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9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留学生失信频发引关注 美国导师拒收中国学生

留学生失信频发引关注 美国导师拒收中国学生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0-06/16/c_12225353.htm

国学生将浮躁与急功近利从国内演绎到国外——为求在国外觅得一份高薪工作并申请绿卡,有学生竟利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为跳板。导师对此心寒、反感,愤然明确立场:就算再有博士生招收计划,也不考虑中国申请者!

  事件:国外学位当跳板

  中国学生失信惹众怒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启德教育美国留学中心资深顾问严红了解到这样一宗个案:美国某名牌大学博士生导师带的一名中国博士生,富有天赋并在研究领域取得过卓越成就。但是,这名博士生连博士学位还没修完,就马上中止了学业。导师发现,这名学生离开的原因并非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是因为找到一份既高薪又有望申请到美国绿卡的职位,导师相当失望、心寒、气愤。因为,在此之前,他所在的学校已经遇到过6宗类似个案!

  据这名博士生导师透露,在过去大约一年里,身边先后有六名中国籍在读博士生中止了他们的研究助理工作和博士课程。这些在读博士生离开的原因都是为了找工作、得绿卡。而此前他们带着攻读硕博士学位承诺进入学校的诚信却荡然无存。对于校方而言,所有付出均付诸流水 ———给每个在读博士生每年支付合共约5万美元的学费、健康保险费、各种杂费、实验和计算机费等,还每月发放工资。学校不遗余力地帮助留学生提升研究能力,但最终的回报是,学生竟把难得的求学机会当做就业移民的跳板。

  “这极其不道德!”“你会觉得自己竟然愚蠢到被自己的学生欺骗。”“您尽力帮助他们,可他们却把您弄得一团糟!”这名博士生导师身边的几位教授很为他不值。据悉,现在这名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明确表态:他与学校其他一些教授、科研人员决定,今后不再考虑来自中国的申请者,包括来自清华大学那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内。虽然这只是个人决定。

  现况:失诚信失道德

  留学生素质令人忧

  从上述案例看出,部分中国留学生仗着海外申请到的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机会,有恃无恐地让学校为自己的学杂费、生活费“埋单”,甚至拿着学校的助研、助教工资,转身来到其他的公司去找工作,急功近利、诚信尽失,惹来国外大学教授的反感。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海外有失诚信、毫不在乎公民素质的案例数落则一大把。——有中国学生借国外申请到的水平较一般的大学博士学位为跳板,拿到全额奖学金,次年就马上申请顶级大学的博士攻读机会,一旦申请通过,即中止早前的学业,与前导师毁约。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中国留学生借国外攻读博士机会申请到全奖,但修完课程以后,学生就中止学业,不做博士生研究,拿个硕士文凭走人,实现免费读硕的目的。

不得不提的是,日前西班牙电话公司针对中国留学生“骗手机”行为修改客户合同条款事件。根据西班牙移动电话公司规定,凡是签订租赁电话线路的客户,电话公司均赠送一部手机。一般来说,赠送手机的价格是根据签订合同月租金多少而定。一旦客户签了合同、拿了手机,一年半内必须按时交纳费用,不能违约,否则罚款。但这样的优惠政策却被一些中国留学生钻了空子。很多留学生在学业结束准备回国前,和多家移动电话公司签订租赁线路合同,选择最贵的月租价格,拿到最新型号手机。拿到手机后,这些学生立刻注销银行账号,打包回国。电话公司不但得不到一分钱月租费,还损失一部价值五六百欧元的手机。西班牙一些电话公司开始针对中国留学生客户修改合同条款,要求必须支付押金,在合同期满后才能退还。

  前往英国威尔士修读课程的马同学如此“骗手机”得手之后还洋洋得意对人说:“回国前我总共‘骗’了两台手机,一台送女友、一台自己用。按理来说,我现在应该被拉到英国信用的黑名单了,但我以后也不会再来英国,上个黑名单又何妨?”

