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那些你不知道的赌王家族的秘辛与传奇

那些你不知道的赌王家族的秘辛与传奇

https://mp.weixin.qq.com/s/kBRrtYd6EpK6BpplKLqdkg
香江忆旧录||那些你不知道的赌王家族的秘辛与传奇(1)……

原创: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5天前


赌王家今年真是喜事连连。

前几天最大的新闻当然是赌王把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价值上亿的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回到圆明园,震惊海内外。


▲赌王于2007年斥资6910万港元将其购得,一直存放在澳门,而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赌王”家族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赌王已将猪首铜像捐赠给国家。

时逢盛事,何家罕见的整个家族出动,二房三房四房全部出席 ,当然代表赌王的仍然是气度不凡的二房大家姐何超琼……


▲穿着香奈儿的大家姐打头,后面是黑衣三太和红衣四太,二房子女何超凤何超遐也陪着姐姐出席了,但二房小女儿何超仪和唯一的儿子何猷龙没有现身,三房超云没去,四房则全员出动了。


▲刚刚为赌王喜添长孙的何猷君当然要出现,跟妈妈长得真像啊,毕竟他现在的发展重心是内地。



而第二件喜事呢?

就是被陈山聪情伤,六年没有谈恋爱的二房长女超云终于又有新恋情了:


▲四房这么拼,三房当然也要快,二女儿超莲与内地明星窦骁感情平稳,大女儿超云近日传与三太公司五十岁高层谈恋爱,妹妹透露她生日收花收到满屋。


▲六年没有恋爱,超云总算开始新恋情了,如果结婚快的话,随时添个小宝宝……

而巧的是,她的旧爱陈山聪也刚刚结婚,这一对过气情侣一个在今年结婚,一个在今年有新恋情,也算是各得欢喜……


▲有记者问新郎倌陈山聪如何看何超云爆出新恋情?陈山聪说:“我没留意,任何人有喜事都值得恭喜。(他结婚时,何超云有没有送上祝福?)不回应啦,我也已经结婚。”关于陈山聪的香江往事大家可以这里回顾。

赌王坐拥四房太太,17个儿女,个个都是香江岸边的弄潮儿,他们家的故事从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霸占着娱乐版名人版的头条。

光是我们号,就写过无数篇:(点下面的链接可回顾)

扯白||奚梦瑶生下赌王长孙,豪门争产拼的是实力还是肚子?
香江忆旧录||何超莲和窦骁谈恋爱?细数30年间赌王家的儿女亲事……
香江忆旧录||赌王妹妹,亿万富婆“十姑娘”的爱恨一生
香江忆旧录||赌王四太:豪门里的人生修罗场
小八||有颜值有才华还有赌王爸爸,何家小公子为什么还这么拼?
香江忆旧录||赌王千金&英皇公子,其实上流社会真的很讲门当户对

说实在的,何家这个家族的人生命力实在太旺盛了,实际上,往上再溯一百年,何家也是一个充满了戏剧性和故事性的大家族之一。

赌王马上就98岁生日了,我们不妨沿着赌王的根一路向上追溯,看他的青年,看他的少年,看他的爷爷何福,看他那位大名鼎鼎的叔伯爷爷何东。


▲何东是何家财富的缔造者,是曾经的香港首富,是整个何氏家族最尊敬的人。

也顺便借着这些人物,大概领略一下香港百年开埠史中的点滴璀璨。



当然,也会从很多何家儿女的口述、自传中,从浩如星海的史料中,发掘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所以,今天要讲一些赌王家族的周边故事,我们或许能循着这些微弱的踪迹,破解出一个家族兴衰更迭的密码,看一看香江岸边的传奇。



孕育出整个家族的神秘女人:施娣


在几乎所有赌王家族寻根溯源的文章中,基本都会提到一个女人,有的叫她施娣,有的就直接称她施氏。

在这些文章中,关于施娣的叙述其实非常少,大都把她当做了背景板或引言,她的故事用两行字就讲得清:施氏是广东人,在香港嫁给了外国丈夫何仕文,然后生下了一女四子,长子就是后来的香港首富何东。



可是,如果细细梳理一下施娣的人生,你会发现浓缩在这两行字中的女人有着何等坚韧而卑微的一生。其实这是一个极为了不起的女人,她在时代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一生都在品尝苦楚和低贱,却焕发出最强韧的意志力。

施娣其实不是广东人,是上海崇明岛人。施娣家原来从事养蚕业,一直过得不赖,但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崇明岛桑树枯萎,施家欠下债务。而父亲早逝,施娣没有兄弟,只剩下施家三母女孤苦无依。

那个年代,无父无兄的女子就像水中浮萍,于是施娣被叔伯卖到上海,又从上海辗转卖到香港。

台湾作家施叔青写过一部小说叫《香港三部曲》,里面描写了一个叫“黄德云”的女子从内地卖到了香港做妓女,后来生下了有出息的儿子,母凭子贵,原型就是参考了施娣。




施娣被卖到香港,有没有当过妓女,这个已无从考证,何家后人更不会主动说出来。

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她的境遇,一个年轻女孩被卖到香港,语言不通,没有收入,没有本领,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她能怎么办。

历史上对这一类女人有一个专用的称谓叫“疍妇”,她们大都在海边生活,终日生活在船上,很少踏入陆地,过着贫苦的生活。





这就是何氏家族的起源者——施娣的人生背景。

施娣的故事先按下不表,因为接下来我们必须要来谈一谈何东的爸爸——那个“外国人”何仕文。



犹太裔荷兰人何仕文(Mozes Hartrg Bosman,1839-1892)也有着不如意的人生,父亲是肉贩子,在他10岁的时候去世,妈妈改嫁。

在荷兰,犹太裔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出生在贫苦阶层的何仕文一直郁郁寡欢,于是他下定决心到遥远的东方来淘金。

十九世纪的香港到处都有外国人,他们希望在东方大陆上赚到钱,然后回到西方去过体面的生活。这就造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些在香港的外国人为了排遣寂寞,往往会临时找个华人女性做伴侣。

在华人中,富有人家的女儿是不可能和洋人同居的,于是这帮“鲁滨逊”们就只好找“疍妇”。那个时期,洋人和“疍妇”的结合十分普遍,这种现象被称为“涉外婚姻”。

于是,来自荷兰的何仕文,和来自上海的施娣,就仓促间完成了这一桩“涉外婚姻”。

说是婚姻,其实一点都没有法律效力,只能叫做同居。这些妇人和洋人同居之后,社会地位更加低贱,被华人鄙夷,称为“母猪与狗”“只接西客”。

而且她们一旦生下混血儿,洋人也会弃之不顾,不再与她们同住,几乎是放任不管,因为在那时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和华人结婚、生下后代也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在接连为何仕文生下一女四子之后,施娣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改善,她通常要“每个月底拖着大儿子何东和二儿子何福,站到何仕文办公室门外,央求领取家用。”


▲疍妇的生活非常艰难贫贱。

更不幸的是,1869年何仕文的公司破产了,何仕文啥也没留下,一个人跑去了英国,留下了孤苦无依的施娣母子六人。


▲何仕文在香港开办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买卖猪仔”。

拖着五个孩子的施娣,又辗转嫁给了华人商人郭松(也有叫郭兴贤)做妾,然后再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郭茂超(早丧),何甘棠(李小龙的姥爷),女儿郭柏奔和郭柏娟。


▲前排从左至右:何福(何鸿燊爷爷)、何东、何甘棠。这三个人繁衍出了何氏家族最重要的三个支系。


▲比起何东的混血,何甘棠是纯正的中国人血统,相貌上就完全不一样。

这四个孩子生父姓郭,而后来他们全都姓了何,这是何东发迹之后提的条件,要想享受何家的荣华富贵,就必须姓何。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何东这个人非常重视家统渊源,信奉宗族思想。

当然,母亲的辛酸人生,何东以及他的后人全都力图淡化母亲这段不幸的历史。

施娣,这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一生嫁了两个丈夫,生了九个孩子,并且将其全部养育成人,送他们去读了书,做了工。在那个女人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不可谓不伟大。



晚年享受了富贵的施娣也有一个令人嗟叹的结局。

她不幸得了鼠疫,那时香港当局对于得了鼠疫的人要进行驱逐和隔离,首富之家也不能例外。何东没有办法,只好包了一艘船,载着老母亲在附近的海面上飘荡,施娣在船上眼睁睁地等死。

有时候会觉得,这是否也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为她安排好的结局,她从海上来,又回海里去。

施娣去世之后,何东为她风光大葬,施娣在画像中穿着官服,气度非凡。她在墓碑上被称作“皇清诰封二品夫人显妣施式太夫人”,这是这个女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奢望到的地位和尊重,是她人生最后的华丽注脚。



那么那个没良心的外国爸爸呢?

何仕文去英国之后,又顺利地开了公司,一直活得不错。1877年和一个体面的美国白人结了婚,对方为他生下了四男一女。何仕文1892年11月19日去世,死于脑肿瘤恶化,享年53岁。


▲报纸上刊登了何仕文的讣告,简单介绍了他的生平。

在何仕文死前一年,何东曾经在英国和父亲见了面,那时何东已经是怡和洋行的首席买办,父子之间谈了什么,没有史料记载。

后来,在香港昭远坟场有一个何仕文的衣冠冢,紧紧挨着施娣的墓。

“何仕文”这个名字也是何东取的,因为他是荷兰人,所以取姓“何”,想必何仕文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中国名。

就这样,在如此幽微的时代境遇下,如此卑微又平凡的一男一女的仓促结合,孕育了何氏的血脉,一个超级大家族徐徐展开了命运的画卷。



史上最牛中介:何东

从前文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何东的出身其实非常卑微,他的母亲是华人群体鄙夷的女性,他的父亲也是华人排斥的洋人,他的“欧亚混血儿”的血统更是为他带来了很多屈辱。

当时,欧亚混血既不受西方人待见,也被华人排挤,大部分华人会叫他们“杂种”“打洋番”,他们只能在混血儿的圈子里互相抱团,甚至通婚的范围也十分狭窄,这也是为什么何氏家族总是找混血另一半的原因。

但是混血儿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是“双语人才”——既能和洋人打交道,又能和华人打交道。这就催生出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个工种——买办。

所谓买办,就是中介,也就是充当中间人、翻译、牵线搭桥的角色。

这个社会角色一度非常抢手,随着香港开埠,洋人大量涌入,急需要“买办”来帮他们了解中国国情,打通中国市场,寻找中国劳工和商机。而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东西方的深入渗透和互相了解,这个职业也随之消亡了。

何东,就是“买办”中的高手,他英文流利,同时又深谙华人的人情世故。他17岁考入海关,三年后辞职。1882年进入怡和洋行任船务文员。短短一两年间,由文员晋升为助理买办,一年后又成为首席买办。



▲怡和洋行大楼。




▲“怡和洋行”的前身叫“渣打洋行”。所谓洋行,也就是代理贸易商,英文叫“Trading house”。怡和洋行是英国老牌贸易商行,远东最大英资财团,清朝时向中国走私鸦片。渣甸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听起来很神秘,但你要是知道何东当年都干了些啥,可能会惊掉眼镜。

做“助理买办”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照料怡和旗下往来中国及新加坡的乘客,说白了就是为他们填写表格。

别看工作简单,可报酬高的惊人,一张表收费5毛,一趟行程下来就有1000元的收入,而那时一个“助理买办”的月工资只有15元。

所以何东是个相当精明的人,他的起点如此之低,却一步步成为了最牛公司里的“首席买办”。

而且从何东之后,怡和洋行历任首席买办都是何东的人,先是他的弟弟何福、何棣生,然后是何福之子何世亮、何棣生之子何世杰、最后一任买办是他女婿的弟弟罗文显。

何东在一个英国人的公司里,实际掌握了如此核心的权力,并且绵延数十年不假于外人之手,几乎把最肥的差事变成了自己的囊中物,真的是不简单。

何东病逝的时候,怡和洋行下了半旗致哀,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地位。



这里还可以再说一件何东“无比精明”的故事。

当何东积累了一定财富,也开始投资地产、兴办公司的时候,他意识到法律问题是重中之重,那时候香港人还普遍没有商业法律意识,唯独何东首先想到了这一点。

聘请外国律师又贵又不放心,何东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那就是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香港第一位华人律师,同时也是老朋友罗长肇的儿子罗文锦。


▲罗文锦和何锦姿的婚礼。何锦姿是何东的长女。

这样,不仅何、罗两家联姻,自己还获得了一个免费的、有能力的大律师,真可谓是精打细算、一箭双雕啊!

