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听道笔记 是谁变卖了一切 王怡牧师

听道笔记 是谁变卖了一切 王怡牧师

是谁变卖了一切

王怡牧师
2017-3-5

https://pan.baidu.com/s/1jIODYoY

证道经文:
13:44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13:45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13:46         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13:47         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
13:48         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13:49         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13:50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13:51         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13:52         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13:53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13:54         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
13:55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注: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13:56         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13:57         他们就厌弃他(注:“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13:58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前言

电影《泰坦尼克号》,一开始,是一个寻宝的故事,目的是要找到“海洋之心”的宝石。结果,打捞队没有打捞到那颗稀世的珍宝“海洋之心”,却打捞出了一个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杰克为自己所爱的女子,最终死在冰冷的海水里。电影似乎在说,一种牺牲的爱,才是比“海洋之心”更珍贵的钻石。得到了这份爱的女人,到了暮年,终于将“海洋之心”扔进了大海。因为她早已得到了的,那已经远胜珍宝黄金的爱情。整部电影一开始是寻宝的故事,但是最后想要表达的是爱,舍己的爱才是真正的海洋之心,所以那颗海洋之心可以扔掉了。

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来看耶稣关于天国奥秘的这几个比喻,藏宝于地,特别是关于藏宝和寻找好珠子的比喻。到底什么是珍宝,到底谁是那值得变卖一切拥有的珍宝,到底谁为此变卖了一切?当你听到这些比喻的时候,你生命中哪些东西可以扔掉了,哪些是你生命当中的珍宝?我们一切祷告。

天国的奥秘的比喻一共是七个,今天我们进入到最后的三个。三个比喻中两个比较类似,因为里面都有一句话:变卖所有的,后面一个撒网的比喻有点严厉,延续了前面稗子的比喻中最后的终末点的主题,到最后的时候宝石和渣子要被区分出来。

耶稣一直在讲三件事,这是我们理解天国比喻的福音书背景:

1、旧约和新约的连续性
马太福音有前情提要这个特点。第一章是对整个旧约的前情提要,在耶稣基督不断的讲论,耶稣基督行的神迹中,不断出现“这是为了应验。。。”这个前情提要不断的出现,不断强调旧约和新约的连续性。福音是从亚伯拉罕开始就传给以色列人,福音是隐藏在旧约中,如今显现在新约中,福音当中的一切都是为了验证先知的话。

最后的比喻(第八个比喻52节)是关于你们明不明白,为了揭示新约和旧约的连续性。所以说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把新约当中跟随他的门徒好像是比做文士一样,这里旧的和新的东西就是基督一直讲的事情:新约旧约的连续性,他是弥赛亚,他是大卫的子孙,他是旧约中一直应许要来的这一位,他所行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应验先知的话。所以他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怎样才能明白呢?你们要把从我这里听的教训,跟旧约的教导连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明白。

它不但是讲旧约和新约的连续性,它实际上是表明对我们今天来讲,这个旧约跟新约的连续性实际上指向说整个人类历史的连续性,福音是一个大故事,福音是整个世界历史的连续性,或者说整个世界历史因为认识耶稣基督的福音才能串起来,让你发现它是同一个故事,是一个创始成终的故事。

2、信仰的艰难和代价
耶稣一直在强调信仰的艰难和代价。从登山宝训就一直在讲,为义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对福音的信靠会与这个世界之间产生极大的冲突,为我失丧生命的要得着生命,他一直在讲那跟随我的必要背起十字架跟随我。从登山宝训到天国的比喻,甚至到24,25章的末日的讲论,他都在强调信仰的艰难和代价。让我们在最后的比喻,就是撒网的比喻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个主题的延续。就是末后审判的严厉性,以及在这样一个充满争战的,混杂的,重叠的,天国已经来到我们当中但是它还没有完全地走向纯全的展现的这样一个时代中信仰的代价,信仰的艰难。

相信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当我们处在各样真实的处境中,相信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而信仰的美好和信仰的宝贵就在于在那些艰难的处境和混杂的过程当中,你单单只能因着信去面对,而不可能有眼见为实的确据,不可能有逻辑推理的确据,而只能是因信才能来到主日的敬拜,因信才能进入接下来的七日的生活,因信才能面对你现在生活中焦灼的状态。