  呼声:公民道德重要

  无奈国内教育缺失

  失诚信,没素质。中国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严红尖锐地提出:中国缺乏公民教育,也没有全民性的宗教信仰,这是难以培养公民素质的,也难以建立信用体系。

  “现在的留学中介也很少为留学生们传播留学目的国的公民意识。”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徐志成遥想起 1996年时的国内留学市场:当时留学申请人的年龄层次、学历层级都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留学中介能组织30人左右的培训班,给准留学生们统一介绍留学目的国的民俗文化、法律法规,给他们普及留学国当地的公民意识等等。但这些年来,出国留学人数激增、留学国也越来越多,面对不同地区、各年龄层、各学历层次的留学人士,留学中介给准留学生做讲座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且易浮于表面。失去了一方的提醒,留学生也就越来越不重视,最终忽视了自身的公民素质。

  日前,北京新东方国外考试部北美项目主任张洪伟做客北美留学高峰论坛广州站时提出:近来,仅以北美留学的申请案例看来,无论是本科生留学还是研究生留学,北美院校尤其对申请人的公民素质提出具体要求。例如,有院校会以“申请人是否参与过灾难救助”来衡量申请人公民素质。“这将是众多留学事件之后,国外院校之于中国学生的重点评价标准。”

  严红提出,由始至终,国外大学对留学申请人的诚信、道德等公民素质方面都有要求,这方面的要求并非短暂性、间歇性,而是一贯和长期的。“事无巨细,留学生要是为私利不惜抛弃诚信、道德,付出的‘低成本’终会被讨回‘高代价’。”(黄玉杰).

TOP

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事情,在高学历人群中并不少见哦.其实不奇怪,在中国,整个社会都觉得这是"出息"!看看世博会国人的表现可知全豹了.杯具!.

TOP

在我们国家这种社会背景之下, 出这种事不奇怪. 我们的政府又干了不得有多少违背信誉的事, 违背法律的事..

TOP

这也是中国人在国外,无论如何努力,总是会被瞧不起的最重要的原因。

教育真的出了问题,只求成绩,对人品的教育已经成为历史了。.

TOP

是窮怕了, 可以體諒. 這些人回來還是精英..

TOP

无语.

TOP

北大的爱国女生马楠曾经怒斥克林顿,结果呢?留学美国,嫁给美国人,生混血儿。.

TOP

学了那么多年,连基本的道德都没有.

TOP

回复 8#sandyshang 的帖子

没办法呵,国内的学校,知识都教了,做人都没教.

TOP

回复 9#ql7788 的帖子

问题是知识也没学好啊.

TOP

丢人.

TOP

严红尖锐地提出:中国缺乏公民教育,也没有全民性的宗教信仰,这是难以培养公民素质的,也难以建立信用体系。

说的太对了,没有信仰是最根本的问题,只剩下自私自利了~读书好跟人品好是两码事.

TOP

缺乏敬畏.

TOP

前人测烂污,后人买单。.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在多元智能中有一项是自省智能。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多注重知识培养,而忽视自省智能的培养。其实把这个放入教育大纲不难吧,可以从课本选取的文章着手。还有媒体要多健康的导向。.

TOP

引用:
原帖由 zizibaby 于 2010-6-16 21:16 发表
严红尖锐地提出:中国缺乏公民教育,也没有全民性的宗教信仰,这是难以培养公民素质的,也难以建立信用体系。

说的太对了,没有信仰是最根本的问题,只剩下自私自利了~读书好跟人品好是两码事
没有信仰的民族真是可怕,再坏的事都敢做..

TOP

客观地看终止读博转去工作的情况

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没有在美国学校呆过。留学生终止博士学位去工作的情况在十几年前就屡屡发生,没什么新奇的。不仅仅是中国学生会这么做。我看后来去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并没因此见少呀。

一个人读书读到近30岁或更年长才博士毕业,最终还是要以此找个饭碗,养家糊口吧。但有的专业博士毕业后真的非常难找工作。做研究工作的位置毕竟有限。去找能沾上边的应用行业工作吧,往往硕士就够了。美国劳动法很厉害的,没有几家公司敢拿硕士的薪水去雇博士。我见过博士毕业后怎么都找不到工作,只好不断地做博士后,拿很低的薪水替老板干活,勉强度日。

不要把所有的博士生导师都想得那么高尚。从某种角度讲,硕士生、博士生不过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本来可以为己所用5年的人才只用了2年就跑了,导师难免会不高兴。这跟公司跳槽本质上也没太大区别。不高兴归不高兴,多数导师都会理解。

不要说什么读完博士可以回国。在美国读那么多年书,没有工作经验,能回来并很好地适应国内状况的真的不会太多。

在这个方面,还是宽容一些吧。当然,对那些不管将来怎么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一心要读博士的人,我是很尊重的。.

