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演出] 2008年不容错过的演出

2008年不容错过的演出

前天在家浏览2008年各剧院的演出目录,本着花小钱,大享受的原则定了一下几场演出,昨日票送到了,与大家分享信息:

1,1月26日 10:00 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闵惠芬与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的随想”
2,2月23日 14:00 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东方雅韵 “乐”论——听唐俊乔“吹”谈竹笛名曲
3,3月21日 19:30 上海音乐厅:春之鸣奏鸣曲——王健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4,7月26日 10:00 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夏季逍遥音乐会”(许忠)

除了3以外,其他都是市府贴钱的项目,所以票价很便宜。
2、4疑似talking concert,非常适合父母带孩子观赏。
3是正常演出,我买了最便宜的票。
4场演出10张票,一共才600大洋。 十分十分期待。因为定得早,位子也很好!
1、2、3都是顶级音乐家,十分期待!


1   闵惠芬与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的随想”
    时间:2008年1月26日 10:00
  地点: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
  票价:80、50、30元
  
  她,动人而不媚俗、热情而不狂燥、哀怨而不伤感;她的音乐充满了情感,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她,就是1963年首次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获一等奖,并快速成长为中国民族乐坛最晶亮的明星——闵惠芬。在她的十指下,二胡的音色更加优美、浑厚,多首二胡名曲的神音妙韵必将使您畅游“二胡的随想”。

这一场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听!经历过人生的跌宕变化,现在也许正是大师的巅峰期。

3    王健
   “世界级的大提琴家”
   ——小泽征尔
  
  时间:2008年3月21日 19:30
  地点:上海音乐厅
  票价:680、480、380、280、180、100元
  
  从小就有着“中国的大提琴神童”之称、现在已是世界知名的杰出大提琴演奏家的王健,是最具古典人文气质的华裔大提琴演奏家。他内敛却张扬,拥有东方古典的典范气质和内涵。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生古典” 他手中的大提琴更是将此弹拔的淋漓尽致,感觉和西方古典是那样的接近,却其中洋溢着东方的味道。
  王健出身于音乐世家 1979年 著名的纪录片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伊萨克•斯特恩在中国》为年仅十岁的王健作了特写,并于1985年只身远赴美国 入读耶鲁音乐学院。多年来,王健的足迹遍及欧洲、北美洲和亚洲,曾与阿巴多、里卡多•夏伊、迪图瓦和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等著名指挥家、演奏家合作。作为一位活跃的室内乐音乐家,王健曾在纽约林肯中心的莫扎特音乐节上与艾萨克•斯特恩和耶菲姆•布朗夫曼合作演出;1994年王健与钢琴家玛丽亚•若昂•皮尔斯及小提琴家奥古斯丁•杜梅组成三重奏组。王健的艺术成就近年来蜚声国际乐坛 并受到国内广大音乐爱者的喜爱。
  
  钢琴:杜宁武
  为同代人中最具才华的音乐家之一,杜宁武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钢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他自幼由均为作曲家的父母引导步入学习音乐之途。早期的钢琴老师有张孔凡、黄雅和李淇,同时还跟他父亲杜钳学作曲。他师从肖酩教授专修钢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6岁时获第二届东京国际音乐比赛第五名, 受到听众和评论家的热情欢迎,其演奏被描述为“真挚而自然,具有感情深度和青春活力”。因而翌年杜宁武被邀赴日作巡回演出。在他赢得的诸多奖项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荣获著名的第三届澳大利亚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杜是从数百名国际申请者中选拔出的32名参赛钢琴家之一,虽然当时年仅18岁在参赛者中年纪最小, 他在赛程中以明显的领先地位成为无可置疑的优胜者。亦因而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国际钢琴大赛首奖获得者。大赛评委之一著名的美国权威评论家Harold C. Schonberg 随后在“纽约时报”杂志撰文写道:“杜具有最杰出的天赋”。
  杜宁武在室内乐方面经验丰富,是为许多音乐家所寻觅的合作伙伴,曾与小提琴家林昭亮、钱舟、柴亮,大提琴家王健、倪海叶等配合演出或录音。
  