举个例子,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一件事,比如1+1=2,我只怀疑过耶稣是不是神,我只怀疑过基督是否掌管着我全部的生命,我只怀疑过今天主还是否与我同在,但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1+1=2,我甚至连中国是不是曾经有个皇帝叫秦始皇,我都没有怀疑过。你明白这之间的差别吗?因为那个叫做知识,那个是可以通过逻辑,通过证据,那个不需要信心,你生命当中的许多东西是倚靠他,因为有很多的知识,无论是是否有个秦始皇,还是1+1=2,你都依靠这些很确定的东西在生活中做选择,你没有怀疑过。但是信仰,它是一直在怀疑当中前进的。

所以对一个基督徒来讲,信耶稣是每一个主日,每一天,每一个早晨你醒来的时候,每个夜晚你睡下的时候,你刚和妻子吵了架,或者职业当中有难处,在那一刻信仰几乎是全新的一样,当然我们知道信仰是连续的,它几乎好像你再一次把自己献上一样,再一次需要否认自己一样,这就是信的艰难和代价。

信耶稣得永生,这是对的。但是在信耶稣得永生的背后有好多的眼泪,苦难和代价。如果我们没有看见天国的奥秘,是指向信耶稣得永生背后的那些苦难泪水,那些代价,他们怎么得到赦免,他们怎么得到安慰,他们是怎样被翻转的。天国的奥秘其实是关于这个。永生到底是因为谁而来到我们当中,信心到底是因为谁或什么而再一次地在我的里面燃烧起来,再一次在我里面坚定下来,出于信以至于信?耶稣一直在讲信仰当中的艰难和代价。

3、区分福音和宗教
耶稣讲的第三件事情,他一直在区分福音和宗教的区别。这也是他跟法利赛人之间尖锐的冲突。我们再回头看看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我认为其实都是蛮正面的特征。第一,他们是敬畏上帝的人。至少他们是自以为或者是按照他们的方式在敬畏上帝的人。如果把法利赛人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人群作横向的比较的话,敬畏耶和华都是这个群体的特征。第二个,他们是努力遵守律法的人。无论他们是否遵循完全,当然他们不可能遵循完全,但是把他们和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个人群横向比较的话,努力遵循律法仍然是法利赛人非常明显的特征。

那么一个敬畏上帝和努力遵循旧约中神的律法的人为什么会恨耶稣?这个问题的回答才会使我们区分福音和宗教。敬畏神并且努力遵循律法的人怎么可能恨耶稣呢?还有一点,保罗讲过一句话,他说希腊人是求智慧,犹太人是要神迹,我们只知道传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福音,这个在世人看起来愚拙的道理。他似乎在说对希腊人来说智慧,对犹太人来说神迹,是他们接受福音的障碍。同样的一个问题,耶稣在他们当中行了许多神迹,这些敬畏上帝,努力遵守律法,而且追求神迹的人,他们为什么会恨一个行神迹的耶稣?他们为什么会拒绝一位行神迹的耶稣?耶稣到现在为止行了大量的神迹,医病赶鬼。那犹太人是求神迹,他们为什么会恨一位行神迹的耶稣?既然他们敬畏上帝,努力遵行律法,他们为什么会恨传讲登山宝训,天国福音的耶稣呢?

耶稣在这里来区分福音和宗教。其实神迹意味着什么?有人求神迹是希望神迹为他的生命带来好处。如果我这份工作没了或者我现在生病,我渴望一个神迹在我生命中是为我所用的,它可以使我过得更好,它可以使我变得顺利。但是耶稣行的神迹,看最后一节经文: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所以行一切神迹和异能的目的是什么呢?叫他们信耶稣是基督,是大卫的子孙。他们不信这一点,但他们还是渴望神迹,耶稣就不在他们当中行神迹了。

神迹意味着神的主动性。水烧到100度会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你觉得这是神迹吗?对一个敬畏神的人,是会觉得太奇妙了。在某个意义上,我们这些敬畏神的人会说: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一个神迹,太奇妙的事情。但是这通常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神迹。因为这个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观察的,这个是可以基于我们的观察就可以预测的。我们不需要信心知道明天月球还是绕着地球转,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这个是我们通过我们称之为科学的掌握,就将本来充满了神的大能的自然不把它看成一种神迹,因为我们可以掌控。

