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小三奥数)

很熟悉的题目啊,儿子比我会做~~.

TOP

回复 50#tl6y洋洋妈妈 的帖子

对啊,而且最好用彩色粉笔画图,或者彩色笔,反正要彩色的,低年级孩子需要感官的直接刺激。有些题,还可以做游戏,进行角色分配。有些题,干脆就画几副四格漫画给他们看。对于低年级孩子,数学课要上得像游戏课才行。.

TOP

回复 52#千零 的帖子

本来就是游戏课,说“像”已经是着了痕迹。

文字不如画图,画图不如实物演示,实物演示不如亲自玩。

给孩子一根绳子,一个玻璃杯,他不就可以玩“长绳测井深”了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0-26 10:55 编辑 ].

TOP

回复 53#ccpaging 的帖子

好主意,回家就试。
孩子最近表现出对上奥数的一定向往,还没摸透他是对奥数本身感兴趣,还是因为班上不少同学都学奥数想跟跟风。先拿这些题目回去玩玩再说。.

TOP

顿悟、猜测、数量推理的来源

在很远很远的过去,人们还处于原始社会,那时候是没有老师,更谈不上有数学家。
从哪里产生最原始的数学,只能是工作和生活中的体验。由体验产生顿悟,由顿悟产生猜测,由猜测归纳出方法,由方法升华到理论、、、
我们的思想必须如阿喀琉斯之踵那样,稳稳地站在体验的土壤里边,才能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得到滋养,获得无穷的动力。

从4# 贴里边介绍的博客里边,大家都领略数学老教授刘治平的讲课风采。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你可以学哇?我可以学哇?学不了的啊,戴维斯何人,波利亚何人,咱都不认识的啊。

但有一件事我们不仅可以学,而且可以做得比刘教授更好--干吗要自己玩长绳和杯子呢,把东西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不仅让他们体验,BBMM们还可以也拿着长绳和杯子,一起来体验,把考试拿奖的功利愿望放一边,把方程式解法放在另一边,忘掉戴维斯和波利亚(这个好像不需要,大家反正也不认识),丢掉所有的束缚,自由自在地体验、、、这才是数学探究的高境界。

做到这一切,我们只需要一根绳子,一个杯子,一段可资浪费的时间,一颗跟孩子相通的心,这些条件不算苛刻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0-26 14:21 编辑 ].

TOP

这题里的“折”在小学奥数就简单理解为平均拆分,n次方,对小朋友太复杂了。
4折,就是平均折成原来的1/4长;3折,为1/3长。

这个前提下,假设绳长总共12份,折4折的长度为3份,折3折的长度就是4份。
根据题意,折3折后的长度比折4折后的长度,多2米。
就是说4份-3份=2米,则1份=2米。
那么绳长就是24米,井长7米。
我想这样简单的推算,小朋友应该都懂的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0-25 21:46 发表
解这道题一定要有图,大人的图可能在脑子里,讲给孩子听,就一定要把图画出来。

在4#的博客链接里边有的。
谢谢. 你楼上建议的解答思路非常好.

不过我的问题不是如何解这道题,而是对这道题中所提到测量方法存有疑问.既然是应用题, 最好是与实际解决问题相关联的.
另外这道题可能存在多种理解从而可以有很多不同答案.

TOP

回复 57#tommi妈妈 的帖子

那就不同的理解都试试,太难而做不了的就先放弃掉。咱又不是真的去测井深,答案并不重要,要得是探究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味道,您说是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0-26 13:52 发表
那就不同的理解都试试,太难而做不了的就先放弃掉。咱又不是真的去测井深,答案并不重要,要得是探究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味道,您说是吧?
你说的没错..

TOP

唉,我数学看来也很差啊,如果不靠未知数(假设原长度为x),单看盈亏定律,我不懂,也算不出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0-25 14:07 发表
前几天,我下班回家,Alex 开门就问我:“爸爸,今天班上同学问了我一个数学符号,我怎么也看不懂?你知道吗?”
我:“嗯,什么符号?我猜猜,是不是圆圈中间有一点?”(⊙)
Alex:“不是。”
我:“是不是叉叉 ...
请教这是什么符号???在儿子的作业上看到过,但是不知是什么符号?.

TOP

回复 61#NICK妈妈020905 的帖子

奥数毒药--定义新运算,毒性--超强,毒性等级--待分析。.

TOP

没有明白过来,我们直接放弃奥数!!没有那个精力!.

TOP

回复 63#NICK妈妈020905 的帖子

小学奥数的两大毒药--定义新运算和同余定理(新增44# 不过是体育竞赛的翻版)
http://ww123.net/baby/thread-4761663-1-1.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longmother 于 2010-10-25 09:23 发表
绳子的长度要能被4除,也能被3除,而且,被4除以后是比被3除以后少2米。所以凑凑都知道是24。我不知道小学三年级是不是知道盈亏公式和分配差的概念,但是凑凑数字还是很快的。
Right,这个不错。相当于2/(1/3-1/4)=24..

TOP

打个比方:让小学生做这样的题目,就好比让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玩剪刀。

数学跟剪刀一样本身只是工具,当孩子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对工具的掌握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这样的题目用简单的代数方法就可以解,只要上了初中,知道一元一次方程和分数,就可以了。非要把它搞得如此复杂,就象让孩子玩剪刀一样危险且毫无意义。什么样的年龄学什么样的东西,这是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违反这个规律,将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TOP

唉,没办法,都上赶着上来试试。
老师都自以为是如来佛祖,可以瞬间点化顽石。家长们都认为自己孩子是孙悟空,可以腾云驾雾。
明明有《九阴真经》,偏急不可耐地去练白骨抓。
.

TOP

想想数学,生活中用到了多少,除非专业人员,普通老百姓只是加减乘除用在菜市场。。。.

TOP

引用:
原帖由 NICK妈妈020905 于 2010-10-27 09:54 发表
想想数学,生活中用到了多少,除非专业人员,普通老百姓只是加减乘除用在菜市场。。。
你这个“数学”指的只是“数学”中的术,也就是技能。传统的数学教学也就只是教了一些技能。倒也不怪大家对数学的这种只重“术”的认识,毕竟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数学基本就是“术”,居九艺之末。
在西方文明史中,数学的地位一直很崇高,数学被看成是解决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学科,这是基于思想层次的。
现代的数学教学,应该更多地让同学体验和觉悟数学的思想,在小学阶段的目的也是这个。只是小学生很不那么深刻,能力相对有限,所以,要尽量从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研究的还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多体验,多觉悟,求思维之深、广而非繁杂。繁杂的问题把小学生搞得手忙脚乱的,根本就无暇思考。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0-27 10: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0-25 00:04 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03be50100fwx7.html

我教“长绳测井深” (2009-11-13 19:33:13)转载 标签: 杂谈        
老教授教小孩 本文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2009年第4期35-44页

    “长绳测井深”是一道 ...
非常感谢!受用了!.

TOP

 7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