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高考] 转贴: 讽刺:原作者答高考阅读题 满分25得16分刚及格

转贴: 讽刺:原作者答高考阅读题 满分25得16分刚及格

讽刺:原作者答高考阅读题 满分25得16分刚及格 辽沈晚报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卷的选考题中,有两篇文章,考生们需要在这两篇文章中任选其一并作答。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的《洗澡》和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员郑海麟的《黄遵宪的外交活动》(摘编自《黄遵宪传》)。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黄遵宪的外交活动》的作者郑海麟研究员,并邀请他对辽宁高考语文卷涉及《黄遵宪的外交活动》题目进行解答。

  结果,与郑海麟作品有关的总分25分的四道考题中,原作者的答案如果按照参考答案评分,只能得到16分。郑海麟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人们或许对文章有不同理解。

  5分的选择题原作者得了4分

  涉及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一文的高考题目,总计有4题,其中第一题为双选题,其余3题为主观作答题目。

  在双选题中,命题者提供了A至E五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郑海麟在电话中详细听本报记者读了两次题面,并最终判断B、 D、E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如果一定要在三个选项中选取两项,我选择D和E”。

  而按照参考答案,D选项给3分,E选项给1分;原作者郑海麟经过思考后放弃的选项B,具有2分的分值。这意味着如果郑海麟参加高考辽宁语文卷的考试,在这道以他自己作品作为考题的5分题的测试中,他得到4 分。

  听说了这个结果,郑海麟笑了,“我之所以选择E,是因为这个选项提到了黄遵宪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外交官形象,这是我这篇传记的核心内容之一,而B选项也是正确的,可我个人感觉单把黄遵宪与唐代的韩愈作比较,立意有点‘小’。 ”

  《日本国志》啥特点?郑海麟“没答对”

  郑海麟的文章中提到,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本使馆参赞的黄遵宪,曾经写了一本名为《日本国志》的书,高考语文题选用的郑海麟文章章节里,有一段关于 《日本国志》的介绍。

  同时,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郑海麟的文章,简要概括出《日本国志》一书的特点,此题满分为6分。

  郑海麟对此题做出的答案是:1、该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日本,加深了人们对日本的认识,也对中国的戊戌变法产生影响。 2、该书是当时比较少的认识到了日本明治维新重要性的书籍,将明治维新后日本改革的情况系统地介绍到了中国,并希望中国能加以借鉴。

  不过,此题的参考答案主要从写作技法方面对该书的特点进行概括:1、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2、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3、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同时规定,每答出一点给2分。郑海麟得2分。

  郑海麟在得知参考答案后认为,要高三学生归纳出该书的写作技法特点,“这需要他们详细地研究过那本书,概括写作技法方面的特点对考生们来说可能有点难。 ”

  最后两题共14分原作者丢了4分

  涉及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的最后两个题目,总计分数为14分,其中简述题6分,分析和论述题8分。

  在答第三题时,郑海麟“发挥不错”,他回答出了黄遵宪在新加坡担任总领事时的两方面功绩,分别是保护华侨和传播中华文化,但是按照参考答案,想得满分还需要答出“查访侨胞疾苦、改善侨胞待遇”这层,因此,郑海麟在这道6分题中只能得到4分。

  最后一道考题,命题人要求考生选择“诚恳”、“坚贞”、“含忍”三原则中的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郑海麟选择“坚贞”,并提出了外交谈判应该坚持原则、不卑不亢等内容。

  按照参考答案评分,观点明确给2 分;论据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由此,客观地评价郑海麟最后一道题的答案,应该可以得到6分。

  这意味着,在总计4道题目的测试中,《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一文的原作者郑海麟,在总分25分的试卷中只得到了16分,得分率为64%。

  郑海麟:人们或许对文章有不同理解

  原作者答高考题,最终得分率只有64%,这个结果看似有些让人意外,但在郑海麟眼中,也有另一种诠释。

  “命题人对一篇文章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郑海麟认为,同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的眼中理解有差异,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作为语文考试的材料,也不可能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同一个理解,“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郑海麟说:“肯定有些考生会比我得分高,虽然他们对黄遵宪的了解不一定太多,但是考试的结果可能表明,他们对一些文章的理解能力很强。 ”

  相关链接:

  郑海麟简介:郑海麟为广东梅县人,1988年起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他从黄遵宪研究开始,在学术研究中先后涉足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日关系史、海峡两岸关系等领域。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并被多家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黄遵宪传》简介:该书作者为郑海麟,书中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近代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外交家和教育家黄遵宪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TOP

回复 1#洁妈 的帖子

呃。。。。这便是我“最恨”语文考试的地方了。。。。



.