我们通常所说的神迹是什么呢?神迹意味着人无法掌控,无法预测。你能不能预测下一个疾病得医治的弟兄姐妹是谁呢?如果我们的祷告,我们的信仰是一个可以重复,可以掌控,可以预测的,比如“张弟兄,上周我们教会有个弟兄感冒祷告后马上就好了,所以你今天可以祷告,明天你病就好了”。这个要像月球绕着地球转一样的,这个就不叫神迹。

神迹意味着救赎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迹,救赎与人的努力之间,与人的智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意味着救赎是人无法掌控的。神在今天是否仍然可以使疾病得医治?能,我们绝对相信神能,只要他愿意。但是那个叫神迹。神迹的意思就是你无法预测,无法安排,无法掌控,只能把结果因信仰望给那位神恩独做的一位,而接受任何的一种的结局。这就是神迹对人的一种真正的压力,真正的自我的否定。它意味着你无法掌控你的人生,意味着你必须因信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他。而且他的作为你无法预测,他可以医治我,也可以不医治我,他可以让我长寿,也可以让我夭折,不是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的可以被预测,这就是神迹。

所以一个真正相信神迹的基督徒,必然是只能活在信心当中;他只能活在对神的仰望,而不能活在对自己的判断里面;他只能仰望神的作为,不能依靠他的预测,包括他在信仰当中的预测。这个实际上意味着你应不应该主日来教会,应不应该十一奉献,应不应该遵行神的律法?都应该。但是你一切敬虔的行为,一切的宗教的努力与你的救恩之间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你不能来赚取任何一件事情,你不可能来交换任何一件事情,你不可能来精心地计划任何一件事情,我不是指你不能计划生活中柴米油盐的事情,我是指关乎你灵魂的,你永生的事。

这就是福音跟宗教最根本的区别。福音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迹,救赎在本质上与你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如果救恩和我的行为有因果关系,那我做的好的时候会带来肯定,我比张弟兄做的好,如果我做的不好,我的永生就立刻岌岌可危了,如果我做的不好,我软弱我跌倒,那么救赎对我来讲就有点抓不住了。而关于耶稣基督所讲的天国的比喻,就是要你来区分这个福音和宗教。路德讲过一句话,“区分福音跟宗教是传道人,是基督的教会最重要的一种区分的能力,而且这是每隔七天,在每个主日就要来区分一次的事情。”甚至是每一个基督徒,在他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上都要重新来区分的一件事情,就是识别出主的恩典来,就是识别出那一个与我的一切宗教行为,甚至努力遵守律法的行为无关的,是从天降临的,是单单因着他的心意而临到我,保守我,救赎我的那一个恩典,在我的生命中再一次的显明出来,使我可以去信靠。

第二,我想分享耶稣在前面的比喻中所指出的,关于天国的奥秘所具有的那一些的特征,仍然在这三个比喻中还是同样的拥有。比如说隐藏的特征,天国只向一些人显现,而向另一些人隐藏,并且天国在显现的同时有隐藏。它是一个重叠的过程,是一个混杂的,漫长的过程。这个特征在第一个比喻中也有显明。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这一件事情就蛮奇怪的。干嘛要把宝贝藏在地里?后面有人变卖了一切,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顺理成章后面的那句话是有人变卖了一切去把宝贝挖出来,他应该是去买那个宝贝,但是他说有人变卖了一切去买那块地。买地干什么?回到麦子跟稗子的比喻,整个的世界有麦子和稗子,天国是与地上的国重叠的,混杂的。所以现在不是把土地和土地里埋藏的宝贝区分开来的时候,撒网的比喻当中会讲到最后的区分。你觉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愚蠢的买卖,地里有宝贝挖出来不就行了吗?所以世界是这块地,这块地是无价值的,是要毁灭的,天国的奥秘是已经有宝贝进入了这个世界,而有人变卖了一切,将这个混杂状态,藏宝的土地,甚至狭义看可以是教会,因为教会有宝贝,有麦子和稗子,现在不是把宝贝区分开来的时候,未来会区分的。但是主为他的教会付出了代价,然后以教会为他的宝贝。