最后补充一个小细节。

何东虽然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铁公鸡,非常抠,大概是小时候跟着妈妈苦日子过怕了。

那时候他和弟弟何福算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要从很远的地方扛一些被人丢弃的木箱子、木家具回来,然后拆开木箱,将钉子卖掉赚钱,再把木材劈开烧火做饭。

所以富起来的何东简直是当代貔貅,只进不出。就这么说吧,他家的孩子每吃一块饼干、一颗糖,都要从账房先生那里记账。

但有一个例外,何东看见弟弟何荣的第三个女儿何季君很瘦弱,便嘱咐每天可以多给她一杯酸奶。何季君养成了喝酸奶的习惯,最终活到了98岁。



混血的脸,中国人的心

何东有个特点,这一辈子只穿长袍马褂,几乎从来不穿洋人的西装。

因为他骨子里是个无比传统的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华人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什么呢?大概是这辈子受够了洋人的白眼了。

何家的后代曾经到怡和洋行的总部寻找当年的档案文书,在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中,我们仍可以看得出在那个年代,洋人对于中国人、混血儿的偏见和鄙夷。

比如何东已经是大富大贵了,也被封为了“爵士”,可是外国人仍旧耿耿于怀他为什么叫“Robert”,他凭什么有一个西方名字?

I see Ho Tung has achieved his ambition and obtained a knighthood.I was not aware his name was"Robert"and as he has never hitherto used it.

I think he would have done better to have continued the simple
Chinses name.

看来何东如愿以偿获得了爵士,可我没注意到他的名字是Robert,他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名字,我认为他最好继续用那个简单的中文名字。

还比如,公司董事局曾经讨论过不希望何东加入:

Ho Tung is very anxious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Consulting Committee of this Company.I am not anxious to have him……We have never had Chinese on the Board of our Insurance Companies……

何东很渴望加入本公司(香港火险公司)董事局,但我并不想他加入……我们的董事局从未试过有中国人成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就可以想象何东作为第一个搬到山顶上住的非欧裔,开创了怎样的历史。



▲在殖民地时代初期,山顶区不得兴建中式楼宇,亦限制华人在山顶区居住,何东因此成为首位获港英政府准许在山顶区居住的非欧籍人士。

所以何东内心极为排斥西洋人,心中向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信奉风水,热衷于佛学,重视宗族血脉,虽然顶着一张西方人的脸,骨子里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中国人。



何家也向来有着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训,何东大女儿的启蒙老师就找了个清朝的秀才赵吉庵,教材就是《三字经》《论语》《幼学琼林》那种。他弟弟何甘棠更是精通风水、命理、中医、粤剧。

何东对于欧亚混血儿这个族群有着天然的责任感,他感同身受,深知混血儿在香港生存有多么不容易。他兴办了很多学校,就只供混血儿在其中读书,后来又建了昭远坟场,也是为了安葬混血儿。



他大概也没想到,几代人之后,混血儿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如此大的剧变,现在的何家人因为有着异族血统,反而颜值特别高;放在普通人的生活里,谁要是生个混血宝宝,那都是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所谓时代剧变、历史更迭,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人见证、经历过来的。

那么,何家的故事今天先说到这里,以后会继续写一写何东的两个老婆,她们本是表姐妹,如何做到相亲相爱?

何东的女儿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和归宿?尤其那个嫁给律师的大女儿,作为何东长女,又会上演怎样的传奇?

李小龙和何家的事情,也能串起大半个香港娱乐圈……

嗯,今天就说到这里,大家打赏的多寡会决定我写稿的速度哟~

稍后见!


本系列参考资料均来自公开的媒体资料,包括各大报纸杂志以及:

[1] 梁雄姬《中西融合 罗何锦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2] 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大老——何东》,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3] 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
[4] 何文翔《香港家族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2年

TOP

https://mp.weixin.qq.com/s/pgpa8LCGGRAyhFsr6jEKUQ
香江忆旧录||赌王家族传奇(2)之姐妹共侍一夫

原创: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今天


前几天,我们写了曾经的香港首富,也是赌王爷爷辈的传奇人物何东的故事。(点击这里回顾)。


▲年轻时确实是帅哥一枚。

何东,出生于香港的最底层,妈妈是社会边缘人“疍妇”,一生漂泊无依,先后嫁了两个丈夫,生了9个孩子;爸爸是只管生、不管养,出事了就撇下孤儿寡母,一个人跑路的荷兰爸爸何仕文。

何东从小在最黑暗的阶层中生存,受尽白眼,受尽屈辱。可幸运的是他有个坚强的、目光远大的妈妈,在这么艰难的境况下还要坚持送他去读书(何东在中央书院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八年的学业),而何东本人又格外精明能干,因此才造就了一代首富的传奇人生。


▲一九二二年八月,何东爵士被委任为黎元洪大总统名誉顾问。


▲何东去世时,香港报纸用了“人瑞”这个词来形容他。怡和洋行更是下半旗致哀。

上一篇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何东的母亲施氏的一生。

施娣是整个何氏家族的源头,她对于何东、甚至对于整个家族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虽然她是那个年代社会地位最低的一类人,可从她一生的行为轨迹来看,她又相当的有主见、坚韧、勇毅而果敢。

那个时代的女性最怕遇人不淑,最怕被人抛弃,她都遇上了,何仕文逃跑后,施氏做了郭松的妾,又为他生了四个孩子,几乎可以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女人一样,有一个“名分”,有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完整家庭。

但她居然因为感觉和郭松“合不来”,她又断然搬离了郭家,回到了儿子何东在荷里活道的寓所内,一直到去世。

在那个年代,这种主动离开丈夫的选择仍可被视为“离经叛道”,可见她真的很“酷”,拥有强烈的自由意志,甚至如后来的单身女性一样,终生从来没有陷入过婚姻制度。

施娣是罕见的强女人,在女人不能工作只能倚靠男人的时代里,她一生的成绩单如此耀眼,生了九个孩子,除去早夭和残疾(郭茂超早丧,有一个女儿何柏娟是个驼子,嫁往新加坡之后也很早去世了),其他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何家人的后代大都特立独行,非常自主、自决,很少有何家的女儿选择依附男人而活,大家都在积极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这或许是从施娣的基因中继承下来的不羁与自由。

这不仅仅是施氏的个性,同样也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很多“涉外婚妇”的性格中,这种坚韧的性格,又对欧亚混血这个族群内的联姻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混血儿的婚姻,不同于华人的婚姻,更不同于洋人的婚姻,那是在华洋融合的特殊历史进程中造就的特殊景象。

所以,我们今天重点来聊一聊何东的婚姻,他选择了怎样的妻妾,而这些妻妾又拥有了怎样的人生呢?


▲何东全家福。



并不幸福的首富原配:麦秀英

何东虽然贵为香港首富,但他在娶老婆的问题上却没什么太多的主动权。为什么呢?因为没得选。

在香港初初开埠的年代里,洋人和华人是水火不相容的,可以说是“非我族类”,互相之间的通婚更是被列为禁忌。

欧洲人鄙夷华人,如果一个欧洲人和华人结婚并且生下后代(法律意义上),很可能丧失前途并且被驱逐回国;

而华人对跨越种族的通婚也非常抗拒。比如香港大家族利氏家族的后代利德蕙写过一本书叫《Building Bridges:The Life and Times of Richard Charles Lee》,其中记录了一个细节:

在她父亲利铭泽留学英国前夕,她的祖父(利希慎)特别告诫她的父亲及三叔(利孝和),“若他们与异国女子成亲的话,将会丧失家产承继权”。



可见,那个年代的香港,“种族壁垒”非常严酷。那么就可以想象,同时被洋人和华人都排挤的“欧亚混血儿”是多么难以生存。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英文词可以描述混血儿的生存状况,叫“in between”,也就是他们可以和洋人、华人同时打交道,但他们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完全没有归属感。

在婚姻大事上,他们既不能找华人,也不能找洋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在“混血儿”的圈子里找另一半。

这其实是个无奈的选择,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选择有很多遗留问题,比如混血儿圈子狭窄,很多人只好近亲结婚,造成了后代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何东就有儿子夭折,也有一个女儿天生智力残疾。

何东以及原配妻子麦秀英,就是混血儿找混血儿的典型案例。


▲中英混血麦秀英。

麦秀英和何东的出身简直是一模一样,她的母亲吴氏也是“涉外婚妇”,和英国人麦奇廉同居,生下了唯一的混血女儿麦秀英。

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外国爸爸多少有点良心,没有逃跑,一直在渣打洋行做事,也算是对吴氏母女有所照拂。(对,渣打洋行就是何东发迹的开端。所以再次感叹何东是个无比精明的人,他在原配麦秀英身上获得了事业的最初助力,这个稍后讲。)

何东的妈妈施娣,因为一辈子没有社会地位,所以交友圈十分狭窄,好姐妹就两个,一个是后来与何家联姻最多的罗家的母亲曾氏,一个就是麦秀英的母亲吴氏。

在麦秀英12岁的时候,吴氏去世,时年38岁。施娣看在好姐妹的份上,再加上麦秀英确实也乖巧可人,便收养了她,更许诺今后要她嫁给何东。所以何东和麦秀英是一桩青梅竹马的许配婚姻。

麦秀英12岁进了何东家,一直被当做童养媳,负责打理大小家务,何家的后人形容她“基本与仆人无异”(as more or less a servant)。

4年后,麦秀英如愿以偿嫁给了何东。那时,麦秀英16岁,何东19岁。


▲麦秀英和何东在英国参加社交活动中的造型,中洋混搭,还挺别出心裁。

麦秀英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虽然有个英国父亲,但头脑中接受的全是中国传统女子的夫为妇纲、相夫教子之道,她嫁给何东,便一心一意辅佐丈夫的事业,帮他打理家庭,堪称贤内助。

何东娶了麦秀英,不仅仅是娶了一个贤内助,更娶了一个事业的助推器。麦秀英的父亲麦奇廉长期供职于渣打洋行,有资料说是渣打的股东之一,也有说是长期职员。

总之,何东在渣打洋行站住脚,离不开岳父的支持,再加上他的个人才华,短短一两年就从nobody做到了首席买办,开始了阶层跃升之道。

而且何东有个本领,他和岳父的关系非常好,麦奇廉对何东,甚至比对女儿麦秀英还要疼爱。麦奇廉死的时候,竟然把遗产都留给了何东,而不是女儿(尽管这也没什么分别吧……)

故事讲到这里,麦秀英应该算是个幸运的女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机缘巧合成为了首富的发妻,又有一个给力的家庭背景,在何东心中的地位相当稳固,属于得罪不起的老婆,一切都很如意。

只不过,她有一个致命的人生bug——无法生育。

据资料称,麦秀英患有子宫瘤(uterine tumour),因为患病初期治疗不当,导致终生不育。可何东是个实打实的中国传统男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再加上何东的妈妈施氏,一直把“何家无后”作为了人生最大的隐忧,对麦秀英更是百般施压。可施娣直到去世也没亲手抱上孙子,可谓是死不瞑目,更是何东最大的压力来源。

麦秀英和何东结婚十年,一直没有孩子,第11个年头,何东终于纳了妾,娶了漂亮的、出身贫寒的周绮文。

何东坚持了十年才纳妾,已然是对麦秀英最大的尊重,听起来蛮感人,可这并不是一个男人的情深义重,其中有着最为现实和赤裸裸的利益考量——

因为在第十个年头,岳父大人麦奇廉去世了,何东终于可以不再顾及他的影响力,对于麦秀英,也可以放下一些“尊重”和“顾忌”。麦秀英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又生不出儿子,只能认命,进入到“一夫多妻”的生活之中。


▲一左一右就是何东的两个老婆(但并不是周绮文),中间白胡子老头是何东的老朋友萧伯纳。那时在港岛之外,何东被看作“与洛克菲勒一个量级的大亨”。他前往伦敦时,与首相丘吉尔会面,并获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勋。他的女儿是香港第一个从医学院毕业的女生,嫁给了林则徐的曾孙。



历史上第一个“平妻”:张静蓉

小妾周绮文的故事,我们先按下不表,将她放在最后,因为她实在算不上何东人生中的重要女性,虽然她是结局最惨的一位。

何东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女性,是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平妻”张静蓉。张静蓉的出场,源于那个小妾周绮文也长期生不出孩子来,何东必须再另觅佳偶了。



从画像上可以看得出,张静蓉气度非凡,长相端庄秀丽,浑身散发着大家闺秀的味道,年轻时应该是难得一见的美人。

何东的那张全家福也非常明显,张静蓉的气质非常出挑,皮肤白、优雅、漂亮,即便身边坐着年轻人,她也是非常亮眼的女人。


▲能一眼看得出哪个是张静蓉吧?那个腰板最直的

事实上,张静蓉的确出身良好,也的确美貌无双,凭着这两点,才吸引了何东。

张静蓉比何东小13岁,属于第二代欧亚混血,父亲是第一代混血,叫张德辉,供职于海关,是个公务员,母亲是华人。

张静蓉从小聪明机灵,知书达理,而且十分推崇传统文化,信奉佛法,还主动提出要裹小脚,被何家后人称为“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 tried to out Chinese the Chinese)——这一点倒是十分合乎传统男人何东的口味。

