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人造“顺境”对大学生成长不一定有利

人造“顺境”对大学生成长不一定有利

人造“顺境”对大学生成长不一定有利  
2008年09月27日 10:48:33  来源:红网  




习相近 复旦大学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配学生寝室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开发出一套学生寝室分配测评系统。对由于寝室人际关系及寝室氛围对于大学生心理成长、学业发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影响的关系,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配学生寝室,被分在同一寝室的学生基本上是性格相容、生活习惯相似的,以避免矛盾冲突。 (9月25日解放网)

    根据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消费观念等差异,分配学生同寝室生活,让学生因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习相近、性相喜”“情投意合”地一起生活,这的确不失为一个解决大学生几年生活因人而住,因异而聚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确有利于学生几年大学生活的和蔼渡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促进同寝室同学间的良性互动氛围。这种“适应度”寝室分配法,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种好方法,好举措!

    但是,大学生生活毕竟只是他们人生短暂的几年,而这几年又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心理成长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几年,换句话说,几年的大学生活为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记得在哪看到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说法:一个人一生有1/3的时间与亲人渡过;1/3的时间伴工作渡过;1/3的时间在床上渡过。既然一个人有1/3的时间要与工作渡过,而从已经几年“适应度”出去的大学生们,在这1/3的时间内,谁能保证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度”工作生活环境?他们能随心所意地要求“环境“给他们一个“习相近”的“适应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就不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如何的严峻,只说他们经过四年的“一帆风顺”,事事“遂心如愿”的大学生生活,还能适应社会尔虞我诈、激烈的竞争机制?

    虽然,复旦大学“适应度”寝室分配法无可指责,但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毕竟太短暂,他们人生的“生活”才刚开始,且测评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适应度”有一定局限性的,它与社会现实是不可能完全相容相适的。所以,让一个人成长的黄金阶段如此顺“水”顺“风”地生活,人为造“顺境”对大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毋庸置疑,是绝对不利的。(作者:云水禅心).

TOP

按性格分寝室不利学生融入社会

按性格分寝室不利学生融入社会  
2008年09月26日 13:05:01  来源:浙江在线  




习相近 复旦大学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配学生寝室

    复旦大学首次尝试引进心理测评为学生寝室分配提供参考,2007级的学生在要求下配合完成了关于寝室分配的调查评估,有学生表示很新鲜,乐于接受,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看法,质疑这种人为制造的“顺境”会否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9月25日《新闻晨报》)

    事实上,一个人性格、个性、气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过程。除了父母遗传因素影响外,主要受成长、学习、工作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性格本来就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人自己也未必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性格到底是什么,一次心理测评显然难以准确给人的性格定位。

    按性格分寝室,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教育创新,是为了学生好,其实,在我看来,无论学校的解释多么冠冕堂皇,实际上都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偷懒行为。按性格分寝室是明显的先入为主的做法,人为给学生套上“性格标签”,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无形中陷入了性格、个性血统论的条条框框。事实上,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全体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快乐与温暖。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管理方便,而违背随机分配寝室的规律。

    据称,这是一项新尝试,拿学生当试验品本身就是不严肃的行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大学生毕竟是有个性的人,不能像菜肴那样搞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更不可能准确测量每个学生的“性格成分”。

    更为重要的是,以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踏入社会,要与社会广泛接触,会与形形色色性格的人打交道。现在让学生在单一性格、个性的寝室小社会成长,对大学生以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并没有好处。事实上,一个寝室,不同性格个性的学生在一起磨合,大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也是一道优美的风景。

    总之,按性格分寝室弊大于利,还是缓行为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