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吐血推荐:一本基金投资的精品电子书,从零开始到基金行家

吐血推荐:一本基金投资的精品电子书,从零开始到基金行家

转贴:

吐血推荐:一本基金投资的精品电子书,从零开始到基金行家


本书的《后记》,大家尝尝味道先

把《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这个系列结束了。回想起来,有不少地方写的也不是很好,就是一种随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但基本上把我要说的都说了。

重新看看,也许“30,买基三步曲”反而是个核心。这三步完全是我自己归纳的,而且也的确是我希望大家去考虑的。“21,“核心式”资产组合”也是自己觉得一个很有意义的文章,因为好像没有别人把这个思想介绍过来,与之匹配的是“再平衡”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思想可以说有些新意,虽然是从美国人那COPY过来的。

对基金评价方式、定投、买入卖出策略、新基金、“恐高症”,其实有很多朋友已经谈论了很多,只是需要对新手不段的重复和灌输。很多东西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讲,恐怕才能让人听的进去。

有4篇关于美国基金的事情,全当听故事吧。

在论坛上泡了一个月,其实发现这种行为并不是符合我自己的投资观的。基金作为长期投资方式是不需要、也不应该这样的关注的。当你选择好一个基金,剩下的事情并不是很多。我们是投资人,不是一个小商贩。我们不能向小摊贩一样晚上回家就在油灯下面就开始数钱,这是不对的。而且,越是这样,心理越浮躁,更容易患得患失。
呵呵,写这些东西,论坛的斑竹恐怕会不高兴了。

对于新手,论坛肯定是个不错的学习环境,但对于一个有想法的投资人,天天泡在论坛上绝对不是好事情。但矛盾是:如果那样,论坛上的新手的问题谁来回答?谁能让大家成熟起来。我们是在投资共同基金,那就是一个共同的事业。.

附件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jpg (41.53 KB)

2007-4-17 07:42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jpg

wdtzgysj(Laok).rar (640.15 KB)

2007-4-17 07:42, 下载次数: 1203

TOP

1、基金的风险和第一支基金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连载) 作者:laok

  1、基金的风险和第一支基金
  在这个论坛上其实不短时间了,但一直是看客。有时想写点东西,但好像也沉不下心。今天周末,坐下来写点吧。就叫“我的投资观和投资实践“吧,应为我认为投资观甚至比投资实践更重要。
  投资基金我可以说既是一个老兵,也是一个新手。说老兵是应为我从00年在美国开始就投资每个的开放式共同基金(Mutual Fund),到现在依然在投;说新手,是国内的开放式基金不过从今年春节后才进入。
  钱到底是自己的,所以比较慎重,当然也花了很多力气去钻研。投资不是买小白菜,不搞清楚了,心里没有底是不行的。既然是共同基金,实际上就是大家把钱弄到一起投资。基金净值涨了,大家都赚钱,跌了,大家都亏。如果很多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不对,势必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操作,当然也就影响到我自己的投资利益(所以写这贴子,核心还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话还是想讲出来,咱们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共同赚钱。
  1、该把多少存款用来投资?
  看到过帖子,有说把的存款都投到基金了,也有说把私房钱全投进基金了。我真为这些朋友捏把汗。美国有个算法来估算你应该把多少资产用于投资,把多少用于保守的储蓄。这个算法很简单,就是你的年龄。如果你30岁,你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各种投资不超过70%。如果你40岁,那储蓄40%,投资60%。如果60岁,储蓄60%,投资40%。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越应该保守。(货币基金和储蓄是一类的啊)
  另外还应该有充足的“应急资金”,比如万一生病、失业等等。这样一旦有甚么事情你也不用临时抛售投资去解燃眉之急。
  当你用年龄算法分配了资金并预留了“应急资金”,你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投资,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让你倾家荡产。这点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你投资的心态。显然你用一种非常浮躁和压力巨大的心态去投资的时候,一定会去投机、赌博,而不是投资。
  
    2、基金的风险
  投资基金到底有没有风险?其实基金本质上还是股票。大部分人说有风险,也有人说没风险。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对。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虽然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将来,但我们也只能依赖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看看1925-2002年美国77年股票交易历史。如果1925的投资1美元在大公司股票上,到2002年,收益是1775美元。在这77年中,包含了多次股市崩溃。最终的收益依然是1775倍,而同期通货膨胀是10倍。如果你真能投资77年,显然大大的赚了一笔。平均每年收益12.2%。
  但这77年中,如果你独立的看每一年,却有23年是亏本的,最大一年亏损-43.34%。在其余的盈利年份,最赚的年收益是53.99%。 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0%。
  但如果你连续任意投资5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12%,最赚的为24%。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10%
  如果连续投资1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0.9%,最赚的为20%,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
  如果连续投资2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3.1%,最赚的为17.7%。没有亏本年。
  所以这就是结论,按美国的股市历史,如果你仅仅进行一年的投资,你亏的可能性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3%;做20年投资,就不会有亏损。
  没有算过也没有见到资料,如果只进行小于1年的投资,3个月或者1个月失败的概率有多大,我猜应该和抛硬币查不多吧。
  所以我认为: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当然这些概率是对股票而言的,或者说股票基金。股票是收益最大的,也是风险最大的,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当然你也可以投资债券,如果投资债券,按美国的历史,投资期在5年的时候,亏损的概率就不到5%了。当然也要看到在前面说的77年中,美国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只有6.2 %, 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变成了60美元。相比股票的1775美元,简直天差地别,但风险却小的多。显然,货币基金不会亏本,没有风险,但2%的收益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是4.5美元,还不抵通货膨胀。
  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期限。所以股票基金最好是用来养老和子女上大学。如果你3-5年就要结婚买房子,我建议你投债券基金吧,别把老婆也赔。如果你只想投个三个月、半年,还是货币基金吧。
  
    3、第一只基金买什么?
  很多人都是胡里胡涂的买了第一只基金,尤其是被银行的人一忽悠。
  买基金是投资,怎么也是投入个成千上万的,你买双皮鞋恐怕还得多转几个商店呢。我今年一月份准备开始投资基金的时候,花了整整一天把我周围的银行都转遍了,只是想了解点情况。结果有银行告诉我说现在价格太高,不要买了(那时股市还在1200点);有一个银行告诉我,“基金买完了”。当然还有推销保险的(说甚么大大的分红,最后一算,10年下来,收益一共10%)。最后,在交通银行,一个大堂经理和我聊了不少。虽然我不敢说她懂很多,但至少不乱讲。结果,我就从交行开始我的基金投资。
  第一只买甚么?坐在交行的大厅里,我一点谱都没有。人家又特别热情,推荐这推荐那但从我原来在美国的投资经验,我知道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定的。结果我最后买了2只她推荐的货币基金,同时把网上银行全部开通。
  我开了账户,也买了她推荐的基金。她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有了网上银行,后面买甚么就全在我自己了。
  所以,我建议第一只基金去买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再怎么买也不会有损失,但同时也就把所有要办的手续都办好了,流程也搞清楚了,也摆脱了别人的忽悠。
  显然这只是一个小技巧,完全是为了不被忽悠而糊里糊涂的买了只不知道的“鸡”回来。
  那第一只基金到底买甚么?我想这首先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你准备投资的年限。(关于风险和投资期的关系请看我前一个帖子)。如果20%的涨跌也只让你笑一笑,而且你要投资15年,那就投资股票基金吧。但如果5%的跌幅让你寝食不安,那我还是劝你投点债券吧。 无论如何,你先要确定投资甚么基金品种。要记住在不同的品种之间收益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品种确定了,再确定是哪个公司的那种基金。晨星网站上有所有基金的评估和收益统计。我个人喜欢广发,上投和易方达。基金的选择至少4星以上吧。
  国内的基金很多是混合式基金,纯粹的全股票基金很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决定了这个基金的特性。比如广发聚丰,股票可以占95%,而广发稳健,股票只能最多占65%。显然聚丰就会比稳健涨得快跌得狠。又比如上投双息,股票最多75%, 就算他不是一个新基金,在牛市中,也要比上投阿尔法涨得慢。这些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些基金之间仅仅用收益率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的。在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问,为什么XX基金涨得比XXX基金慢多了?甚至还要要求基金经理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是必然啊。
  还有不能以短时间论英雄啊。最近易基50风风火火,可半年前他可是易系中最差的。股票不可能买了就涨,那些现在上涨的基金,只是他重仓的股票现在涨了而已。没有涨的那些基金,只是时机不到。况且,我要买入的时候,我当然希望我的基金还在低位。去追逐那些涨起来的基金,同时希望他涨的更高,我觉得不踏实。
  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内的排位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教课书上说,第一只基金买“指数基金”。这我不同意。在美国市场,我同意这个观点。在中国,我并不同意。这涉及到一个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问题:市场是有效的吗?我认为美国的市场基本上是有效的,但中国的市场恐怕连半有效市场都不是。在一个基本无效的市场,跑赢大盘是很可能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投资一个“指数基金”。更何况,中国的指数基金和真正的指数还有不少的差距。
  我也同意新基金不是个好选择的观点。
  我觉得一个老牌基金公司下的老牌劲旅基金恐怕是一个好选择。比如广发聚富,上投阿尔法等等。.

TOP

4、不买新基金
  我不会去投资新基金,因为我找不出投资新基金的理由来。
  唯一能说的上得一个理由是:认购费比申购费要低, 不过也就是0.3%。一天基金的涨幅也不止这么多。
  不买的倒是有好几个:
  1、3个月的封闭期受不了。3个月资金不能动,而且新基金从零开始建仓,在牛市中肯定不如旧基金跑得快,因为仓位低啊。在熊市中倒是比旧基金跌的慢,但如果那样,过了封闭期再买,不是可以买到比1元还低得净值?
  2、一般来说新基金都有好的基金经理,但总是新的团队。基金不是单单靠一个基金经理就能打天下的。让他们磨合一下,我再参与有甚么不好。
  3、基金净值低的基金,尤其是累计净值低的基金,如果基本上发行的历史相同,那净值低的就不是好基金啊。不瞒您说,我手上的基金全部是累计净值排名前10位的品种。对净值的不关心也可能和我有在美的投资经验有关。我在美的基金,净值从12美元到40美元都有。而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基金先锋公司的SP500指数基金现在的净值是122美元。
  上投发的成长先锋新基金两天又提前结束认购。先锋和阿尔法满仓都是95%的股票,但阿尔法强调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的平衡,而先锋着重于成长。这样看了先锋更激进些。不过,这也不至于引诱我去认购先锋。三个月以后,先锋打开了看看到底有甚么不同再说也不晚。
  顺便说说复制基金。在美国我到也见过复制基金,但一般是旧基金“关门”以后,在打开一个新的复制基金。之所以旧基金要“关门”(停止对新用户申购,但一般对旧用户依然可以申购),是因为基金太大了,不好操作了,所以暂时“关门”。这时候也许同样的基金公司、基金团队再推出一个类似投资策略的基金给新用户。这样既保证了旧用户的收益,也给新用户有所选择。但国内的复制基金好像不是这个目的,唯一的目的好像是降低净值而已。旧基金开放着,新基金也开放着。一样的策略,甚至一样的股票,干吗要去买新基金呢?
  
