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楼vianazqx
(......)
发表于 2012-9-25 12:14
只看此人
21. 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曰:“君与知之者谋(6)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⑤,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①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 ②示:给。。。看 ③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 ④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 ⑤此:如此。 ⑥谋:商量。
⑦矣:啊。 ⑧聪:听见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无知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22.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进谏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附近遇见一个人,(他)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技好。’”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就离楚国更加远了!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就像是去楚国却往北方走。”
23.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①知制诰②,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③?”曰:“妾之夫为军大将④,部米运⑤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 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
③为:给。 ④之:代指人,这里指小妾。 ⑤汝谁氏:你是谁家的女人。 ⑥军大将:指军中官员。
⑦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⑧偿:偿还,赔偿。 ⑨失:沉、翻。 ⑩愀然:感伤的样子。
译文: 王荆公升职为知制诰,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妾,荆公见到说:“这是什么?”那女子说:“夫人让我侍奉您左右。”王安石说:“你是谁家的女人?” 那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官员,运米时船沉,家中资产都赔上还不够,还要卖了我来补偿。”王安石伤感地说:“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女子说:“九十万钱。”王安石叫来她的丈夫,让那对夫妇和好如初,还给他们金钱,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24. “司马从一”之讹
绍圣、元符之间,有马从一者,监南京排岸司。适漕使至,随众迎谒。漕一见怒甚,即叱之曰:“闻汝不职,本欲按汝,何以不亟去?尚敢来见我耶!”从一皇恐,自陈湖湘人,迎亲窃禄,求哀不已。漕察其语南音也,乃稍霁威云:“湖南亦有司马氏乎?”从一答曰:“某姓马,监排岸司耳。”漕乃微笑曰:“然则勉力职事可也。”初盖误认为温公族人,故欲害之。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传者皆以为笑。
1、 选自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2、南京:指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排岸司,主持水运的公署。
3、漕使:转运使。 4、温公:司马光的封号。 5、不职:不称职 6、剌谒:投名片进见。
7、迎亲窃禄:我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滥取俸禄。 8、按:查问罪名,给予处分。
译文: 绍圣、元符年间,有个叫马从一的人,主管归德府的水运公署。正巧转运使到归德府来,就随着众人去拜见。转运使一看到他就很生气,立即大声呵斥他说:“听说你不尽职守,本来就想查办你,你还不马上走?怎么还敢来见我!”马从一听了惶恐不安,自我陈述说是湖南人,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滥取俸禄,一边不停地求饶。转运使听他说话是南方口音,于是就稍稍息怒说:“湖南也有司马氏的族人吗?”马从一回答道:“我姓马,主管排岸司的工作。”转运使于是微笑着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好好尽你的职守就行了。”原来一开始转运使误把马从一当作司马光的族人了,所以想加害于他。从此马从投名片进见时,只写南京排岸而已。传这件事的人都觉得这事好笑。
25. 苏秦刺股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译文: 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连横之术,劝说秦王,给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 资金缺少,贫困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离开缝纫机,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 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 读书。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联合了齐、楚、燕、 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26. 书马犬事
欧阳公①在翰林时②,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⑤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① 欧阳公,欧阳修,字永叔,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 在翰林时,在翰林院供职时。翰林院即北宋的翰林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供职的都称翰林学士。 转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 ③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③ 毙:杀,在这里指被踏死。
④ 通衢,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⑤ 逸马:奔马。逸,奔驰 ⑥ 内翰,翰林的别称,指欧阳修。 ⑦ 相与,相互。一起。
