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李娜 来得自然走得无憾

李娜 来得自然走得无憾

刘锋:李娜 来得自然走得无憾
http://comments.caijing.com.cn/20140921/3704823.shtml

在大转型的社会里,像李娜那样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他。不必过多地伤感,退役本是顺其自然,努力成就个人梦想也是顺其自然。■新▲疆■歌手帕尔哈提在参加一次歌唱比赛时说:“我没有什么梦想,认真的做自己的事,梦想就自然而然。”


我第一次知道有个网球运动员叫李娜,而不是那个唱“青藏高原”的李娜,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李娜对台上观众吼出那句“shut up”一下子让我记住了她。奥运赛场,亿万中国人都在看,都在期盼李娜的好成绩,她却来了句“shut up”,太有个性了。时代真的变了!有个性推动的时代变迁,更吸引人。

有个性的李娜招来了追捧,也引来了骂名。我则远远地看着她,听着她的话,和这个时代放在一起欣赏、思考。许多人还不习惯听别人说“shut up”,因为那会让他们感觉被冒犯了,尤其是来加油助威时,还被说“shut up”,那真是比窦娥还冤了。但是,李娜却大声地喊出了当时当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因为她想要好的成绩,观众也想看到好成绩,在这一点上观众和李娜是有共识的,只是李娜的表达方式有点让观众接受不了。中国人一直宣传的一个价值观“德艺双馨”,在那个时刻分裂了,在放大镜下面分裂了。媒体再一推波助澜,没有在现场看比赛的许多人也会觉得李娜很过分,很不会做人。

保持个性与做人,常矛盾。传统以来,解决的方法是压抑个性,学习做人。换句话说,一个中国人可以没有个性,但不可以没有做人的态度。此文化基因,内化于许多中国人的血液。比如,“五四”时期,大变局年代,很多人从旧式家族中逃脱出来,追求自我个性和恋爱婚姻自由,就是一种长期个性压抑的集中爆发。

今天,经济全球化了,体育也跟着全球化了,李娜的个性,虽会让许多中国人不爽,却可以在国际赛场上受到欢迎。空间变大了,人的个性被接受的可能性也就大了。1903年,严复先生将英国人约翰•穆勒的《论自由》翻译成《群己权界论》,至今在中国传播已经111年了,但许多中国人对个人自由、个性的尊重还很不到位,而发达国家对此的接受早已成为习惯。

当然,在比赛结束接受采访时,李娜调侃自己丈夫姜山的呼噜声,还是获得多数人肯定,说她幽默风趣。调侃自己的亲人,展示此类个性,给众人带来欢乐,很容易获得好感。人的个性不止一个侧面,当其他侧面展现时,众人还能否肯定它就是一个未知数了。在尊重多元个性文化的熏陶、讨论方面,众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的争议声肯定还会不少。

不可否认,对于李娜的个性展示,很多中国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崇拜,因为李娜做了他们想做不敢做,或是没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由此,很多人认为李娜在为他们代言,并把自己的人格追求投射在李娜身上。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在透明规则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应该仅仅借助李娜的言行获得心理安慰。

在法网、澳网获胜了,李娜的获胜感言里也没有“感谢国家”,这肯定触怒了很多人。怒也有怒的原因,比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取得成绩,要首先感谢党、国家、政府、单位、组织和父母,最后才说自己的努力。这种排序先后上的无数次说教,已经让许多中国人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定势。李娜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更应该紧紧抓住时机感谢国家,显示中国教育的特色、优势,然而,李娜没有那么做。因为没做,对中国的形象塑造就没有好处了吗?显然不是。正因为李娜的表现,整个中国,甚至捎带着亚洲都被加分了。李娜用行动证明,硬实力比华而不实的口头爱国语要受人尊重的多。

此外,李娜的获胜,有外国教练的帮助,有外国医生的医疗服务,有外国赞助商的扶持,也有外国举办地的精密组织,要感谢国家的话,这些非中国的国家是否也应该一并感谢一下。感谢中国了,再感谢某几个外国国家,是不是也会被人看做崇洋媚外的表现?一句话,爱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力、行动、国际通行规则表达出来的。

李娜是职业运动员,打网球是她的职业,这和常人打工赚钱没有什么区别。她干一行,爱一行,拼一行,本身也没有什么,只是她做得太好了,达到了“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才让常人表达了敬佩、崇拜之情。但是,也没有必要神化李娜。把她架在那么高的神坛上,让她引领中国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实在是走入了极端。她只是一个例子,只是证明了一种可能有的好结果。每个人要走好自己的路,干好自己的职业,必须靠自己的实在努力。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职业做好,都是自己职业领域内的“李娜”。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也说,她已经付出100%,她已经不能做得更好!她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同时,她也觉得自己没有做出什么非常伟大的事情,只是做了能做的事情。

在媒体的聚焦下,李娜成了公众人物,也被赋予了较多的公共责任。一定程度的回馈社会是可以的。这种回馈应该是她主动意识到的,符合自己个性的,自己能力范围的回馈。有时候,许多人把李娜神化了,所以让她承担拯救他人的责任,这显然是误判了。比如,她的身体现在不适合再继续比赛了,那就尊重她的身体状态,平静地接受她的退役,祝福她今后的生活,不必多情而伤离别。什么“中国下一个李娜在哪里”的言论都可能都隐含一个假设:李娜是一张中国递出去的名片,是一种可利用的参照物。当我在电视机前听解说员评论李娜比赛时,他们在她打得好时就说“娜姐打得太棒了”,当她打得不好时,他们又说“李娜没发挥好”。这种根据成绩称呼人的做法实在让我觉得好笑,好功利。

李娜退役了,不是说像李娜那样的人就没有了。在大转型的社会里,像李娜那样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他。不必过多地伤感,退役本是顺其自然,努力成就个人梦想也是顺其自然。■新▲疆■歌手帕尔哈提在参加一次歌唱比赛时说:“我没有什么梦想,认真的做自己的事,梦想就自然而然。”

做事与享受做事,真是不同的境界。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说,她从开始打球到喜欢打球用了15年的时间,最近2年才开始享受打网球带来的快乐。这是李娜24年网球生涯苦乐不均的真实写照。但愿更多的人能在做事的同时,多一点享受做事的感觉,进入一种不埋怨自己、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做事境界。

(刘锋为法学博士,独立学者).

TOP

看到她退役,我怎么想到刘翔了 ,对比一下反差太大。.

TOP

娜姐该退了,年龄在那儿呢,拼不动了;资产在那儿呢,没动力了。退了可以享受生活啦~

暑假结束前,我们家赶去看了美网,一场是费德勒参加的比赛,一场是莎拉波娃参加的比赛。惭愧,我以前从来没看过现场,这是第一次。看现场比看电视转播有趣多了,很投入,视角广,也很开心。老米们看看球很欢乐,凑堆儿开心呢。我忽的领悟了,实际上体育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参赛的人和观赛的人都在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

另,费德勒很绅士很绅士的,给我印象特别好,同时发现老米很喜欢费。沙拉则很有个性,很坚韧的感觉,老米老是起哄她,她自巍然不动。.

TOP

李娜单飞,退还是不退自己可以做主,但刘翔是体制内的,一切要听国家的。.

TOP

挺李娜,最辉煌的时候退下来,不会错,而且她表示想要宝宝啦.

TOP

回复 5楼海之兰 的帖子

是吗?祝福她!
便宜了那个姓姜的,哈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