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被福音驱动的公司

被福音驱动的公司

被福音驱动的公司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被福音驱动的公司
原创 2016-07-13 口述:马可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经商有道】
口述 | 马可  采访 | 周怡

有一次与世界知名公司合作的验厂我们没有通过。按照潜规则,与验厂机构串通好的辅导公司主动联系我们,只要我们付几千元的“指导费”,很快就可以重新获得通过。虽然这是一个将给公司带来巨额订单的客户,但我们还是坚决拒绝了“验厂通过”。

简介 :马可,开过基督教书店,当过工人,有六年时间管理一家业内知名的美国基督徒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并成功实践企业文化基督化的转化。目前担任主内企业文化建造咨询师、教练。

我的职业经历比较丰富,做过法官,经过商,当过职业经理人。2004年信主时,我正在经营自己的公司,我问自己:一年赚一千万有意义,还是拯救一个灵魂有价值?亲身体会上帝拯救人灵魂的伟大,我很自然也很单纯地下定决心:我这一生就只传福音,拯救人的灵魂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紧急而又重要的事情吗?我再也不想去做“世俗”的工作了。然而,神却没有开路让我离开职场。

管理基督徒公司,要恩典也要真理

2008年,神把我带到一个十分爱主的基督徒老板的公司,总部在美国,我成为中国公司主要的高管,从那时起我开始认真思考并实践建立基督徒的企业文化。

老板很希望公司的文化和经营是按照《圣经》原则来做的,公司里特别管理层也有一定比例的基督徒,大家很努力,公司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大家也发现基督徒公司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我的前任是一位生命很美好的弟兄,也是多年的教会带领人,对待员工十分温和。但公司里就有一小群员工利用基督徒主管的温和,表现非常恶劣,最严重时公司里几乎已经是“正不压邪”。

等到我“新官上任”,这一群员工就想法子挑衅,甚至威胁公司高管“走夜路要小心点”。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在公司里继续下去,神也给我处理这类复杂问题的恩赐,迅速、有效,也严厉地对这群人里面的为首者做出了开除决定。他不服,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诉,最后,仲裁机关依法裁决公司完全胜诉。处理完这件事以后,公司的秩序开始走向良性。

虽然我不是公司的老板,但因为老板和总经理的信任,我可以主动地对公司的整体运作进行管理,也常常把自己当成“老板”来考虑问题。这时,一个问题不断地跳出来:一个基督徒的企业应该呈现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能否实现?我决定和公司的基督徒管理人员一同往这方面努力。


公司和产品都不会长存

因为几乎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以照搬照学。我们就边思考边摸索边尝试。企业有别于教会,几年的实践总结下来,相对于教会对福音的口头宣讲,我认为基督徒企业更多的是透过建立基督化的企业文化来见证福音,也就是以独特的信念、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方法来见证神的荣耀。         

首先,是企业的信念。“荣神益人”应该是基督化企业的使命,我们将其表达为:“塑造品格,创建优秀团队;关爱他人,追求永恒价值”。这不是一个口号而已。

我们常跟员工分享,我们的公司和产品都不会永远长存,但是,我们在工作中美好的动机、彼此的相爱、真正的美德、杰出的创造力,却可以发挥广阔的影响,长久地传递给我们的后代。这种使命也帮助解决了普遍存在的企业劳资双方的利益对立问题:公司的目标是帮助员工成长,只要员工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有效地消解对立,使大家建立共同的目标,大大减轻了因劳资对立带来的管理难题。

我们所宣扬的职业观是天职观。招聘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问的是,职业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常常有人回答,工作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嘛。我们就会自然地跟他们分享基督信仰里的“天职观” ,工作是上帝的呼召。

基督徒员工在工作时间上常会与教会安排的学习、活动、服事发生冲突。公司大都表示理解并给予支持。但也有部分基督徒员工在心态上觉得自己因为要参与教会的服事,所以对公司这方面的要求很高,给管理带来不便。他们的工作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其他的员工。这时,我们就会用天职观来引导他,帮助他明白呼召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公司有不同级别的岗位设置,不同岗位的员工责任大小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决定权。但公司员工之间的人格是绝对平等的,所以公司更是禁止任何管理人员对下级员工采用有损人格的言行。具体到在工资体系的设计里,公司所有员工的基本工资始终是一样的,意思是如果公司出现困难,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所需要的生活基本需求是一样的。

