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中国学生的留学前景

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中国学生的留学前景

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中国学生的留学前景
——俞敏洪3月30日在“2013中国留学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亲爱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刚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张燕生秘书长从未来的角度讲了如何计划我们的孩子学习的事情。我们知道,未来跟现在以及过去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考虑中国的未来就不得不考虑中国的现状。对于孩子来说,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留学能否成功,首先要看孩子的成长路径
   
  一个孩子留学能否成功,首先我们要看孩子过去的成长路径。这个路径坦率地说不是学校成绩,因为学校成绩只能代表学生成功的一个方向,只能说明他学习能力强或者说明他智商比较高。但从一辈子的角度来说,学习能力强或者智商比较高的人并不一定会成功。我是北大毕业的,又在北大当了整整7年老师,碰到高智商的人太多了。我碰到高智商又成功的人很多,碰到高智商但对整个社会完全不了解的人也非常多。当然,有些高智商且对社会完全不闻不问的人也能够很成功,这就要看进入什么样的领域了。比如说进入一个非常纯粹的科学研究领域,就没有关系。

    大家都看过美国的一部电影叫做《美丽心灵》,故事的原型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有着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人。约翰•纳斯•纳什本人其实没有电影里面描写得那么严重,还是挺正常的,但是在别人的眼中已经很不正常了。有人说把孩子送到麻省理工大学要特别小心,因为麻省理工大学基本上是精神病的集散地,据说有一个被录取的中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非常低,但只要坐到电脑前面,他编程的思维和速度谁都赶不上。当然,这是非常特殊的。我觉得对于大部分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希望过一个正常的生活。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仅仅高智商和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中国的父母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废人”。你有没有发现,中国培养孩子的成功率不到50%,我说的这个成功率不是指上大学的成功率,而是指孩子一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我发现大量的孩子其实没有获取幸福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孩子的独立性是远远不够的,独立性的不够来自于孩子成长中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关照,并把关注点只放到孩子的学习上,其他方面的能力放到了一边。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对个人独立性的培养比国内大学强很多,这个独立性不仅仅是生活独立性的问题,更是思想独立性的问题,就是自己会不会去思想和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孩子在表面上有主见,实际上,这种主见是一种骄横,不是一种思想和思考。

  大家可以发现中国的父母会做出比较荒谬的事情。比如一个孩子在国外开车把人撞死了,父母用200万美金保释出来。孩子就觉得我老子在这儿,可以保护我。如果当他有一天去杀人、强奸了呢?父母再大的本领也保护不了。父母这样做其实是在把孩子往死里整。用200万美元把孩子保释出来,这就向孩子证明了你可以无恶不作。

  所以说,孩子的未来跟从小到大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这个特别重要。我们的父母应该回过来审视一下孩子的成长轨迹,再从客观的角度把孩子当作是别人的孩子,看看孩子缺乏什么,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然后跟孩子共同去改正。

是否一定考世界名牌大学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如果决定孩子要留学的话,千万不要有“我的孩子一定要进世界名牌大学读书”的想法。当然,能进世界名牌大学是很好的,能进哈佛、耶鲁,孩子既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也会有很有面子,这是不用说的。但是,如果说进入世界名牌大学去读书对孩子产生巨大压力,这就是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如果一定要孩子去名牌大学读书,除非这个孩子本身有非常强大的意愿,他有动力去拼命学习,去考托福、SAT等。但是,即使有这样强大动力的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也只有10%,甚至更低。虽然现在名牌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比例上涨了好几倍,但是想要出国学习的孩子太多,太多优秀的孩子挤在一起,所以机会就少了。比如:原来只有10个人申请而录取2个人,现在1000个人申请只录取4个人,你想想这个比例是多么低。所以,虽然孩子有意愿,也要做好不能去读的准备。今年已经有这样的情况了,孩子按照去年的标准是能够进常春藤学校的,今年只进入了州立大学,理由非常简单,就是竞争加剧了。

  总之,如果孩子本身没有一定要去名牌大学的意愿而父母要强迫他去的话,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关键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去发展。

摒弃“出国留学是面子问题”的想法

  父母对于孩子出国读书要排除一个想法,就是“我的孩子出国读书是一个面子问题”。

  中国父母常会非常骄傲地说我的孩子出国读书了。10年前中国父母说我的孩子出国读书了,许多人其实读的是语言学校,所以,当时有一个关于“留学垃圾”的讨论。现在“留学垃圾”不多了,因为现在中国的高中生出去读书基本上能够进入国外的正规大学。虽然有读不下去回来的、有以留学的名义到外面什么也不干的,但这样的孩子不多。但是,现在的父母口口声声是“我的孩子要到名牌大学去读书”。原来是只要出国就行,后来是进入国外的大学就行,再后来是要孩子进名牌大学才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有的时候父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考虑这样给父母带来了什么面子。中国人做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善于从实际的角度和幸福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有多少面子来考虑问题。

  比如说女人的心态。一个女人背着1千块钱的包在路上走就觉得低人三等,如果背一个1万或者10万块钱的包就会觉得趾高气扬。这就是把外在的东西跟内在的幸福连在一起了。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会开着跑车撞人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从小引导了孩子一个错误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外在的拥有等于内在的幸福。其实,外在的拥有跟内在的幸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还有就是孩子找专业,很多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找。比如张秘书长刚才讲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比如服务、投资等,如果孩子刚好喜欢这个东西,他自己就会往这个方面去想。如果孩子就是想学文学,但父母没有从孩子内心想要的东西出发,非要让他去学投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当时要当演员,父母死活不让他当演员。孩子很坚决,跟父母抗争了好几年,从在剧组里搬凳子开始,后来成为男主角了,孩子很幸福、很开心。父母后来发现这个孩子追求自己内心的幸福这条路是对的,所以关系也变得很好了。我想说,幸亏这个孩子抗住了,而我们中国的很多孩子是抗不住的,因为中国的很多孩子还是愿意听父母的话。

