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楼GH
(ACCOR ADVANTAGE PLUS )
发表于 2009-5-30 18:15
只看此人
<<想念在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的帖子目前在旺旺网爱心活动中关注度是很高的, 这次参观广慈院,确实是意义非凡!
以下的长帖,家长有空可以上去看看读读.
上海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简介
“广慈”创建于1998年,坐落于上海郊区的奉贤,创建资金全部来自于一生热衷慈善事业的刘勇志女士。多年来“广慈”一直怀着“愿做孤残儿童成长路上的铺路石”这样的宗旨,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坚持不懈的为孩子努力奋斗和拼搏。同时,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不时的派专业人士上门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使“广慈”更加完善专业化。
枝繁叶茂的大树,绚丽多彩的鲜花簇拥着“广慈”蓝色的房顶,乳黄色外墙的小洋楼。多么宽敞、宁静的楼寓,她曾是60名被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遮风避雨的港湾。
2004年的3月,院方协同其海内外亲属及好友分别将5名下肢瘫痪的儿童送入新华医院进行矫治手术,2名盲童;1名腭裂、兔唇的儿童送入第九人民医院;1名身患膀胱结石导致于肾衰竭的幼儿送入瑞金医院救治。同时,“广慈”还分别将2名盲童送入盲校,2名聋哑孩子送入特殊学校,接受应有的教育与培养。虽花去了几十万的高额医疗费,但“广慈”的努力却换来了孩子新的生命,新的前程;重见了光明;独立的站立与行走,这就是“广慈”工作意义的所在。
2007年,结束了前批孩子的医、教、养育任务,“广慈”为了更好的协助政府做好慈善救助工作而又迎来了来自老区贫困地区的残障儿童,这些孩子都身患各种疾病:软瘫、脑瘫、弱智、精神分裂症、聋哑、盲童、肢体残缺、体内器官疾病。为帮助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使孩子们在医治、教育、生活上都得到更大的改变,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广慈”将会用自己良好的运作,家族成员的继续帮助和联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相助,使孩子们得到应有的帮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稳定和谐。
为此,“广慈”真诚的欢迎你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种种的帮助,让我们搀起手,相互勉励,共同前进!
上海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
特殊的父亲——记侨属孙金耀 来源:奉贤区侨办 更新时间:
一个七尺男儿,居然收养了六十个残疾孤儿,同他们一起生活在杭州湾畔一个偏僻农村,一块儿嬉戏、一块儿欢乐……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真实的男人。
男人叫孙金耀,四十出头。他收养孤儿,是他的爱心表现,也起因于他母亲的临终遗愿。
他母亲刘勇志老夫人,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夫人宋庆龄的生前友好,是香港著名的珠宝商、慈善家。1949年新中国诞生,宋庆龄先生及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多次向刘勇志发出邀请——人民事业初创,迫切需要海内外的爱国人士施以援手,请夫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给以支持和资助。老夫人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决然放弃香港有成的事业,回大陆投身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之后,她一直跟随宋庆龄先生从事慈善工作,五十年代创办“中国失救会” ……1998年4月,年事高龄的刘勇志,心脏病病在垂危。在抢救后稍有转机时,立下遗嘱,将她的2500万财产全部用于中国的慈善事业,帮助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
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当时担任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的孙金耀毅然辞职,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在市郊奉贤平安镇创办了上海唯一一所民营孤儿院——广慈福利院。收养的60个残疾孤儿,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也不到十六。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的护理、生活和教育,真是非常非常地艰难。为人父母的,都能理解这份艰辛!养一个子女尚且如此,何况60个!
一个工作、生活安定的国家公务员,放弃了优越的大都市,从此生活在偏僻的远郊农村,常年以绿野为邻、白云为伴、百事烦心;
一个有着深厚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中年人,辞离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工作,毅然当起了孩子王。何况,这些孩子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健康儿童,而是行为失控、不能自理的有着生理、心理缺陷的孤残儿童;
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儿,离开了原先的生活轨迹,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特殊儿童教育领域;
一个家财殷实的富足男人,舍弃安逸,致力于慈善事业。每每潜心于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琐事,置身在孩子大哭小闹的烦扰中,而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这无疑是一种奉献,对人类挚爱的无私奉献!这无疑是一种境界,力所能及地关爱弱势群体,让他们享受伟大祖国的灿烂阳光!