TOP

另外说一句

我的中学和大学同学里,据我所知只有两位在美国读完了博士。凑巧的是,他们都是硕士毕业后工作没多久碰上美国经济不好,被解雇后找不到工作,就回到学校读博士。一位前几年读完了博士,碰到美国就业状况不错,找到了工作。还有一位今年博士毕业,已经四十岁了,我都不敢多问具体情况。.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3#rainbow123 的帖子

说的好,上梁不正,贪污个几千万上亿的,国有资产流失,重大决策失误也不见得受到什么惩罚,要求老百姓遵守各项制度振振有词。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老百姓不应该遵章守法。只是说要从源头抓起,才能根治啊。.

TOP

道德教育严重失败!!!!.

TOP

失败的教育.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妈 于 2010-6-17 10:16 发表
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没有在美国学校呆过。留学生终止博士学位去工作的情况在十几年前就屡屡发生,没什么新奇的。不仅仅是中国学生会这么做。我看后来去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并没因此见少呀。

一个人读书读到近30岁或 ...
这个有道理的.在美国就是这样,学位越高越难找到工作.美国人很多也一样的,失业了后回去读博士,只是不用考虑身份问题..

TOP

回复 17#gybb0831 的帖子

有道理的,中断学业和骗手机不应该等同的。国人在国外生存本来就困难,找到好工作而放弃学业可以理解。
比尔盖茨不是也中断学业了,并没有人怀疑他的道德水准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fm_08 于 2010-6-16 21:52 发表
缺乏敬畏
.

TOP

odie

.

TOP

回复 26#边边的妈 的帖子

是啊,如果有一天这些人里面在出个比尔盖茨,不知他们会咋想。要不也签个师徒合同?.

TOP

但是比尔盖茨是不是没有享受:

‘———给每个在读博士生每年支付合共约5万美元的学费、健康保险费、各种杂费、实验和计算机费等,还每月发放工资。学校不遗余力地帮助留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TOP

回复 30#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又不是白给,要做TA/RA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帮老板干活的。.

TOP

国人的道德水准从这个帖子里就可以看出来了,

比如认为,为生存不择手段是正常的,可以原谅的,

在比如我们相信丛林法则,

这就是差距。这个差距不是教育的问题,道德和信用,信仰不是学校上课教育出来的,社会大环境使然.

TOP

回复 32#小鱼儿他妈 的帖子

那你的意思在公司跳槽也是信用问题了?那世界上任何约定好的事情就再也不可以更改了吗?

留学生读博士期间应该说也是双向选择的。学校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度的。这些制度不会单方面维护学生的利益,也不会单方面维护导师的利益。学生有选择是否继续跟某位导师学习的权利,所以学生可以拿硕士学位中途退出博士学习。导师也有选择终止某位学生博士学习的权利,其中方式之一就是借博士资格考试筛选掉不合适的学生。我认识的人里就有两位因为某门考试没过而不得不离开博士学习。没身份没钱,他们的导师才不可怜他们呢。不要说这两个人就不优秀,其中一位后来拿了耶鲁的奖学金读完博士,不过是跟原导师合不来而已。

[ 本帖最后由 amy妈 于 2010-6-18 14:27 编辑 ].

TOP

这种人在中国多了去了,我一个朋友30好几了孩子都好几岁了,去国外玩,买人家的地铁票,竟然跟人家讲自己未满18岁(这朋友个子小小的),哎,老外真的以为她未成年,就给她了未成年人的票。回来人家还乐呵呵的到处讲自己很有“本事”。。。。。无语,不过被我们狂骂哦。.

