后、95后包括00后的原生家庭常常支离破碎,父母离婚的比较多,没有离婚的很多也有大问题,一代一代不知道怎么沟通、怎么爱。撒但在这个世代的计划之一就是破坏家庭,教会能做的就是重新赋予家庭价值。现在离婚率那么高,青年人越来越追求个体化,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以后好的家庭会越来越难得。上帝创造了家庭,教会应该帮助不信主的人认识到家庭的重要,让外面的人看到基督徒家庭不一样,有不一样的爱与幸福。

教会领袖要能表现出什么是真爱,表现出爱在实际生活当中应该是什么样。譬如一个人老说脏话,你怎么对他有爱?一个人反对基督教,但是他每周都来教会,怎么对他有爱?我们就一对一、一对二慢慢来,年轻的基督徒就会看到,他们需要榜样活出爱,才能知道怎么去爱。

《境界》:对“不乖”的年轻人,教会能做的不是一开始就否定、排斥,而是学习去了解、接纳。

Barnabas:对,永远把门开着,别把门关上!

相关阅读:
离开神,你永远都是个“巨婴”
要么鸡汤,要么丧?
85后,如何面对三十难立?
90后大学生为何这么容易抑郁?
“我们需要很多的耐心和谦卑”——对话85后创业者李维斯
一切神圣都被消解了——从《芳华》看90后“佛系”爱情观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境界读者见面会报名
为纪念《境界》诞生五岁,《境界》将在2018年1月27日周六下午2点到5点举行首次读者线下见面会——“因为生命中有你”,数算神的恩典,除了听《境界》双主编面对面分享见证,观看《境界》珍藏视频首播,还有读者小组现场敞开交流互动,见面地点在香港,欢迎香港及周边区域读者参加,有效报名需要扫码以下的二维码入群,并需提供你的“姓名”、“所在城市和教会”、“微信号”、“联系手机和电邮地址”,如果提供信息不完整,将不做有效报名,如果你是慕道友请注明,我们将选取报名的前80名(目前还有少量名额),回复你具体见面会地点和其他注意事项。《境界》等你来,因为生命中有你,不见不散!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