    5、关于基金定投
  我支持基金定投,我也正在用定投的方法来进行投资。
  首先,我得说我没有本事去预测市场,我也没有看到听到有人能预测市场。巴费特也说他不能,皮特林奇也说他不能。美国有个数学家觉Garzarelli提前一个星期预测到1987年10月12日的黑色星期一,一炮走红。但这后面10年,她又预测了14次,结果对了5次。还不如抛硬币。
  当然谁都希望在股市跌的时候买入基金,但我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股市是不是会跌。一个办法是等,还一个办法是碰。我不想等,因为70%的时候股市是上升的,而且投入的越晚,可能的收益就越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碰。我就采用定投,涨也罢,跌也罢,反正我是长期投资,只要在平均成本上就满足了,超额收益我可不去想。
  关于定投,好多人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决定当然是因人而异。
  实际上,我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和定投结合的办法。当我第一次把银行的存款投入基金的时候,我基本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实际上我是在较短的时间分批投入的,这样降低偶然涨跌影响)。而后来每个月的结余工资是采用定投的方式来存养老金。
  我认为定投最大的好处实际上是心理上的。投资中最忌讳的心理是“贪婪”,而绝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贪婪,结果就过于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把握股市的波动获得额外的收益,最终是获得了“额外的损失”。定投就可以逼迫你克服你的贪婪。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非常有纪律性的投资方式,别去考虑股市的涨跌,也不要试图抓住这种涨跌。要注意严格的投资纪律性在投资上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去看很多基金的基金招募书,大家都会强调基金经理会用严格的纪律性进行投资。人都是贪婪的,没有纪律,最后一定害了自己。
  当然把手上的10万元分成100份,定投100个月显然是很可笑的事情啊。所以我建议你手上的钱一次性投入,以后每月结余的钱做定投啊。.

TOP

6、分散投资和再平衡
  分散投资越来越时髦,似乎也的确是很好的办法。基金不就是分散投资的典范吗?只是是不是买一堆股票或者一堆基金就是分散投资了? 答案其实不是。
  最理想的分散投资应该是投资在互相不相关的投资品种上,比如股市、房地产、黄金甚至古董等等。但对我们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用资产组合来进行分散投资呢?
  显然,我们还得寻找那些互不相关,或者相关很小的证券品种。从大类上讲,股票和债券是独立的。从小类上看,大盘股和小盘股也似乎相关性不大,价值股和成长股也相关性小。所以首先是要决定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其次在股票中应该尽量覆盖“晨星九方格”的全部。有理论说,总体收益的决定部分就是股票和债券的比例。
  显然股票收益高,但波动也大。债券收益低,波动也低。两者一综合,中等收益,中等波动,这还好操作。股票基金的组合,我倒是没有办法了。去好好研究过中国晨星对我国基金的分类,怎么我看上的基金无论名字叫甚么(比如大盘,小盘,价值或者成长),都被晨星归类于大盘成长类基金。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些基金是很相关的。去看看他们的重仓股,的确也有很多类似,结果就是一起涨跌。所以试图通过不同种类的股票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恐怕现在在国内是很难达到。
  再说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当然是股票配置越高,收益就越大,风险也越大。只是要注意一条,国内很多基金其实都不是纯股票基金,比如广发聚富,好像股票配比最大也不超过75%。从这种意义上这种基金本身就已经配置好比例了。
  其实单单配置了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还远远不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好像还没有看到任何人讨论过。就是比例的再平衡。
  比如你按照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涨的快,债券涨的慢,比例变成8:2了,怎么办? 这时候要买掉股票,买如债券。如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成了6:4,这是就要买掉债券,买入股票,使比例回到7:3。这就是再平衡。
  再平衡是很蹊跷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你是卖掉一个上涨快的优良资产,买入一个下跌或者跑的慢的不良资产,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纪律性投资来进行卖高买低的过程。另外再平衡也是保持你风险等级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人用历史数据做过归算,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远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
  一般1年到1年半做一次再平衡。
  原理上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只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的组合就差不多了。但我还是愿意多买几只股票基金。原因很简单,也是平衡风险,平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风险。
 
    7、波段操作
  我知道波段操作是非常危险的,而这种危险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波动性. 但我也知道我经常会被贪婪所诱惑, 老试图去尝试进行选时操作. 所以后来我就采用一种办法, 实在想进行波段操作的时候,就去读读投资方面的书, 那里面无一例外的告诉你不要去做什么波段操作以获得超额利益. 这样,我也就会平静点, 放弃这个愚蠢的念头. 所以这个帖子也是给我自己写的, 时刻提醒我不要试图去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波段操作成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那些波段操作成功人的得意也实在让你眼红. 波段操作好像又是那么的容易实现, 放着钱不拿,岂不是太愚蠢啊?
  可是,我还是认为该放弃波段操作. 大师没有一个是波段高手, 而抄股抄砸的各个都是玩波段的. 这本质是一个市场是否可以预测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知道市场是不可以预测的. 可还有那么多人不信,还有那么多人要去试验, 还有那么多人相信预测. 可见贪婪的力量是多大.
  一次波段操作不难. 但一旦走上波段操作的路, 你要10战7胜才会超过那些傻傻地跟着大盘起起落落的人. 这恐怕谁都没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吧.
  关于波段操作的危险性有很多文章论述过了. 不再说了. 波段操作不但害他们自己, 同时也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
  美国人有个简单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规定: 一个人在卖出或者转出一只基金后, 必须等60天以后才能再买入这只基金.
  顺便说点对基金评价的问题. 基金不是神仙, 不过是股票的组合. 大盘涨, 基金涨, 大盘跌, 基金跌. 所谓的基金抗跌也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股票组合, 大家有涨有跌, 平均下来比单一股票震荡要小. 但大家都跌的时候, 他也不可能不跌. 甚至短期内, 大盘涨, 基金跌也不是不正常. 在论坛上常常看到对基金的评论是基于1个月,甚至1个星期的表现来作出的. 如果真是这样做短线, 干吗不去做股票啊?
  其实基金是给懒人的和笨人的投资工具. 就应为我们懒,我们笨, 所以我们花钱雇佣基金经理来打理我们的财产. 如果你认为你聪明得可以纵横证券市场, 何苦和我们一路呢?.

TOP

8、美国基金之我见
  在美国的时候投点美国的基金, 回国以后依然用网络的方式投资美国基金. 几年下来, 多少有点感想, 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但不保证我说的都是对的啊.
  首先, 美国投基金的人比咱们多. 这和他们的退休制度密切相关. 一般每个人都有个退休账户, 和咱们一样, 这个账户中个人出一部分, 单位出一部分. 不同的是这个账户里的钱你在59.5岁以前是不能提出来的, 否则要上重税. 但你可以投资. 绝大多数人就把这个账户里面的钱去投基金, 这就是所谓的401K计划. 大多数工薪阶层也就是靠这些钱来养老.
  其次, 中国的基金比老美的最大优势是不用上税. 在美国赚的钱, 每一分都要上税. 这东西很复杂. 美国政府也是靠税来控制和调节投资人的投资方式. 比如短期投资的税要比长期投资的要重. 比如分红约多, 税也就越多等等.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 你也只好去做长期投资, 事实上这样大家都得利. 另外还有些限制波段操作的办法, 比如卖出到买入同种基金的时间必须大于60天. 小于3个月的投资赎出费在1%以上等等.
  再有, 美国很多基金是没有申购费用的, 叫”No-load fund”. 也有有申购费的基金. 基金的管理费也不是统一的. 从0.3%到3%都有.
  基金的品种很多, 不但分股票和债券式基金. 在股票基金中很清楚地分着大盘成长.大盘平衡, 大盘价值, 中盘成长,中盘平衡, 中盘价值等等. 还分欧洲基金, 新兴地区基金等等. 另外还有行业基金, 有色金属, 能源, 房地产, 卫生保健等等. 这样在做资产组合时候就比较容易.
  另外网上操作很容易, 任何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都非常容易.
  我也就想到这些, 如果大家还有疑问, 我知道的,一定回答啊.
  
    9、再说“不买新基金”
  在“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中我说我的观点是不买新基金。其实写那篇的时候,我也只是凭借我的对基金运作的认识来写的。好像很多人还是有疑义.
  花了点时间,我去研究了下历史数据,再次证实了我的观点,而且结论也让我大吃一惊。
  我比较了2个基金公司的老基金和新基金。上投和广发,都是我喜爱的基金公司。
  先看上投,4月18日上投双息停止认购,6月23日开放申购,今天是9月19日。比较了双息,阿尔发和中国优势,结论如下:
  4月18日 双息累计净值 1.00   阿尔发 1.3773  优势1.4964
  6月23日 双息累计净值 1.0086 增长0.86%  阿尔发 1.8044 增长31%  优势1.9115 增长27.7%
  9月18日 双息累计净值 1.0418 增长4.18%  阿尔发 1.9152 增长39%  优势2.0128 增长34.5%
  再看广发: 5月11日 广发策略停止认购, 8月15日开放申购,比较策略,小盘和聚富,结论如下
  5月11日, 策略累计净值 1.00 小盘 1.6547 聚富1.5265
  8月15日, 策略累计净值 0.99 跌1% 小盘 1.7969 涨8.6% 聚富1.5944 涨4.5%
  9月18日, 策略累计净值 1.0404 涨4% 小盘 1.9207 涨16% 聚富1.9750 涨29%
  也就是说当时你不买双息,买了优势,现在多赚30%, 当初不买策略,买了聚富,多赚25%.
  My God!
  当然现在是个牛市,双息和策略和老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相同.但差距如此大,的确是我没有想到的..

TOP

10、没有救世主
  几天的工夫居然写了上万字的东西,这是我开始也没有想到的。好像也算有些人喜欢,谢谢大家。其实这些东西也是给我自己写的,平常是有很多感想,但也没有好好总结。当写成文字的时候,不得不更深得想一想了。写下来,给大家看,更重要的是也坚定自己的理念。
  我要强调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投资观和实践,只是”我”的,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但辨论的时候,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就显得很霸道的样子。其实我早说了,我也不过是新兵,绝对不在高手之列。大家互相学习而已。
  但我觉得投资理念真的很重要。其实买新基金也好,买旧基金也好,定投也好,不定投也好,做波段也好,长期投资也好。对于我们小打小闹,其实能有多大的区别?我只是认为既然做一件事情,恐怕还是要把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尤其是得有个理念。无论你怎么想,但总要自己想清楚,把自己投资的逻辑想清楚,别一会跟着甲,一会听着乙。万一失败也是自己的事情,别怨天尤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只篮子”。我到觉得这只篮子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好它。
  我的基金我做主。呵呵。.