至于张静蓉如何做了何东的妻,在史料记述中显示完全是麦秀英的主意。

因为张静蓉就是麦秀英的表妹,麦秀英眼看自己生育无望,小妾周绮文也不给力,必须帮老公寻觅一个能生育的女人,思来想去觉得表妹是最佳人选,于是她向舅妈亲笔写了提亲信,要求张静蓉过门。


▲这一笔小楷写得也真的是强……

这封提亲信写得大气磅礴、情恳意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拜违懿范,时切葭思,素荷爱怜,不忖冒昧,故敢渎陈鄙见。盖闻婚姻之始,重唐虞完娶于归。人伦之大,故皇后必修乎女顺者,母道也。

以女顺化天下之为妇女者,其道犹母也。且知太上有立德,而皇后治乎阴德,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其家必可长久……

予夫妻沥情恳切冀求令媛同配乙君,姐妹并肩,无分妻妾,若以侧室视之,神灵不佑,可表予衷。昨蒙府允,不我遐弃,订以百年。

唯恐令千金未能取信予之心诚,故修寸楮,仰为尊览,速赐好音,择吉先行纳采,以慰鄙怀。

信中大量使用了《礼记》等古籍里的典故,读起来佶屈聱牙,但很难说真的出自于没什么文化的麦秀英之手,而极有可能是何东授意写的。

一封信,实则反应出这桩婚姻里微妙而真实的三方博弈。

于麦秀英来说,生儿子的大势不可阻挡,自己没有后代,失去了一切地位稳固的基石,与其让其他女人趁虚而入,倒不如选个自己的亲表妹,这几乎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局面了——即便表妹得势,也不至于把表姐扫地出门吧。

于何东来说,明明垂涎张静蓉的美貌,却施压于麦秀英,让她成为主动提亲的一方,使自己既落个深情的美名,又能顺势抱得美人归。

于张静蓉来说,她原本浪漫恣意,父亲也留下遗言让她“自由选择配偶”,得知母亲要她嫁给何东,据说表现得十分愤怒,埋怨母亲不守信用。

但表姐一句“姐妹并肩,无分妻妾,若以侧室视之,神灵不佑”最终打动了她。混血家庭不易求偶,嫁给首富(那时何东已然发迹)也姑且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张静蓉在 1895年 2月穿上大红大绿的裙褂,坐上了大红花轿,大锣大鼓地嫁进了何家,成为何东的“平妻”。


▲前方两位太太,左边是张静蓉,右边是麦秀英。

“平妻”的重点在“平”字。

当年为什么孟小冬愤而离开梅兰芳,就是因为嫁的时候她以为自己是平妻,谁知道待遇完全不一样。先是婚礼的规模极小,只是几位至亲好友,然后婚后才发现自己别居小院,形如隐居。

梅兰芳是瞒着妻子福芳芝的,公开场合梅兰芳带的也还是福芳芝,而且当梅的养母去世时,梅府连老人的葬礼都不让她进,梅兰芳本人也说”你回去吧“,于是愤尔离开,后来才有了嫁给杜老爷一事。


▲梅兰芳幼年时被自己的父母过继给了大伯家,做大伯家的嗣子。这种身份的人一家两祧的兼祧人是可以娶两个正妻。


▲孟小冬性格要强,眼光又高,两段情感都找的是人中龙凤,但两次都为名份伤透了心。

“平”的意思是平等,也即是说张静蓉不是妾,而是和麦秀英平起平坐的“妻”,八抬大轿娶进门,享受正室的一切威仪和地位,生下的孩子也不是“庶出”,而是“嫡子”。

“平妻”这种称谓,也许只有在香港开埠、华洋融合的特殊时期才会诞生,它一方面昭示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所谓妻妾有别、嫡庶有别、等级森严。

另一方面,又焕发出一种变通的、灵活的甚至带些幽默感的利己主义,对于首富之家来说,管它什么传统,只要有利于巩固自身利益,什么传统都可以变一变嘛,哪怕一个男人有两位“正室”,哪怕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无疑也是一种真材实料的商业精神呀!



姐妹共侍一夫的宫斗生活

麦秀英和张静蓉,是表姐和表妹的关系,现在姐妹共侍一夫,而且是地位平等地共侍一夫,这听起来有点乌托邦的意思,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蛮难的。

尽管两个人一直到去世都对外展现着一种相敬如宾的礼仪感,好姐姐与好妹妹和谐生活、互敬互爱,但我们扒一扒那些沉寂在故纸堆中的微妙的生活细节,就不难看出,其实两个女人都活得不太开心。


▲从左至右:何艾龄,何锦姿,何绮华,麦秀英,何慧姿,张静蓉。

刚嫁过来时,张静蓉是无可争议的“宠冠后宫”,何东喜欢她,表姐疼爱她,全家上下都盼着她赶紧给老何家生一堆儿子。

她幸福地写道:“家庭意志,亦称相得,尤蒙姑嫜怜爱,不啻所生。”“予自适何门,蒙夫君厚爱,儿女承欢,家庭美满,引为毕生之幸。”(张静蓉著《名山游记》,以下引言同。)



结婚3个月后,何东甚至与张静蓉展开了漫长的“蜜月之旅”,去了上海、日本及美国等地。“是年五月,随夫往沪,漫游扶桑、美利坚诸国,历时九月始归。”

看到表妹如此春风得意,麦秀英其实心里也不舒服的,后来就有样学样,时时要求和何东出国旅游。

巧的是,1900年,张静蓉刚刚生下不久的儿子何世勤不幸夭折,张静蓉极为伤心,但何东与麦秀英却因早前已决定前往美国旅游而不能更改行程,最后如期上船,留下张静蓉一人在家。

那时张静蓉应该患有一定程度的忧郁症,她写了一段极为悲伤忧郁的话:“吾自失爱子,鬱鬱无以为怀,卧病月馀,深恨夫阎摩虐政,夺我宁馨,一霎罡风,使初茁琼芽,横被摧折。天道愦愦,令人愤悒不已。惟时夫子与麦氏表姊,治装游美,舱额早定,程期难展,不得不遂赋骊歌,余登思子之台,更作望夫之石,益增忉怛。”

“余登思子之台,更作望夫之石”,悲戚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产后抑郁、不幸丧子的女人,在“思子”和“望夫”的情绪中备受折磨。

到了 1918年,张静蓉旧病复发,“忽患喉症,势殊危险,缠绵数月,痛苦备尝”。而何东和麦秀英又好巧不巧地要去美国旅游,张静蓉再次写下了“余药碗茶炉,未去袵席,而长亭折柳,又怅别离,此情其何以自遣”的悲伤字句。

还比如,虽然张静蓉和麦秀英是地位平等的妻,可麦秀英膝下无子,所以两人达成协议,张静蓉生出的第一个儿子要交给表姐抚养,这就是何世礼。


▲后排就是何世礼和混血夫人洪奇芬。


▲何世礼9岁那年,父亲在香港山顶何园(又名晚觉园,为何氏私家园林)接待新一任港督麦士礼爵士。总督特别注意到排行老四的何世礼,用英语对何东说:“我感觉到这位小公子似乎与他的兄弟姐妹有些不同。”何东谦恭地笑问有何不同,麦士礼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何世礼的气质似乎特别优异,他还拉住何世礼的小手,赠以一枚英国金币,问他是否以能随父母入籍大英帝国为荣。小何世礼摇摇头,以华语告之:“我是个中国孩子,这没什么不好。”这回答令充满殖民者优越感的麦士礼有些尴尬,一时竟无言以对。


▲父亲去世以后,何世礼(Robert Ho Shai Lai)将军居住于此,种菜养花,后来是他的女儿何勉君(Ho Min Kwan)居住,2017年,山顶道75号何东花园(Ho Tung Gardens)以51亿港元成交,成为香港住宅市场历来最大宗交易,新主人是重庆富商张松桥。


▲何世礼是何东真正意义上的“长子”,也格外受父亲的宠爱与栽培。后来何世礼做了张学良的部下,抗战结束后,又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成了《工商日报》的董事长,他去世时持有过百亿身家。

那时,张静蓉刚刚失去了夭折的长子何世勤,第二个儿子又要忍痛交给表姐抚养,母子不能住在一起,生活上也相隔甚远,作为一个母亲,内心的创伤可想而知。

麦秀英和张静蓉,表面上地位平等,而平静的湖面下暗生潮涌。任何事情无法做到绝对平衡,两个人的地位尊卑一直是何家讳莫如深的重大问题。

比如何家的儿女们都要尊称两个女人为妈妈,但叫法也些许不同,他们叫张静蓉“mama”,叫麦秀英“mother”。

在陪伴何东的问题上,两个人都以正妻的身份出席公开活动,只不过,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是麦秀英,和华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张静蓉。




在英国的报纸中,也时常分不清何东的两位夫人,他们经常称麦秀英为 Lady Ho Tung,何东夫人;而张静蓉则被称为 Miss Clara Ho Tung,被误以为是何东的女儿。

虽然年龄上的差距是造成这种印象的一个原因(张静蓉比较年轻),但不可否认,两个女人的行事做派以及对外树立的权威感是有差别的。

何东也无法在两个老婆之间达到绝对平衡,他能做的,唯有用钱说话。1931年12月何东70大寿,为了感谢两位妻子多年恩情,何东决定给予两位平妻每人10万元,任由她们自由运用。

“人瑞”何东,御妻有道,一时又成为城中佳话。

两位妻子的结局也是极为不同的。

香港沦陷前,张静蓉和何东前往澳门避开了战乱,而麦秀英则为了照看香港的大宅和生意没有走。

结果香港沦陷,麦秀英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何东的财产和大宅都被日军夺去,她孤苦无援,子宫肌瘤的旧疾也得不到有效治疗,最后麦秀英死于病痛和战火中。

战争结束后,何东为麦秀英补办了一场风光大葬,各大报纸都详细描述了一个八旬老人的丧妻之痛:何东一直“鹄立孝帏前”,对前来致悼的人士亲自一一答谢,并且“容色沉痛,老泪频挥,悲悼之情,有不能自己者”(《工商日报》, 1938年1月26日)。



何东死后,也选择和麦秀英同葬于香港坟场,平妻张静蓉则一人孤独地葬于昭远坟场。

两位妻子的人生截然不同,但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剧色彩,无论如何她们谈不上幸福,只能说那个时代对于女人来说,本就是残忍的。



小妾与情妇的惨淡结局

前文中说了,何东娶了一个小妾周绮文。史料上没有留下周绮文的任何画像及照片,记载中也不多,后人叙述得就更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周绮文一直游离于何家的主流生活之外。

嫁给何东做小妾之后,周绮文也一直无所出。因为她出身贫寒又没什么靠山,何东并不太重视她(也或许由于麦秀英的施压)。

后来当何东娶了平妻张静蓉并且生下了很多孩子后,周绮文才生了唯一一个女儿何纯姿。只有一个女儿,显然无法和原配及平妻抗衡,周绮文后来就一个人孤独地在某个公寓里生活,何东更很少前往探望,数年之后就去世了。

周绮文留下的女儿何纯姿,后来嫁给了黄金福的儿子黄锡霖,作为大家族里的小女人,她的消息也渐渐地消匿在时代之中。资料显示她有孩子,但是“private”,因此,周绮文的故事,大概也要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



除了周绮文,何东还有一个情妇,那就是自己的贴身看护朱春兰。

朱春兰生于 1889年 3月 2日,国籍为英国,1941年移居香港,进入何家做看护,就再也没换地方。

朱春兰比周绮文幸运一些,因为她需要照料何东的饮食起居,麦秀英对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和何东接触的机会多。

而且朱春兰肚子争气,一举得男,生了一个厉害的儿子何佐芝,就是后来一手创办了香港商业电台的大佬。


▲商业电台成立时。最右是何佐芝


▲俞铮(右)是商业电台副主席,奉何佐芝(右二)为恩师。


▲何佐芝与太太冯月燕。



虽生了儿子,但朱春兰一生无名无分,不是妻也不是妾,去世时的身份证明上仍写着“单身”。

何东对她的态度也很微妙,在遗嘱中是这样说的:“赠予我的私人秘书朱春兰小姐 50, 000元,作为答谢她长久以来的忠诚服务和无私奉献”。

这五万元,就成为了朱春兰的儿子何佐芝的创业基金,他拿着这五万元的遗产,创办了香港商业电台。

何佐芝对香港电视娱乐事业的影响很大,他去世时,何鸿燊说“五叔离世,伤感及可惜”,俞铮说“哀恸莫名,恕不能言”,整个商业电台的台标都变成了黑白色。



因为何佐芝的巨大成就,整个何氏家族不再把他看做私生子,而是真正的何家人。朱春兰也得益于这个儿子,晚年幸福,享了高寿,1991年去世,死于养和医院,享年102岁。

死后的朱春兰更加是“母凭子贵”,她的墓地也位于何氏家族的昭远坟场,位置不但靠近何东长女何锦姿,而且规模亦十分巨大,是一座非常气派的坟墓。

墓碑上刻着“何母朱氏春兰太夫人之墓”,右旁写着“祀男佐芝、孙骥、曾孙志坚敬立”。活着的时候没有名分,死后却从“私家看护‘变成了’何母”,朱春兰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还有一个细节令人心生感慨,每年在在何东忌辰(4月26日)的日子,《南华早报》通常会刊登一些捐款的消息。