译文: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建议大家叙述这件事。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冲过踩死了。”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欧阳修说:“让各位老兄去修史书的话,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朋友们相视一笑。
27. 童子治县
子奇年十余,齐君使治阿(阿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同车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治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救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人名 年:岁 使:派 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 治:治理 反:通"返",返回
既而:后来,不久 遣:派 共载:同车 白首:老年人 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义 决之:决定政事 库兵:库中的兵器 耕器:农具 仓:仓库 廪:仓库中的粮食
赈:救济 私兵:私人武器
译文: 子奇十六岁,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28.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尝:曾经。 负:驮,背 宦者:太监。 宫市:中唐以后,为采购宫廷日用品,太监在市场上看到所需的东西就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取走,实为掠夺百姓的财物。 才:仅仅,只。
索:索取。 仍:仍旧。 以:用。 门户:指门户税。 与:和。 涕:眼泪。 付:还。
遂:就。 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 尚:还。 邀:半路拦截,这里是“硬逼着”的意思。
妻子:妻子和儿女。 而已:罢了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买这些(木柴),只给了他几尺宫廷里不要的丝绸,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税”,还硬逼着农夫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必须要用你的驴送进去。”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子和孩子,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能糊口。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于是殴打了太监。
29. 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不为章句:为,著述 毕:此指读书结束 上林苑:古宫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其主:其,其中 犹:还 牧:放养牲畜 舍:房屋,住所 去:离开 恒:平常,普通
责让:批评 豕(shi):猪 偿:偿还 许:允许,同意 他:别的 执勤:执守做工
懈:松懈 耆老:老人,耆,老 曾误遗火: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 愿以身居作: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 悉推豕偿之:了解后把自己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 称鸿长者: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
译文: 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没有不知晓的事情。然而他不死记硬背一章一句。读完书,就到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牵连到别人的房屋。于是寻访被烧到的人,问他损失的财物,了解后把自己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他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为做工勤奋,从早到晚从不松懈。一个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批评那人,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于是,他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了他,梁鸿不接受就离开了。
30.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之(又作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1、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力。 2、欲:想,想要。
3、馆竖(shù)子:此处指卞庄门下的客卿或仆人。竖子,小子(蔑称),或地位低下的人。
4、方且:正要。 5、立须之:须,等待。之,代词,这里指这件事。 6、止:劝阻 。
7、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8、从:对着 9、一举:一下子 10、然:是这样。 11、须:等待 。
12、有顷:表示时间的词语,指过了一会儿。 13、毙:倒地死亡。 13、旋:一会儿。
14、功:效果。 15、名:名声。 16、举:举动。
译文: 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他门下的童仆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去吃牛,当它们要吃的时候一定会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举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31.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勅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曰:“君于仕宦,亦何异于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译文: 梅圣俞凭写诗而闻名于世,三十年始终没能够得到一个馆职。晚年参与编修《唐书》 ,书还 没编好呈献朝廷他就去世了, 士大夫们没有不为他叹惜的。 他最初接受命令编修 《唐书》 时, 对他的妻子刁氏说:“我编修这本书,可以叫做猴子进了布袋了。”妻子刁氏说:“您在朝为 官,又跟鲇鱼上了竹竿有什么区别呢!”听说这事的人都认为他妻子回答得妙极了!