TOP

11、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
  
   投资有风险,而风险的承受能力就取决了你可能收益的大小。其实每个人的抗风险的心理能力都不一样。在一本英文投资学基础上看到一个”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翻译给大家,也算我的原创啊。呵呵。
  我觉得这份题目很不错,而且我觉得隔段时间就应该再做一遍,因为你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了,承受能力也就不一样了。
  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
  1,选择最适合于你对投资理念的描述
  A,我的主要目标是得到最高的长期回报,即使我不得不忍受一些非常巨大的短期损失。
  B,我希望得到一个很稳定的资产增值,即使这意味着比较低的总回报。
  C,我希望在长期回报最大化和波动最小化之间进行平衡。
  2,当你购买股票或者基金的时候,请对下列因素分别回答A,非常重要,B,有些重要,C,不重要
  A,资产升值的短期潜力
  B,资产升值的长期潜力
  C,对于股票,这个公司被其他人收购的可能性
  D,过去六个月盈余或亏损的情况
  E,过去五年的盈余或亏损的情况
  F,朋友或者同事的推荐
  G,股价或净值下跌的危险性
  H,分红的可能性
  3,你会把5000元投入到下面的项目中吗?请分别回答YES/NO?
  A,有70%的可能性,你的资产翻一倍到10000元。而有30%的可能性把5000元都输光。
  B,有80%的可能性,你的资产翻一倍到10000元。而有20%的可能性把5000元都输光。
  C,有60%的可能性,你的资产翻一倍到10000元。而有40%的可能性把5000元都输光。
  4,假设你要在下面两个基金中做选择,你会选哪个? 每个基金都含有6支不同种类的股票,在过去12个月中,下表显示了每支股票的收益情况。
  基金A
  股票收益
  A  15%
  B  -8%
  C  25%
  D  12%
  E  8%
  F  -8%
  基金B
  股票收益
  H  7%
  I 6%
  J  5%
  K 4%
  L  6%
  M 2%
  5,如果你的10000元的投资亏了2000元,你会怎么办?
  A,割肉,卖掉基金
  B,保留着,有50%的机会反弹,有50%的机会再损失2000元
  C,不知道
  6,假设你在一个基金上投资了10000元,但一个星期中亏了15%。你看不出是什么原因,大盘也没有跌这么多,你会怎么办?
  A,补仓
  B,清仓,然后投入到一个波动小的基金中
  C,卖掉一半。
  D,等着价格反弹再卖掉
  E,什么都不做(觉得这是正常的)
  7,下表中显示两只基金在过去两年中每季度的收益情况,你选择买哪只?
       基金A  基金B
  1   8%   4%
  2   -3%   7%
  3   13%   0%
  4   13%   3%
  5   -12%   3%
  6   24%   1%
  7   -5%   3%
  8   9%    5%
  8,作为一个投资者,和其他人相比,你怎么评估你的投资经验?
  A,非常有经验
  B,比平均水平高
  C,平均水平
  D,比平均水平低
  E,基本没有经验评分
  1,A 15,B 0,C 7
  2,A) A 0,B 1,C 2
  B- E) A 2,B 1,C 0
  F–H) A 0,B 1,C 2
  3,A-C) Yes 5,No 0
  4,A 10,B 0
  5,A 0,B 10 C 10
  6,A 15,B 0,C 5,D 0,E 10
  7,A 10,B 0
  8,A 20,B 15,C 10,D 5,E 0
  
    评语
  0-11分 请避免风险,买货币基金吧
  12-33 低风险债券
  34- 55 高风险债券
  56- 77 股票债券混合式基金,大盘股,蓝筹股。
  78- 99股票和股票基金。低分的话,买大盘价值型股票,高分的话买小盘或者大盘成长股
  100去赌博吧.

TOP

12、如何评价基金的风险和收益
  大家都知道有不同类型的基金, 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之类,也知道这些基金风险从高到低。但股票基金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恐怕就没有太多的人清楚了。
  比如,有多少人知道上投先锋、上投优势、上投阿尔法和上投双息之间到底有多少区别?
  又比如上投阿尔法和广发聚丰谁更激进,谁更保守?
  通过“投资风险心理承受”的测试,你大概知道你希望的基金是什么样,所以你必须去了解基金的特性,才能取得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基金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策略,也就是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一个是资产配置,也就是一个基金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投资策略是很重要的问题,但说老实话,我看了很多基金的策略,并没有看出太多的明堂,而且在国内的股票市场,你也很难严格的讲股票分类,比如什么是价值型股票,什么是成长型股票。那这件事情就由基金经理去考虑吧。
  我想主要谈的是资产配置的问题,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激进程度。先以上投公司的基金为例吧。
  新基金上投先锋、旧基金阿尔法、中国优势都是股票基金。哪个更激进?也就是哪个风险更大而收益更多?其实这些可以从基金招募说明书看到,只是恐怕没有几个人去看那东西。
  上投先锋:股票投资比例为的70%-95%,债券为0-30%,不低于5%的现金。
  阿尔法: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总资产的60-95%,其它为5-40%,其中不低于5%的现金
  中国优势:股票投资比例为30-95%,债券为0-50%。
  现金部分是为了确保正常赎回而保留的,一般都不能低于5%,所以股票最大的比例就是95%。显然股票比例越大,风险和收益就越大。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先锋和阿尔法比优势要激进。先锋股票的下限是70%,阿尔法是60%,也就是在熊市的时候,先锋也要保留70%的股票,阿尔法要保留60%的股票。熊市股票下跌,当然股票份额越多,跌的越很。所以先锋比阿尔法又要激进。
  这样就可以比较出来,先锋最激进,阿尔法其次,优势最弱。
  再看上投双息,在正常市场情况下,本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总资产的 20%- 75%,债券为 20% -75%,在极端市场情况中债券投资最高比例为 95%,股票投资最低比例为 0%。显然这是一个平衡基金,他肯定比优势更平稳。
  再看广发公司
  聚丰:股票比例为60-95%,债券比例0-35%
  聚富:股票比例为20-75%,债券比例20-75%
  稳健:股票为30%-65%
  小盘:股票为60%-95%,债券为0-15%
  策略:股票比例为30%-95%,债券比例为0-65%
  可见从激进程度从高到低看,小盘最高,然后聚丰,策略,聚富,稳健。
  也可以看出,聚丰和阿尔法基本在一个风险收益水平上。
  大家可以自己比较各种基金,这样也就知道哪些基金是你所需要的。要注意,即便是同种风险收益水平的基金,也不意味着同涨同跌,只是从长期来看,应该在同一水平上。
  千万不要别人说这个基金好,你就买,那个基金不好,你就卖。好坏是相对于风险啊。.

TOP

13、 我为什么选择广发和上投
  我很喜欢广发和上投公司,这不是从广告上得来的结论,而是数据的显示。中国晨星网站(http://cn。morningstar。com)是我最喜欢的基金评价机构。 从那里不但可以得到对基金的评级,还有不同时期的排名。前文说过,我对6个月以下的业绩不感兴趣,不认为能代表什么,另外对新基金我也不是那么信赖。
  晨星一年期评级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过去12个月的收益和波动情况(也就是风险),所以是一个综合评级。晨星是很权威的,在美国晨星也是很权威的。
  先看评级,就看06年8月的评级。股票基金被评为5星基金的六只,广发小盘成长,广发聚富,华夏大盘精选,上投摩根中国优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鹏华中国50。广发和上投占了一半。
  再看广发的其他基金,广发稳健被晨星分类到配置型基金中,也是5星。广发聚丰尚未到一年,不参加晨星评级,但聚丰2006年来的收益排名第6,超过广发聚富和鹏华50。所以我认为它至少是准5星基金,我也相信到了一年,聚丰一定能拿到5星。广发策略是新基金,暂不考虑。也就是说,广发4只老基金,都是5星级基金。
  上投老基金就两只,中国优势和阿尔法。优势是五星,阿尔发不到一年,但在2006年的排名中高居第二。显然我相信到10月份它成立一年后,一定可以拿到一个5星。双息和先锋都太新,不去考虑。这样上投基金的5星率也是100%。
  再看其他基金公司,
  易方达,四只基金参加晨星评级,2个四星,一个三星,一个一星
  华夏,6只基金,1个五,2个四,2个三,1个一
  富国,4只基金,1个五,2个四,1个二
  景顺,4只基金,1个五,2个三,1个二
  ……
  我认为,评价一个基金公司的好坏,可以看他所有的基金的平均水平。当然广发和上投就是我的首选。各个基金都是5星或者未来的5星。
  另外我也喜欢易方达策略和富国的天益,这有历史原因,这两只基金也是两年评级的五星。
  晨星的评级是排队评级,5星基金只有所有基金的10%。天益在一年收益中排第7,刚刚被排除5星的队伍,但他的拆分总让我耿耿于怀。易策最近表现是不好,但1年排名还是在第15。不过易策投资目标中“积极把握市场波动所带来的获利机会”也让我不很舒服。但既然已经持有了,就再看看吧。
  我最喜欢广发策略“买入持有”的策略,这让我感到踏实。但广发策略到底太新,等再过段时间我会多多关注。.

TOP

14、别患“净值恐高症”
  发了两个帖子谈我对新基金的看法,结论是不买新基金、,但好像并不让很多人信服。想来想去,恐怕还是一种我称之为“净值恐高症”的心理。好多人在说“净值越高,风险越大”,“净值高了,没有上涨空间”,基金公司未来迎合这种心理,就来个拆分或者复制发行2号,把净值打回1元。当然还有拼命发行新基金。倒是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居然形成抢购风潮。似乎买不到这种低净值的基金,就丢失了投资的大好机会。
  真的我们恐惧高净值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是“净值恐低症”。
  我们假设两个基金,同样的投资策略,同样的投资组合,同样的股票仓位,甚至同样的基金经理,也就算一个复制基金吧。
  基金A,现在净值1.5, 基金B,净值1.1。
  当你手上有10000元的时候,你可以买到6667份A基金,9091份B基金。显然你拥有更多的基金B的份额。
  但由于同样的投资方式方法,甚至买同样的股票。一年以后,基金A拥有的股票涨了10%,净值也就到了1.65。 基金B同样也涨了10%,净值到了1.21。 可是你的基金市值都是11000元。无论买A还是买B,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赚了10%。反之亦然,要跌,大家也一样跌。
  一样的投资方式方法,就意味着同样的收益,也意味着同样的风险,同涨同跌,百分比都是一样的。收益只和你的投资总额和单位基金的涨跌比率有关,和净值高低以及份额多少没有关系。
  基金公司经营的好坏是看总资产的增长情况。总资产的增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基金份额的增加,一个是单位份额价格的提高(也就是基金净值)。总资产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2%也就增加了,收益也就增加了,所以他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两个指标。由于“净值恐高症”的影响,基金公司就来个拆分、复制,结果一下吸引了无数新的基民,公司即便不去增加净值也可以得到巨大的收益。
  可对个人来讲,当我们投入一个基金后,份额就基本恒定了(除了红利再投资)。我们关心的只有净值的提高了。基金拆分复制都是基金公司为扩大基金总份额玩的游戏而已。
  撇开基金总份额的变化,假设一个基金没有新申购也没有赎回,那总资产的变化就单单反映在净值的变化上面,资产增加,净值就高,资产减少,净值就低。也就是运行好的基金,净值就高,不好的基金净值就低。比如两个同期成立的基金,都经过一年的运行,都是股票基金。一个净值涨到1.1,一个净值涨到1.5,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面,一个赚了10%,一个赚了50%。 你说哪个基金好?哪个值得你再投资?所以我是“净值恐低症”。
  那净值有顶吗?结论是净值没有顶。其实股价也是没有顶的,只要这个公司不停的赚钱,股价当然也就不停的上涨(短期由于投资者心理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波动不算)。
  基金公司是一个投资公司,只是专门投资证券而已。投资越好,总资产就越多,净值也就越高,咱们的收益也就越大。不要去考虑股票的问题,你会说一个投资公司总资产越多,经营的越好,风险就越大吗? 总资产会有顶吗?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净值恐高症”,是因为咱们把对股票的理解加到了基金头上。基金公司的操作实际上是在低价位的时候买入一只股票,当股票涨到一定的时候,股票的风险增加,基金公司就卖出,风险也就跟着卖出,资产从股票变成了现金,净值没有降低。买出以后,基金的风险就没有了,因为手上全部是现金,哪里有风险? 这时候再买入低风险的股票,再等着他涨,风险高了,再卖出。结果总资产在增加,净值也在增加,但风险并不累计。
  所以基金的风险是基金手上的那些股票的风险,股票越多,风险越大。这和基金净值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关系。
  我以前的文章举过一个例子,美国一个很著名的基金先锋标准普尔指数500基金,净值是122美元。他是一个指数基金。80年代末创立的时候是20元,现在是120元。我想也许几十年以后,我们也会看到中国100元净值的基金。
  再举一个例子,同是富国基金,天益现在拆分了,今天的净值1.0368, 天利净值1.0925。 可我们都知道,天利是债券基金,而天益是股票基金,天益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天利。
  上一篇文章,我说了我喜欢上投公司和广发公司,除了新基金,他们的老基金都是净值排位靠前的基金。
  兄弟们,别怕净值的高低,不要去考虑这个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咱们的基金净值会一样持续上涨,这是没有顶的。.