  曲目:
  舒伯特
   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 821, “Arpeggione”
   I. 中庸的快板
   II. 慢板
   III. 小快板
  肖斯塔科维奇
   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40
   I. 不太快的快板
   II. 快板
   III. 广板
   IV. 快板
  中场休息
  弗兰克
   A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I. 中庸的小快板
   II. 快板
   III. 喧叙调 – 幻想曲
   IV. 稍快的小快板[localimg=200,260]1[/localimg][localimg=200,260]1[/localimg][localimg=200,260]1[/localimg]

4   演出:东方小交响乐团
  指挥:许忠
  
  时间:2008年7月26日 10:00
  地点: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
  票价:80、50、30元
  
  音乐只有古典没有严肃。在世界著名的“逍遥音乐会”中,“逍遥”代表的是独特和随意的气氛,参加音乐会的观众可以穿着随意,像过节一样去听音乐。东方市民音乐会的“夏季逍遥音乐会”正是要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一份轻松、快乐,同时还有一份激情。“逍遥音乐会”的特别创意,将为市民们带来非同一般的艺术感受,和音乐一起律动,在炎炎夏日里度过一个清凉放松的上午。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1:33 编辑 ].

附件

minhuifen.jpg (57.44 KB)

2008-1-11 11:15

1海报

minhuifen.jpg

haibao.jpg (52.8 KB)

2008-1-11 11:15

3海报

haibao.jpg

xuzhong.jpg (47.03 KB)

2008-1-11 11:15

4海报

xuzhong.jpg

TOP

同名cd 二胡魅力

发行时间:2005年
专辑歌手:闵惠芬
地区:大陆
简介:
出版社: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
发行单位:广东佰乐
ISRC码:CN-A03-01-343-09/V.J9
公司自编号:BLM-1136

专辑介绍

1.江河水
原为双簧管独奏曲,取材于东北地区“辽南鼓乐”中的笙管曲牌《江河水》和《梢头》。

2.寒鸦戏水
着名的潮州传统筝曲改编为二胡独奏曲。描绘一群寒鸦在春寒料峭的水中追逐嬉戏的情景。

3.渔舟唱晚
原为一首筝独奏曲,后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的动人画面。

4.闲居吟
着重描述那种闲庭信步的逍遥心态。“闲居”是惬意的。

5.二泉映月
着名民间艺人华彦均(阿炳)的作品。乐曲描绘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意境。

6.月夜
乐曲通过月白风清夏夜所见的情景和联想即兴式地抒发了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限热爱。

7.赛马
乐曲表现了草原上蒙古民族节日赛马时的热烈欢快景象。

8.昭君出塞
原为琵琶曲后被改编为二胡奏曲,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和亲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感受。

9.绝鼓探道
乐曲以拨弦的手法模拟鼓声、水声的音效,全曲形象生动,一气呵成。

10.花灯调
这是一首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表现出一种民俗节日画面。

11.打猪草
乐曲旋律节奏感极强,运用了模进、重音及快弓等手法,表现出割草人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

12.迷糊调
根据陕西关中地区的“迷糊调”改编而成。作品地方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郁。

演奏者简介

当今叱咤中乐坛的胡琴大师之一.来自上海的闵惠芬,她的风格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俗,夸张而不狂燥,哀怨而不伤感.感情充满了音乐感,有不可抗拒的魅力.1963年,闵惠芬首次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获一等奖年快速成长为中国民族乐坛最晶亮的明星.之后多次闪随中国艺术团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获奖无数.本专辑收录了大师最为经典的二胡独奏曲目,高水平的音乐制作,是乐迷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转自:http://www.baile.com.cn/byyd01.asp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0:25 编辑 ].