处理争议,设定一条具体的界限

作为一间制造型企业,我在管理公司时,一大半的精力用来关心员工的品格、技能、家庭方面。而关心他们个人的需要和成长,是仆人式领导的重要实践。

比如,有年春节放假期间,一位车间主任在回江西老家期间,孩子却被打伤住院。我们得知情况后立刻就由我和一位同事派车去关心并把孩子接到公司所在城市继续治疗。类似的服事传递的是从上而下的关心,中层的团队感到被信任、被支持、被关爱,他们就会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想企业所想,发挥特长,也学习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所管理的部下。事实证明,仆人式领导使得公司的运作越来越良性。

公司建立“品格与真美徳”文化。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员工都应该尽可能做到技术熟练、勤奋、守纪律。公司对所有员工的考核都从三个方面进行:表现、技能和绩效。表现,首先是指品格。而对于基督徒员工,特别是管理层,还需要引导他们追求福音美德。品德不是福音,但福音能带来真美德。在处理公司的一些争议的时候,福音带来的美德就在其中起引导作用。

企业管理中如果单纯强调制度,带来的就是严格管理,缺乏弹性和空间;而一味强调恩典则可能造成管理松懈。《圣经》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会犯错,都需要被原谅的恩典,另一方面,律法对于维持基本秩序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在管理上设定了一条具体的界线。如果员工所犯的错误是在这条界限以下,会被原谅;而若越过了界限,则会被严肃处理。简而言之,这条界线就是任何员工不可以故意破坏人际关系、损坏公司文化。“故意”代表了他的动机,故意挑衅、离间者会受到警告和开除的处分。既保证有秩序,又有一定的自由度,让员工没有太多的拘束感。

有员工犯了某种错误,在大多企业里可能常被认为是严重的,但如果在界限之内,我们就先和他沟通后,指出他的过错,但也告诉他每个人的有限和软弱。我们不会简单地用纪律对待犯错的员工,而是给他们恩典。往往,这些员工后来成了公司忠心的员工。在处理类似情况的时候,管理层力图在决定中体现福音带给我们的恩典,也希望恩典能使非基督徒员工有机会认识赐下恩典的神。

还有,我们在企业的管理中推行管家神学。圣经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 这句经文不仅提醒我们要心口合一地去行,也提醒我们作为地上管家的身份。我们清楚地告诉员工,这间工厂的财产不属于老板,而是属于上帝的。因此,员工在对待公司的日常采购和运作成本上,就尽量从公司的利益来考虑,而不再觉得这些和他们毫无关系。

当然,公司一直坚持拒绝贿赂和索贿,不作假,长期支持慈善事业等。有一次,有世界知名大企业准备给我们下订单。在下单前,公司需要通过客户委托的第三方机构“验厂”。我们的绝大多数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要求,在同行里应该是做得相当好的,但仍有个别条件达不到要求,验厂没有获得通过。

按照潜规则,与验厂机构串通好的辅导公司主动联系我们,只要我们付几千元的“指导费”,很快就可以重新获得通过。虽然这是一个将给公司带来巨额订单的客户,但我们还是坚决拒绝了“验厂通过”。

在这样的管理下,我们在客户、供应商中间就产生了很好的见证。前些年,制造行业的员工流失率很高,而我们一年的离职率比大多工厂一个月的离职率还低。一些工厂害怕节后的跳槽高峰,在员工春节放假前通常会扣压一些工资,或承诺给节后返岗的奖励。我们的工厂既不扣压工资,没有提供返厂奖励,但多年来,春节后的返岗率都是100%。