TOP

15、给基金新手的一些建议
  搜狐的“基金天下”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基金论坛,给很多人一个机会发表自己对基金的见解。无论是“新手”还是所谓的“老手”都可以从中获益。开放式基金是“共同基金”,是咱们大家一起把钱放给基金公司帮咱们赚钱。从某种意义上,咱们才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如果咱们的目的不明确,不一致,基金经理也会变得无所适从,那咱们的收益自然会受到影响。咱们是“基友”,是同样的目标,咱们内部不是博弈的关系,不是我赢你输的关系,要赚咱们一起赚,要亏咱们一起亏啊。所以我更希望咱们都成熟起来,这样整个市场也会成熟起来,咱们才会财源滚滚。
  看了很多帖子,问问题的新手居多。新手多了,自然论坛也就容易显现出一种浮躁的情绪,所以也就会有人说“很少看基金论坛”,这一点都不奇怪啊。很多问题的确非常非常难以回答,比如“看看我的基金组合”,比如“哪只基金好”,比如“该赎回还是申购”等等。网下也有很多朋友寻求我直接的建议,我一般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只说投资原则。不是说我不想提建议,但实在是难以回答。投资是很大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作主。(见没有救世主–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0))。
  非要给建议,我想我也只能从投资观上写点东西给新手。大家一起讨论吧。也写了10多篇关于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虽然想到的都写了,也是算一个连载,但还是不系统,因为写的时候是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现在归纳一下,算个索引吧。
  当你对基金有些初步的了解(推荐:基金投资入门系列贴汇总【新手必读】),比如基金是什么,什么是股票基金,什么是债券基金,什么货币基金后,也决定你想进行投资后,下面几个问题你是要认真考虑的。
  1、确定你的投资目标
  投资目标就是赚钱,呵呵,这是肯定的。问题是你的胃口有多大?你想一年翻番?还是20年投资,每年10%的收益?你是想存养老金?为孩子上大学做教育基金?还是想为了后年结婚买房子?还是别人都投资,你有存款,不投白不投?
  千万要记住的是投资是有风险的,期望的收益越大,你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投资不是投机,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没有一夜爆富的事情。但是投资期越长,对风险的平滑能力就越强,(见基金投资的风险--我的投资观和实践(2))
  结论是如果你不是做长期投资计划,就别投资基金。
  、确定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你能承受多少风险?尤其是对你财产的短期变化,你心理到底能承受多少?建议你去测试一下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1)。希望你真的认真做做,看到结论你就对你自己有个了解,也对你的投资方向有个了解啊。
  3、看看你有多少钱可以去投资
  这也是一个风险的问题。投入的越多,风险越大。(见该把多少存款用来投资?--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千万不要把老本都投入啊,那就是赌博了。
  4、选择什么样的基金
  我的连载中有四篇涉及到这个问题。第一只基金买甚么?--我的投资观和实践(3),如何选择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2),再说如何选择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7),我为什么选择广发和上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3)。总之,选择一个好的基金公司,选择一个适合你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千万不要被银行忽悠了。
  5、新基金和旧基金的选择
  我的观点是更关注旧基金,不担心净值的高低。也有三篇文章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别患“净值恐高症”-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
  后来又写了两篇,还说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8)和不喜欢2号--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9)
  6、如何操作?
  写了两篇,一个是关于基金定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5)和波段操作--我的投资观和实践(7)。我支持定投,反对波段操作。还有两篇是分散投资和再平衡--我的投资观和实践(6),分红真的那么诱人吗?-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6)我想,如果这些问题都基本清楚了,而且自己都认真思考了,形成自己的投资观,你也就不在是一个新手了(呵呵,自买自夸啊)。
  同不同意我的观点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这些问题你都认真思考了,你就会很清晰你的目标和行动在哪里。我想这是最根本的。
  感谢基极天下斑竹把我的系列做成连载我的投资观和实践。其实我写了这些,对我自己也是非常好的总结和提高。
  感谢大家。.

TOP

16、分红真的那么诱人吗?
  如果问我喜欢分红吗?我会说不怎么喜欢。给钱不要,难道不是傻子啊?
  呵呵,那看是给的谁的钱啊。分红是基金公司给咱们的奖金还是红包?嘿嘿,都不是。分红不过是把本来就是咱们的钱又还给了我们自己,不过是把咱们左口袋里面的钱放到右口袋里面而已。难道就为这咱们还得感谢他不成?
  有过一次分红经历的人都知道,分红后净值下跌,而且分多少跌多少,分得越多,跌得越狠。咱们来算笔账,暂且不考虑申购/赎回费用,也不考虑净值的涨跌,用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这样好算。
  假如一个基金净值2元,明天来个大分红,10份基金分10元。呵呵,真是大大的分红啊,可这是天上的馅饼吗?算一算吧。
  比如今天,你投进去10000元,买了5000份(2元一份啊),价值也是10000元。明天一分红,10份分10元,你5000份结果分了5000元红利。你有5000份基金和5000份红利。可是呢净值也跌到了1元了啊!(10份分10元,就是1份分1元,净值就跌1元),结果你还是10000元资产。其实什么都没有得到。如果你采取现金分红,你又拿回来了5000现金,实际上你就投入了5000元在基金上。如果你选择红利再投资,结果又买了5000份基金。份额倒是从今天的5000份变成了10000份,可净值从2元变成了1元,结果资产还是10000元。
  这不是穷折腾吗?如果你要考虑申购费,嘿嘿,申购费可是不在分红内啊。在上面的例子中,虽然你现金分红,可你申购的时候的手续费可是概不退还啊。
  为什么分红后净值会跌?比如分红前,一个基金有25亿份,净值是2元,总资产就是50亿元。来个10份分10元,就是分掉25亿元的红利,这时候总资产就变成了25亿。25亿的资产,25亿份的基金,当然净值只有1元了。
  转过头来再看前面我这个极端的例子,有没有感觉象基金拆分啊?我这个是1拆2啊,而且不象基金分拆,还可以允许你现金分红。基金分拆完全就是红利再投资啊。
  回到开头的话,红利本来就是咱们自己的钱,基金公司用咱们自己的钱来给咱们发红包啊。
  其实你再想想,分红和自己主动赎回又有多大区别?除了赎回费。
  为什么会有分红?分红实际上是从股票那里学来的东西,基金分红在美国和税制有非常大的关系。另外也是很大程度上迎合我们的心理。但我不觉得分红是”落袋为安”,你如果要真想”落袋”,直接赎回好了。
  我建议大家采用红利再投资吧,你要那点分红的现金干什么呢?你拿走了现金,实际上是减少了投资规模啊。才看到一个数据,美国道琼斯指数是不计算分红的。1896年,道指为40点,1998年,道指是9181点。如果考虑分红,并使用红利再投资,你猜1998年道指会是多少?652230点!也就是经过100年,如果你使用红利再投资,你的收益是采用现金分红的65倍!
  还有一点,为了多分红,基金公司就的准备大量现金,那就是要抛掉股票。股票抛掉了,咱们靠什么赚钱啊?老实说,没看出所谓分红式的基金有什么好处。.

TOP

17、再说如何选择基金
  基金选择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前面写过一篇如何选择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2),只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比较了各种基金的不同。在这篇里面,想从一些技术指标来比较基金,选择你所需要的东西。 这篇文章可能有点难,也有点枯燥,但投资到底是大事情,花点力气去弄懂他们会有很多好处的。
  中国晨星网站所有基金的主要数据。除了每月进行星级评定以外,其实还给出了很多具体数据。事实上从这些数据里面可以看出比单纯评级更多的东西,只是很少人去看懂他们。
  投资基金,其实我们最关心两个东西:收益和风险。收益比较好测量,从晨星网站上很容易可以看到1周,3个月,6个月,1年,甚至2年的收益情况。
  但风险怎么量化呢?到底两个资产配置基本相同的基金哪个更激进,哪个更稳健呢?如何在收益和风险之间选择平衡呢?其实我们可以让统计数据来说话。
  在晨星网站上,每个基金都有”风险评估”一项。如果是一只一年以上的基金,那么在这项里面会有六个指标:平均回报、标准差、夏普比率、阿尔法系数、贝塔系数和R平方。
  举个例子,今天是2006年9月27日,晨星上公布的统计数据到9月22日。来看三个我喜欢的基金:中国优势、广发聚富和广发小盘。
  中国优势 广发聚富 广发小盘
  平均回报 105.97% 92.76%  112.45%
  标准差  28.12%  20.39%  26.84%
  夏普比率 2.51   3.13   2.74
  阿尔法  26.84   35.39   35.80
  贝塔   1.14   0.81   1.04
  R平方  0.67   0.66   0.63
  说老实话,这些数据具体怎么算出来的我也不清楚,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但我基本能明白比较这些数字能看出什么。
  平均回报我想是按照今年快10个月的数据去推算一年的回报。从这三个基金的收益来看,小盘最好、优势次之、聚富最差。当然是越大越好。
  标准差是表现基金的增长率的波动情况,也是是平均涨跌幅度的变化。显然优势波段最大、优势次之、聚富最小。也就是短期风险优势最大,聚富最平稳。当然是越小越平稳。
  夏普比例是综合了收益和风险的系数,基本上上收益比风险。是越大越好,也就是高收益低风险。在这三个基金中,聚富最好,小盘次之,优势最差。
  从中就看出来,如果你喜欢高收益的,选择小盘,如果你喜欢平稳的,选择聚富,如果要在收益和风险中得到一个平衡,也选择聚富。
  这个结论基本上和从资产配置上的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阿尔法是代表基金多大程度上跑赢大盘。当然是越大越好。广发小盘跑的最快。
  贝塔也是相对于大盘的波动情况,如果是一个指数基金,那就是1。比1大,说明比大盘波动还要大,比1小,说明比大盘波动小。中国优势波动最大,聚富最小,甚至比大盘波动还小。
  R平方代表和大盘的相关性,如果是1,表示和大盘完全相关。
  简单说回报和阿尔法是收益,大的好。标准差和贝塔是波动,越小越平稳。夏普指数是两个的综合,在收益或者风险相同时,越大越好。
  要非常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在同类基金中进行比较,也就是相对于同样的标准。用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去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这些系数得到的结论有时候是不统一的,但基本可以看出一个明堂。
  我们再来看今年最差的一只股票基金:万家公用事业。
  平均回报 26%标准差16%夏普比率1.27
  阿尔法  -7贝塔0.69 R平方0.72
  可以看出,回报远远低于我前面说的几个基金,但比聚富还平稳,波动小。可只平稳没有收益有什么用?所以可以看出夏普比率就很低。从阿尔法上看出,他居然是个负数,也就是落后于大盘。
  当你确定了你的投资方向和风险承受能力后,当你具体想比较几只基金的时候,比如是中国优势还是广发小盘,还是富国天益,还是易策的时候,这些指标会个你一个很好的参考。
  不过,咱们国家的基金发展还很短,数据可能还不具备太大的代表性,但至少是个参考啊。.