TOP

2001年的文章
==============================================
Dropout Rate among Chinese Physics PhD Students Seems High, Community Considers Why

发信人: nighter ( 夜归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中国物理博士的高跳槽率(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r 24 13:39:02 2004), 转信

下面这篇文章刊登在2001年5月的Physics Today上。因为Physics Today杂志的权威性,
这篇文章在今后几年内必成为中国物理学生出国指导的经典泛读

在美国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国外,所以不奇怪,有那么多人在
读博士期间跳槽到诸如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的领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来的学
生在所有留学生中比例最大,一直是大家忧虑的焦点。“这些学生本可以坚持下去,最终
找到一个和物理有关的职业。作为教员,他们让我们觉得很失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oses Chan说。
“我们喜欢物理。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虽然跳槽的范围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该问题早就上了各物理
系的议程。一些物理系有鉴于中国学生的高跳槽率,修改了他们的博士培养计划,以期留住
大部分的学生。另一些物理系则不再乐意接受中国学生。诚然,中国物理留学生的人数在过
去的几年内有所减少,但仍占了物理留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强。
  当然,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地的跳槽者都大有人在——其它领域的更好的工作机会诱
使他们离开物理——但是仍有不少教授怀疑一些中国学生来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跳槽。“像
物理、数学、化学这样的系提供助教的机会,而承担助教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签证。”Chan说
。“我相信肯定有人把物理当作来美国的跳板。”

  据Chan估计,最近几年从中国来宾州州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学生中,大约有一
半没有完成博士学位。我们也流失了一些本国的学生,他说,“不过原因不同。”
  “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本国学生,”Chan说。“全世界学物理的学生
越来越少,即便是中国多半也不会例外。”宾州州立每年收到约300份的申请,其中约有一半
来自中国,四分之一来自美国。
录取决策
  像宾州州立这样的情况绝不少见,不同学校之间只是稍有差别。最近,加州大学圣
塔芭芭拉分校(UCSB)对州外学生的收费规定使得系里要为留学生承担更多的费用,所以物
理系只有10%的留学生。物理系录取委员会的Phil Pincus介绍说,这条收费规定现在正在改
变,所以物理系想把这个指标提升到20%。无论从文化还是学术的角度,他说,“收留学生都
有好处。”
  但是怎样才能挑到最好的、最聪明的学生可是一道难题。UCSB物理系今年收到了几
百份来自中国的申请。“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Pincus说。一个学生可能在英语考试
中得分99%,但是一到了这儿就不会说话;学生的推荐信可能是自己写的,因为他们的教授不
会英语;中国学生的GRE分数无一例外地偏高,缺乏区分度。
  事实上,中国的GRE分数如此之高,以至于负责该考试的教育考试中心(ETS)都开
始怀疑了。ETS现在正通过中国法庭控告中国最有名的考试辅导机构——北京新东方学校——
侵权使用过去的考题,还偷出现阶段的考题散发给学生。“在我们起诉他们散发考题的那
段时间里,他们的GRE分数有一个急剧的提高,”ETS的一位发言人Tom Ewing说。
  因为不可靠的GRE分数和推荐信,录取委员会经常听取他们已录取的老生的意见,纽
约Manhattanville学院的物理学家陈章(音)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学位时曾经当过
参谋。如果已经有了比如说上海某个学校的学生,那么这个大学就有更多的学生被录取。
“真的很随机。如果中国学生知道这事从头到尾是怎么回事的话,他们会幻想破灭的。”陈
说。
第一波
  中国物理学生到美国求学的第一次浪潮发生在八十年代早期,通过中美联合物理招
生考试(CUSPEA)。CUSPEA并不看GRE成绩——那会中国还没有这项考试——而是采用自己专
门的考试和面试。在哥伦比亚大学Nobel奖得主李政道的倡导下,很多中国学生受到鼓励,
进入物理学殿堂。该计划在十年的时间里每年招收约100名学生。自1989年起该计划中止,
转而采用其它的评估方法。
  CUSPEA选拔的学生有较高的博士学位完成率。“那些学生现在为国家在物理方面做
出了很大的成绩,”宾州州立的Chan说。但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求职的时候赶上了九十年
代初的萧条时期,“有些人现在在华尔街工作,”William Que说。他属于最早的一批CUSPEA
学员,现在是多伦多Ryerson大学的物理学家。“还有一些人在工程公司工作。事实上并没
有很多人还留在学术领域。”
  黯淡的工作前景仍然是使学生早早离开物理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些中国学生把物理
当作进美国大学的手段,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张乃国(音)说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
阴谋。(从中国来的)年轻人为难以找到物理学职位的现状感到震惊。”
把学生留住
  南加州大学(USC)的每年录取的十来个留学生中,约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中
国。为了防止这些学生跳槽,学校改变了它的博士学位计划。USC物理系系主任张图南(音
)注意到有些中国和东欧的研究生想转行到工科。过了若干年,当他们挣足学分,拿到工
科的硕士学位,就草草毕业了。现在系里鼓励学生及早开始博士学位的科研工作,并在日后
修习更加广泛的课程。他们仍然可以拿到工科的硕士学位,但是他们比原来有更多的人能完
成博士学位。
  张还是中国海外物理联盟的主席。他说,人们越来越有兴趣在美国引进类似CUSPEA
的计划,它有可能维持在学院机构的层次上,而且范围不仅限于物理。“我们有可能建立(
中美)学校和学校之间固定的交流关系。”
  