附件

erhumeili.jpg (28.42 KB)

2008-1-11 10:25

erhumeili.jpg

TOP

推荐cd:诗魂 闵惠芬

专辑介绍:

(独奏:闵惠芬;扬琴伴奏:丁言仪;古筝伴奏:马晓兰)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
二胡的音色柔和和优美,表现力丰富,善於抒发感情。

二胡这件民族弓弦乐器在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二胡演奏家的手指而产生的优美、浑厚、欢快、忧郁之音,
这种神音妙韵,必将永远萦绕在人们脑海中,

二胡将千秋万代,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本集由世界着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

"诗魂"(徐仪)
唱片介绍里边这麽写的:
这是青年女作曲家徐仪为大病初愈的闵惠芬专门创作的┅┅
全曲分三个乐章,作曲家分别冠以标题,并赋诗解题:

一、正魂辞
凝望苍穹悲千古 俯瞰神州倾丹心

二、醉魂令
朦胧握甘泉 漫歌舞狂癫
醉月遥相视 对笑影成三

三、聚魂篇
云波雾海觅沉浮 晓风旭日腾无极


这张cd是典型的内地录制的,装帧简陋粗糙(录音倒是还可以),没有任何市场宣传的唱片。在书店里我几乎错过它,我甚至怀疑演奏者不是闵惠芬。从价格到外观,这张cd都无法和大师联系起来啊!回家拆开听后我庆幸自己买下它。我不是内行,但是真正好的东西,能让外行也叹服不疑!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1:29 编辑 ].

附件

shihun.jpg (28.22 KB)

2008-1-11 10:27

shihun.jpg

TOP

推荐cd:霓裳曲 闵惠芬

英文名称:The Gossamer Song
发行时间:2004年11月01日
专辑曲目:

01. Spring Has Come 春天来了
02. Parting At Yang Guan 阳关三叠
03. Poetry of Spring 春诗
04. The Gossamer Song 霓裳曲
05. Xiao Yao Jing 逍遥津
06. Singing At Leisure 闲居吟
07. Embroidery 绣荷包
08. Lake Hong Capriccio 洪湖主题随想曲
09. Song of Mihu 迷胡调
10. Unedited Session Takes 录音花絮(Available on CD Iayer only,只在CD层内提供)


闵惠芬,想必她在二胡演奏的艺术成就,是大伙有目共睹的了。专辑《霓裳曲》对于她可谓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可是闵老师第一张的多声道的环绕声录奏。录音的地点是纽约的“名碟录音厂录音棚”(The Hit Factory),该录音棚堪称是纽约最好之一,亦是世界最佳之一,从那昂贵的收费、众人的趋之若骛,可见一斑。从控制室望进诺大的录音室,拾音器如林,乐师的位置仿如诸葛亮的八卦阵,在那模拟、数码,立体及环绕声的录音制式均可同时进行,如此大阵势真可让人心血澎湃。录音师Jim Anderson振振有辞:录大师的演奏,不容有失,一定要用到最好的!
  有意思的是闵惠芬用来演奏录音的两把胡琴,却不是什么身价不斐的名琴,甚至可以用“残旧”二字来形容这二胡琴,因为演奏过多,搬运不断,其中一把二胡的琴枕曾经断裂数回,闵老师索性用多层的胶布紧缠着断裂部位算了,后来,二胡的共鸣盒与弦线接触的部分也给磨损了,闵老师也只是用胶布去保护那儿的“要害”。如果不说,这两把“旧”东西放在许多人面前,大概没几人会瞅上几眼,可就是这二把胡琴,却是忠心耿耿地跟随闵老师征战大江南北以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它俩可是闵老师的第二生命呐。闵老师把这两把胡琴当作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表示心里只要想拉出什么琴韵,就会拉出来,少许破损或什么胶布,丝毫不影响心灵之声,更不需用什么名琴,才能奏得好。
  在整个专辑的录制过程中,闵惠芬的演奏是不看乐谱的,她说:不去看谱,这样才能这样才能更全身心的投入,较容易把乐曲的神髓演奏出来。更难得的是,闵老师在演奏的同时身兼数职,既是主奏,又是乐曲演释、编排、指挥及心理导师。在这般的压力之下,依然能保持上佳的演绎水准,足以显示闵老师深厚的功力与大师风范。如此的用心,终于造就了闵老师新的一张专辑《霓裳曲》,专辑共收录有《春天来了》、《阳关三叠》、《逍遥津》等9首曲目,外加一轨“录音花絮”。在选曲上,不在像《江河水》那样多以哀伤的曲目为主,而多了些欢乐的曲目,如《春诗》、《霓裳曲》及《绣荷包》等,从中更能让听者领略闵老师能悲能喜的高超演奏技艺。
  一曲《春诗》,闵老师弦弓张驰间,原本“老态龙钟”的二胡仿佛焕发了第二春,充满活力地奏出了明亮跌宕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梦幻。乐曲第一段以散板形式出现,可谓多姿多彩,闵老师演奏的二胡以滑音和颤音润饰,辽阔而明亮,似是在用音符描绘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好景致。接着闵老师以匀速的连弓奏出富有歌唱性的主题“春之颂”,委婉而延绵……结尾处则以快弓奏出连续急促的十六分音符,热烈而奔放!闵老师的一招一式听来实在精彩绝伦,而能听到如此精妙的重播,录音师Jim Anderson亦当记一大功了。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0:28 编辑 ].