TOP

当时我们有个语文老师,他告诉我们,你认为最不可能的答案,就选它,不要选自己认为对的,这种方法答题,尤其是阅读理解,准确率相当高,我很佩服.

TOP

主要是题目出得变态。高考语文本来就没有啥做头的。有次,我监考高三语文,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出来,看后觉得很难。.

TOP

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那为什么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TOP

作为一门学科它需要有个标准。
作为一篇文章每个作者是满分。.

TOP

引用:
原帖由 HK豆豆妈 于 2010-6-13 08:28 发表
当时我们有个语文老师,他告诉我们,你认为最不可能的答案,就选它,不要选自己认为对的,这种方法答题,尤其是阅读理解,准确率相当高,我很佩服
这也叫潜规则
可怜的孩子们  哪里懂得这些啊
你们老师灵的.

TOP

回复 7#waiwaimeimei 的帖子

想想,都是N年前的事了,接近20年了,这阅读理解依旧这么晦涩难懂吗,难道我们的理解力太低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K豆豆妈 于 2010-6-14 07:32 发表
想想,都是N年前的事了,接近20年了,这阅读理解依旧这么晦涩难懂吗,难道我们的理解力太低了?
无论什么阶段都好
出考题的人永远喜欢卖弄  目的是为了“难为”孩子们
其实真正考核的意义应该在于检查一下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已.

TOP

转帖:被我认为说出了我这个作者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竟然是‘错’的。

TOP

悲哀啊悲哀.

TOP

清新可人的文章一定要读成晦涩难懂,这是语文学习带给我们的“财富”吗?.

TOP

统一答案,阅卷方便
就像在地铁里早就看到了出口,但是管理人员为了自己方便或因为人手不够,请大家绕很多道,归到他们能管辖的位置
至于旅客花费的时间,不在他们考虑之内

学生学到什么不重要,他们评分很公平,这个最重要


[ 本帖最后由 都都妈 于 2010-6-17 20:35 编辑 ].

TOP

回复 4#ostrichbaby 的帖子

我一直认为语文相对主观,一份试卷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批改,分数可以相差很多。我不太在意孩子的分数,但是很关注她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比如知道了很多古训和哲理,能写些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好文章。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应该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

[ 本帖最后由 Carol妈妈 于 2010-6-17 21:18 编辑 ].

TOP

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出题人压根就著作人的意思给理解偏了,像这种题目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是观念不同,没有对错之分。这种题目最没有意思了。.

TOP

作者有他的立意,出题者有他的理解,考生们有多种角度的理解。
一个圆代表什么?幼儿园小朋友的答案五花八门:代表月亮、盘子、西瓜。。。。。。。,同样的问题,我们成人可能不敢回答。这说明什么?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果!
素质教育仅仅是喊喊而已!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任何合乎逻辑的理解都应是正确的,不能用出题者所谓的正确答案强奸别人的正确理解。.

TOP

现在的语文教学,只能用失败两个字形容。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琢磨这些奇怪的阅读理解题上,造成阅读面狭窄,作文千篇一律,考试前居然还有范文背诵这一说。 .

TOP

现在语文的阅读理解,真的是太变态了。所谓标准答案都是出题者的主观臆断。
我认为考三大部分就可以了:
一、基础知识,包括些文学常识,拼音,部首之类,反正都是应该有客观标准的题目
二、文言文,包括文言文翻译、通假字、简单的加注标点
三、作文
其实,学生语文水平究竟如何,一篇作文真的是可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0-6-19 18:03 发表
现在的语文教学,只能用失败两个字形容。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琢磨这些奇怪的阅读理解题上,造成阅读面狭窄,作文千篇一律,考试前居然还有范文背诵这一说。
第一句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  第二句是:自古文章一大抄  .

TOP

所以老师喜欢鲁迅呀,因为死无对证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