  .

TOP

说个我知道的

有个华裔教授,是SUNY系统的,他现在不招大陆学生,因为这些学生跳到别的名气更大的学校
有人认为跳槽是市场行为,本来是双向选择
但是如果有人原本就是想利用差一点的学校做跳板,或者获得签证
那教授本来就可以不用给你offer,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TOP

如果,一个学生有能力跳到更好的学校去,就说明他本来就不属于这个较差的学校。

那个教授之所以给那个学生offer,不就是因为他觉得找到了一个比他们学校录取标准更好的学生吗?

我同意终止学业不能和骗手机同等看待。.

TOP

如果教授认为招收外国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施舍,明明自己能提供的条件有限,却招来更优秀的学生,就一定要冒学生随时离开的风险,因为美国能够这么强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提供的自由。美国是不可能强迫学生和导师绑定五年的。整个美国学校社会是允许学生终止学业去工作,允许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继续学习研究。试想一下,如果强迫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签五年的合同,恐怕先跳起来的是导师吧。只有平衡的关系才能长久。.

TOP

“黯淡的工作前景仍然是使学生早早离开物理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些中国学生把物理
当作进美国大学的手段,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张乃国(音)说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
阴谋。(从中国来的)年轻人为难以找到物理学职位的现状感到震惊。””

我很认同#35楼的这段话。我认识的物理系出来的人最终都在电子工程、计算机行业工作。.

TOP

顺便说一句,在美国,心理阴暗的导师也是存在的。当年,在我们身边就发生了这么件事情。一位北大毕业的学生在拿了美国物理硕士后找不到工作,就想申请博士学位,好歹能生活下去。他为人老实,成绩一向不错,做事也卖力,缺点就是人不够活络。按说应该能找到学校接收的,可发了十几份申请一点音信都没有。真是老天助他,一份他导师写的推荐信因为地址错误退到他手里。这时他才醒悟过来,为什么申请学校会这么不顺利。原来他的导师在推荐信里把他说得一无是处,甚至说他人品有问题,尽管平时他导师总是在说他有多么好。后来他另找了一位教授给他写推荐信,很快就得到录取通知。.

TOP

骗手机是个人的道德问题,可耻!
而中断学业是生活所迫,可以理解!这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根本是两码事。.

TOP

美国本地学生为什么不喜欢 物理、数学、化学 或 生物?
工作难找, 工资也低.
外国留学生为什么愿意读呢?
有奖学金/助学金, 容易签证.
为什么转行呢?
工作难找, 工资也低.

一切都有因果关系,都很正常. 比较喜欢南加州大学的做法,为自己考虑也为学生考虑.

  南加州大学(USC)的每年录取的十来个留学生中,约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中
国。为了防止这些学生跳槽,学校改变了它的博士学位计划。USC物理系系主任张图南(音
)注意到有些中国和东欧的研究生想转行到工科。过了若干年,当他们挣足学分,拿到工
科的硕士学位,就草草毕业了。现在系里鼓励学生及早开始博士学位的科研工作,并在日后
修习更加广泛的课程。他们仍然可以拿到工科的硕士学位,但是他们比原来有更多的人能完
成博士学位。

说实话,美国有必要保留那么多物理系,毕业那么多物理博士,养物理教授吗?
物理教授也没有必要太奋青,大家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吗?.

