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传承大学文化 追求卓越品质——华东师大二附中改革开放中的三次腾飞

传承大学文化 追求卓越品质——华东师大二附中改革开放中的三次腾飞

传承大学文化
追求卓越品质

文 / 傅宗文
责任编辑 / 王柏玲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30。1978为快出人才早出人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在全国办一批重点学校根据小平同志指示精神教育部制订了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试行方案》,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为上海唯一的一所中学入选

30年来华东师大二附中按照教育部关于改革创新和出经验出人才的要求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始终走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 华东师大二附中在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不断的辐射示范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次腾飞:乘着改革的春风起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饱受摧残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春天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抓住发展契机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师生员工中逐步树立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开始了学校的改革之路改革的切入口是学科教学改革最初参与改革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

在学科改革的过程中二附中充分利用大学附中的优势加强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合作将高校课程理论研究人员直接请进中学请进课堂学科教学的教改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时任华东师大校长的刘佛年教授亲自领衔华东师大相关系科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其中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二附中不仅自己编写教材还在实践中创新教法创立以读写为重点的综合训练方法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记诵积累温故知新从难从严发展能力朗读教学法思路探究法等语文教学法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数学教学改革在选择教材时十分注重思维问题探索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突出现代数学思想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应用教学法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英语教学改革则倡导说领先读写跟上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直到今天上海的英语教学仍然在提倡这种思想三门基础学科的教改也推动了其他各学科的教改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政治学科的小品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理化学科的探究教学法生物学科的实践教学法等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一扫原先满堂灌的低效沉闷状况

经历了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二附中的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1984年高考,二附中的毕业生不仅囊括了上海市的三科(当时高考设置文科、理科、医科) 的第一名,还包揽了全市文科的前六名,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理念,也由此而逐步深入人心。

二附中的教学改革并不片面追求高分,而是自始至终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摒弃传统的被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使得二附中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乃至步入社会后依然充满发展的潜力。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就曾这样评价:二附中的办学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相当重视对学生德智体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打基础的作用。

二附中的教改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与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第一次腾飞期里,二附中成了第一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APEID)中学成员单位。学校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划拨的大部分经费用于培训师资,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选派中青年教师前往英国、美国和日本深造、考察,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师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而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次腾飞:“三个面向”指引方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亚洲资助一所学校兴建校舍,这个机遇最后给了华东师大二附中。二附中告别了原先在金沙江路上的旧校舍,搬进了枣阳路上现代化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新校园。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搬进新校舍固然可喜,但更鼓舞他们的还是邓小平同志对于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示。1983年10月,小平同志在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久,小平同志又在上海展览馆举行的“十年科技成果展”上接见了二附中学生李劲,并作了那个家喻户晓的讲话:“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在前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尝到甜头的二附中师生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指示,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又迈开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

1994年,原国家教委要求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四所部属重点中学试办面向全国招生的三年制高中理科试验班,集中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给予特殊政策,放手进行教改试验。二附中在这一改革中明确了三个目标:探索对理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规律;研究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的有关问题;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在理科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做出贡献。

虽然办的是理科班,但老师们清醒地意识到,缺少人文素养。单纯的理科思维训练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于是,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学校把理科班的目标确定为“优秀加特长”,努力把高中理科试验班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理科特别突出的优异人才。在这个目标指导下,学校根据学生的智力、心理品质特点、学校自身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情况制定了特别的课程与培养模式,尤其注意到大学与中学的衔接不是单纯大学课程的下放,更不是现有中学课程的加深和反复操练。这一认识不仅对二附中的课程建设产生了指导作用,对理论层面的大、中学衔接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学校还带领学生走出国门,在学科奥林匹克等国际竞赛中展现中国学生的风采。二附中学生1990年正式开始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次年就收获了国际奥赛金牌。根据中国科协今年公布的《2007竞赛年终盘点:全国中学奥林匹克竞赛排行榜》,二附中在国际中学奥赛中至今累计共获得21枚金牌,此外还有4银2铜,位居全国第一。

金牌固然令人羡慕"但二附中没有忘记教育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他们坚持因材施教,敢于打破常规,允许落后,鼓励尖子,使全体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兴趣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为学生更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三个面向”指引下,二附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使广大学生逐渐拓展国际视野,初步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挖掘适应未来发展的潜力。

第三次腾飞:在改革开放热土上追求卓越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世纪之交迁至浦东张江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又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改革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二附中教师一直以来的共识。在继承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基础上,二附中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在实践上破解“升学”与“素质教育”难题,一举夺得难能可贵的“德育金牌”,成为上海市理科德育实训基地。

