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市一高中有无特色班

市一高中有无特色班

市一高中有无特色班,如题,谢谢!.

TOP

应该有的..

TOP

去年是所有推荐进去的组成了一个班.

TOP

市一中学丁梦怡同学荣获全国“十佳”小记者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06-13 07:30


  2007年5月3日至2007年5月6日,全国“十佳”、“百优”小记者表彰活动暨首届全国小记者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顺利召开。全国少工委副主任赵武军、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孙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溪、全国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秘书长丁廷臣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小记者代表以及参赛选手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海市第一中学初二(2)中队的丁梦怡同学她与20多位优秀小记者代表上海参加了此次活动。带着为上海争光,为学校争光的信念,丁梦怡自信而又沉稳的上台进行演讲。演讲时,她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演出自己的实力。5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同时宣布比赛结果。丁梦怡凭借自己的实力,被评为全国“十佳”小记者,在上海所有参赛选手中,她唯一获得此项殊荣。
  丁梦怡是市一中学大队部宣传部长,连续三年的大队委员生涯,让她学习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好地得到了锻炼。丁梦怡参与策划了很多活动方案:学校的艺术节、温馨教室评比、寻找爱的微笑、共青团标志大赛、升旗仪式等,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各种活动中,丁梦怡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努力创新,还不时地给其他同学出谋划策,从一开始的设想,到之后的计划书,最后到具体实施,她在享受这个工作过程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团结合作,体会着团结的力量。
  在大队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后,丁梦怡参加了中国小记者上海站选拔比赛,最终凭借自信与成稳顺利通过了选拔,在2007年2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小记者。
  在小记者站的学习中,她不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她认真努力的学习新闻知识,编写新闻稿,参加了多次采访:采访过上海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采访过上海市“恐龙”纺织集团董事长,采访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长等等。也主持了很多大型活动,例如:群贤杯首届上海市青少年双语作文暨朗诵大赛及大赛佳作选出版暨首批双语小记者入选仪式等。凭借每一次的出色表现,很荣幸的被推选为中国小记者上海站副大队长,并代表上海前去参加此次中国“十佳”“百优”小记者选拔。
  获奖后,丁梦怡说: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母校—上海市第一中学,因为是母校给了我磨练自己、提升能力、积累知识的机会,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中,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使我充满了信心,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此次比赛,也让我从中得到启示,汲取营养,结识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多经验与快乐,充实了人生。北京代表大会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生活中同样有成功与失败,所以不管碰到什么事,我都要以一份平静的心去面对,因为母校教会我胜不骄,败不馁,母校给了我拼搏的勇气!


市一中学刘文俊老师在华东地区生命科学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发布时间:11-08 00:00
    市一中学刘文俊老师在2006年5月举行的上海市生命科学大赛中,以全市一等奖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作为上海市唯一新课程高中教师代表参加华东地区生命科学教学大赛。刘文俊老师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华东地区新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
  此次华东地区生命科学教学大赛的教学用书是全国版的,学生是安徽黄山当地的,课题确立的时间只比教学比赛时间提前两周。但刘文俊老师以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严谨合理的教学设计、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及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不断出现的高潮,赢得了在场观摩教师的阵阵喝彩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刘文俊老师两次参赛的指导教师丁银娣是静教院生物教研员,她对刘文俊老师的参赛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体现与重新整合,到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予以了十分到位的指导和富有成效的帮助。体现了地区研训机构教师对基层学校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中的指导服务的作用。


市一中学曹嵘老师参加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
发布时间:12-31 00:00
    由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决赛于2006年12月24~26日在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举行。参加本次大赛的有来自全国相关地区的教育局局长及电教馆馆长、全国重点高中校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厥轩主任、谢慧萍副主任、静安区教研室黄根初副主任、上海各区、县教研室主任及25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教师共计500多人。
  参加本次决赛的455名优秀教师是由来自全国的4500多名教师中选拔出来的。静安区市一中学的曹嵘老师以一节《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课参赛荣获得一等奖,并受大赛组委会邀请,在东北师范大学附中上了观摩课(一共六节观摩课)。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教师400多人观摩了该课,并给予高度评价。该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及上海的新课程理念。市教研室王厥轩主任认为这节课展示了上海的水平。区地理教研员陆弘德指导了该课,并参加了整个评比、展示活动。



特招人数(该人数为各校艺术特招计划数上限)

市确定为2007年招生文艺特长生的学校(共30人):
市西中学      管乐15人、声乐5人             20人

民立中学      体育舞蹈                         5人

市一中学      舞蹈3人、声乐2人               5人



区2007年招生文艺特长生的学校(共45人):
育才中学      管弦乐18人、声乐1人、书画1人   20人

市一中学      民乐4人、书画6人                10人
民立中学      小荧星                            10人

上戏附中      表演                               5人


特招人数(该人数为各校体育特招计划数上限)

1、试办二线、市传统学校项目:(19人)

育才中学:(田径)4人

民立中学:(游泳)5人

七一中学:(手球)5人

华模中学:(篮球)5人

2、区体育布局学校:(56人)

市西中学:(排球)女2人;(篮球)男4人;(棋类)3人;

育才中学:(射击)2人;

民立中学:(游泳)5人;(排球)男2人;

华模中学:(击剑)6人;(网球)2人;

市一中学:(乒乓)4人;(羽毛球)2人;(射箭)2人;

上戏附中:(重竞技)2人;

七一中学:(武术)4人;(围棋)2人;

逸夫职校:(排球)5人、(乒乓)2人、(田径)5人;(重竞技)2人;

[ 本帖最后由 香茗一杯倚清风 于 2007-7-22 22:0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