奥巴马的手提包

许多基督徒企业主都有要荣耀神的想法,但是他们常觉得在实际管理和经营中是行不通的。行业潜规则、交易中的灰色地带,都是经营中跨不过去的坎。我们的企业自然也经历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挑战,这也迫使我们的管理层基督徒常聚在一起祷告。祷告的焦点是求神使我们在各样的事上能够使祂得荣耀。

我会把遇到的挑战事情分为荣耀神和不荣耀神两类。然后再进一步,这两类又都各有两种情形,即:有利于企业经营,或不利于企业经营,所有事情都属于这四类之一。不荣耀神又不利于企业经营的事,谁都不会去做。荣耀神却不利于企业盈利的事和不荣耀神但却有利于企业盈利的事,对我们是真正的挑战。对于前者,需要凭着信心、感动和机会去做;对于后者,则需要凭信心,付代价,坚决不做。

比如,聘用残疾人,招多少比率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放弃盈利,一味以慈善为目的做法并不合乎企业经营的原则。我们企业有招聘残疾人士,看重工作对这个人本身带来的益处。我们曾招过一个乞讨者,他乞讨收入可能还超过工作收入,但我们希望能让他看到自食其力比得到多少钱更重要。

企业依法经营,善待员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经营成本相比于同行,一定高出许多,但是否就没有竞争力呢?不然!有一类事情,是荣耀神而又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比如团队精神、稳定的质量、责任心等等,其实正是基督徒企业应该努力去挖掘的,也应该成为基督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我服事的这家公司的见证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的产品是高端商务礼品,当时99%的客户市场是在美国。2008年金融风暴导致美国经济一落千丈,我们所受的冲击可想而知,同行企业倒闭的消息时有耳闻,但公司文化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却在这时发挥了极大的抗压力。

公司员工从上到下,都做出不同的贡献。高层管理人员主动少领甚至不领工资,办公室的员工愿意服从安排下到车间当工人,熟练工人虽然长时间领低工资也坚持留在公司,与公司共渡难关。从上到下,大家整整坚持了一年的时间。

真正帮助我们度过风暴的,是上帝之手。神出手为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广告。2009年的2月27日,世界知名的《时代周刊》政治版的白宫专栏里突然出现了一张皮包的特写,图片下方写着:在安德鲁空军基地,奥巴马总统的私人随身包由他的副官从空军一号上提下来。作为这样的媒体,这样的专栏,这样的图片,这样的时刻,若不是神的作为,谁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成了公司在最艰难时期的最有效的广告。公司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至今仍然稳定发展。



让企业和里面的人都被福音塑造

2014年,我因为参与教会的植堂事工,辞掉了公司的工作。这几年,我一直关注基督徒的职场见证问题。

今天,钱财是国人最普遍的偶像之一,而企业主作为财富的拥有者备受关注。金钱和盈利原本是好东西,但却被企业家们当成了终极的东西。基督徒企业主的见证对于福音的传讲有着极大的影响。

中国市场伦理的几近崩溃,恰恰是神给基督徒透过职场见证荣耀神的大好机会。许多基督徒企业家的努力值得赞赏,但也要避免误入成功神学、道德主义、工具主义、企业教会等并不能真正见证基督的误区。

不少基督徒企业家会来询问我福音与商业的关系。我自己的领受是企业作为我们的事业,是被福音驱动、影响和带领的。我们不止要好好经营,赚更多的钱,以支持机构、奉献教会,更应该让企业和里面的人都被福音塑造。

不仅从个人得救的角度,更要从“神的国”的角度来认识福音,才能够引导基督徒企业家认识自己的呼召,活出使命人生。国度的福音既展现在个人的得救重生、宣教的扩展、教会的牧养上,也展现在商业、文化等每个领域。福音并非在“传”这个动词上才得以表现,基督徒企业家的事业本身也是神福音叙事中的一种呈现。

基督徒企业家如果明白了整全的福音,就能够在福音故事的叙事中找到企业的使命,并以这特定的使命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找到企业与福音结合的表达点,使其成为事业的核心异象。据此建构企业文化,成为被福音驱动的事业,真正地见证基督,荣耀上帝。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