32. 前事后师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译文: 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
33. 神钟辨盗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②,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③。述古乃绐之曰④:“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⑥,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⑦,祷钟甚隙。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 无墨,讯之,遂承为盗⑧。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讯之即服,遂承为盗。
①选自《梦溪笔谈 卷十三》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③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④绐:读dài代,骗。 ⑤至灵:特别灵验。 ⑥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⑦同职:同僚,同事。 ⑧承:承认。 祠:祭祀 谕:告诉,吩咐 的(di第二声):的当,确实 讯:拷问 帷:帷幕 为:是 遂:于是
译文: 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遭到了盗窃,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 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 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 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帷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 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 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拷问他,他就立即认了罪。
34. 一字千金
当时是,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强,羞不如,亦招志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译文: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35. 李遥买杖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①,见鬻柱杖者,等闲②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③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④。遥实买杖,而鬻仗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递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1出市:路过市场。 2等闲:轻易,随意。 3贼:此指凶犯。 4榜掠备至:榜,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掠,拷打;备,完备,尽。一切拷打手段都用尽了。 5逾:超过 6适:恰巧 7执:抓起来
8诘:问 9卒:终究 10鬻:卖 11败:破案 12缘及:牵连到……
译文: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6. 孺子善谏
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指吴王阖闾。 欲:想要。 告:告知。螳螂捕蝉实拍图片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少孺子:年轻的人。 操:持,拿。 三旦: 三个早晨。
其:代词,代“树”。 居:停留。 附:同“跗”脚背。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脚背黄雀骨。 傍:同“旁”,旁边。 引:伸长。 务:一定,必须。 顾:考虑。
患:灾祸。 伐:征讨,讨伐。
译文: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道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37. 李庄简公
李庄简公泰发奉祠还里,居于新河。先君筑小亭曰千岩亭,尽见南山。公来必终日,尝赋诗曰:“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言及时事,往往愤切兴叹,谓秦相曰咸阳。一日来坐亭上,举酒属先君曰:“某行且远谪矣,咸阳尤忌者,某与赵元镇耳。赵既过峤,某何可免!然闻赵之闻命也,涕泣别子弟。某则不然,青鞋布袜即日行矣。”后十余日,果有藤州之命。先君送至诸暨,归而言曰:“泰发谈笑慷慨,一如平日。问其得罪之由,曰,不足问,但‘咸阳’终误国家。”
译文: 李庄回家,住在新河。我父亲(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 全貌。 他每次来就是一天, 曾经作诗: 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 欲尽南山岩壑胜, 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坐在亭子 上,举酒杯嘱咐我父亲:我要走了,而且是被贬到远的地方。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元 镇已经走过高山(这一句形容赵的境遇悲惨) ,我怎么能免除呢!听说赵在接到远谪的命令 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 真的有远谪藤州的命令。他父亲送他到诸暨,回来说:泰发(指李光)谈笑慷慨,一如平日。 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不足问,但秦桧终究会误国!”
38. 修齐治平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③其④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⑤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⑥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⑦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⑧其知。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⑩皆以修身为本。
①.明:阐明②明德:光明的德性③治:治理④其:他的⑤齐:整治⑥修:修养⑦正:端正⑧致:这里是充实的意思⑨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探究⑩壹是:一切、一概,壹,一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就要先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要先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又取决于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后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后使自己心意诚实,使自己心意诚实后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后进行自我修养,进行自我修养后整顿好家,整顿好家后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使美德彰明于天下。从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要以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的根本。
39.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三度为楚相,为政重法任贤,颇有政绩。相传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
2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3 为:当,做。 4 命:指教 5 一:全。国:指都城。
6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7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8 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
9 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 10去:使……离开。
11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12皆:都。 13衣:衣着。 14小:小心谨慎。
15恶:厌恶 16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 17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 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 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 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 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 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 态度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 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意见) ,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的太好了, 我记住了。”
40. 释之执法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译文: 汉文帝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文帝坐车所驾的马受到惊吓。于是(文帝)派骑 兵逮捕(他) ,把这件事交给廷尉衙门处置。张释之查问(这件事) 。那人说从外县来,听到 跸藏在桥底下。过了很久,以为车驾已经走过了,就出来,看到文帝乘坐的车马,就立即逃 走罢了。廷尉奏明判罚,一个人冒犯跸,判他罚款。文帝愤怒地说:“这个人明明惊吓到我 的马,幸亏我的马温柔和顺,换了别的马,难道不会使车坏而伤害到我吗!但是廷尉才判他 罚款!”张释之说:“律法是天子和天下的百姓共同遵守的。如今律法(就)这样, (如果) 改变它(来)重罚他,这律法将不被百姓所信任了。况且当时如果皇上立即下令诛杀他也就 罢了。如今既然已经交给廷尉(处理) ,廷尉是最好的执法官,应当公平执法,一旦有偏颇, 天下使用法律(就会)随他或轻或重,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只有(希望)陛下明察这事!” 过了很久,文帝说:“廷尉判罪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