  父母在为孩子留学操心的时候不要只想名牌大学,要想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其实,孩子进入什么样的大学不重要,关键是要找出大学的特点来。我曾经拜访过加拿大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技术学院的飞机修理专业,发现学生们毕业后找到的工作非常好,工资非常高。其实,这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不在于是大学、大专还是博士生、硕士生,而是说学的东西能不能支持孩子的生存和追求的快乐,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站在和世界融合的角度看今天孩子的未来

  从面向未来的教育这个概念来说,我觉得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站在和世界融合的角度看今天孩子的未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地区的概念越来越淡薄,孩子长大以后,区别会更加不明显了。最近看了一本书《罗马人的故事》,我觉得写得特别好,讲了罗马帝国兴衰的历史,总共15本,我现在读了11本。其政治体制在这里我就不讲了,讲讲罗马帝国在希腊以后发展起来了,当时希腊文化上更加先进,罗马人很崇拜希腊的文明。从文化上看,罗马帝国当时是世界性国家,罗马人有自己的拉丁语,但是罗马人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会讲希腊语,并且讲得跟拉丁语同样熟练,罗马的贵族和知识分子写东西的时候很多时候不用拉丁语写,而是用希腊语写,很多公开场合讲话都用希腊语讲。这个可以比喻为现在的中国和美国。美国确实比中国先发展起来,现在中国也发展起来了,甚至未来的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现在,比较一下这个概念,为什么我们要站在未来看留学?因为未来我们的孩子英语和汉语是完全无障碍交流的,我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按照50年来计算,英语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交流语言,不管是书面上的还是口头上的,哪怕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就是英语作为全世界的交流语言存在。这同当时希腊语已经作为罗马帝国的重要交流语言存在的概念一样。

  从这点来说,我们的孩子出去留学,尤其是本科出去留学,四年读下来能把英语变成跟汉语同等水平的语言。在美国本科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中,我通过调研发现用英文和中文写东西几乎是一样的水平,但是去读研究生这个水平就下降了,虽然英语的书面水平差不多达到非常好的写论文水平,但是口头交流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未来,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不可阻挡的,汉语一定能够作为第二辅助语言在世界范围之内交流。所以,孩子多学得一种语言能力,其工作范围就不仅仅在中国,而是可以定位为全球。事物总是此消彼涨,当他们学完回到中国,假如中国经济衰退找不到工作,一定有别的国家开始兴旺起来了,孩子们可以在全球找工作。

  从学习能力的培养来说,国外对孩子培养的角度绝对不只是知识培养,而是他们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在学术或者是工作中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中国的教育还是落后的。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大学对学生的考核依然以期末考试为主,而且由于大学教师的水平的稀释,再加上中国大学的管理行政化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每年600多万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真正的人才非常少,而这些人才中未来要成为世界出色的人才是非常难的。如果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这种状况是不会改变的。据说中国初中生的数学水平是美国大学二年级的水平,申请美国研究生的GRE考试中的数学考试相当于中国初三学生的数学水平。按说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应该产生在中国,可惜的是寥寥无几。

  中国人的教育中鼓励孩子寻找不同的答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学习应该在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我做过中国大学毕业生和国外大学毕业生的对照,两批学生抽样调查以后发现,思想僵化和思想活跃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孩子的思想是没有规矩的狂想和瞎想,和国外孩子有规矩的、在框架下的想象力的区别也很大。我们知道,创新驱动背后的创新能力是潜移默化地在每一天的教育中产生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说,我一直鼓励有条件的父母把孩子送出去。或许学什么专业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国外上大学更多的是学习整体上的方法论,而不是仅仅学某一个专业的能力。

  其实,孩子在国内读书还是送到国外不重要,而是要营造一个环境是特别重要的,在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的环境中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刻意地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去刻意营造一种环境。而我们知道,本身有这样刻意能力的孩子和有这样刻意能力的父母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为孩子营造这样一个未来长远发展能力培养的环境就变得特别重要。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搬到棺材店就去学做棺材,搬到学校旁边就去学校学习去了。比如,因为我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就建议我游泳。在北京,很多宾馆都有游泳池,我就在某宾馆办了一个一年的游泳卡。因为宾馆离我工作的地方也不近,所以难得有机会去游,一张卡最多用二三十次。大家稍微想一下,如果我到了三亚的海边,我会不会去游泳?到三亚的海边我每天很自然地就可以游两到三个小时,并且剩下的时间还能读大量的书。为什么呢?因为到了海边以后那个环境就是游泳的环境。

  我不是说孩子在国内读书就没有希望,在国内读书是有希望的。但是,在国内读书也要让孩子关注我刚才所讲的所有要点,这是父母让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光爱孩子是不管用的,必须要跟孩子一起设计他的未来,以及追求他内心未来可能产生的幸福,这才是我们父母要做的事情。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TOP

.

TOP

.

TOP

送花了.

TOP

学习了.

TOP

好贴!.

TOP

有道理.

TOP

学习了.

TOP

说得太好了,感同身受,赞一个!.

TOP

他这篇演讲里面有一些相互冲突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3-5-18 09:48 编辑 ].

TOP

学什么专业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国外上大学更多的是学习整体上的方法论.

TOP

有道理的.

TOP

.

TOP

孩子上了国际学校后,深有同感呀!.

TOP

回复 14楼lxy雯雯妈妈 的帖子

只有孩子上了国际学校的家长才能深刻体会.

TOP

学习,送花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