有一天,有一个叫“朱春兰( Katie Archee)”的人捐款若干,以此纪念何东爵士,这一举动微小而富有深意,或许,作为一个情妇,是真的对何东倾注了感情吧。



这就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她们围绕着同一个男人,各自上演了不同的悲喜。

小妾周绮文和情妇朱春兰的记载不多,我们无缘真正深入地探究她们的个性与心路历程,也无法更深切地得知她们在豪门内的生活到底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但是,原配麦秀英和平妻张静蓉,实在是很有趣,她们虽嫁入豪门,又处于“一夫多妻”的禁锢下,可她们都各自活出了很多精彩,可谓是豪门太太的一股清流。

麦秀英,一生无子,但她没有放弃自己,除了经常四处游历,她还热衷于农业,亲手筹建了“东英农圃”,成为了香港地区农业试验的最先进的地方。

农圃之内,除了种植水稻、蔬果,以及饲养鸡、鸭、猪外,还在不同时期试验种植花生、番茄、甘蔗、香菸、茶树及荔枝树等等,而种桑养蚕、抽丝剥茧,更成为农圃一个广为流传的特色。

由于早年的新界大部份地方仍相对落后,亦没有电力供应,麦秀英在东英学圃内自行安装了发电机,并在两座大楼内安装电灯、电风扇及电暖炉等设备,成为当时新界区“一个十分先进的农业实业室”,吸引不少社会知名人士及港英官员前往参观。

——《何家三代妇女传奇》

农圃不仅是农业种植的基地,还成为麦秀英社交、休闲生活的大本营,经常举办足球赛,开设各种运动、绘画、艺术班,甚至定期举行辩论赛,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先锋和超前的符号。

一日,东英农圃举办了一场足球比赛,而麦秀英则在旁“观战”,给同学追追逐逐时的趣怪动作逗得开怀大笑。

之后,一班同学还在综合大楼的绘画室内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比赛,然后是一起歌唱和游戏,并在那儿用膳,度过了愉快的一宵,到第二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返回港岛的居所。

——《何家三代妇女传奇》

而张静蓉就更厉害,首先,她是超级旅游爱好者,而且经常出国,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去过很多国家。有一个女儿就是在日本长崎旅游时生的,还取名叫何崎姿。


▲张静蓉和子女们在旅途中。

在十九世纪末,女人是没资格、更没有必要出国增长见识的,而张静蓉得益于自己出生于混血家庭,小时候跟着爸爸到处玩,后来嫁给了何东,更是游历过多个国家。“余幼时随父历长江,比长,从夫赴欧、美、德、法、意、比、葡、日诸国,均留鸿爪。”

然后,她竟然出过书。书名叫《名山游记》,里面除了记载自己游历的山川之美,也传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某种程度上,张静蓉算是第一位出书立传、立德立言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属于破天荒。

到了晚年,她全身心投入到佛学推广中,创办东莲觉苑,把何东留给她的十万元遗产,也全数用作东莲觉苑的基金。

“予一生笃信佛教,怜念本港无一真正合现代化永久公共育才之宏法机关,并可怜失学青年女子,思设女义学以培植之。“


▲张静蓉遗嘱,她要把所有遗产捐给东莲觉苑。

因为张静蓉在佛学推广中的巨大影响,后人也总以“张莲觉”或者“莲觉居士”来称呼她。




所以,两位女性,即便身不由己地陷入到了豪门一夫多妻的生活中,也凭着体内的能量,散发出坚韧的生命力。她们的一生算不上多么幸福,可也流光溢彩。

何东的故事,讲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百年香港,精彩纷呈,大家族的故事更是犹如翻不完的书,各种故事凌乱散落在字里行间。

好了,可能有读者问,说好的李小龙呢?怎么还不讲?

那么,就下期见咯!


本系列参考资料均来自公开的媒体资料,包括各大报纸杂志以及:

[1]郑宏泰、黄绍伦《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
[2]梁雄姬《中西融合 罗何锦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3]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大老——何东》,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4]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
[5]何文翔《香港家族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2年

TOP

https://mp.weixin.qq.com/s/V4XMSjzwEKB4D-4hj_hjrw
香江忆旧录||赌王家族传奇(3)之首富儿女们的奇情命运

原创: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今天


我们上几周写了赌王家族的渊源,从孕育了整个家族的神秘女人施娣开始讲起,讲到她是怎样在极度贫贱屈辱的环境中顽强生存,生下了有出息的儿子,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又讲到长子何东,身为毫无社会地位、备受排挤的混血儿,他又如何勤勉精明、长袖善舞,一步步爬上了香港首富的位置;(想要复习请点击这里)

再讲到何东的两位妻子及两位情妇的不同命运,可以窥见香港第一批豪门太太们的幽深生活,以及那个时代境遇下女性的特殊处境。(想要复习请点击这里)

何东家族的精彩故事,反映出了香港百年开埠的历史进程和点滴璀璨,他们的人生,总是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才演绎出了传奇。

今天,我们要讲一讲的何东的儿女们。

作为富豪之家的第二代,他们不像自己的父辈那样有那么耀眼的传奇,父辈们凭借一己之力从最底层爬到最顶层,这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经历。

而他们的身份也极为特殊。他们出生于巨富之家,但他们同样是混血后裔,有着隐隐约约的时代尴尬;他们虽然生活得优越,但同样也背负了家族的巨大的责任,时常不堪重负。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命运故事中,看得见身为首富子女的易,与不易。


▲何东全家福,摄于1937年10月。



长女的风范

如果大家看过前两篇文章,大概就能理解,当何东第一个女儿出生的时候,他是多么喜忧参半。

发妻麦秀英嫁进何家十年,无法生育;娶了小妾周绮文,依然生不出。直到娶了平妻张静蓉,才拉开了首富之家的生子大业。

1897年6月,何东已经35岁,张静蓉第一个孩子终于出生了,是个女孩,取名——何锦姿。

这个女儿来得实属不易,又碰巧那一年是英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所以何东给何锦姿娶了一个贵气的英文名:Victoria Jubilee。何家上上下下都珍视这个女儿,佣人们亲切地叫她:亚jo大姑娘。



事实上,何东对这个女儿怀抱着复杂的感情,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极为复杂的人。何东虽然喜欢她,却仍然以最传统的华人自居,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高兴。

何锦姿出生后,何东依然苦闷于自己没有儿子,这个考验持续了很久。后来张静蓉生下第一个儿子何世勤,然而何世勤早夭;再往后又生下了女儿何慧姿,床前的何东轻叹了一句“又是生女”;

接下来,小妾周绮文生了女儿何纯姿,张静蓉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何世俭,然而何世俭体弱多病,令何东心生忧虑。直到1906年5月15日,张静蓉终于生下了一个体格健壮的男婴何世礼,老何家才欢喜雀跃,“后继有人”的夙愿才最终完成。

话虽如此,可何锦姿依然是幸运的。何东虽恪守华人传统,但因为中西融合的身份背景,对于子女依然是开明且洋化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何锦姿接受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教育。

何锦姿在5岁上学之前,家里就给她请了三个家庭教师。

一个是维多利亚书院的校长主教太太,负责教英语,每周四天,每天两小时;

另外两个是中文启蒙教师,一个是清朝秀才赵吉庵,后期则是中文女教师梁庭玉,常驻何家。


▲家庭教师梁庭玉与何锦姿。

何锦姿的国学造诣很深,很小的时候就要修读中国典籍如《论语》,每天写三十二个大字。同时,每天都要听赵老夫子说历史故事,此外何锦姿还要学习钢琴、太极、游泳、中国戏曲和戏剧。

5岁时,何锦姿上了拔萃女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圣公会女校之一。那个时候何锦姿为了上名校要走很远的路,何锦姿的妹妹何艾龄曾经回忆过:

为了要(到拔萃女书院)上学,我们每天首先必须从家中乘坐人力车到缆车站,再坐缆车到城市(中环),然后步行半里左右的路程──有时亦会坐轿,由苦力抬到天星码头,之后(乘坐渡海轮)过海,妈妈再在码头安排她的朋友蔡太太接我们。

我们每天必须很早便离家,并须在学校首次钟响之前抵达校门。

可以看得出,何家极度重视教育,这一传统也惠泽了何家的大部分后人。

就算到了何家的第四太第五代,能读书,可以考进好的学校,也依然是何家父亲考评儿女的最高标准,四太之所以可以在何家称霸,有一个微妙的原因,她训导下的儿女成绩都不错,四太的儿子何猷君向来以学霸著称,从小到大拿奖杯,这也是儿女们为母亲这一房争宠做了最大贡献之一。



▲四太的儿子何猷君女儿何超欣都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当然,2016年,四太为麻省理工学院捐了三百万美元,然后女儿就由英国转学到了麻省。

我们说回一百多年前的何家。

何二代何锦姿虽然在教育上已经领先于绝大部分同时代的女性,然而她的命运也依然没有跳脱出某种固有的窠臼。

何锦姿长大后,因为何东常年事务繁忙,母亲张静蓉又须时时刻刻陪伴父亲,再加上家里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何锦姿作为长姐,慢慢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妹、打理家事的责任,她成了名副其实的何家大管家。


▲后排左至右:何慧姿、何世俭、何绮华、何锦姿; 前排左至右:何艾龄、何世礼。

在《中西融合——罗何锦姿》一书中,记载了他们家出国旅行的大阵仗,同时也留下了何锦姿年轻又能干的瞬间:

(何家要去美国旅行)锦姿指导工人装箱,先将冬菇、虾米、菜干、枣子等晒干了的食物放入空饼乾罐或好立克玻璃瓶内,包装好了,再放入木箱内,钉装好,以带子系紧,然后用标签标明箱内物品,予以编号,再由锦姿登记 。

因为连钢琴也要运去,所以行李超越百件,亦需要锦姿开列清单。

多年的管家生涯和较高的悟性,让何锦姿练就了随手执笔、立刻成文的本领,于是她成为了众多子女中不用预约就能见到父亲的孩子,慢慢地也成为了何东的秘书。


▲何锦姿陪伴何东出席活动。何东是个极为冷静的人,他主张亲情不应该影响商业运作,因此对待孩子像对待下属一样严苛,没有预约谁也不见。唯独何锦姿可以时刻留在父亲身边,因为她是一个得力的助手、秘书、簿记员。

但一个大问题是,即便是再得力、再好用的秘书,也是要嫁人的。

精明的何东苦思冥想,终于为自己的大女儿找了一门一箭双雕、对自己十分有利的亲事。

这个女婿叫罗文锦,是第一代混血罗长肇的儿子。罗家也是典型的混血家族,跟何家的背景可谓是一模一样。

当年混血圈子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何罗施冼蔡,嫁女不愁外。里面提到的“何罗施冼蔡”这五家,就是混血圈里的大家族,互相之间的通婚非常多。

罗长肇和何东一样,以华人自居,反感洋人,他有一个金句“行人头好过跟鬼尾”,所以跟何东算是三观一致。何家和罗家是混血圈里关系最为紧密的两家,何东在怡和洋行栽培的自己人,除了姓何就是姓罗。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桩门当户对、非常完美的家族联姻。


▲何家人大合影。后排左至右:何慧姿、麦秀英、何东、何绮华;中排左至右:罗文锦、何锦姿、张莲觉、何艾龄;前排左至右:何文姿、何尧姿。


▲罗家人大合影。前排左至右:罗长肇、罗文锦、何锦姿、施湘卿;中排左至右:罗琪贞、罗宝贞、罗雪贞、罗巧贞、罗德贞; 后排左至右:罗文惠、罗雪贞丈夫何亮、罗文灏(又名罗文浩)。混血家庭都很能生孩子,何锦姿的婆婆施湘卿,就是照片最右侧的妇人,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也是蛮传奇的女人啊。

然而,何东把女儿嫁给罗文锦,还有一个最大最实际的隐情。因为罗文锦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律师,而何东又十分重视商业法律问题。他把这个乘龙快婿招致麾下,可谓是如虎添翼。

从1918年二人结婚,之后大概39年间,何东从这个女婿身上得到了无数免费的法律指导,实在是高。



何锦姿和罗文锦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时看不到她脸上绽放一丝笑容。但幸运的是,婚后两人倒是蛮和谐的,生了四个孩子,一家人经常其乐融融大合影,一辈子也就这么风平浪静地过来了。