附件

nishangqu.gif (116.97 KB)

2008-1-11 10:28

nishangqu.gif

TOP

唐俊乔

是中国青年笛子演奏家,现任上海民族乐团笛子首席。  
  唐俊乔自幼随父亲学习笛子,少年时代便屡次荣获青少年器乐大赛最高奖。1986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孔庆山教授。1990年十六岁时,首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后来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笛子名师赵松庭和俞逊发教授。在学校期间,唐俊乔录制了《梅花三弄》《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等名曲的CD及磁带。1996年,唐俊乔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上海民族乐团笛子首席,成为中国第一位在民族乐队中担任首席的女性管乐演奏家。

  唐俊乔的演奏功底深厚、技巧娴熟、音色圆润动听,极富音乐表现力 。她经常作为独奏嘉宾参加各种形式的大型协奏曲音乐会、室内音乐会及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等。其中主要包括

  “香港千禧年慈善音乐会”、“上海大剧院2000盛典新年音乐会”、“1999年新春音乐会”、“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四周年音乐会”、“2001年上海之春音乐会”等。

  唐俊乔曾受邀参加录制李安导演、谭盾作曲的影片《卧虎藏龙》中笛子、巴乌的独奏部分,该曲获得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全球十八项电影音乐金奖和格莱美音乐奖,至此,唐俊乔引起国际乐坛关注。她被邀请赴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与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共同首演了谭盾作曲的《卧虎藏龙》协奏曲获得极大成功,并开始其《卧虎藏龙》全世界巡演的旅程。此外她还与中国其他著名作曲家合作,贾达群为其度身定作笛子协奏曲《边陲遗想》,与何训田合作继《阿姐鼓》、《央金玛》之后的又一部唱片力作《波罗密多》,演奏其中所有管乐独奏部分,广获佳评。

  2001年春节,唐俊乔随上海民族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蛇年新春音乐会,她在音乐会上担任了笛子独奏,同年七月应邀在澳门举办《唐俊乔笛子专场音乐会》。

  作为音乐家,她经常受邀参加全球许多著名的音乐及艺术节日,如:大阪国际艺术节、法国时代音乐节、伦敦“水上之火”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其精湛的演奏受到了行家与观众的赞誉和好评。另外她还作为中国“民乐三女杰” 成员之一,在上海APEC会议的大型文艺演出中为二十一国首脑表演了琴瑟风韵---《欢乐歌》,受到了中外嘉宾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唐俊乔经常与诸多著名乐团合作,包括:伦敦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汉堡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等,并曾出访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台湾、香港、澳门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

http://www.diyun.com/gg/tjqrx.htm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0:29 编辑 ].