第二个特征,这七个比喻中都有一个中心人物。每个比喻中都讲有一个人,他拿了东西来撒,他拿了面来发,他种地,他撒网,他寻宝。所有的七个比喻所彰显出来的是上帝的主动性,是显明天国的奥秘,或者福音的奥秘,福音和宗教真正区分的点就是上帝主动的行为。上帝主动的计划,上帝主动的付出,上帝主动的代价,所以主角“有人”永远都是指向耶稣基督自己,没有迹象表明在这一组如此相似,层层推进的关于天国的比喻当中,天国的焦点从耶稣基督本人,上帝自己主动性突然转到门徒的身上。

所以在教会1600多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的神学家对这两个藏宝的比喻的解释都是错的,他们没有整体上将这两个比喻和天国的比喻群上下文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焦点是什么?焦点是什么是天国,天国如何来到我们当中,甚至谁为天国的来到付出代价,为什么天国的来到和耶稣的死有关?这个比喻的焦点不是你如何才能进天国,也不是关于我如何才能进天国。但是在教会1600年的历史上,绝大多数人对这个比喻的解释是这个宝贝是指的耶稣,这个变卖一切的人应该是听到福音的你和我。我们听到福音,我们就应该变卖我们生命当中的一切,我们付出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代价去得到耶稣基督。这是大多数人对这个比喻的解读。

直到最近的两百年,在改革宗的传统里面,我们更多地把它放在整个的天国的奥秘和福音的中心去的时候,我们看见这个比喻实际上是完全颠倒过来的。藏宝跟寻珠里面都有一个藏,这是前面几个比喻一直延申下来的主题,就是天国的隐藏和显现和在这个世界上的重叠和混杂的过程。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和救赎相关的一个点,就是在这两个比喻当中同时出现的“变卖一切去买了这块地”。这两个比喻都提到了买和卖,在整个福音当中只有在耶稣基督的基督教的福音当中,我们的得救被称为是救赎,或者被称为是一个买赎的行动。在其他所有的宗教里面,谈到人的得救的时候,都不会说那是一个买卖,都不会说那是一个买赎的过程,都会说那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佛教要努力,伊斯兰教要努力,儒家要努力,道家更要炼丹修行要努力。所有其他的宗教的救赎都是一个挣钱的行为,努力的挣得的行为。只有在福音当中,救赎这个词基本的意义就是买回来--把那失丧的人,被赶出伊甸园的,背叛了神的买回来,使已经失去价值的重新有价值,这个是救赎的含义。所以天国的奥秘中买卖形容的是什么?指的是天国是因着一个极高的代价而来到。这个极高的代价是通过一个买赎的行为而来到。

当然在应用上,保罗讲过我们要不要舍去一切去得着主呢?这是福音的一个结果而不是福音本身。保罗说我看万事如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这不是福音,而是福音的结果。如果福音的本质是你必须舍弃一切才能得着基督,如果这个是我们所传的福音的最核心的内容,请问在座有几位能够得着基督呢?在座有谁为主舍弃了一切呢?基督为我们舍弃了一切,基督变卖了一切,从天上到地上,为要得着我们,他以教会为他的宝贝。传统社会中最值钱的珍宝是指镶嵌在君王冠冕上的珍宝,而耶稣基督付出一切将教会,将你,将我镶嵌在他的荣耀的冠冕上。这个是福音。我们爱是因为神先爱了我们。神先爱了我们是福音,我们爱是福音的果效。

我要不要舍弃一切去得着基督呢?我要不要舍弃一切去跟随基督呢?或者我感到我生命中缺乏这种力量---舍弃一切去跟随主,因为基督为我舍弃一切来赎买我这个福音在我的生命当中不够真实。因为我能够去爱除非是被神先爱了我的那个爱去征服,所笼罩,所打动;因为基督为我舍弃了一切,赎买了我的生命,它完全不取决与我,这件事情激动我的心,因此我渴望舍弃一切去跟随他。我的回应不是福音而是福音的结果。我的每一次回应,在信仰当中每一次新的出发都需要回到耶稣为我舍弃了一切的那个福音的本身上去,那是我信仰的动力和源泉,那是我看教会的起点。而我的舍弃,我的跟随,我的努力遵行他的诫命是对这个福音的回应。