文锦起居作息很有规律,早上七时半起床,晚上十时半睡觉。如果晚上有应酬,锦姿便会在家编织毛衣,等候他回来,就连女儿们的玩偶,她也为之编毛衣。闲下来时,文锦喜欢阅读侦探小说。他们两人都不爱社交应酬。


▲从左至右:何锦姿、罗佩坚、罗文锦、罗佩贤、罗德丞、罗佩尧。何锦姿的孩子们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罗德丞,毕业于牛津大学,著名的大律师,有大罗之称,为人率性,他参选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行政长官选举,惜败。


▲罗德丞与文化人关系良好,这张林燕妮与黄霑1989年除夕订婚的著名照片里站在李嘉欣旁边的就是罗德丞,图中人只剩倪震与嘉欣了,其它四人已驾鹤西去。


▲2006年12月11日在香港玛丽医院逝世,享年71岁,他从父亲手上继承而来的“18”号车牌归还香港政府,
2008以破香港开埠纪录的1,650万元天价,电子商人张程光投得谐音“实发”的无字头“18”号车牌。






▲独具殖民地特色的混血家族男生帅,女生美

后来,何锦姿的母亲张静蓉去世,何锦姿的孩子们也长大了,已近暮年的何锦姿就又慢慢地回归到了何家,继续做起了她的大管家。

她也接手了妈妈的宝觉小学、宝觉中学,一生致力于推广女子教育,成了香港第一位女太平绅士。

何锦姿的一生,有其幸运之处,她出生于富贵家庭,得到了那个年代的其他女子不可能获得的优越条件,可以读书,可以见多识广,可以衣食无忧;

然而她的人生底色也始终是两个关键词:“奉献”和“付出”。作为一个为男性社会服务的角色,何锦姿可谓是尽职尽责,她用自己的一生来帮助父亲、帮助丈夫、帮助孩子。

人们始终会抱有一丝想象,如果这个家世优越、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又天资聪颖的女孩生于现代社会,大概会活得更恣意一些吧。



最受宠儿子何世礼的传奇人生


如果何锦姿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奉献的一生,那么我们从何世礼身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做女儿和做儿子的区别。作为何家最受宠的儿子,老父亲何东可为他操碎了心。


▲何世礼(后左)和太太洪奇芬(后右)和何东、麦秀英、张静蓉合影。

何世礼出生的那一年,可谓是何东最风光无限的一年。因为那一年,何东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香港的山顶大宅居住。



这可不仅仅是老何家的乔迁之喜,更是整个华人的历史里程碑。

在这之前,香港有一个法例叫《Ordinance for the Reservation of a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Hill District》,规定决不允许华人搬到空气好、景色佳的山顶居住。那里只允许欧洲人居住。

所以,1906年初,当何东从欧洲人手中买下了山顶大宅的消息传出后,整个香港社会是多么震惊。同年5月,何世礼便呱呱坠地了。他的妈妈张静蓉在《名山游记》里兴奋地写道: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又育世礼,时适购成山巅屋宇,修理完竣,夫子(何东)卜吉迁寓之日,实为礼儿初观天日(满月)之时。

何世礼是一个健康的男婴,被何东当做真正意义上的长子来看待,所以他是个备受宠溺的孩子。

何东决定在何世礼满月那一天搬家,就寓意深远。同时,何东按照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给何世礼取名Robert  Ho Tung Junior,“Robert”是和自己一样的名字。所以,何世礼被视作何家的“正统继承人”。

1916年何世礼上小学,在拔萃女书院读了几年,又转到爸爸何东所在的中央书院。在中央书院的档案中记录了何世礼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阳光、直率又很帅气的男生。

当时的校报上还刊登了一则关于何世礼的笑话:

为什么何世礼(Robert  Ho Tung)从来都不需要用电风扇?这是因为他(Robert)永远都觉得「好冻」(“ho tung”)

他还是学校网球队的队长,可见是个非常受欢迎的男生。



这样一个男孩儿,含着金汤匙出生,长得帅、身材好、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家庭,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谓是完美无缺,未来早已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然而,万事万物绝没有“完美”这一说,哪里都好的何世礼,偏偏很任性,他不愿意接受家庭的安排去帮助父亲做商业,而是要——参军。

晚年的何世礼曾经在采访中说到:

我自己志趣最喜欢从军,妈妈担心我当兵易生危险,曾认真反对我。为了这事,妈妈气了很久,这也不怪她,“好仔不当兵”这句流行的说话,深深地烙在老人家的脑海里。

何家人从来没出过军人,何世礼的这个决定也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而他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热血的抉择,让自己从此卷进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汹涌澎湃的历史大潮之中。

由于何东和张作霖私交很好,为了支持儿子的从军梦,何东拜请张作霖推荐、介绍,让何世礼先后到法国、英国学习现代军事。

何世礼虽然圆了军人梦,可他非常排斥外国人,大概是从小耳濡目染了洋人对于混血儿的排挤和鄙夷。

在英国的军训结束时,大家都穿着英国的军装,唯独何世礼穿着中国的军服。这一出格的举动显示出何世礼的确是有着年轻人的冲动和刚烈,很执拗,不计后果。


▲能一眼看出来唯一的那个“不合群”吧?

所以年轻的何世礼没少给爸爸添堵,要知道那时候的何东已经是富甲一方,而且他地位特殊,既通贯中西方,又联通政、军、商三界,任何行动都要审慎合理,儿子的出格举动没少让爸爸头疼,经常要给他收拾烂摊子。

比如何世礼结婚的时候,“何家搭一花棚于花园中,门前亦盖搭牌楼,高悬中英两国国旗,陈列盆景生花,布置辉炫。”(《工商日报》,1928年6月7日)

爸爸“高悬中英两国国旗”就是在对英国释放善意的信号。当时何东写给儿子的信也颇为精彩,晓之以情晓之以理,我认为何东在做父亲这个事情上是堪称楷模的:

我希望你能从较为阔大的观点来看待此事,宽容些看待英国政府,同时以较为同情的,而非敌视的态度来理解其行动。

我希望有朝一日,你不但可以为中国出力,同时亦可间接服务英国,从而说明你并非忘恩负义。

我们必须同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角度看事情,我希望你不要因此而失望、不悦,失意往往是思想行为进步之母,让别人在将来看到你是一位胸襟广大、正直无私而不会仇视英国的人,这样会令你的名字更加光明磊落和受人尊敬。

何世礼在英法两国学成归来,就要在中国谋一个差事,何东思来想去,选择了东北军张学良。

一方面因为和张作霖的私交关系,另一方面当时张学良当时已有“少帅”之名,东北军也是威震四方,何东想让儿子跟着最有前途的领帅,将来能平步青云。

又是父亲出马,写了一封恳切的求职信,张学良大笔一挥:“即请命驾”,让他来吧。

……东(何东)去夏游辽沈幸年,清尘洗荷 (痾),礼遇逾恒……次小儿世礼毕业英国陆军校后赴法揅习军学砲术,藉谋深造,兹已届毕业,经于日前返港 。礼儿忠耿夙夫,深愿为国效劳。

前者厚蒙令先帅提挈栽培,时图报效。今幸学业小就,拟将片长寸技效力军前。惟念钧座智雨谋云,礼儿浅陋之识,未知能否有幸效力于帅幕……如承俯赐接纳,请电示,当饬礼儿趋前恭听驱策也。(《奉天省长公署,全宗号JC10/14128)

于是,香港富家公子哥儿何世礼,一下子扎入了莽莽东北的苍茫雪地中。

到了东北,何世礼马上感觉到了极度不适。他并没有被委以重任,最开始的职位是“东北边防军长官上尉公署侍从副官”,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大帅府看门的。

再加上他面貌西化、语言不通,又有高教育背景,在东北军大部分都是平民子弟兵、糙老爷们中显得格格不入,初到东北的何世礼非常郁郁不得志。

生活上也有许多困难,吃高粱米、睡土炕都可以忍耐,唯独在冰天雪地中大便让他非常不习惯。东北没有抽水马桶,何世礼不会屈膝、不会蹲着,每次大便都成了最头疼的事。

但不管怎样,何世礼在东北度过了非常特别的一段时光,到了老年,他依然时常梦回东北。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和张学良的友谊,他和少帅接触很多,也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张学良终其一生最后的朋友。


▲何世礼(最右)与张学良(左二)

何世礼虽然在军中并没有多少施展的舞台,但他是个格外幸运的人,每次劫难都巧合般地化险为夷。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他因为人在北平,所以“逃过一劫”。而且当时有漫天的谣言:“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北京和影星蝴蝶跳舞,花天酒地,忘了东北家乡的安全”,是何世礼出来为他辟谣:当时他正跟张学良在北平“讨论一些重大金融项目”。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命运急转直下,蒋介石软禁了他,并且还要整肃他的亲信随从。而当时何世礼因为“没有达到团长的军职”,不在整肃名单之列,又逃过一劫。



更神奇的是,作为张学良的旧部,何世礼后来竟又获得了蒋介石政府的信任,出任了很多职务。

这其中当然还是得益于父亲何东的努力,何东为了这个儿子可以说是思虑良多。在何艾龄的回忆录中记录了何东去拜访过蒋介石。

父亲到南京访问时……因“西安事变”而背部受伤的蒋介石委员长已渐见康复,并邀请父亲到他位于南京的住所中会面,从上海前来与我们会合的世俭与我陪同父亲拜访蒋介石,我仍记得他那双“锐利的眼睛”(piercing eyes)。

由于他大伤初癒,会面时便坐在睡房对出客厅的安乐椅(armchair)上,父亲则坐在他对面的另一张安乐椅上,世俭和我则坐在父亲身旁的直背椅上。我还记得蒋夫人宋美龄当时并不在场。

除了亲自拜见,还大出血捐了很多钱。妈妈张静蓉也响应宋美龄的号召,加入“中国妇女会”,积极捐款,四处奔走,出了不少力。

南京访问时期及之后,父亲曾做了几项与中国事件有关的重大慈善捐献。举例说,蒋夫人(宋美龄)曾创立一家专门收留战场上牺牲士兵所生子女的孤儿院,父亲便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数目给这家孤儿院。他同时还捐了港币10,000元作为四川、云南及江苏的饥荒基金。

种种努力,保留住了何世礼在军政两届的后路,重新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于是他又慢慢地起势,成为了政府高官。

他在政界的最后职位是“台湾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首席代表。也是蛮有趣的,年轻时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混血儿”的身份,到了老年,却得益于这个身份,他可以同时与东方和西方打交道,在构建关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成了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何世礼和老布什。

到了1962年,何世礼辞去了一切公职,接手了爸爸何东的《工商日报》,成为了一名商人。




何世礼终身保持着运动的习惯,管理企业也有相当鲜明的军事作风。

但是做了一辈子军人的何世礼显然不太适合经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批虎视眈眈的富商诸如李嘉诚、霍英东、郭得胜、郑裕彤开始了对香港经济的左右夹击,何世礼的《工商日报》最终停刊,他的一生,也随着事业的暗淡,而走向终点。



▲何世礼身体好,90岁还神采奕奕。


▲何世礼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即便是老年也坚持亲自过问大小事务,甚至在逝世前一天还草拟了两份文件。何世礼还写得一手好字,显示出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小时候的家教可不是白请的。

然而,最令我唏嘘的,是何世礼一直和老上司张学良保持着联系。

张学良被软禁在台湾时,何世礼是唯一可以探望他的人,二人畅谈往事,情谊甚笃。有档案称“何世礼的到来是张学良极大的乐事”“张学良提议废除昔日主从关系,不可称他为司令,要称大哥。”

1990年张学良90大寿,何世礼在台湾圆山饭店为他摆大寿,令张学良十分感动。

1995年,张学良终于获准离开台湾,去了美国夏威夷。1996年张学良96大寿时,何世礼又专程飞到美国,为他祝寿。

他们一直对东北念念不忘。

1995年,何世礼捐出巨资,在东北大学兴建一座教学大楼。1998年大楼启用时,何世礼已是耄耋老人,他毅然决定再次踏入东北,重游了故地。



这次的东北之行竟冥冥之中成了何世礼最后的绝响,在东北停留数天,何世礼返回香港,一个半月后安详离世,享年92岁。

何世礼去世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张学良显然悲痛不能自已。据《联合报》记载:

过去一段时间,张学良显然情绪要比过去几年消沉些,主要原因是老友何世礼谢世,他为此无心打牌。何世礼过世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张学良却难以忘怀,他甚至为此掉泪。

三年后,张学良也逝世于美国,享年101岁。

这两个人,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来自东北,却在命运的推波助澜下相识相交、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色变。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宏大历史中的细小注脚,很容易被淹没,但的确打动人心。

这就是何东的儿子何世礼一生的故事。

他出生在上流的家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他也经历了坎坷且奇情的一生。这大概也是所有历史人物的使命与归宿——个人的命运起伏,总是不敌时代变迁的万分之一。



