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楼Junmama
(......)
发表于 2011-1-6 12:53
只看此人
部分省市“过滤”传统启蒙读物“糟粕”供学生阅读
《三字经》进课堂该读“洁本”还是原著
王蔚
上海正在使用的“二期课改”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列入《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是否该有选择地引入这些国文典籍,近日却在教育圈内外引起了争议。
多省市效仿删节典籍
最近,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消息传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已有一些省市效仿此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编教材之举。湖北省一些学校给学生推荐的是删节过的“洁本”国学内容。例如,《劝学诗》中删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广为流传的名句;《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也因有宣扬“环境决定一切”之意而被删除。认为应当教育孩子们的是,在现代社会里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许多网民不仅认同教材对传统典籍的删改,还十分赞同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提出的“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的论断。
“灌输”“探究”平添争议
向来“风平浪静”的上海语文教材,近日也因这样的对典籍的删改而平添波澜。已经退休赋闲的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徐根荣说,当初在编写课文时,就没考虑收入《三字经》和《弟子规》等篇目。宝山区高境二小教导主任严鸽燕老师说,无论是课堂使用的教材还是各年级配套的《语文综合学习》材料,都没有任何涉及《三字经》的内容,但如果能有所选择地引入一些,或者通过形象化手段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中华传世之作,也不失为是不错的语文学习途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教育工作者苦心的删减行为,本质上就是“灌输式”教育与“探究式”教育之争,很可能导致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和学校的监管环境后,便没办法独立选择,甚至行为失控。
尊重典籍阅读原著
熊丙奇说,如果是真正地研读经典、讨论分析经典,学生们自然会对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做出选择和判断。
“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和继承优秀的文明成果,前提是要尊重古代典籍的原著。”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则建议,不妨在中小学生的古诗文必读篇目中列入一些《三字经》《弟子规》和《神童诗》等古代传统启蒙读物的内容,而且还应当让学生阅读“原版”全文。即使是文中的“错误”和“糟粕”,也要让学生在读了之后有所领悟。教师的作用是在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本报记者 王蔚
有这个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