TOP

18、还说新基金
  前面写了两篇关于新基金和老基金的问题,一篇关于高净值的问题。(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别患“净值恐高症”-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 )
  有不少读者同意,也有不少置疑,但至少在牛市中买老基金好像比较容易接受。可似乎又有一个观点在流行“牛市买旧基金,熊市买新基金”。所以还是想写第三篇关于新旧基金的问题。
  我这里所说的新旧基金当然都是优秀基金公司下面的优秀基金经理运作的基金。老基金当然有不少垃圾的,这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啊。
  牛市里面,老基金收益大,好像大家容易认同。重要原因其实是仓位高,这样股市一上涨,当然收益就明显。一个满仓的老基金,很容易大盘涨5%,他也涨5%。新基金才开始建仓,仓位很低。比如一个10%仓位的新基金,大盘涨5%,他的净值也许只涨0.5%。当然跑得慢啊。为什么新基金要一个封闭期?就是为了建仓。在建仓的过程中,当然不希望有赎回,影响整个基金的运作,所以封闭。即便过了封闭期,其实新基金的仓位也很低,一般也就30%-40%,而老基金70-80%的仓位是很常见的。
  再看熊市。对老基金,显然大盘跌5%,他也会跌5%左右,激进一些的基金会跌得更多。那新基金却跌得少,这也是显然的事情,原因还是股票仓位的问题。那这是不是就得到“熊市买新基金”的结论?我说不是啊。
  首先,你怎么判断市场是牛还是熊?这变成一个市场预测的问题了。你怎么知道市场要变成牛或者熊?当你发现市场已经变化了,恐怕也就来不急了。换句话说,如果你真能预测到市场变熊,那当然是什么股票基金都不买好啊,比买新基金更好。等到市场到了最低点,再进入啊。呵呵,这不过是个梦想而已。据说广发10万用户,去年在最低点那天申购基金的只有三人。你会是这十万分之三的人吗?
  其次,如果你买了个新基金,过了三个月的封闭期,逐渐仓位加起来了,当仓位和老基金在一个水平上的时候,新基金也就和老基金没有什么区别了,大盘跌,他也跌啊。你所希望的新基金优势也就没有了。
  实际上,新基金所谓“抗跌”的优势完全在于仓位低的缘故。如果一个老基金把仓位降下来,一样和新基金一样抗跌。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基极的仓位都有一个幅度的原因,比如广发聚富,最低股票仓位可以到20%。这就是为了在熊市抗跌啊。
  股票仓位低,现金或者债券多,当然抗跌。最抗跌的是现金啊,管他牛熊,都不跌啊。
  所以,如果说“牛市买激进基金,熊市买稳健基金”,我想可能更合理。基金之所以基金就是因为股票仓位高,之所以稳健是因为股票仓位低。
  上投先锋和要发行的广发大盘,都是比较激进的。现在股市上涨,你不能指望他的净值涨得比阿尔发,小盘之类的快,因为还没有建仓。而双息是个比较稳健的基金,即便他满仓了,你也不能指望他也跑的快。
  如果你认为股市会上涨,推荐激进的股票基金,如果股市会下跌,持币观望吧,或者买可以转换的债券基金。如果你把握不住,买个稳健的旧基金也许比新基金还好。抗跌不抗跌,和基金新旧没有关系,只和基金的风格有关系,和仓位有关系。
  不过,还是那句话,你能预测市场吗?其实这就是为什么要做基金组合的原因,也是测量你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因,也大大和你投资期限有关系。(给基金新手的一些建议-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5))
  还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为什么认购费比申购费低?如果新基金比老基金还好,那应该认购费比申购费高啊。又便宜又好的事情恐怕没有啊。.

TOP

19、不喜欢2号
  先说我的观点,买2号还不如买1号。我不喜欢2号,甚至不喜欢发行2号的基金公司。
  复制基金美国有,但都是在1号基金关闭的时候,再发行一个类似的基金,基本同样的投资策略,基本同样的管理班子。之所以关闭旧基金,一般是因为旧基金盘子太大,不好操作了。这样暂时把旧基金对新用户关闭,以保证旧基金的正常运行,当盘子小下来以后,也许再开放申购。但考虑到新用户,所以弄一个类似复制的基金给新用户开放。
  对国内的2号基金,想来想去,还是为了把净值降下来,“吸引”新用户,吸引那些患了“净值恐高症”的新用户。
  和1号相同的投资策略,相同的基金经理,甚至相同的仓位和持股。就算这些得以实现,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年以后,2号基金的净值也涨上去了,到1.5甚至2元,是不是还要发行3号? 以后再来4号,5号?
  这是一个解决办法吗? 显然比较滑稽。
  有人说,市场就是这样样子,大家都“恐高”。净值高了,不但没有人申购,还有人赎回。基金不公司不发行新基金,不发行2号,就难以生存。
  这我同意。市场的确不成熟!但问题是谁来改变这个现状。“恐高”完全是个观念问题,这需要大家去共同努力改变这个认识,让大家都成熟起来。
  这是谁的责任?要我说,基民有责任,基金公司也有责任!这是我们共同的事情,我们是要双赢。市场推广,观念改变,你说基金公司没有责任? 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没有责任?
  可基金公司却靠发行2号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我们的利益谁来保证?谁让我们成熟起来。 发行2号,不但是不让基民成熟,改变观念,反而是助长基民的“恐高症”。让新基民更不成熟,更担心净值的增长。
  我喜欢上投,他们不怕净值高,不但不搞复制、拆分,也不怎么分红来降低净值,他们甚至暂时封闭双息的申购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要知道封闭了基金,就意味着没有新的申购,也就没有新的管理费和申购费。为基民着想的公司,我当然喜欢。
  原来,我其实也很看好易方达和富国,可自从他们发行2号和拆分以后,我心里就开始不舒服啊。
  基金公司啊,我们把钱让你们打理,第一个是要我们信任你,帮助我们,否则要你何用?我相信其实你们绝不糊涂,那干吗不给我们讲讲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2号基金的申购费还有比1号更贵的,唉,这让我怎么说呢?
  如果你把2号完全当成一个新基金,我的观点在这三篇里面,(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 还说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8),关于“净值恐高症”在下面这篇里面,别患“净值恐高症”-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 ).

TOP

20、贪婪和恐惧
  10年前,就有朋友鼓动我去炒股,可我胆小,没有去。其实到不是担心亏或者赚,而是担心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看着他们炒股,就知道最后我会落到一个地步:永远后悔。赚的时候后悔,后悔没有多赚,卖早了。亏的时候更不用说,自然是后悔啊。 如果真到这种天天后悔的地步,那个钱不赚也罢啊。
  据说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是由贪婪和恐惧而推动。我不知道市场到底由什么推动,但我清楚我自己是经常被这两种情绪夹击。虽然投资基金,远远没有炒股那么”刺激”,但到底不少钱投在里面,能不贪婪、想不恐惧也难啊。
  自从开始写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连载),就有些朋友把我捧为”高手”,其实自己知道如果我真是”高手”,我也就不用写这些东西来总结自己的思想,明确自己的观念,摆脱那些”贪婪和恐惧”。
  其实,现在就处在这种环境中:十一以后,市场到底什么走向? 恐惧它跌?贪婪它涨。?论坛上的很多人好像都处在这种状态中。看跌的清仓,看涨的补仓。看不清的,到处打听小道消息。
  越来越发现”纪律性”投资的重要性了。
  在关于定投那篇文章中,我说过我喜欢定投,而且认为定投是克服贪婪的一个好办法。后来看到一个专家在说定投的时候,曾经说定投不用看大盘,什么时候都可以。仔细想想,的确好像很有道理。
  还有一个流行的办法我也看好,虽然我没有实践过。就是所谓的定点买卖。就是给自己一个定点:比如涨10%,那就一定抛。跌10%,也一定抛。这样即不会被套很深,也不会流失自己的利润。我喜欢这个主意,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纪律性的办法。
  纪律性给你一个克服贪婪和恐惧办法,而克服了贪婪和恐惧,也许你的投资境界就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昨天刚好收到广发的一个宣传手册,其中就讲到广发的风险控制机制,重要的一条就是纪律性,比如持有一个股票不超过他流通股的2%,比如投资一个行业的资产不超过总资产的10%。这些都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即便看到再好的机会,纪律就是纪律。
  是的,严格的纪律必然会失去一些机会,但他却保证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犯错误。而且,纪律保证了你心理的平衡。
  波段操作一般来讲都是无纪律性的产物。所谓对买卖的判断,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平衡贪婪和恐惧。更多不是看技术指标,而是心理承受的结果。高抛低吸肯定会给你带来好的收益,但问题是如何做到?靠心理来打赢这个战斗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毫无疑问。在”分散投资和再平衡”里面,我曾经介绍过一种方法”再平衡”,其实那就是一个种纪律性的高抛低吸。
  我曾经在美国的一个网站上看过一份文件,实际上是自己和自己签署的合同,内容主要是自己把自己的投资哲学写下来,包括什么情况下买,什么情况下卖,投资目标是什么,期限多长等等。然后要求自己签字画押,放到抽屉里面。每次要操作投资的时候都拿出来看看,看看是不是自己违反了自己的合约。
  所以有时候想想,也许机器人去投资恐怕比人要强点,虽然他没有人那么聪敏,但比人守纪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TOP