总体来说,何东就像是一艘巨舰,他用自己的实力托起了儿女们的人生。纵观何东的这些孩子,每一个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且和实力相当的家庭联姻,一直过着尊贵体面的生活。

比如从小就被家人戏谑为“学者”的何艾龄,就是出生在日本长崎、原名叫何崎姿的那位,从小博览群书,读书读到伦敦大学的哲学博士,一生致力于教育,服务过教育部门,创办孔教大成中学,做过了杰出的贡献,是可以代表香港的20位女性之一。


▲何艾龄与何东。



▲何艾龄(前排戴眼镜的女士)一直是受人尊敬的校长。

何艾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嫁给混血家族的女儿,她的老公是林则徐外玄孙郑湘先。日军攻占香港后,郑湘先得了肾病无法医治,最终去世,此后,何艾龄一个人带着女儿,再也没有结婚。


▲晚年何艾龄。

何东的女婿们也个个都独领风骚。长婿罗文锦不用说了,香港第一位华人律师,后来官至行政立法两局议员;

三女婿黄锡霖,抗战时期做过修铁路的生意,后来是华商会的主席;

六女婿吉延士,港大土木工程系讲师,正经做学问的,只可惜香港沦陷后被日军关押,后来囚禁在日本,客死他乡;

七女婿罗文浩,是香港裁判法院的法官;

八女婿杨国璋,医务卫生署署长,后来做过市政局主席;

何东的孙子辈比如何鸿章、何鸿卿也都一直生活在上流,何鸿章就是爱上了堂姐“十姑娘”(关于十姑娘的悲情人生大家可以戳这里回顾),和赌王闹出了纷纷扰扰大狗血的那位。

前段时间何鸿章的第四子何猷彪娶了最强媳妇翁静晶的新闻还被我们写过(点击这里回顾)。



我们在捋顺何东的儿女、女婿们的轨迹时,也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何东最希望第二代能有更高的官职,更注重政治地位,而并不渴望他们去经商。

这恐怕源于何东大半辈子一直没有得到过来自主流社会的认可,他一直都活在尴尬的身份中,即便成为了巨富,仍旧挥之不去这一丝关于身份的阴影。

何艾龄曾经回忆过,虽然一家人搬到了山顶大宅,和欧洲人平起平坐了,但是依然没有欧洲的小孩愿意和他们玩,大都投以鄙夷的眼神,令他们心灵很受创伤。

寻找身份认同,寻求社会地位,寻求阶层感,是何东以及他的下一代们,孜孜以求的东西。

只不过,随着何东去世以及长婿罗文锦去世,仿佛巨舰没有了掌舵手,子女、孙辈已经各散到澳洲、美国等地。后来孙子何鸿章卖掉了何东的山顶大宅,那是被视作何东家族的最核心标志,因此最后一丝凝聚力也不再了。

没想到多年之后,轮到了何东的弟弟何福这一支系异军突起,以何鸿燊为代表的何家第五代,成了如今的弄潮儿。


▲何东右边就是何福,也就是何鸿燊的爷爷,左边是何甘棠,旁边站着的是一众子侄。何世礼在后排左二。

感叹啊,历史的更迭就是如此迅速和残酷,几十年后,就换了人间。当何鸿燊的传奇也渐渐落幕时,又会上演怎样新的故事呢……



本系列参考资料均来自公开的媒体资料,包括各大报纸杂志以及:
[1]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
[2]郑宏泰、黄绍伦《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
[3]梁雄姬《中西融合 罗何锦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4]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大老——何东》,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5]何文翔《香港家族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2年

TOP

@娱乐有饭
#何氏家族悼文# #何鸿燊去世#,信德集团代表何氏家族发文悼念,深切哀悼“我们的领䄂何鸿燊博士”, 内文称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代表何鸿燊博士的先室何黎婉华、遗孀蓝琼缨、三太太陈婉珍、四太太梁安琪,以及他的子孙宣布,何博士在所有家人陪伴下于2020年5月26日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8岁。
何博士一生德高望重,以睿智远见、开拓创新,面对挑战时,永不说「不」,深受敬重。何博士言传身教,鼓舞人心,我们永远以他为典范。他教导我们要常怀求知之心,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以坚韧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拥抱关爱和同理心,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他亦时刻耳提面命我们珍惜我们的文化传统,爱我们的国家。
在缅怀何博士98年来数之不尽的卓越成就之际,他的个人魅力、幽默感,以及对舞蹈的热爱也音容宛在,深受怀念。在我们的心目中,何博士传承了无私的大爱。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天终会来临,但仍无减我们难以言喻的伤痛。何博士将永远留在他的家人,以至所有曾受惠于他的帮助和鼓舞的人心中。

TOP

@爱豆研究中心
赌王发家史:

何鸿燊的曾祖父是荷兰裔犹太人何仕文(姓氏Bosman音译),他在1859年到香港从事“劳务输出”业务,期间与广东女子施娣同居(没结婚)生下1女4子。1873年因为生意不好做,何仕文离开香港去了英国,再也没有回来。而施娣独自拉扯孩子在香港生活。

好在几个孩子都很争气,其中大儿子何东从买办做起,后来成了香港首富。何东的弟弟何福,先是跟随哥哥在怡和洋行工作,后来接替何东的位置,成为洋行买办,发展成华商五巨头之一。

何福的妻子罗絮才出生于名门望族,是中英混血,他们生了十三个子女,其中排行第四的何世光就是何鸿燊的父亲。

何鸿燊的父亲也做过买办,加上背靠强大的何东家族,非常有钱。而何鸿燊的母亲也是个中英混血。所以赌王身上有犹太和英国人的多重血统,外型非常帅气。何鸿燊小时候是真正的纨绔子弟,父亲在赤柱海边专门盖了一栋以他命名别墅,光仆人就有20几个。

不过何鸿燊十三岁的时候,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他父亲和几个叔伯联手炒作怡和洋行的股票,结果破产了,家里的所有资产变卖掉还不够抵债。牵头炒股的叔叔何世亮,承受不了打击,吞枪自杀。二伯何世耀精神错乱,最后吞服安眠药自杀。父亲何世光,则带着何鸿燊的两个未成年哥哥和妹妹,逃往越南西贡躲债,好几年没有音信。何鸿燊与母亲住到了一个破旧车库里。

父亲破产后,本来不爱读书的何鸿燊尝到了人间冷暖,自此发奋图强,1939年他从皇仁书院最差的D班考上了香港大学。那年上海女学生张爱玲本来考取了伦敦大学奖学金,但因为二战爆发,只能改入香港大学,意外地和何鸿燊成了同学。不过他们一个是理学院一个是文学院,并不认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港大停课,何鸿燊未能毕业。由于香港失守,他去了澳门,在叔公介绍下,在联昌贸易公司谋了一份差事。一开始他因为英语很好,做的是秘书的工作,后来老板见他机灵,给他换了一个更有挑战的岗位。

澳门是个小岛,贸易走的是水路,在战乱年代,兵匪横行,走船非常危险,而何鸿燊干的就是最危险的押运工作。

何鸿燊押船的时候带着好几面旗子,刚出岛挂的是葡国旗,到了公海换上日本旗,到西南海岸又换上中国旗。货船用进口的机器设备换取桐油、粮食等紧俏物资,偶尔捎带一些旅客。虽然公司背后有日资背景,但常常还是会遇上麻烦,除了被海盗抢劫,一些日本兵也会来捞油水。何鸿燊凭借过人的胆识,保住了公司的利益,于是他成为公司合伙人,一年后分到了100万的红利,在1943年这是个天文数字,何鸿燊成了当时屈指可数的百万富豪。

那时候何鸿燊在街上认识了第一任太太黎婉华,并借着学习葡语的名义迅速与她发展了关系,并很快结了婚。黎婉华是葡萄牙人,出身律师世家,何鸿燊本身也是大家族出身,所以很快就融入澳门上流社会。

有了家庭也有了钱,何鸿燊选择远离风险,正好合伙人梁基浩做澳门贸易局局长,他就到贸易局做了供应部主任。当时贸易局会计部主管是何贤,后来被称为“澳门王“,是公认的澳门华人领袖,他的儿子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

由于二战期间葡萄牙与日本签订秘密协议,澳门未被日军占领。大批难民蜂拥而至,粮油紧缺,在贸易局期间,何鸿燊曾前往广东,用机器零件为澳门换回四船大米,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精明的何鸿燊也利用政府的资源,与永华银号老板何善衡合伙创办了大美洋行。何鸿燊提供政府方面的便利,何善衡保障资金运转,生意很快做了起来。何善衡是恒生银号的创始,后来何鸿燊投资地产,恒生银行给了不少帮助。

二战结束后,何鸿燊的事业风生水起,涉及的生意包括拆船、金银买卖、纺织品、火柴制造、炼油等业务,他还与人合股买了一艘渡船“佛山轮”在港澳之间从事客运业务。

不过他在发财的同时也挡了一些人的财路,尤其像炼油这种暴利行业。当地大佬也想插上一脚。在本土势力威胁之下,1953年,32岁的何鸿燊离开澳门,回了香港。

当时战后的香港经济开始复苏,而且大量内地人口涌入,房地产是个好生意,何鸿燊创办地产公司,很快成为千万巨富。那时候李嘉诚还在做塑料花呢。

何鸿燊涉足赌业那年已经40岁了。1961年,澳门老牌赌王傅老榕已去世,而他创办的泰兴娱乐牌照也到期了,赌场专营权由政府重新招标。傅老榕曾经的手下叶汉蠢蠢欲动,但他个人实力不够。于是找来当初他在越南开赌场时认识的香港富商叶德利,而叶德利刚好是何鸿燊的姐夫,所以三人就凑一块了。然后何鸿燊又拉来了他在皇仁书院读书时的学弟霍英东加入,组成了一个财团参加竞标。最后通过打通葡萄牙上层关系等一系列操作,拿下了赌场牌照。

不过前任赌王傅老榕家族在澳门经营多年,根基极深,并不想就此失去赌场这块大肥肉。“澳门王”何贤做为中间人,捎来了傅家的诉求:要求何鸿燊放弃牌照,离开澳门,否则就要施行“八大条”。

这“八大条”包括酒业停业,渡轮停运等等牵制手段,意思是何鸿燊即使拿了牌照,也没法开业。更狠的是八大条中还包括要取何鸿燊性命以及往赌场扔炸弹等极端手段。

何鸿燊在商界已经混了20年,人脉也非常广阔,这回他不会再像8年前离开澳门时那样妥协了。首先他放出风声,如果他被暗杀,谁干掉凶手可以去他律师那里领取100万。这是一招漂亮的反制手段。接着他租下政府的酒店供赌客住宿。然后他在40年代买的佛山轮,虽然后来交给别人经营,但他还是股东,有了渡船就可以接送赌客。几招下来就破了八大条。至于对方雇用乞丐闹场等其他阴暗手段,只要花钱就能打发了。

1962年元旦,新成立的澳门旅游娱乐公司的第一家赌场“新花园”开业,澳门赌业正式改朝换代。

叶汉做为最精通赌场业务的合伙人,一开始把持着赌场业务,整个60年代,他是实际上的新赌王。何鸿燊做为公司总经理,更多的是幕后的运作。霍英东叶德利则心甘情愿当甩手掌柜。

在看到赌场的暴利之后,何鸿燊已经无心其他产业,更重要的是他有干什么就一定要干成的野心。他当然不愿意退居幕后,而要真正掌控赌场,就要把叶汉架空。

由于叶汉在几个股东中财力最小,何鸿燊通过两次扩股稀释了叶汉的股份。他的亲妹妹何婉琪得以进入澳娱。

叶汉也很清楚何鸿燊的野心,在赌场安插了大量心腹与之抗衡,到1970年葡京开业,两人矛盾已经很深。

1973年,借着叶汉出国旅游的时机,何鸿燊突然发难,换掉了多数叶汉的心腹,并让她的妹妹何婉琪掌管赌场,在公司内斗中占了上风。

1975年,公司牌照到期,叶汉拉来富豪郑裕彤准备重演10几年前竞标牌照的好戏。结果郑裕彤反被何鸿燊拉了过来,成了合伙人。这年,败下阵来的叶汉宣布退休,何鸿燊真正成为新一代澳门赌王。

TOP

https://mp.weixin.qq.com/s/-YSVqRDVt2EcI8Jb_nPWtw

何鸿燊逝世:与病魔斗争十余年 曾“赌‘一国两制’一定成功”
剥洋葱people  昨天


何鸿燊在中国港澳地区发展事业的七十多年,见证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的成功实践。2007 年,何鸿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赌‘一国两制’一定成功”。





何鸿燊在澳门葡京酒店。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文 | 新京报记者 肖薇薇 张芮雪