从一个坐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到一个孩子王,角色的转换,他需要不断学习。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是门科学的学问。他象一张白纸,从一无所有到学习摸索、积累体悟,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多少心血……
譬如,被遗弃的孩子,一般都较敏感、孤独、自闭,对人有一种自发的抗拒。怎么消除孤儿的排他心理?孙金耀夫妇感悟到从小没有父母呵护的孤儿,其实最渴望血缘情深的父爱、母爱。他是院长,但这份工作需要他不仅象院长那样尽心尽责,更要象一个父亲那样的真心真情、呵护体贴。老孙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好办法,就是每个新收养入院的孤儿都享受一种“特权”——相当一段时间不住集体宿舍,而同院长夫妇同房同床。老孙说:“和我们一起睡,可以逐渐消除他们对人的恐惧、隔膜,培养对人的信赖和亲情。”
为此,还闹过一个大笑话。一次院里新进来四个孤儿,智力是好的,但是肢体残疾。按规矩,院长把四个孩子全安排自己房里,床不够,加了一只大床,夫妻俩每人带两个。两张床中一排痰盂,半夜好给孩子把尿……白天忙乎得挺累,晚上竟睡得死死的。半夜惊醒一摸不得了,四个孩子都尿床了,一把屎、一把尿,弄得人人手臂上、身上全都肮脏不堪、狼狈不堪……六个人只好轮流洗澡,再换了衣裳被褥,重新休息……
这种“亲子护理法”行之有效。孤儿同院长夫妇有了第一层亲密接触,从内心深处都把孙金耀夫妇当作自己的爸爸妈妈,令行禁止,很快就适应了集体环境,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也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沟通、与人亲善。
管吃管睡,是福利院最起码的下线。彻底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状态,是孙金耀孜孜不倦、心之所想。他是个富有同情心的男人,入院的孩子基本上都有病。据孙金耀介绍,这些孤儿大致有七个大类的疾病,有肢残、弱智、癫痫、也包括精神疾病的……院长和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照顾好他们需要付出比正常儿童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精力……有一个14岁的男孩,从年龄该是个大孩子了。但茫无知觉的眼神、举步维艰的腿脚,乍一看都象一个老态龙钟的“小老头”。从香港来的义工谭少萍动情地说,他是个医学上罕见的老化症患者。为了尽早让他康复,孙院长倾注了全部的爱!一方面,每年化大笔钱为他治疗;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配合治疗,矫正病孩的心理障碍。长期以来,由护工守护、携扶,训练孩子学习走路。如今,这个原先完全没有自控力、大小便失禁的老化症患者,有了相当的进步。他能摆脱护工,依靠轮椅,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了……看到孩子能走路,老孙别说多高兴!象一个快乐的孩子、老孙绽开了笑脸:“重要的是,孩子从心理上能够站立起来了。这种他从没有过的自信,是患者康复的根本保证!有了这个自信,他走出了第一步,他就会走好他的人生……”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对福利院的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信心。象老孙一样,我为孩子迈出的一小步大声喝彩!
心系孤儿,老孙的确想得最多最远。按他的计划,通过多年的特殊教育,逐渐培养孤残儿童的行为自控自动、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这样,当他们长到18岁、离开孤儿院时,能自强自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个心念,不仅他坚定不移,还灌输教育他的女儿。2001年10月,院里四个肢残儿童要做手术,医疗费用高达43万元。孙金耀一时难以筹措如此巨额的诊疗费,要正在读书学美术的女儿援手相助,为治疗孩子们出一份力。长期在爱心环境里成长的女儿孙文珠,毫不犹豫,将数十幅油画作品在上海举办了一次慈善义卖。义卖所得及时解救了福利院的燃眉之急,四个孩子的手术十分成功,手术后康复也非常快。
孙金耀一家,从母亲刘勇志,到他,到女儿孙文珠,我们分明看到一条清晰的爱心红线,贯穿着这个家族,也贯穿着我们这个社会。关爱人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中华文明5000年兴旺不衰的精粹!
孙金耀这样解释福利院题名的含义:“我们福利院叫广慈,广慈的含义就是要 全社会都老为孩子们付出爱心和慈心……这样的事业单靠一个人显然不行,单靠政府来承担也不够,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来关心。大家一齐参与,都出一份力!中国有十三亿人民,有济困扶弱的传统,有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要比世界上许多国家优越……有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关爱、充满善心的世界是个美好的世界。”
确实,广慈福利院的孩子们得到了五湖四海的关爱。护理人员来自大江南北,还有大都市上海的大学志愿者、香港的义工,还有从大洋彼岸及欧洲来的热心慈善的人们。摩托罗拉的总裁夫人长期在广慈做义工;在上海的许多驻华使节、商务代表经常到广慈看望孩子们;陪同丈夫访华的英国伦敦市长夫人带来了大不列颠的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健全、欢乐、幸福!
这样的祝福在广慈得到印证。11月9日,是小朋友李宗明的13岁生日。其实孤儿们的生日根本无从知道。按惯例,他们有医学测定骨骼年龄,再按进福利院的时间为生日。确实,到福利院,孩子们获得了新的生命。
李宗明患的是肌肉萎缩症,这种病被医学判为不治之症,患者很快会死去。然而在广慈,由于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李宗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日。那一天,从他吹灭蜡烛的甜美笑容我们分明听到了他的心声:“一样的天空下,我们也有父亲,也有母亲,也有天底下的孩子们一样的快乐!”
他们的父亲就是孙金耀。
他说:“孩子们虽然被父母抛弃,但同样有权利得到爱——缺父爱,给父爱;缺母爱,给母爱!”
(奉贤区侨办)
[ 本帖最后由 GH 于 2009-6-4 0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