附件

tangjunqiao.jpg (22.74 KB)

2008-1-11 10:29

tangjunqiao.jpg

TOP

“卧虎藏龙”协奏曲与唐俊乔

“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无国界的,水,虽然国家之间有分界,但它是流动的; 空气,整个地球上大家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再就是音乐了!”唐俊乔深情地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这是在演奏‘卧虎藏龙’协奏曲后对我最大的启发和影响。我演奏的是民族乐器——笛子,在‘卧虎藏龙’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个音乐是我们民族的,跟民族乐团到国外演出的时候,我们很鲜明地就是代表中国的; 但是演奏‘卧虎藏龙’时,我是跟交响乐团一起演奏,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形式,我拿起笛子一吹,台下的外国听众马上会产生共鸣,知道我的音乐所要表达究竟是什么,所以音乐是最好的语言,音乐是无国界的。”

2003年2月,唐俊乔和谭盾一起参加巴黎现代艺术节,表演“卧虎藏龙”协奏曲。法国的巴黎现代艺术节举办过多届,观众大多数年龄偏大,但这一次因为“卧虎藏龙”的到来,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买票来观看,打破了一向只有老年人才会来参加的常态,让此次艺术节的总监兴奋异常。在这次表演过程中,因年轻人和老年人对“卧虎藏龙”表演的反应不同,还造成了现场的一点点小骚乱。熟悉交响乐的人都知道,协奏曲中间间歇的时候是不能被掌声打断的,但当唐俊乔吹完笛子到中间间歇的时候,台下的年轻观众都抑制不住兴奋鼓起掌来,坐在前面的老年观众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生气,指责那些年轻人不懂音乐、不懂规矩,而年轻人也毫不示弱地说,我们太喜欢这音乐才忍不住鼓掌,你们才是不懂音乐。鼓掌鼓得更热烈了,最终,那些老学究抵不过年轻人的气势,只能甘拜下风,任由年轻人尽情挥洒对音乐的热情。唐俊乔回忆起这段小插曲时,爽朗地笑了起来,“当时真的很好笑,他们就为这个吵了起来,全世界都在思考怎样让年轻人走进古典音乐厅,而我们成功了,我们非常兴奋……”

因为“卧虎藏龙”,世界开始认识并喜欢上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演奏形式,唐俊乔也变得比以前更加繁忙,经常受邀到国外演出,而类似于在法国现代艺术节上发生的趣事或新鲜事也时有发生。

2005年6月17日,是德国柏林最负盛名的宫殿之一夏洛特皇宫成立三百周年的庆典节日,这次音乐节最重要的一场音乐会是“古老文化·中国意境——唐俊乔与BK0管弦乐团专场”,这也是唐俊乔第一次不在音乐厅而是在欧洲的宫殿里演奏中国笛子,“当时的感觉妙极了,在一个宫殿里,笛子一吹,真个宫殿的上空飘荡的都是我的笛子的声音,真令人陶醉。”唐俊乔似乎还沉浸在那时的音乐中不能自拔。

在线欣赏唐俊乔的笛子演奏
http://mp3.baidu.com/m?f=ms& ... %A1%C7%C7&lm=-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_Y1Tdt2MEU/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2:03 编辑 ].

附件

tan.jpg (159.92 KB)

2008-1-11 10:30

唐俊乔 谭盾 马友友

tan.jpg

ta.jpg (157.76 KB)

2008-1-11 10:31

演出现场

ta.jpg

TOP

王健

王健四岁开始随父亲学习大提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期间,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中有他的特写。在斯特恩的鼓励与支持下,他赴美学习, 1985年,王健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大提琴家奥尔多·帕瑞索特。

  2003/04年音乐季,
王健的协奏曲演出包括:与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吉尔伯特、香港管弦乐团/巴梅尔特、汉诺威国家歌剧院乐团和威尔士BBC国家管弦乐团的合作。他还将与玛丽亚-约奥·皮尔斯合作在欧洲巡演一系列独奏音乐会以及在新加坡的广场中心上演巴赫全部大提琴组曲。上个音乐季他的主要演出:与尼米·雅尔维指挥的底特律交响乐团受到高度赞扬的首演以及与弗拉季米尔·阿什肯纳齐任音乐总监的欧洲青年联合乐团合作在欧洲的巡演。