21、“核心式”资产组合法
  在这篇里面给朋友们介绍一种基金组合的思想,这也是我自己现在采用的方式。但好像并没有看到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所以就单独提出来和大家分享。
  有朋友问起我自己的基金组合,我回答是“广发小盘、阿尔法和中国优势是我的核心,另外还有些易策、天益等等”,实际上我是采用一种叫“核心式”的基金组合思想。也就是围绕一个核心来构建你的资产组合,尤其是你拥有3只以上的基金时。
  投资组合中的核心实际上是用来保证你最终投资目标实现的核心部分。理论上他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可靠的、甚至你会感到无聊的部分。他不大会暴跌暴涨,也不会是一个黑马或者新星,他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老黄牛的角色,默默地拉着你的投资组合稳步前进。
  如果可能,这个核心应该在你资产总额的70%-80%,至少也在50%以上。
  最好的核心基金理论上是一个大盘基金,而且应该是一个价值和成长平衡型的基金。也就是在晨星投资风格箱中的第一行的中间格。如果按照投资策略,上投阿尔法倒是符合这一标准,所谓的哑铃型投资方式-平衡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可惜他实际上却被晨星分配到了大盘成长类基金)
  上述的都是一个理想情况的要求。但在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设计这样一个核心,好像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当然这个核心和你的投资风格有巨大的关系。
  比如对我而言,我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受能力90多分,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1) ),还有20多年的投资期,而且并没有把我的老本都投资在基金上,所以我倾向一个激进的投资组合,当然我也会选择一个激进的组合核心。因此,在我的核心里面,不但有阿尔法,而且有中国优势和广发小盘,是一个大盘和小盘结合,而且偏成长类的基金组合。
  以广发基金为例,如果你是没有我这么激进,比如一个混合型的投资者,也许你可以选择广发聚富来担当你的核心部分。如果再稳健一些,也许广发策略、广发稳健都是核心基金的选择。
  除了核心部分,你还有20-30%甚至更多的部分是你的非核心部分。在非核心部分,你完全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去尝试各种基金。比如你有一个稳健的核心,你就可以尝试很高风险的其他基金,如上投先锋、国际配置QDII、行业基金或者任何你看好的黑马、新星作为你的非核心部分。甚至,你可以选择一些股票作为非核心部分。
  不指望非核心部分是一个稳定的部分,他是一个动态的、高波动、高风险,也许是高收益,也可能是高亏损的部分。它是一个你投资组合中活跃的、激动人心的部分。如果你对你自己的判断充分的信任,也许在非核心部分,你还可以去追逐一下波段,看看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你无法摆脱“净值恐高症”,也许你可以试一试在非核心部分放点高净值的家伙。
  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你可以采用“再平衡”(分散投资和再平衡--我的投资观和实践(6) ),这样对你的组合有很好的帮助。
  现在在热抄的“富国天合”所谓“核心+卫星”二次超越其实和这个思想同出一辙。只是富国天合由于政策的原因还不能直接拥有其他基金,最多是一个复制其他基金的重仓股(对这一点,我很不清楚他如何去实时地知道广发公司或者上投公司的重仓股),而咱们自己却没有这个限制,咱们可以真正做到FOF。
  “核心式”资产组合其实并不限制在基金投资上面,其实你所有的投资都可以遵循这种思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你的储蓄、国债、国库券、房子、集资建房、和朋友合伙的公司都是你的投资,他们共同成为你的投资组合。所有这些总盘子中,你也许应该有个稳定的核心。千万不要把他们一个个独立开来,这样就象把一个基金中的个股独立看待一样失去了最终目标。.

TOP

22、态度决定一切
  在论坛上呆得越久越深刻理解“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
  毋庸讳言,论坛上的确有不少对基金很有心得的朋友,但也不乏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基友。而且,往往后者的问题更让你不知所措。回答问题是小事,但我真为这些基友们担心。咱们这是在讨论投资,是成千上万的钱,可不是小孩过家家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这句话:“理性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元素”。什么才是理性?看过我前面20多个帖子的朋友都知道我反对波段操作,支持定投,反对抢购新基金,也不喜欢2号,也不大喜好分红,不怕高净值。。。。我当然不会说喜欢这些或者不喜欢这些的就是“理性或者非理性”,但有一点我想大家都会承认那是非理性的,这就是糊里糊涂买基金。
  林奇把这种称之为“Charmin综合症”。Charmin是美国宝洁公司出的一种卫生纸,几乎在美国任何一个超市里面都可以看见。林奇说,很多人在买宝洁公司股票前花的时间还不如花在挑Charmin卫生纸上的时间多。这就是Charmin综合症。稀里糊涂,懵懵懂懂地就把大把的钞票投入到一个未知的领域,而且还不想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这和闭着眼睛打扑克有什么不一样?
  在咱们这个论坛上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都可以发现,在这里Charmin综合症恐怕并不罕见啊。
  不说那些被银行忽悠的基友,就说那些其实已经知道一些概念,却不想花点时间多做点功课的朋友。总希望得到一个具体的建议,总希望有人帮他做个决定,甚至连论坛里面置顶的帖子都不想多看一眼。不读书不看贴就想发财,门都没有啊。
  老兄,那是你自己的钱啊。多做点功课吧。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投资这点数学恐怕是上初中以前就学过了的,其他的就是概念了。投资不是比IQ,比的是谁更理性。而理性的前提恐怕就是理解,要理解就得花点时间吧。
  说到这里,又想起另外一句巴菲特的话:投资“主要是在于避免做出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在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明决策”。翻译成我的话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说到心理上,这是“自制”还是“自信”的问题。定投实际上是一种自制,而波段操作必须自信。在投资上,我宁愿自制,而不是过分自信。
  很喜欢一个故事:如果你给每一个英文字母A-Z相应的分数,A=1,B=2,……Z=26,那么每个单词所有字母得分都可以得到一个总和。知识(Knowledge)得分98,勤奋工作(Hard work)得分99,态度(Attitude)得分才是100。.

TOP

23、我在美国买基金(上)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有好讲的东西,大家就当听故事吧。
  第一次接触个人理财其实是被朋友忽悠的。一次朋友约我去他们家玩,本以为是PARTY,结果到他那才知道是家庭理财产品推介会,而且也有点直销的那种味道,发展会员,一层一层等等。
  理财产品就是讲共同基金。我对参加他们的销售网络没有兴趣,但知识到是长了一点,也带了点宣传品回去。后来一个是经不住朋友的诱惑,也是自己对此还是有些兴趣,结果就踏上了“贼船”。转过头来想想,营销方式和国内也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是我当时接触到的是称之为“家庭理财顾问”的一种职业,其实和买保险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的第一只基金是PUTNAM公司的一只免税的政府债券基金。因为我当时希望是一个风险很低的基金。这的确是一个很低风险的基金,好像从来没有亏过。(插个趣事:你看美国的股票网站,绿色是涨,红色是跌啊,正好和咱们相反。我看美国的基金,希望天天是绿色啊)。这只从来没有亏过的基金,每个月都定期分红,而且还不用上税。好像很好吧?嘿嘿,年收益4%!美国有些小银行的定期也有这个利率啊。
  就这样保持了两年,突然,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件事情,不对头啊。我是几乎什么风险都没有承担,但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为什么我不稍微承担点风险,去得到点利益呢?
  又去PUTNAM公司的网站看。PUTNAM是美国一家有80年历史的投资公司,光各种基金就有上百种(美国好像一共有上万种共同基金)。那时候才开始认真接触基金。不瞒您说,你想你第一次接触基金的时候,那些名词都够你受的,那还是中文的。我得去看英文的说明啊!那可知道什么叫丈二和尚了。可是为了赚钱,就有动力啊。
  第一件事情是要搞清楚有没有任何隐藏的费用,然后就是怎么买,怎么卖。因为我不想通过那些中介了(其实中介也不从我这里拿钱,我只是不想让他们干预我独立的思考),所以全部得靠自己。慢慢搞清楚了,就开始选择基金。美国好像很少有混合式基金的,要么是股票,要么是债券,但分类特别细。有根据企业规模的,有根据行业的,有根据地域的。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资产组合,就选收益最高的基金。结果选了一只能源基金,实际上是石油类的,包括美孚、壳牌等等公司的股票,两只国际基金(一个大盘股,一个中盘股)。其实好多东西都是我后来才搞明白的,这三只基金都是风险最大的基金品种,所谓的热门基金。我到的确花了很多时间,但实在是知识、能力有限啊。
  持有石油基金的时候特别有意思。也许石油涨价只影响到你汽车的油费,对我可是大大的不同。世界油价和我的基金净值有密切的关系。结果我得去关心中东的政治局势;得关心中国的经济形式,因为中国是世界原油最大的进口国;我还得关心美国南部的飓风,因为得克萨斯是美国的石油基地;还要关心美国冬季会不会是暖冬,因为如果冬天暖,取暖用的油就会少等等等等。哎,当那种世界顶级公司的股东也不好过啊!
  持有国际股票就得关注从拉丁美洲到北朝鲜的形势。拉美股市这两年是世界上最火爆的地区,而北朝鲜的局势直接影响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大股市。那时,我要看的大盘从纽约到伦敦,再到德国,再到日本。真真感觉到俺们是世界公民。.

TOP

24、我在美国买基金(下)
  你们都可以想象单买行业基金和国际基金显然是风险很大的。好在起起伏伏,最后倒是没有亏钱。但意识到这种风险,就开始更多的学习基金的东西。上的最多的就是美国的晨星网站。里面的“投资教室”(http://www。morningstar。com/Cover/Classroom。html)上面的四部教材(股票、债券、基金和投资组合),172个独立文章,800多道习题,全部让我翻了几遍,后来还让我全部从网站上抠出来,打印装订,成了我的投资宝典。
  经过学习,显然就得改变策略啊。首先,我和PUTNAM公司拜拜了,虽然是80年的公司,可他的基金大部分都是3星,2星。理论上,是可以哪个公司的基金都买点,但从操作方便和品牌效应的考虑,最后我基本上是投靠了先锋公司(VANGUARD)。先锋公司和富达公司(Fidelty)是美国的两大基金巨头公司(林奇就是富达的一个基金经理)。
  现在我的基金组合就基本上是个合理的组合。我的核心是由三只美国市场基金组成,一个是中盘平衡基金,一个是大盘成长基金,一个大盘价值基金;另外拥有25%的国际基金,包括12%的新兴市场基金(如拉美、俄国、东亚等等);还有一支卫生健康业基金。
  晨星在美国也很权威,他们不但给每个基金甚至股票分等级、评论等等,我还特喜欢他的X-ray(X射线)功能。你把你的基金组合输入进去,包括你投入的资金,他会根据现在的净值和每个基金的持股情况,归算出你大盘成长股、大盘平衡、大盘价值、中盘、小盘各占多少比例。还有美国股票占多少,国际股票占多少,甚至每只股票占的比例(因为会交叉持股)。这样你对你整个基金组合的总体情况就非常清楚了。
  咱们现在可是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股东,从微软到IBM,从辉瑞药厂到通用汽车,从波音到沃尔马,俺们都有股份。当然还是世界上其他公司啊,什么丰田、沃尔沃啊。嘿嘿。
  今年的总体收益和我预想的差不多,也就是10%多点吧。我组合的起伏显然比中国基金组合的起伏要小得多,偶然能到1%,一般都是0.5%的日起伏。但今年从5月份开始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有10%吧,现在已经回升了不少。这次主要是由于连续提高利率造成的,现在利率基本稳定下来,股市也就回升。
  我现在可好,白天看中国的大盘,晚上9点半以后就可以看纽约的大盘。早上起来再看看美国基金的涨跌,然后上班。呵呵,刺激啊。
  咱们现在可是真希望世界和平,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啊。.

