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语儿妈 于 2009-9-26 23:33 发表
一声叹息!
中国孩子,竞相努力以能够英语思维为荣,英语好到写中文作文需要英译汉的地步。
国文看来真的要在这一代手中没落了。
曾经接待过几个北欧的大学生,当他们听说上海的很多中学生,对美国的了解甚至远远超过对中国中西部的了解,相当的不理解,脱口而出:这太悲哀了!
我们的父母,可曾为此悲哀过吗?
语儿妈没必要跟着北欧大学生一起悲哀。
12岁考取“幼童出洋预习班”的詹天佑有多深的国学根基没有考究过。
不过可以多看看其他人;
林语堂先生在自传中说:幼年时的教会学校不准看中国戏剧,如果站在戏台下听盲人唱梁山伯祝英台恋爱故事,那是一种罪孽。
他廿岁之前就知道古犹太国约书亚将军吹倒耶利哥城的故事,可是直至卅余岁才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他早就知道耶和华令太阳停住以使约书亚杀完迦南人,可是向不知后羿射日,其妻嫦娥奔月,以及女娲补天,并且所余的那第三百六十六块石便成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宝玉等等故事。
圣约翰大学的中文课更是林语堂的极乐世界,可以偷看英文书,有张伯伦《十九世纪的基础》,赫克尔《宇宙之谜》,华尔德《社会学》,斯宾塞《伦理学》,及韦司特墨的《婚姻论》。
他自述其中文基础是“浮泛不深的”,并认为所受的中学教育是“白费光阴”。
以上谙熟英语经典,不习传统文化的恶行以现人来看简直不配做中国人,但这都没有影响他成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他对此的总结是:良好的英文究竟给了他一个出身的机会,以前“国学”损失,可以弥补,因为年纪愈长,求知愈切,不过一定要保留小孩子的好奇之心。
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做不到同林语堂一样“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但父母如果想帮助自己的孩子考取“出洋预习班”,还是要花大力气在英文上的。
那些教会学校留下的都只是些传说,而稍有渊源的无不吹嘘卖弄,这倒是需要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