  1995年他首次与阿巴多指挥的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合作,和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一起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翌年,在阿姆斯特丹与里卡尔多·夏伊指挥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并与该团一同赴中国演出。此后,与他合作过的乐团还包括费城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NHK交响乐团、苏黎士音乐厅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马勒室内乐团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在这些音乐会中,他与许多著名的指挥合作,如:迪图瓦、克里维恩、萨瓦利什、伯格兰、艾森巴赫、郑明勋、威格尔斯沃思和哈丁。

  王健是一位活跃的室内乐音乐家,曾在世界各地的许多音乐节演出:瑞士的韦尔比耶、日本的别府、英国的奥尔德堡和美国的坦格勒伍德以及纽约林肯中心的莫扎特音乐节。1994年王健与钢琴家玛丽亚-约奥·皮雷斯及小提琴家奥古斯丁·杜梅组成三重奏组。他们一起上演了最有声望的室内乐系列,包括在巴黎香榭丽舍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和伦敦韦格莫尔演奏厅。他还举行大量的独奏会,于2000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参加了艾萨克·斯特恩八十寿辰的庆典音乐会。

  王健同DGG公司签有专属录音合同,最近发行的唱片是与萨尔兹堡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巴洛克专集。 他与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和吉尔·沙汉姆录制的勃拉姆斯二重协奏曲,与汤沐海及葡萄牙古本江乐团合作录制的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与郑明勋、吉尔·沙汉姆及保罗·迈耶合作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以及与皮尔斯、杜梅等合作的勃拉姆斯、莫扎特、舒曼的室内乐作品。

“廿一世紀的國際古典樂壇﹐將是中國音樂家的天下” - Isaac Stern

由於剛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和你在一起》 ﹐不禁想寫一寫這位中國的大提琴家 - 王健。

認識他是看了一套 “From Mao To Moazrt” 紀錄片﹐1979年美國小提琴家及指揮家Isaac Stern應毛澤東的邀請進入初開放的中國作音樂訪問及指導﹐並錄製了這套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從毛澤東到莫札特》紀錄片。片末﹐對於一個只有十歲的小童﹐很有感情的拉著大提琴的片段﹐筆者便感覺十分深刻。後來冒昧的寫信向一位台灣古典音樂網站主編楊忠衡求教﹐他代我詢問恰巧在台灣開演奏會的王健﹐才知那樂章是 Eccles的Sonata。

王健生於1968年﹐父親王樹棠是大提琴家﹐時值文革時期﹐他甘願冒著危險偷偷教王健習琴。9 歲時進入上海音樂院﹐修讀音樂﹐11歲在Isaac Stern的"From Mao To Mozart" 紀錄片露面後﹐ 引發到一位古樂器收藏家、美籍華裔商人林壽榮的興趣。他主動寫信給中國文化部﹐願意資助王健到美國唸書﹐王因此在Yale School of Music (耶魯音樂學校)跟隨巴西大提琴家Aldo Parisot習琴。1987年中央交響樂團訪美巡演﹐王健參加演出。1989畢業於耶魯﹐再往Juilliard School (茱利亞音樂學校) 繼續進修﹐之後被ICM經紀公司簽為旗下藝人。1990年在美國Delos公司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其後藉著與鋼琴家Maria Joao Pires合作的機緣﹐順利進入古典皇牌DGG的大門﹐成為該古典廠牌所簽的第一個華人演奏家﹐並於2000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現在定居德國。

2002年是筆者第一次現場看王健的演奏﹐他於上半場演奏Elgar的Cello Concerto後﹐因觀眾熱列的掌聲﹐而有多次的Encore。印象中便差不多有半小時的Encore演出。
2003年他重臨香江﹐筆者更有幸能把多張他的CD及“From Mao To Mozart” 的DVD讓他簽名及跟他合照。王健雖然已是國際有名的演奏家﹐但是他的態度很平易近人﹐也很謙虛﹐為筆者留下很好的印象。

王健官方網站 http://www.deutschegrammophon.com/artist/one.htms?ART_ID=WANJI

王健的訪問及演出片段:
http://www.deutschegrammophon.co ... bouttheprogram-s.rm

http://www.deutschegrammophon.co ... rescobaldimvt2-S.rm

http://www.deutschegrammophon.co ... ssion-monnmvt3-S.rm


2003年香港電台電視部﹐為他製作的一個特輯。
http://www.rthk.org.hk/rthk/tv/youngmusicians/20040320.html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0:36 编辑 ].