TOP

美国年轻人为何不爱搞科研

--------------------------------------------------------------------------------

作者(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8-04-26


    当今美国,正处于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前人难以想象的先进研究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发展。

    然而,现在却不是培养年轻科学家的最佳时期。学术训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学术岗位越来越少、科研基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年轻科学家认为自己在学术界前途暗淡,看不到希望。因此,当科学精英大力鼓吹美国需要更多科学家之时,优秀学子却失去了学术研究  
的“斗志”,纷纷转入了商业等非学术领域。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揭示了这一问题,并分析了原因。

    就业难 博士后成了缓兵之计

    据美国物理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物理学领域,目前有70%的博士生毕业后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原因是他们找不到固定的教职或科研岗位,而在2000年,只有43%的人选择博士后研究。

    在许多人眼里,斯蒂芬·徐可以说是美国科学家培养体制中的一位成功科学家。作为俄勒冈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是量子力学研究方面最前沿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他还建立了两个非常成功的软件公司。

    如今,他培养的4位美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人在理论物理学方向取得教职,而是通过他的关系进入了金融或软件行业。随着学术职业对美国本土学生吸引力的下降,在美国大学的物理学科中,大多数博士生都是外国留学生。斯蒂芬教授非常担心这种情况,他认为,“长期下去,人们会渐渐忘记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职业选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职前培训办公室主任梅琳达·玛丽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她表示,现在许多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优秀本科生看到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尴尬处境---教授拿不到基金,博士后无法获得终身教职。同时,与1987年相比,科学领域的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平均时间延长了一年半。这些被认为大有培养前途的本科生也会权衡自己将来是否要选择科研道路,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

    尽管大量博士生找不到合适的科研或教学岗位,但美国政府领导层、学术领袖仍然认为,美国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要加大科学家的培养和支持力度。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5年发表的报告《迎击风暴:为了更辉煌的经济未来而激活并调动美国》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应该大力鼓励学生攻读理工科,并建议要为攻读理工科的学生设立额外的工作岗位。此外,这份有影响力的报告还建议加大对物理学科的资助。

    美国国会采纳了这些建议,并且在今年8月通过法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部自然科学办公室和其他物理学有关的资助资金预算增加了一倍。

    经费紧 获资助年龄增加十岁

    尽管国会已增加了科学研究的经费预算,但过去的经验表明,这种增加也有副作用。以生物医学为例,在1998年至2003年间,美国国会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研究基金的预算从136亿美元增加到了273亿美元,许多大学获得资助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招募了大批研究人员。但从2003年之后,经费的追加并没有与经济的通货膨胀同步,许多实验室的运转出现困难,一些大学只好削减终身教职岗位,改为聘任短期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据美国生理学会(FASEB)今年8月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生物医学领域,从1985年至2003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几乎增加了2倍,但获得终身教职的学者数量却基本维持不变;在这期间,接受短期聘任的年轻科学家的数目却翻了一番。对研究生就业问题一直密切关注的布朗大学生物学教授苏珊·戈尔比说,幸好自己的学生时代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形。如今,她自己也面临着研究经费短缺的问题,去年,她没能成功地申请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基金。这一年,她只能到处“化缘”,小心地维持着自己的实验室。

    像苏珊这样已经有所成就但仍然面临经费短缺的科学家并不少见。许多科研人员表示,现在比过去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项目申请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执行副院长格伦·高尔顿表示,即使是非常成功的科学家,仍然会有几次项目申请被拒绝,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自己想办法来维持实验室的运转,一些年龄较大的科研工作者通常会选择放弃,提前退休。

    在经费问题上,年轻科研人员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尽管自1998年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研预算增加了一倍,然而年轻科学家获得重要研究基金的几率却在下降。虽然许多科学家承认,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研究往往来自年轻人,但许多研究基金还是将申请人限定在有过1个至2个研究项目以上并有终身教职的科学家群体。

