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北大(深圳)国际法学院教授美国法律精神ZT

北大(深圳)国际法学院教授美国法律精神ZT

大约两年前,中国南部城市深圳开始一个特殊的高校项目。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法学院(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设计课程,让学生在中国国土上,完成美国法学院的学业。这是否代表中国敞开校园大门,欢迎西方自由思想?

在中国读书 拿美国学位

国际法学院的学制为四年,毕业时可拿到等同美国法律博士的学位。讲师均来自知名美国大学,统一以英文授课。教学内容与纽约或芝加哥的法学院相差无几。除了美国法律,在中国属争议范畴的议题,如言论自由的涵义、专制政体中的个人权益的保障等,也都包含在内。

张振铎(音)坐在讲堂第三排,距离上课中的讲师很近,这是他最钟爱的位置。他求知若渴,尤其喜欢在课堂中讨论与分析案件诉讼。这位26岁的学生说:"老师真的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不需要特意准备正式的口头报告,上课讨论的气氛非常轻松友好。"他表示,国际法学院与一般中国大学的最大差异,在于美国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讨论分析,在这里,每个人都要主动参与。

这里的教学内容也与中国一般法学院有很大不同。虽然这座国际法学院由北京大学创立,其培训方式却完全按照美国法律教育模式,唯一与美国法学院不同的是,这里的所有学生都来自中国。担任该校访问助理教授的保罗·帕斯夸里(Paul DePascuale)指出,该校的教学目标是在中国法学界和其他国家之间建筑一道桥梁。他说,国际法学院的学生们将来有一天要参与中国法律系统的发展建构,有些学生也许会效力于国际律师事务所,有些学生只是单纯地想提高分析能力,而其他地方无法提供同等的训练。

中国法律可借鉴美国?

不仅培养分析能力,国际法学院也传播法治国家的新理念。23岁的李江风(音)说明,美国法律系统中,有不少值得中国借鉴的观念,例如,在中国法官所做的决定是不公开的,而在美国,人人都有权了解相关信息;如果中国也能做到这样,法官为了避免舆论批判,决策时将更加理性。
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最高法院

国际法学院试图将批判性思维方式引入中国,透过西方的教学模式,学生将理解独立司法的运作模式,见识社会舆论在权力监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体认人权的价值。中国政府至今尚未放宽对网络信息的审查,却允许甚至支持国际影响力进入大学校园。目前,中国大学与外国的合作项目高达数千,仅德国与中国就有大约500项学术合作项目。

政府仍掌控著平衡

国际法学院这类新兴机构的设立,是否代表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正在萌芽?德国法学家伯阳(Bjrn Ahl)的回答是否定的,他指出,也许有人认为中国政治环境有可能产生根本上的变革,但这样的想法是个错误。这位曾参与一项德中合作计划,因而在南京大学任教四年的学者说: "这些学生在读研究生课程的同时,也接受政治教育。政府控制著平衡,一方面给予学生自由,一方面仍坚守思想灌输和控制。因此,在课堂上讨论基本人权等与自由相关的主题,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份,并不被视为一种矛盾。"

换句话说,为了增进对西方国家的认识,学生至少应当了解言论自由是怎么回事,但他们毋须深入思考,这样的自由是否值得中国人向往与追求。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做法是行得通的,大多数学生的言行都不会超越政府允许的范围。尽管李江风(音)期望中国的法律制度能发生一些变化,但总体上十分支持政府,并希望能进入政府工作,因此选择在中国就读国际法学院,他说: "中国曾多次卷入国际法律争议,但只有少数律师有能力处理此类案件。例如,与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相关的法务,就必须委托国际律师事务所。由此可见,中国需要精通国际法的本土律师,而这正是我努力的目标。"

作者:Markus Rimmele/吴予

责编:石涛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