附件

wang_jian.jpg (17.16 KB)

2008-1-11 10:18

⊙讓所有觀眾印象深刻的是,片尾有個小男孩帶著自信的表情,無畏的演奏英國作曲家 Eccles大提琴奏鳴曲。片?

wang_jian.jpg

wangjian2.jpg (23.04 KB)

2008-1-11 10:36

wangjian2.jpg

wangjian.jpg (17.43 KB)

2008-1-11 10:36

wangjian.jpg

TOP

许忠

 曾经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三名和东京国际钢琴比赛六项大奖的钢琴家,起步时用的却是一架用废旧部件拼装起来的旧钢琴。昨晚,东视文艺频道播出专题片《许忠》,讲述了这位上海钢琴家的成长历程。

  1968年,一座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弄堂里,许忠降生了。出生那天,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没有经过医生护士的接生,就迫不及待地自己来到了人世。于是,许忠就有了一个叫“冲冲”的小名,因为父母隐隐地觉得,这个“冲”出人世的神奇孩子将来也许真的会冲向世界。孩提时代的许忠,就显现出非同一般的音乐天分。于是,父母用家里仅有的800元积蓄,为孩子买了一架旧钢琴。就在这台用废旧部件拼装起来的钢琴上,4岁的许忠开始了琴童生涯。从那一刻开始,许家的窗户和大门总是关得紧紧的,传向弄堂的永远是悠扬的琴声。

  1978年,许忠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录取,从附小到附中,8年的时光过去了。这时,一个改变许忠人生道路的人出现了,她就是旅法女钢琴家、作家周勤丽。这位酷爱音乐的女性,为了资助国内优秀钢琴人才能够到法国深造,设立了自己的基金会,那次回国就是为了选拔人才。面试那天,许忠激情飞扬的演奏,令周勤丽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学生。

  1986年9月,18岁的许忠来到了巴黎。3天后,他从来自世界各国的27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欧洲声望最高的音乐学府——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在这座音乐的圣殿里,在世界著名钢琴大师多米尼格·梅尔莱教授的大师班里,许忠留下众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当时因为语言沟通等问题,许忠对老师的教诲有时不能很快领悟,脾气火爆的多米尼格教授有两次甩手将许忠的琴谱扔出窗外,琴谱飘落在琴房外的池塘里。那段时间,校内同学看到许忠就打趣地问他:“你的琴谱又落水了没?”这件事给了许忠极大的刺激。在巴黎音乐学院的6年时间里,他每天带着面包进琴房,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古板骄傲的梅尔莱终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中国学生。

  之后,一个个国际重要钢琴比赛向他招手,从日本滨松的季军,西班牙桑特丹的第一荣誉大奖,到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的第三名,许忠迎来了音乐生涯的一个高峰。在第五届东京国际钢琴比赛上,许忠更是奇迹般地获得了七个奖项中的六个大奖。

  1998年,许忠回到了中国。很快,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的乐谱放到了他的面前,随后《走进新时代》被拍成音乐电视。为了完成在万里长城上演奏这一壮观的一幕,长城上搭起三层高的红色琴台,五十多米高的巨型塔吊将钢琴搬上烽火台。就在那一刻,许忠深深地感到自己的音乐与时代是这样地紧密相连。从此,许忠的琴声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世界各地激情飞扬,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那典雅的殿堂里,通过卫星双向传送,将华人的音乐传向四方。为了家乡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他的琴声又一次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回荡。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人帮助过我,现在到了报答的时候了。”许忠这样说,也这样做了。作为艺术总监,他为筹备上海国际钢琴比赛日夜奔忙着。他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中国音乐人才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带领更多年轻人向艺术巅峰攀登。

  “音乐驾驭着我的生命前行。”许忠这样形容自己的世界,“每次音乐会结束,掌声过后,充盈着孤独。这幸福的孤独就是艺术家的人生。”.