    统计显示,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要研究基金的科研人员的年龄在不断上升。1970年,首次获得资助的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2岁,到了2005年,平均年龄上升至42.9岁。这就意味着,一位科研工作者可能要到43岁左右才可能申请到研究基金,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从所有获得资助的研究者的平均年龄来看,1970年科研人员获得研究基金的平均年龄为40.9岁,2005年则提高到了51.7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专门为年轻研究者建立了小额研究资助基金,但这样的资助远远不够建立实验室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一来,年轻科研人员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年纪轻,所以得不到研究基金,而无法开展研究就得不到终身教职,得不到终身教职又继续影响了研究基金的获得。

    岗位少 培养体制需面对现实

    美国《自然》杂志在讨论目前博士生培养问题时,使用了“契约奴隶状态”一词来形容目前无法找到合适科研岗位的研究生,认为“过多的研究生院培养出了过多的学生,却只有少数能够在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好的发展前途”。

    这种说法并不陌生。1998年,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时任美国国家研究协会委员会主席的雪莉·提格曼曾率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就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科研人员进行过调查。该研究小组发现,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过度供给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但这种发展却是不可持续的。该研究的结论认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太多,应该加以控制。当时,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即引来了科学界的一片谴责。

    现在,美国各大学却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一些大学已经开始了改革,布朗大学今年生物医学专业的博士生录取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0%,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博士生招生人数则比去年减少了12%。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也缩减了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将更多经费用于科学研究。

    一些专家指出,美国博士生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于美国的科研人员培养体制。最近几十年来,一个由多学科科学精英组成的“蓝带研究小组”一直建议大学应该改革博士培养体制,他们认为,由于现在许多博士毕业生无法在学术研究领域就业,培养科学领域的博士生时应该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更加广博,以使他们能够适应学术领域内外的各种工作,同时建议缩减博士生培养项目和一些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数目。

    实际上,早在1947年,美国化学学会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博士生培养改革建议,如要改进对博士的指导、避免过窄的专业化、要培养学生能够到工业领域就业。

    由佩尤慈善信托基金资助的“重塑博士”研究项目,对450名在读博士生和高校有关博士聘任的人事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该研究小组同样呼吁,学校应该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加强对研究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给研究生提供就业面更广的训练,等等。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在美国84所院系试点实践了这些建议,在这个项目中,参与的院系可以互相交流,并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发展方向。参与该项目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科研副校长乔治·沃尔克表示,大学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的不同工作,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在他看来,这种灵活和迁移的能力是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叶菊艳 编译 自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

TOP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目前最最迫切想得到的是啥?没别的,就是“钱”!寒窗苦读为的是啥?为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不可能吧。想想中国人为啥要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合法的甚至违法的)得到钱?问ZF吧。看个感冒几百块是正常的,每天吃的蔬菜10来块一斤是正常的,结婚要买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最少要100多万是正常的,读个大学一年三五万也是正常的,大学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个工作只能支付车费和饭费也是正常的,家里有个得绝症的病人,没多少日子就把小康之家变成赤贫之家也是正常的。。。。。。明白了哇?中国人为啥要不择手段弄钱?.

TOP

很多人读博士是等于找一份最低收入的工作,就是工作环境仍在学院里。当有高收入的工作要他时,他当然去了。.

TOP

唉,爱钱没有错,只是追钱没个完就不对了。

老子认为灵肉可以分离,躯干照顾好即可,思想信仰却需要不断地修炼向上!.

TOP

回复 44#jeccy 的帖子

有道理~

大环境信仰缺失,也难怪小民。.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妈 于 2010-6-19 09:14 发表
如果教授认为招收外国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施舍,明明自己能提供的条件有限,却招来更优秀的学生,就一定要冒学生随时离开的风险,因为美国能够这么强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提供的自由。美国是不可能强迫学生和导师绑定五 ...
有道理~

分寸很要紧~.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妈 于 2010-6-19 09:14 发表
如果教授认为招收外国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施舍,明明自己能提供的条件有限,却招来更优秀的学生,就一定要冒学生随时离开的风险,因为美国能够这么强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提供的自由。美国是不可能强迫学生和导师绑定五 ...
尊重是相互的~

[ 本帖最后由 yingjie1018 于 2010-6-23 12:4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