——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
这一构思起源于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向全校学生发出的倡议。经过服务社会,回报人民的志愿者活动,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与提升。曾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担任义务双语讲解员,如今在清华大学学习的原二附中学生和悦,在回忆高中阶段的志愿者服务时说:“志愿者服务给我们创造了实践自我、发挥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让我们接触社会,服务大众。我们付出了一份别样的劳动,收获了一份别样的精彩。”

——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
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课题研究”不同,学生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理科,还延展到了人文科学领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二附中学生获得了累累硕果,不仅赢得了各种荣誉,更增强了科学研究和实践动手能力。前不久,为了表彰二附中顾宇洲同学与伙伴从夹竹桃中首次提取了一种有效单一成分物质,美国科学服务社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及美国航天局提出申请,将一颗由麻省理工大学天文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Yuzhou Gu”。黄妍同学所做的《丐帮调查》不仅在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大奖,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宋晨曦等同学完成的《上海公共英语标识纠错及规范化实施》在上海市政府专题研究会上做了专题汇报,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开设百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除率先推出“大学先修课程”,邀请复旦、交大等知名高校教授将部分大学课程下放到二附中讲授之外,二附中又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百余门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校本课程,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与教学中。在华东师大原校长袁运开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专家顾问团帮助下,二附中“课程超市”的校本课程已由最初的125门发展到今天的200多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等的指导下,还建立了相对合理。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为学校课程的实施提供进一步保障。

——100%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如今二附中的学生社团已有40余个,成为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与提升的重要媒介。2007年,二附中“模拟联合国”社团作为唯一的一支中国中学生代表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模拟联合国竞赛,并取得佳绩。参赛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说:“参与‘模联’,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了我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懂得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是简单的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要在协调、沟通过程中相互妥协以获取更大利益。我学会了站在对方角度上看问题,学会宽容和理解,人际交往能力也大大提升。”

——学生在校做100个实验
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基于深入细致的调查,二附中编写了学生“必做的100个实验”目录,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10个自选实验和1个自主设计的实验,从而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根本落实。为了落实这一措施,二附中一方面不断更新升级实验设施与实验条件,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利用大学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优势——许多课题的研究都是在华东师大和高科技企业的实验室里,在华东师大相关教授或企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

——100%的学生学会游泳
这是学校对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的具体执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找到切入口,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温水游泳池开设游泳课程,强健学生体魄,加强生命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二附中制订了《德育行动计划》,以构建师生和谐学园,争创德育金牌学校为目标,率先进行学科德育实践。在具体实践中,一手抓师德建设,一手抓学生示范群体建设,理科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德育模式。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者活动组长和悦,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坚持严谨、诚信而不惜放弃获奖机会的陈嘉臻,顽强战胜白血病继续学业的赵思远……这些都是二附中近年来所培养的示范群体中的优秀代表;甘为人梯的金牌教练张大同,谢绝有偿家教潜心教学的英语首席教师刘砚,坚守教书育人第一线的语文特级教师肖家芸……众多优秀教师也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作为上海市首期和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二附中在开展教改实践中,既坚持高要求,又充分注意经验的示范性和可迁移性,将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智优学生培养”、“理科班教学”、“首席教师制”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推广,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坚持改革,锐意进取,使二附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二附中是个大舞台,与其他学校相比,她的海拔更高一些。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我看得更远,看得更深。”自东迁浦东以来,华东师大二附中已连续6年在全市中学中保持清华、北大保送生人数第一的纪录;2008年高考尚未举行,但二附中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因学业优秀、综合素质突出而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国内外名校提前录取,其中仅保送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达35人。今年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上评选出的高中组11个赴京参赛项目,有8个出自二附中学生之手。对此,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教授称赞说:“华东师大二附中一向以优异的教育质量而著称,学校以‘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才’为办学目标,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中学生,我为二附中取得的卓越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华东师大二附中在改革开放3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证明,邓小平同志当年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二附中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坚持追求卓越,在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为快出人才,早出人才而不断努力。在进一步发扬理科特色的同时,学校还将推进汉语教学,积极申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教学基地”,大力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综合功能,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提升浦东的教育层次。日前,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学基地已在二附中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二附中向着建设“国际化、人性化、数字化学校”的目标又迈进一步。它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取得更加丰硕的改革成果。

文汇报

.

TOP

没几个人会完整看完这段文字的,呵呵
能看下来的是真正不浮躁的家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