TOP

《從毛澤東到莫札特》

很多人都看过吧,再推荐一下。
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http://mv.cns.vicdir.com/movie-4 ... aac-stern-china.htm
見証中國歷史的尤里西斯之眼
鏡頭下的《從毛澤東到莫札特》
文/楊忠衡

  一九七九年六月文革結束不久,正是中國百廢待興的時候,史坦以西方音樂大使的角色來到中國。他冒著惡劣的演出環境,汗流浹背的與李德倫指揮中央交響樂團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在上海演出法蘭克與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當時正逢盛夏,台下一片白衫扇影。群眾反應熱情,觀者無不動容。巡演過程被拍成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札特》(From Mao to Mozart),後來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把這次事件聲勢推到頂峰。

  這部影片的主題無疑是音樂,呈現許多史坦詮釋音樂的個人觀點:他提倡一種熱情的、誠懇的、發自內心的音樂美學。這部影片也呈現了許多音樂樣貌,不只是史坦演奏的西方古典音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傳統音樂。然而如果本片只是這麼一部「專業」的音樂紀實片,肯定無法贏得如今廣大世人的喜愛與矚目。

  有心的觀眾將發現,這部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毛澤東、也不是莫札特,而是觀賞者自己。這個特點特別表現在傑出的導演和攝影師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被隱藏的主角,是何其熱切而好奇的盯著史坦身邊發生的一切人與事。這也就是何以透過鏡頭呈現的世界,是如此充滿訊息與生命。從揮舞著長矛的京劇演員、專注練琴的孩子、阡陌上辛勤工作的勞動人民,乃至彈奏《彝族舞曲》少女驀然昂首的美妙弧線,我們感受到一種深沈悲憫卻又寧靜的「尤里西斯之眼」。

  表面上,是史坦不斷對中國人陳述他的思想和教誨,實際上全片卻無時不刻反映著西方人接觸這方純樸大地時,無限的驚訝與敬畏。我們不僅從這部影片看到音樂巨匠的燦爛交會,也見証到中國從封閉轉向開放的歷史心路,更重要是透過西方人的眼光觀察到中國人民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

  對於西方人和逐漸遠離舊時代的中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所帶來的文化衝擊與心理震撼將是永恆的,人們將世世代代藉此反思文化的昔路與前瞻,也因此本片價值肯定將隨歲月流逝而益顯珍貴。(DVD內文序)

我买的dvd里面有一个bonus:Issac Stern1999年再访中国。20年间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
这部纪录片看点非常多:其中李德倫和Stern的音乐对谈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担任翻译的女士太棒了!对外语学习和翻译感兴趣的同志一定要看一看,特别是和bonus里20年后为Stern作翻译的那个小伙子的表现对比。
79年的那位女翻译肯定不是搞音乐的,面对那样一场“牛头马嘴”的对谈,却翻译得恰如其分而准确忠实,真是让人叹服!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1-11 12:44 编辑 ].

附件

a0790baa716d6bc9e739eea28f697479.jpg (17.05 KB)

2008-1-11 10:19

a0790baa716d6bc9e739eea28f697479.jpg

TOP

请问你是在哪订的票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seven妈 于 2008-1-11 11:56 发表
请问你是在哪订的票呀?
上海票务
www.shtickets.cn.

TOP

谢谢,很好的信息。.

TOP

.

TOP

谢谢,订好了票,期待ing..

TOP

.

TOP

.

TOP

给了好帖~.

TOP

太好了,多谢啊。.

TOP

可惜第一项已经没票了。怪自己前几天没上WW..

TOP

请教,为什么我打开订票网页都是“已停止”,上面的妈妈是电话订票还是网上订票?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