编辑 | 胡杰 校对 | 张彦君



►本文约4585字,阅读全文约需9分钟



据媒体报道,5月26日下午1时,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



何鸿燊有过诸多头衔,他在澳门经营的公司一度成为全世界营业额最大的博彩公司。他是知名企业家、文化慈善家,担任了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也获得过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荣誉勋衔。



何鸿燊在中国港澳地区发展事业的七十多年,见证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的成功实践。2007 年,何鸿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赌‘一国两制’一定成功”。



中央电视台评价其为“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他生前积极参与对内地的经济建设,文化慈善等事业,2001年,当时身为奥申委顾问的何鸿燊在得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随即捐资用于兴建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



2003年9月,何鸿燊以600多万元购得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9月,何鸿燊再次以6910万港元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何鸿燊决定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与病魔抗争十年有余





“我们知道这一天终于会来临,但亦无减今日难以言喻的悲伤。”下午两点,何鸿燊的家属们走出香港养和医院大楼,向守候已久的媒体记者发表何鸿燊的逝世声明。



“何博士、我爸爸,将会永远留在所有家人的心中,受惠于他、得到他鼓舞的人亦会赞同。我们希望继续用自己的上进心,去完成爸爸一直以来希望做到惠泽社会的责任。”二房长女何超琼说。





2020年5月26日,“赌王“何鸿燊病逝,家人在医院见记者受访。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长房女儿何超贤以英文发表相同内容声明。到场家属超二十人,包括何鸿燊二房太太蓝琼缨、三太太陈婉珍、四太太梁安琪,长房的两名女儿及其他各房的多名子女。



25日,香港媒体陆续曝出何鸿燊病危,并援引知情人士称医院已通知其家人,称其情况不容乐观。当天下午,大批媒体守候在医院楼下,拍摄到其妻子、儿女陆续抵达医院。



香港媒体报道称,何鸿燊生前已经很难下床,几乎不能说话,不过仍有意识向家人点头和微笑;何鸿燊近日已接受注射数支强心针,医生也陆续通知家人做好料理后事的心理准备;25日晚,在家人陪同下,何鸿燊一度张开眼睛,但因身体仍然虚弱,无法继续注射强心针。



香港媒体称,何鸿燊近日情况急转直下,身体机能大不如前,仪器对他已起不了作用,全靠意志生存。



近年来,何鸿燊频繁出入医院,并曾多次住进重症病房,后长期居住于香港养和医院。其家人曾多次在社交媒体晒出前往医院陪伴何鸿燊过春节和生日的照片。二房长女何超琼对媒体表示,家族内制定了严格的探望值班表,各房子女轮流前往医院探病。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何鸿燊于2009年7月在四太太梁安琪的寓所跌倒,撞伤头部,送院后发现他脑内有瘀血,情况一度“糟透”;随后,何鸿燊接受脑部手术,在医院养病半年,后行动不便,需乘坐轮椅。自此,何鸿燊鲜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并逐步把财产转移到各妻儿名下。



媒体称,何家曾出巨资为何鸿燊构建专属医疗团队,对他的身体情况进行紧密监测,聘请了八位名医,各负责治疗何鸿燊的一个器官,包括脑、心、肝、脾、肺、肾等,还有日本及美国的权威专家专程来港为他诊治。



报道称,长达11年的医治让他的吞咽功能受到影响,他曾多次把食物吸入肺部,引发肺炎;病情后期,何鸿燊说话困难,只能“依依哦哦”发声,家人要看他的口形来猜意思。



另外,何鸿燊还患有帕金森氏症及肾衰竭,需要长期出入医院洗肾,去年曾传出他因洗肾后心脏无法负荷,突然停止心跳,经抢救后活了下来。





2010年3月6日,自医院返家后,何鸿燊主动向记者挥手打招呼。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只有学问一生受用”





何鸿燊于1921年11月25日在香港出生,祖籍广东。



何鸿燊自述开始“勤力发奋”是在13岁时。他出身于“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何东家族,幼时家境优渥,父亲在香港建了一幢度假别墅,以他的英文名命名。1934年,因父亲与叔伯炒股失败,家业破产,欠下债务后逃亡越南,他与母亲留在香港。



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何鸿燊发愤读书,由总不及格的成绩考到了奖学金,四年后考入香港大学理科学院。



他在多次采访时提到自己的人生信条,“有很多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五读书是真的,上帝是很公平的,只要你勤力发奋,你总有机会。”



“普通人都说何鸿燊有今天全凭运气,不是运,你信我,哪有那么多运。”何鸿燊说,“我一生从来不听一个‘不’字,一定要做好为止,我常常告诫我的子女和后辈,要好好读书,不断为自己增值,因为财富可能不会一生跟着你,只有学问一生受用。”



1941年,香港在抗战中失守,在读大学三年级的何鸿燊肄业,他作为义勇军接线生,监察空袭炸弹警报,他讲述,“没得书读了,离开香港后,我也打过十几天的仗,用一个难民的身份去了澳门,身上只有10港元。”



何鸿燊到澳门后,在澳门最大的贸易公司联昌贸易工作,因英语流利,他担任公司秘书兼做粮油棉纱业务,他又学习了日语和葡语。何鸿燊的记忆力非常出众,他背下与公司有生意往来的两千多个客户号码,老板需要联系时,他都能准确报出。因工作出色,20岁的何鸿燊当上联昌公司合伙人,被委派负责珠江口周边的货船押运任务。





1981年4月,何鸿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1943年,何鸿燊结识了第一任妻子黎婉华,黎婉华出身于葡萄牙显赫家族,祖先曾在葡萄牙当高官,父亲是澳门的著名律师。



与黎婉华结婚后,何鸿燊去澳门贸易局工作,结识了永华银号老板何善衡,一起创办大美洋行,开始做“九死一生的压船生意”,他将澳门小汽船、发电机等物资运往内地,再换取粮食运回港澳,生意由此起家,船务、金银、药品、煤油都被纳入经营范围。



1953年,何鸿燊回到香港做起地产生意,开发香港太平山(洋人居住区)和湾仔区的民宅,成为当时身价超过一千万港元的超级富豪,从1965年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成立以来,至2011年,他都出任会长一职。



对 “读书极为看重”的何鸿燊更希望别人称呼他“何博士”,虽然因战乱大学肄业,但他此后获得了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不同院校颁授的荣誉博士。



“很多人都叫我‘赌王’,其实,我不好赌”





1961年,澳门政府发展旅游与博彩业,公开招商承授赌牌许可证。何鸿燊和叶汉、叶德利、霍英东联盟竞标成功,拿下澳门赌场专营权,开始了赌场垄断的40年。何鸿燊回忆称,当时提出了一项让澳门政府难以拒绝的承诺,“所有赌场赚到的钱,拿90%来做慈善,我们只拿10%。”



何鸿燊公司旗下赌场每年创造的商业价值超过了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的六倍,一年缴的赌税占澳门总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澳门三分之一的人直接或间接受雇、受益于他的公司,他因此被称为“无冕澳督”“米饭班主”。





1962年1月,澳门赌王何鸿燊前往葡萄牙试图签订博彩合同。



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直到2002年才被打破。澳门放开赌权,其他竞争者加入进来,其中有何鸿燊的儿子何犹龙独立经营的博彩公司新濠博亚娱乐。



何鸿燊当时向媒体表示,“谁有本事淘汰我?”这也带来了澳门博彩事业的黄金发展时期,税收占到澳门总财政收入的80%,一度超过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博彩业成为澳门在世界的一张名牌。




“很多人都叫我‘赌王’,其实,我不好赌。” 2009年,87岁的何鸿燊获得亚洲国际博彩博览会卓越远见成就奖时说,“成功非取决于你带来了什么,而是你留下了什么。我希望通过发展博彩业,达至博彩商、政府、社会‘共赢’的局面。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2008年7月16日,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港交所挂牌上市,澳博主席及执行董事何鸿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除博彩业,何鸿燊旗下公司掌握着港澳交通的命脉。何鸿燊从1962年起开设船务公司,经营港澳间客轮服务,其后二十年间,从香港进出澳门几乎必须经过何鸿燊的物业。



何鸿燊承诺的慈善事业也没有忽视。他旗下公司投入巨资支持澳门政府开展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建设,把昔日的木屋、菜田、池塘等建设成了如今繁华的大道。



何鸿燊也成为澳门历史上,在世时即被用名字冠名道路的第一人。他支持政府在南湾湖进行庞大的填海工程建设,使澳门半岛的面积增加了20%,1998 年3 月正式启用南湾湖畔“何鸿燊博士大马路”。

  

2011年何鸿燊家族分家前,他所控制的资产高达5000亿港元,个人财富超过700亿港元,在2011年福布斯香港40名富豪榜中排在第13位。





1981年4月,何鸿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何鸿燊先后有四位妻子,子女十七人。与发妻黎婉华结婚后,1957年,何鸿燊与香港人蓝琼英结婚,当时,《大清律例》的婚姻条文在香港仍然有效,允许纳妾。1985年,何鸿燊与澳门人陈婉珍生活,三年后与澳门人梁安琪生活。



2011年初,何鸿燊家族曾发生一次股权争议,闹上香港高等法院。



当年3月,何鸿燊家族争产事件告一段落。何鸿燊代表全体家人发表声明,称已撤消所有诉讼,各房将按照何鸿燊意愿分配股份,但声明没有交代各房可获得多少财产。



“爱国企业家”





何鸿燊在中国港澳地区发展事业的七十多年,正好见证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的成功实践。2007 年,何鸿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赌‘一国两制’一定成功”。



他提到自己每周一到周五都会抽半个小时坚持学普通话,“我懂英文、葡文、日文。香港回归后,我当上了全国政协常委,经常回内地,从商也好,议政也好,都应该学好普通话!”



在香港回归前夕,很多企业开始迁移注册地,何鸿燊并没有跟风,他跟周围的朋友说:“大家都不要走了。中央对两个特别行政区‘特殊看待’, 中央这个‘大后台’要我们成功的决心十分坚定。”他坚信自己还可以继续发财,“马照跑,舞照跳”。



1989年7月,何鸿燊在港澳两地媒体发表文章《美梦成真》,他提出:香港与澳门回归后,港澳将进入“一个空前未有的繁华境界”。



他曾对媒体讲过一个趣闻。上世纪80年代,何鸿燊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见到邓小平第一句话就说:“邓大人好!”,邓小平马上答道:“恭喜发财!”。



澳门回归前夕,何鸿燊作为澳门筹委会的副主任去人民大会堂开会时,他被称呼为“爱国资本家”。“我很中意这个称呼的。”何鸿燊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



他在内地成立了“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 在河北廊坊修建了“何鸿燊培训楼”,培养航天科技人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他捐资兴建了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2008年,86岁的何鸿燊担任了北京奥运会澳门站火炬手。



“平时在电视上好多次看过圣火传递,这次自己能手持火炬传递圣火,当然感觉不同了。能成为火炬手我感到非常高兴和骄傲。”何鸿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1987 年,何鸿燊一次性捐出147 件购回的中国古代文物给国家。



2003年9月,何鸿燊向“国宝工程”捐款600余万元人民币,购回漂泊147年的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9月,何鸿燊再次以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在港澳地区公开展示。





何鸿燊和马首。



“我希望能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国文物的工作,共同宣扬爱国爱民族意识。” 何鸿燊在接受采访时说。



2007年9月,何鸿燊将5件纪念香港回归的珍贵艺术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包括油画《南京条约》、《世纪大典》、《毛泽东会见希思》,青铜雕塑《毛泽东》、《邓小平像》。他在捐赠仪式上表示,作为港澳同胞,他亲眼目睹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作为中国人,他期盼祖国尽快实现和平统一。



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何鸿燊决定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26日下午3时,香港特区政府网站发布新闻公报称,特首林郑月娥对何鸿燊博士辞世表示深切哀悼。林郑月娥称,对何鸿燊离世感到难过,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澳门特别行政区网站发布新闻公报称,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对何鸿燊博士辞世谨表深切哀悼,已致唁函慰问何鸿燊的亲属。



何鸿燊家族旗下的信德集团代表其家人发布公告,对何鸿燊的离世表示深切哀悼,公告称,何鸿燊时刻耳提面命其子女,“要珍惜我们的文化传统,爱我们的国家。”



(文中部分资料整理自《澳门赌王:何鸿燊全传》《何鸿燊:不赌就是赢》、南方人物周刊、第一财经、环球人物、广州日报、BBC中文网及部分港媒)

TOP

https://mp.weixin.qq.com/s/DKO4ZnliOIurYOPRo027hA
热点||赌王去世家族排位透玄机,到底谁是最大赢家?