因此亲爱的弟兄姐妹,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才是那个买卖人,耶稣将自己一次献上,使我们成为被他赎买回来的珍宝,被佩戴在他荣耀的冠冕上。这是福音当中对这个比喻的认识。我们是那买卖人,耶稣基督是我变卖一切要得着的珍宝,这个是一种道德主义的解释。

让我有一点的应用。他变卖一切是指的他的死,这里说他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有的时候,一对夫妇结婚的时候两个人也都是欢欢喜喜的,后来吵架了。你知道我们怎么样陷入在一种道德主义的宗教里面吗?有的时候你看见一个妻子说:“谁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这么多年谁在为这个家付出?我当时舍弃了一切来跟随你。跟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买了这块地,人间都以为这块地没什么,但我以为有宝贝。现在呢”?有的时候在夫妻之间怨恨最大的人通常是付出最深的人。婚姻当中是这样,有的时候教会当中也是这样。弟兄姐妹在教会面对的困境面前有各样的抱怨,有一些的意见。我很能体会,因为他在里面付出。有的时候付出越多的人,抱怨越多甚至无法从这个里面走出来。你必须重新地在这个比喻当中回去,我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对于这样的妻子或丈夫,他的出路是跪在神的面前说:耶稣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耶稣为这个家舍弃了他自己,耶稣为这个家流血,不是我为这个家流血。有的时候在婚姻当中,或者弟兄姐妹当中会产生“这么多年好心当成驴肝肺了,他配不上我,”对于这样的的妻子或丈夫来说,他唯一的出路是回到这个比喻所呈现的福音当中,从他配不上我这样的苦毒和怨恨当中来到神的面前发现我们配不上主。除非你对这个比喻的焦点从我付出一切要得着基督开始转向基督付出一切要得着我,从你在这个家里你是付出一切的那个人转向耶稣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从他配不上你这样一个怨恨自爱自怜中转向我们配不上他。

我们在这样一个比喻当中看见一件事情,教会配不上耶稣基督。秋雨之福教会配得上耶稣基督吗?能够配得上在他的君王的冠冕之上发光吗?你配得上那位为你舍弃一切的主耶稣基督吗?按着我们自己,配不上。但是什么是福音呢?福音就是我们这配不上的人在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当中,我们却被他欢欢喜喜地看作是配得上他的。所以当你从福音当中去看你的那个宝贝还没有显出来的丈夫,他是配得上你的,因为耶稣看他配得上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你旁边的弟兄姐妹,你看不上的,充满怨恨的同工,在神的眼中是配得上你的,因为他们被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看为是配得宝血的代价的。

这是一个不计代价的疯狂的爱,如果这个福音征服了我们,赋予我们这些卑微的罪人以尊严,以价值,信这个福音的必然的结果就是同样不计代价地去爱,去信,去盼望。在这个回应的意义上,这个比喻在你的生命中产生如此的回应,是的,你应当舍弃一切,舍弃生命中有形的,无形的一切,来得着基督。所以最后保罗说: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咒可诅。我们一切祷告。

TOP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tzrsWaPZu9AdbIEn#rd


转载:江宁姊妹的听道回应


“请区分宗教和信仰”:『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是:主啊我身上的痛苦,疾病,你愿意医治就医治,不愿意就不医治,我的梦想和心愿,求你按照你在我身上预备的来成全。

宗教是:主啊,我身上的疾病,痛苦,你必须医治,否则你就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我的梦想,我的心愿,主啊你要给我实现,如果不那样,你就不是恩慈良善的上帝!

“在藏宝和得珠的比喻中,主耶稣才是那个买卖人,才是那个在十字架上赔本的人。《马太福音》十三章的七个比喻是一致的。每个受洗归主的基督徒都是主变卖了一切重金赎回来的,但是当我们在教会里左右看弟兄姊妹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在心里说,主啊,为这些人你是否买错了?

教会是配不上基督的,我们是配不上主的救赎的,这是一个不对称的交易。如果这样不对称的交易给了我们尊贵,和尊严,那么,同样的,信耶稣的,要去不计代价地,去爱人如己,像耶稣爱你一样,去爱那些你原本看起来不配被你爱,不配被你关心的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