TOP

25、我的买入策略
  首先我必须明确地说:这只是我的买入卖出策略,不是你的,而且丝毫没有任何意思把我的策略推销给你。你看这篇文章,就当是知道有人怎么做而已,千万没有任何建议和指导的意思。
  不到20天里,已经写了20多个帖子。关于这个题目,一直没有敢动手。朋友们可以看出,我的帖子一般都是比较宽泛的,不大涉及到特别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基金或者具体的手法。我不会去预测大盘,也不会给朋友具体推荐你该买什么或者不该买什么。我更希望咱们自己都独立思考,真正“我的基金我作主”。从另一个方面,我也是在逃避谴责。投资这种事情关系重大,我可担当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啊。
  但买入卖出策略涉及到太具体的问题了。我必须要一再强调这只是我的策略,是我在现在情况下的策略,是我有了较多盈余的情况下的策略。你的事情,还得你自己作主啊。
  先说买入策略。
  对基金的选择,我已经在很多帖子里讲了,不再重复。
  我喜欢定投,原因不再去说。我现在就在定投。定投在两个基金上,一个是易策,一个是易积。之所以在两个基金上,完全是为了把这两笔钱分开。一个是为了给女儿,一个是为了自己养老,都是目标15-20年。易方达最近批评的声音很多,我到不是很介意,一来我是定投,净值涨不上去也没有什么,正好多买点份额。二来,对半年以下的业绩,我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于定投,我的观点很明确:非常喜欢。涨了,满足了短期利益,跌了,满足长期利益。呵呵。
  我是把每个月的部分结余用来定投的。偶然发点横财又决定放在基金里面时,我会进行一次性的投资,或者说在很短的时间范围内快速投资。我不会把这些钱分到每个月的定投里面。我喜欢纪律性,不喜欢做波段,也不会预测市场。我崇尚自制而不是自信,崇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我的策略是“不求最低,只求平均”。如果资金量小,我会随时投入,钱到就投,不管大盘。择日不如撞日。如果量稍微大点,我会做个一个月内的定投,每星期投二次,从而得到一个一个月的平均效应。
  之所以这样做,我有几个认识:1,股市大部分时候是上涨的,(这也是看历史数据,美国股市70%的时候是上涨的),所以越早投入越好。2,中国的股市波动很快,一个月以上的波动,我也就认为是“长期”现象,不是我能等到的了啊。3,给自己一个纪律,不要在贪婪和恐惧中煎熬。
  核心还是一个理念:不预测市场。
  如果市场风险实在很大,我会选择一个稳健的平衡性基金,万一下跌,就转换到基金的股票式基金。
  要说明的一点是:所谓长期投资并不是指长期抱着一只基金不放。我认为长期投资是指不是以做波段为目的,通过卖高买低来投机赚钱,而是指通过整个市场的增长来实现一个长远的目的。也就是我认为当你发现你所持有的基金出现问题时,你转换成另外一个(货币基金除外),这同样是长期持有策略。在长期持有的思想下,这种转换是不需要考虑大盘的涨跌的。在高点,你抛出这个基金,同样在高点进入另外一个基金,或者在低点抛,低点进。这都和大盘基本无关。这种转换,我认为不和长期持有矛盾。.

TOP

26、我的卖出策略
  这篇其实是上篇“我的买入策略”的继续。
  不算货币基金(我一直把货币基金等同于储蓄),从我春节左右进场的时候到现在留下的基金也就四只了,广发小盘,上投优势,易策和富国天益,彻底抛弃的包括大成债券、银河收益、合丰成长(现在叫泰达成长)和华安宝利。他们都持有的很短,都没有超过3个月。
  我卖出这几只基金决不是做波段或者认为他们的表现不好。
  在年初的时候,我开始搭建我的投资组合的时候,债券是占了一部分的。由于我当时是在交行开户的,就选择了大成债券(当时的4星),华安宝利和银河收益两个配置型基金,都是5星,合丰成长是去年的冠军,当然也是5星。
  到4月份,我首先是调整了整个思路,开始走激进的股票基金投资路线,首先把大成债券转换成上投阿尔法。
  其次,当时合丰成长变成了泰达成长,整个基金公司的股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认为这会给他下面的基金有根本性的动荡,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所以就讲合丰成长转换成易积。果真如此,合丰成长从3月份的5星跌到现在的3星,排名从去年的冠军跌到现在的50、60位。
  银行收益更邪门,我看到他们的一季报,发现他的总资产只有6000多万。我记得好像如果一个基金不到5000万就要关门了,所以立刻把他抛弃。他在2月份还是5星基金,到今天却是1星,虽然资产回到2亿多,但我想我当时的做法非常正确。
  买掉华安宝利则完全是嫌我持有的基金太多了,想集中在广发和上投上,所以就把他们转换过去了。
  6-8月的震荡中,我没有抛出任何一只基金,就看着潮起潮落。
  我的卖出策略也许可以总结如下:
  1、如果我的投资目标变了,我肯定要改变投资组合。比如当我越接近退休,我的投资组合就会越稳健。
  2、如果基金公司发生变化,例如合丰成长那样,我会考虑卖出基金。如果单单基金经理发生变化,我会抱着静观的态度。中国的基金大多数是采用集体作战的形式,经理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的一环。
  3、如果我发现我犯了错误,我会立刻改变这个错误。银河收益就是一个错误,我应该先去看他的季报再买,其实05年底,他已经只有不到1亿资产了。我被那个5星给哄了。如果错了,我不会等他赚回来再卖掉。我一定会立刻卖掉,转换到另外一个基金,无论是亏还是赚,越快越好。
  4、我在购买的时候,选择的基金都是4到5星的。如果一个基金跌到3星3个月,我会给他黄牌,如果持续6个月,我想就是红牌了。晨星评级是一个相对评级,他不是由大盘决定的,而是相互比较的结果。
  5、我不会因为基金的绝对涨跌来决定买卖,也不设置一个止损线。因为涨跌很多是由大盘决定的,我更看重相对评价。我知道有很多人这样做,也好像不失为好办法,但觉得不是我的类型。我宁愿做鸵鸟,损失太多就不看而已。呵呵。
  6、如果一个基金出现问题,我会去选择一个替代品,把他转换过去。这种转换不会受大盘的影响。高到高,低到低而已。
  核心还是一个理念:不预测市场,主要看基金公司的基本面。
  这基本上就是我的买入卖出策略。还要再次强调:这只是我的策略,绝对不推荐不建议给任何基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自己的事情还的自己办啊。.

TOP

27、美国的指数基金
  有基友让我写篇关于指数基金的东西,尤其是介绍一下美国的指数基金。那我就写点,把我所了解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而已。
  如果你在美国第一次购买基金,去咨询朋友或者财务顾问,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推荐指数基金,尤其是先锋500指数基金。
  顾名思义,指数基金就是跟踪一个特定的证券指数,基本按照指数的制定方法来配置所持有的证券品种和比例,是完全被动的一种基金。指数怎么调整,基金就怎么调整。显然,指数涨多少比例,基金净值就涨多少比例。
  这就带来一些好处。
  首先,指数基金一般都有非常好的分散投资效果,尤其是跟踪大型指数的基金。比如前面说的先锋500指数基金,就是跟踪SP500(标准普尔500指数),他是由美国最大的500家上市企业构成的指数,覆盖各个产业。
  其次,由于是被动基金,那么就和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没有关系,因此也就不用关心谁是基金经理。
  第三,由于指数的编制都相对稳定,因此股票的买入卖出都很不频繁,这样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也就是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这点要特别说明。在美国,基金的管理费不是一个统一的数目,不象在国内一个基金发行的时候,就标定了管理费,比如股票基金可能大部分都是1.5%,而指数基金有0.5%,有0.75%等等。还要强调的是管理费和我们经常关心的申购、认购、赎出费不是一个概念,这几个费用都是一次性的,只有在你交易的时候才产生。而管理费是年年都扣的。比如1.5%的管理费,那无论这个基金运作情况如何,是赚是亏,都要扣的。也就是你总资产无论多少,都要扣除这笔费用,然后再算净值。也就是如果一个基金什么股票都不买,就是现金放在那里,一年以后,净值都要跌1.5%,这是被基金公司拿去了。所以你可以想想,一个100亿的基金,一年的管理费就是1.5亿,即便他什么都不干,这就是为什么基金公司要拼命发新基金,扩大旧基金规模的原因。显然这管理费是被我们承担着的(当然股票交易的费用是要由基金的管理费承担的),我们当然希望管理费越少越好。美国的基金管理费一般只是给你一个大概数,而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的。指数基金由于交易少,管理费就低。比如先锋500,他的管理费只有0.18%,而美国平均大盘平衡股票基金越1.02%。别看这点差别,利滚利,时间长了可不的了啊。
  第四,这个和市场的规律非常有关系。那就是所谓市场是不是有效的,或者说市场是不是对的。这个概念有点复杂,简单的结论就是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是对的,你就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基金经理可以长时间的超越大盘。也就是长期投资,选择指数基金其实是最佳的选择。但这个理论很有争议,巴菲特就说: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他就会一贫如洗。巴菲特、林奇这些大师都是反对这个理论的。但是对于一个常人,你没有大师们的水平,也许还是认可这个理论比较好,尤其在美国市场。据说美国能跑赢大盘的基金经理不到一半。
  美国有250多种指数基金,跟踪几十个不同的指数。例如:
  S&P 500
  500个全美最大的股票,包括价值型和成长型,代表大盘股
  S&P 400
  全美501到900的股票,基本上是中盘股
  Russell 2000
  全美1001到3000位的股票,代表小盘股
  还有国际市场指数、行业指数等等。
  不同的基金公司经常对同一个指数都发行自己的指数基金,但略有不同。先锋500是非常著名的指数基金,现在规模近700亿美元,1976年成立,现在净值约120美元。晨星评级4星。最好的一年收益37%(1995),最差的一年-22%(2002),其实就是标准普尔500的情况啊。
  国内的指数基金的情况我没有心得,没有买过。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不认为中国的市场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相信有非常多的信息是业界外人士不知道的。而且从实际结果看,跑赢大盘的经理很多,所以我暂时不会去关注指数基金。.

TOP

28、别和基金谈恋爱
  9月底,广发聚富和聚丰的双料基金经理易阳方在广发网站上发表一篇文章“选股如选妻”。选股如选妻,也不是易阳方的发明。类似的表述一直都有,尤其是那些崇尚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的投资者之中。价值投资的经典语录之一“一朝买入,永远持有”更和应验了这种说法。也许这对价值型基金经理选股来讲,恐怕是至理名言。我也希望他们按照这个方式去选择股票。
  但我要说“别和基金谈恋爱”。
  在我的博客里面,就有朋友留言说“我怎么觉的这东西(基金)蛮象情人,老是让人放不下,总是心挂挂。”,也有朋友说“我蛮喜欢新基金,期待他诞生,关注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痛,分享他的乐,忽然,有一天,一抬头,一回首,却发现他却已如一个美女或若一个美男,让你欣让你疯狂。而这其中滋味,犹如这人生,没有永远的痛,没有永远的乐,只有一种信念向上向前,这都是一种财富”等等。
  那种迷恋之情溢于言表。我想每个投资基金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情怀,他高兴,你兴奋;他伤心,你消沉。而且,如果有人对你持有的基金表示不恭,你会大怒、愤慨;当然如果你持有的基金被别人也喜好,你会把对方当成知己。呵呵,我说的没有错吧,因为我就这样啊。
  可我一定要说:别和基金谈恋爱。
  我们喜欢那些基金,甚至喜欢基金后面的基金公司。可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只基金。千万别“情人里面出西施”,无论她怎么样,都是她好。显然,如果我们开始选择正确了,我们会为我们的选择而自豪,为我们自己而自豪。如果我们选择错了,我们却会非常的遗憾,以致于我们甚至不敢承认我们犯了错误。追求自豪和回避遗憾的心理,会常让我们过长的持有一只坏基金。而且持有的时间越长,就感情越深,越不想卖,虽然她已经很不可爱了。
  别爱上基金,别用感情替代了理智。
  其实即便我们爱上基金,基金和基金公司也未必爱我们。其实根本谈不上“谈恋爱”,最多是个“单相思”。就象这两天,广发公司升级计算机系统搞出的各种毛病,你“再爱”广发,你也登陆不上他的网站。到底,基民还是弱者!那些基金才是台上的大明星。
  不要爱上基金。她对咱们好,咱们才对她好。她耍咱们,咱们根本不用理她。长期投资可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你可以爱投资,但别爱上某个基金。.

