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1/102111067779.shtml
选录:
只是猜题获中?
考试结束两天后,标题为“化学奥赛泄题”的帖子出现在“三峡论坛”中。并附有一张惊人的照片——余放写有举报书的试卷,其中字迹清晰可辨。
在夷陵中学的网页上,涉及余放的地方共有两处。2004年,余放当选高一年级学习标兵;2005年,余放又拿到了高二年级数理化3科的3块“学科金牌”。余放的初中班主任——宜昌五中的陈卫,称余放“曾担任科代表,成绩很不错 ”,“性格内向,从不惹事”。
作为余放的班主任,夷陵中学教师周敏对本报记者称,“记不得余放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什么层次了”。另有知情者称,在夷陵中学向教育局及宜昌市纪委的解释中,余放被指“性格偏执”。但杨碧君校长称,他们并未对孩子做任何评价。
夷陵中学一名学生则在数天后向本报记者称:学校已经判断,此次事件不涉及舞弊。艾宏国和李欣的行为,是根据购得的模拟试卷和其他辅导材料的“猜题”。
对于这个说法,姜涛表示存疑。他说,奥赛和高考不同,高考考的是熟能生巧,奥赛则是智力选拔,这要求试卷的题目选在“陌生领域”。“所以,我购买了10多年的模拟卷,只有一年的1道题有些类似。”姜涛说。
在全国高中奥赛教练员集中交流的“我爱奥赛网”上,针对宜昌事件的“奥赛公平性调查”的投票正在进行。截至记者发稿时,44票中有25票投给了“严重,司空见惯”和“较严重,经常发生”。随后,又有人发帖说“我是物理奥赛班教师,我就是提前两天拿到了试题和答案”。
竞赛:名校硬指标
为了参加奥赛,高华这类的学生付出了无数努力。高一上学期,16岁的他学完了高中3年全部6本化学教科书,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大学化学系教材,并选择性地“进入研究生阶段”。而高华为此付出的时间是每天加两节课,每周5天,自修时间不算在内。
“奥赛要求两点,超常的智力和超强的毅力,”姜涛解释说,“但最基础和最必须的,是智力。”根据权威论文,每 100万人中,有如此潜质的人只有10-15个。
按照程序,湖北省的前20名可以进入设于武汉大学的培训基地,在1个月培训后进行复赛,再选3-4人参加全国化学冬令营。冬令营集中了全国各省份选拔出的100多名学生,最后选出5-6人。他们将代表中国去国际奥赛争金夺银。
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学生“甘愿陪太子读书”?“很简单,拿到全国一等奖,就可以保送名牌大学。”姜涛说。
对于学校来说,奥赛成绩则是成为名校的“硬指标”。“这和高考在学校指标上来说是一体的。”一位老师认为。而学校名气越大,就有底气争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社会资源——湖北黄冈中学“牛”的原因,就是因为竞赛搞得好。
“余放拿到了试题,等于拿到一等奖了。”高华说,“他还愿意站出来揭发,我五体投地地佩服他,我要狠狠地拥抱他!”
参赛学生高华很是关注这些帖子,他越看越郁闷,“有人舞弊,那我们老实考试的人就肯定被挤掉了”。
.......吓人! 君不见,还有多少人在为竞赛证书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