TOP

29、“指腹为婚”买新基
  十月又有新基金了,广发大盘、富国天合等等。不知道又要创造什么发行量奇迹了。
  关于新基金,已经写了很多了,再写好象我越来越象是老基金的“托”了。不过还是得写,好像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最近我又有个看法,说“买新基金是指腹为婚”。而且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甚至颇为自鸣得意。
  为了不误解,我不得不再说明点:我说的老基金当然是指优秀的老基金,是那些经过封闭期,又经过几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的考验的优秀老基金。而新基金,我主要是指开始认购的才开始建仓的新基金。
  在你认购新基金之前,你都知道点什么呢?你肯定是关注一个优秀的基金公司,也关注这个公司下面的其他老基金,还关注新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谁,也许你还会关注这个新基金的投资理念。
  那回到我的比喻里面,基金公司当然是一个大家庭,优秀的基金公司就象有殷实的家业、优良的家风、良好的教育的大户。而老基金当然是已经长大的孩子们,那个新基金(未出世孩子)的兄弟姐妹。新的基金经理就是父母,他直接掌控着新基金的命运。而新基金的投资理念,更象孩子的优生优育和未来的培养计划政策。
  但对于这个未出世的孩子,你其实完全不知道。那去购买一个新基金,不是和“指腹为婚”没有多大区别?你当然希望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能随你的心愿,但你能保证吗?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吧。
  新基金还有一个优势,净值低啊,投入的成本低啊。呵呵,这不是象聘礼啊。“指腹为婚”的时候,聘礼肯定少啊。等人家到了如花似玉的年龄,你再去打主意,那当然得多花点功夫啊。
  为了早点把自己的孩子嫁出去,那一大家子(基金公司)可累啊。认购费当然比申购费低啊,然后又抛出什么新理念、新策略、新尝试啊,一堆“优生优育”策略,说的象花一样啊。呵呵。你愿意为这些还不知道有没有谱的事情买单吗?
  我的观点还是是更关注老基金,等新基金出生了,长大了,大学都毕业了,你再去“泡”有什么不好啊。
  以前有五篇文章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还说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8),别患“净值恐高症”-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和不喜欢2号--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9)讨论新基金的问题,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翻翻啊。.

TOP

30、买基三步曲
  最近在论坛上和我的博客里看到有些问题,比如“请推荐定投的基金”,“请推荐好的新基金”,“我该买什么基”,“看看我的基金组合”之类的。看了以后,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觉得这类问题有些是本末倒置的,至少也是把一些关系搞混淆了。
  归纳一个“买基三步曲”,再次说说我的看法啊。我想如果你按照这个步骤去想、去做,你其实根本不会有这些疑问的,了解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啊。
  第一步:明确投资目标
  在开始投资以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须明确你的投资目标,投资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这是你投资的基础,这决定你能期望什么样的收益和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关于投资周期和投资风险的关系,请参考我的“基金投资的风险”一文。关于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我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题”来进行。
  投资的周期越长,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越高,你就可以选择激进的基金,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前提必须是周期长,大风险承受能力。我个人认为5年以下的投资,都不能算是长期投资。如果只进行2-3年的投资,我建议你要非常非常稳健。千万不要被当前的牛市迷惑了你的眼睛啊。
  第二步:选择基金
  明确了你的投资倾向,再来考虑具体是要购买什么基金。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你一定要明确你选择的基金是符合你战略方向的。是激进的、稳健的还是保本的?你可以有个人的喜好,比如你喜欢某个基金公司,甚至喜欢某个基金经理,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是这个基金符合你的要求,这才是根本。比如我喜欢广发和上投,我就会在广小、聚丰、阿尔法、中国优势中间选择激进的基金。而在上投双息、广发稳健、广发策略中选择稳健的产品。如果你采用核心式投资组合,那核心是什么、非核心是什么,这些都是在这步考虑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不喜好认购新基金,但如果你是新基金的粉丝,我也要提醒你选择合适你所要求的风格的基金。比如我看到有人问是选择交银成长还是交银稳健,这完全是两个类型的基金,不是可以比较的对象啊。
  建议大家看看我系列中的关于基金选择的很多文章,包括核心式投资方式等等,有10多篇啊。
  第三步:选择投资手法
  我所说的投资手法是指用定投还是追逐波段,是选时进场还是制订止损点,还是象我一样跟着大盘随波逐流等等。这其实是最后才要考虑的问题。无论你是定投的爱好者,还是想一次性投资,你都得完成上面两步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先给自己定义“我要定投”,然后再来问“我定投什么?”。或者说“定投是否要求激进的基金”等等。最后这只是手法啊,和选择什么基金没有太大的关系啊。关于手法,我的文章里面也有很多篇阐述我的观点和我的做法。
  总之,你要一步步来,先走第一步决定你的投资方向,再选择你要投资的基金,最后才来考虑手法,这事情不能倒着来的。除非你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投机首先考虑的就是手法。
  我相信你明确了你的三步曲,你一定就不糊里糊涂的了。自己就可以判断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了。.

TOP

31、再说定投
  前面已经写过一篇关于基金定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5),最近论坛上看见不少朋友在讨论定投的事情,忍不住又要插点嘴。
  今天去做了两道数学题,模拟了两个定投,用的都是历史数据,一个是用上证指数,一个是用深圳成指。两个指数都是从2001年9月开始,按照工行定投的方式,假设我在每个月第一个交易日的对指数进行定投。5年下来,看看情况如何。
  上证指数从01年9月的1765点,到今天的2006年10月9日的1784点,但经历了大跌和大涨,曾经到了1000点。如果我定投这个指数(相象成一个严格的指数基金),那我今天的收益是23%。指数没有涨多少,但明显的收益。
  深圳指数从3504涨到4380,曾经到过2660点。最终指数涨了25%,但如果我每个月定投,最后的收益是33%。
  显然在这个期间,如果采用定投的办法,收益好于在2001年9月进行一次性的投入。
  实际上定投是一个平均效应,我也计算了这个区间平均指数,一个是1450点,一个是3327点,我定投的收益刚好就是拿现在的点数去除平均点数的结果。难怪在英文中定投称为dollar-cost average方法。
  话得说回来,我算的这个区间,虽然起起伏伏的,但刚好是一个大盘总体上呈凹型的时期。现在的点数当然高于平均点数。如果大盘呈现一个凸型的状态,肯定是亏本的,因为平均点数高于你最后的点数。不过你要在一个低点离开市场,肯定是不值得的。
  但如果你要长期投资,按照普遍的认为,大盘是长期向上的,在这个向上的趋势上有很多短期的波动。那定投实际上就是平滑了这种波动,最后得到一个平均效益。
  在一个长期向上的局面中,显然你进入的越早,最后的效益越好。另外如果你真有本事抓住波段,那效益当然更好(但我始终认为,做波段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我也不建议任何朋友采用波段操作法)。定投不是最好的长期投资方案,但如果你没有那么多资金进行一次性投资,例如你是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定投则是非常好的选择。
  无论市场是牛是熊还是猴,定投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是我的观念。.

TOP

32、财务自由之路
  我们走在一条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上。
  财务自由, 我想这是每个个体投资者都追求的梦想。所谓财务自由,是指那么一天,咱们不用工作,光靠投资就可以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在我们退休的时候达到财务自由,否则咱们也就退休不了了啊。
  基金,给了我们一条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你想如果10年以前,我们即便是要投资,恐怕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方式。
  所以,我爱基金。
  从9月17日到今天,刚好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间,算上这一篇,居然写了32篇“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这一篇将是我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在我的博客:http://laok2.blog.sohu.com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的旁白-LaoK的博客里有所有这些文章的链接。
  原因有两个,首先,我没有什么好再写的了,想不出新的题目了。有些问题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写了,比如关于新基金,再写也没有什么新意了。其次,我的投资观和实践的内容也都表达清楚了。投资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写完了也就完了,不可能总有新观念来写。
  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基金并不是一个需要投资人天天去关注投资方式。你更象一个公司的大股东,一月或者一个季度去看看你的CEO把你的业务处理的如何就可以了。而其他的时间,你可以尽情地去享受你其他的生活,把你的投资忘记在脑后。如果你反其道而行,实际上在市场上下振荡之中,你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不如不去想他。
  所以,我的这个系列到此为止。但这绝不是说我离开论坛,也不是说我不再写文字。我还有你们这些朋友,也还有我的博客。只是不会再一天一篇啊。
  通过这30多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我的投资思路,也许对你的投资思路的建议和完善有点点帮助,这我就非常非常高兴了。我始终认为,投资思想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有了思想,你就会选择基金,你就会买卖基金,你就永远都清清楚楚的投资。
  我们一起走在一条通往财务自由的大路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最后用一只歌来结尾吧。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 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 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TOP

后记
  把《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这个系列结束了。回想起来,有不少地方写的也不是很好,就是一种随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但基本上把我要说的都说了。
  重新看看,也许“30,买基三步曲”反而是个核心。这三步完全是我自己归纳的,而且也的确是我希望大家去考虑的。“21,“核心式”资产组合”也是自己觉得一个很有意义的文章,因为好像没有别人把这个思想介绍过来,与之匹配的是“再平衡”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思想可以说有些新意,虽然是从美国人那COPY过来的。
  对基金评价方式、定投、买入卖出策略、新基金、“恐高症”,其实有很多朋友已经谈论了很多,只是需要对新手不段的重复和灌输。很多东西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讲,恐怕才能让人听的进去。
  有4篇关于美国基金的事情,全当听故事吧。
  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也就不写了。
  在论坛上泡了一个月,其实发现这种行为并不是符合我自己的投资观的。基金作为长期投资方式是不需要、也不应该这样的关注的。当你选择好一个基金,剩下的事情并不是很多。我们是投资人,不是一个小商贩。我们不能向小摊贩一样晚上回家就在油灯下面就开始数钱,这是不对的。而且,越是这样,心理越浮躁,更容易患得患失。
  呵呵,写这些东西,论坛的斑竹恐怕会不高兴了。
  对于新手,论坛肯定是个不错的学习环境,但对于一个有想法的投资人,天天泡在论坛上绝对不是好事情。但矛盾是:如果那样,论坛上的新手的问题谁来回答?谁能让大家成熟起来。我们是在投资共同基金,那就是一个共同的事业。
  所以,我想我到不会离开论坛,但也不能象以前一样老在上面了。博客不会停,我那个“和laoK聊基金”的帖子也不会停,有什么想法我还会说,能回答的问题还会回答啊。.

TOP

辛苦了~!!.

TOP

.

TOP

.

TOP

.

TOP

太棒了,谢谢.

TOP

.

TOP

辛苦了,谢谢!.

TOP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