原创 黄小姐 伊莎贝拉  蓝小姐和黄小姐  今天
来自专辑
香江忆旧录


2020年5月26日,“一代赌王”何鸿燊于香港逝世,享年98岁。

其实今年2月份就传出过赌王病危的消息,只不过那时何家人都出来辟了谣。

可赌王毕竟也是将近一百岁的人,从2009年到现在,港媒计算出赌王在养和医院可能花了超过十五亿港币,光是为了对付出血性中风每天注射昂贵的补脑素就超过亿元,可想而知,这十年,完全是靠金在续命。

好在,赌王家大业大,而且全家一条心要让这位家族长老活久一点,堪称不惜一切代价。



而到了最近三个月,据港媒报道,赌王身体机能更差了,这几个月都住在ICU。之前中过风,又有帕金森症,肾功能不好需要长期洗肾,而洗过肾之后心脏又受不了。

医院里的人说,赌王这几个月没什么quality of life,只不过子女孝顺,要“用最好医疗保住赌王性命,使几多钱都在所不惜。”,



虽然赌王去世是意料中事,但是听到消息,难免还是心头一震,又一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物离开了我们,堪称一代人杰的赌王终于结束了他多姿多采的一生。

从富家公子,到落魄少年,再白手起家,再到豪富天下,赌王一生真是大起大落,享尽了一个男人能享受到的所有荣誉和快乐,他生前江湖纵横,富贵涛天,但也热心公益,风趣幽默,人生得风流倜傥,说话也生鬼有趣,快人快语““省港边个够我威(谁有我厉害),我有四个老婆。”

身家5000亿,没病之前,他是香港福布斯常客,也是娱乐版的热点人物,因为哪个富豪的私生活都没有他这么坦荡,这几十年来,与四位太太共同生活,生了16个孩子。

如今,赌王去世,也留下了一个令人揣测和遐想的结局。别的不说,何家人召开记者会,以及正式发布的讣告中,就可以看得出风起云涌之势。

先说记者会。

何鸿燊去世当天,何家人在医院门口召开了一个记者见面会,位于中心位置、且代表整个家族通报情况的,是二房大女儿何超琼。

这是四房人马共同协商的结果,三位何太都不出面,四个儿子也不出面,出面代表整个家族发言的是女儿,也就是说,四房都同意由女儿何超琼代表何氏家族,她现在成为何家的大家长,也是赌王事业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这是难得的何家人聚在一起的镜头,又是如此重要的场合,其中的排兵布阵也很值得玩味。



分站在何超琼两侧的,左侧是自己的亲妈、二房蓝琼缨,以及自己的弟弟何猷龙;右侧是大房的女儿何超贤,何超英死后,她就是赌王最大的女儿。



在大房女儿何超贤旁边的,是活跃的四太太梁安琪,梁安琪身边没有站着自己的孩子,而是大房正在和自己姐姐打官司女儿何超雄。而四太的儿子何猷君,儿媳奚梦瑶、女儿何超盈则站在身后第二排(奚梦瑶因为穿着橘色的卫衣还被媒体批评了);




而平时就渐为边缘和低调的三太太陈婉珍揽着儿子何猷启站在何猷龙身边,也是第一排,但是是在第一排的边缘,同时,也显示出三房确实同二房关系更密切一些。

从第一排的阵型来看,二房是绝对的主力,大房太太虽然去世,但她的子女享受到了原配的待遇,而三房、四房都只能偏安一隅。

而何家发出的讣告,就更有意思了。也是这样一份讣告,彰显出汉字的博大精深。

四个老婆各有名分,黎婉华为“先室”,蓝琼缨为“遗孀”,陈婉珍和梁安琪只落得个“三太太”“四太太”。



▲讣告中透出许多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何家的女婿和媳妇一律没有出现名字。

其实这也有依据的,何鸿燊娶黎婉华和蓝琼缨的时候,澳门还可以实行《大清律例》,允许一夫多妻;直到1971年,澳门当局才颁布法令,正式明确在澳门地区实施一夫一妻制。

此后,赌王和陈婉珍、梁安琪的“婚姻”也只是摆了酒,并未注册,更不受法律保护。

真是感慨啊,这样一个延续了百年的家族,枝繁叶茂,但豪门内也恩怨重重,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关于赌王家的事情,我号其实已经写了很多稿子,上到何鸿燊的爷爷辈何东的发家之道,下到第五代何家人的娱乐圈韵事。

然而,有一个人最值得写,那就是在赌王去世后最大的赢家——二太太蓝琼缨。

现在何家大家长是她的女儿何超琼,何超凤更是家族事业大当家,儿子是何家儿子目前事业做得最好最大的,小女儿何超仪也是出名的明星。

四个孩子都算争气,而她最后更是以遗孀身份与其他两位太太分隔开来,对她个人而言,这是胜利的时刻,不得不说,也是她后半生汲汲以求的结果。





“省港边个够我威(谁有我厉害),我有四个老婆。”
   
赌王的豪言,是啊,对于一个笃信旧道德旧传统的男人来说,有四个老婆,而他又个个都搞得定,他当然得意,但问题是,如果你是他的四分之一个老婆,那感受又是如何呢?二太太蓝琼缨怕是最能体会这其中的变化。  



蓝琼缨出身军人世家,祖父是少将,父亲出身黄埔第七期,家中开丝绸店,出入有车有佣人,从小读书很好,“差不多所有琼瑶小说都看过,心好静。”她的弟弟这么回忆。

但后来蓝家来香港,家道中落,她很小便得出来工作,在一个地产公司做前台,何鸿燊曾对记者说过“她很漂亮,很年轻时就嫁给了我,待我很好!”



实际上,二太太嫁给赌王时,赌王已经有一位葡国太太,两人结婚于40年代初期,结婚十年后葡国太太离奇得病,当时澳门的葡国人崇尚一夫一妻制,所以何鸿燊另娶就不得不利用当时的“大清律令”来化解他的这一行为的不利影响。


▲原配黎婉华和她的孩子们。


▲女儿何超贤结婚时,何鸿燊和黎婉华一起出席婚礼。


▲得了病的黎婉华一直深居简出,每年大时大节过生日何生仍然是要去探望的,对四个太太都好,是他的人生准则。

在某种程度上二太太确实是据备某种合法性质的太太,所以当后来何又再娶三太四太,二太的子女都很抗拒,当了明星的何超仪在任何场合都会说:何太只有一位,那些(三太四太)都是父亲的女朋友。

何鸿燊说他对四位太太一样宠爱,但宠爱的时间实际上基本以十年为界,蓝琼缨算是宠爱得最久的一位,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类似一夫一妻的生活。


▲蓝洁缨也一直以何太为傲,她教育子女非常严厉,一个不对劲,东西就甩过来,小女儿何超仪至今提起都害怕。

葡国妻子因为得病早就形同虚设,从1962年到1985年这二十多年间,虽然赌王的露水情缘一直不断,但合法公开陪伴在赌王身边的,一直只有蓝太太。



她漂亮能干,长袖善舞,长期以来与老公有影皆双,是港澳社交界公认的“舞帝”“舞后”。



蓝生下一儿四女,他们的女儿,后来的女强人何超琼回忆说:“我这一生最幸福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和父亲母亲一起出去旅行。”


▲2001年11月,二房儿子何猷龙与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的孙女罗秀茵举行婚礼,何鸿燊和二房一家人齐齐出席。



这是一句平常话,但其实很辛酸。

赌王风流韵事不断,最令二太太不能忍受的是赌王居然同大太太的私家护士陈婉珍暗通款曲,更生儿育女。




1985年9月,何鸿燊以陈婉珍的名义在香港购置了大潭雅柏苑两个中层单位(住宅),公开与陈同居宣告了三太的存在。



当然陈婉珍并不能停止他猎艳的脚步,半年之后何又爱上了在澳门教跳舞的比他女儿年纪还小的三水姑娘梁安琪。



而就是在这一年,蓝太太正式移民加拿大,有人说她是愤而出走,也有人说她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更官方的说法是为了何生打理加拿大的生意。



世间的事,多半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

二太太的出走标志着二太的时代已然过去,四太的时代已经来到。

事情到了1998年,13年之后,意外出现风波。

蓝太太从加拿大回港时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四太时用了“犯法”二字来形容:“通臂猿猴怎么能同齐天大圣比”。

而显然得到赌王撑腰的四太梁安琪更年轻气盛:“何太只有一位……我想她是更年期食错药乱说话……齐天大圣几有本事,到头来也飞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

意思是你二太也不是真正的何太,而且就算你自认是齐天大圣,也斗不过如来佛祖何生。

经此一役,面上无光,蓝太太从此彻底绝迹社交圈。



在一夫多妻制的关系里,谁拥有男人的宠爱谁就最牛,而显然,从1985年起,蓝太太已渐渐不具备这种优势,更年轻的女人们占据了她从前的位置。

她再次露面已经在十年后——2009年何鸿燊中风住院,二太太以合法妻子的身份回来主持大局。

赌王生命力极其旺盛,中风坐轮椅也是他话事,在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公开陪伴他身边的依然是三太与四太。



事实上,2005年4月,何就以每股一百万将名下两股澳娱普通股分别转让给陈婉珍与梁安琪,他直认是有心让三、四太入局:“铺路嘛,我有三宅、四宅,她们的子女也长大了。”

时间到了2010年,何鸿燊开始着手分配家产大动作不断,11月他将所持的信德集团股份转移予二房何蓝琼缨的5名子女名下,一个月后赌王又大手笔的将市值近48亿元的澳博股份转予四太梁安琪,这也就意味四太成为继何鸿燊后的澳博第二大股东,四太继承了他的大部分财产。

事情峰回路转,发生了著名的“争燊家”风波。

2011年1月24日,澳博控股突然发出通告,称何鸿燊将持有的股权分别转到三房(陈婉珍)及二房五名子女名下的两家控股公司,何鸿燊只保留100股澳娱普通股。


▲何鸿燊在三太陈婉珍及长女何超云陪同下读出声明。

此举意味着二房三房成为何家财产分配中最大赢家,大房与四房惨成败局。

四太那段时间暴瘦,几番游走。不过行动不便的赌王到底厉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动律师媒体几番发明声明,全港轰动,整个旧历年全部在何家分家产的风波中度过。

甚至不惜以战求和,将二房三房告上法庭,恩威相加之下,平衡四房关系基本平分家产,但明眼看得出,帮赌王生了两个儿子的四太梁安琪算是扳回了一局。


▲代表赌王的律师高国骏曾公开与何鸿燊的对话短片,声称二、三房转移财产,反击二、三房。



四太笑嘻嘻地出现在媒体上,语重心长:要听何生的话,要以和为贵。



是的,一切唯何生的马头是瞻,这就是当何生太太的最高生存法则。

二太还能勉强和赌王负气出走,三太和四太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姿格了,要“乖”、“不乱说话”才重重有赏。

人问三太如何看待赌王又娶一房的事,三太笑嘻嘻地说,何生高兴我就高兴,记者问四太如何看待赌王风流,四太也笑嘻嘻地说,只怪我老公太有魅力……

她的原话如下:“香港声色犬马,男士好易受到诱惑,太太唯有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对丈夫形影不离,将自己变成跟尾狗。”



说真的我在这些话里没有看出什么御夫术,只看到了一种困境,一种因为力量太过悬殊而造成的困境。

当一切都寄托在这个男人的宠爱时,那一切都变得如此可笑而荒谬。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但谁知道这郎的情能维持多久,就像陪伴赌王长达二十年的蓝太太,一个转头有了三太四太,如果不放下自尊,尽力挽回,也就真的只是陌生人一个了。



蓝琼缨的女儿,当明星的何超仪敢说敢做,提起父母的事,也三缄其口。当年她哥哥说梁安琪是父亲的女朋友被父亲公开斥责,于是做女儿的只能这么说:

“爸爸还有没有人我们都不知道,跟不上了。没啥大事的,他爱怎样便怎样。妈妈作为一个女人,当然不高兴,如果她为了这些事情一生都不开心,她就是浪费了自己。如果她不再介意了,她就是顿悟了。

妈妈跟爸爸不同,生了我们五个,还能到哪儿去啊?她失去了很多选择,她于今年(2010)比较看得通了,可惜她的一个好朋友得癌撒手尘世了,她在时妈妈还可以跟她一起出外玩的。今时今日,她会喝一点点酒,在家看看书。”

(引自2010年接受林燕妮采访)

争产风波时,蓝太太这边放出来的话是:“我们不会争不会强出头,只是我们正在做的事不要踩过来。”

我想说这话时她已经不是以妻子的身份吧,更多的是以一个母亲,一个商业集团领袖的身份,四十年前欢天喜地嫁给有为青年的时候,怎么也想到不到有这么一天吧。

很伤感吧,很现实吧,很残酷吧,不好意思,这就是人生。



争产风波过后,又是十年。



反而是大家长病后,蓝太太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机会多了一些。

在这些照片里,她仍然是何生名正言顺的太太,身边站着她正当年正当打的儿女们,他们手握公司大权,四个女人的争宠终于行将结束,因为接下来比拼的,显然是儿女们的能力,而显然,二房儿女的实力辗压一切。



排位代表一切。

虽然四房的财产在2011年轰轰烈烈的争产事件中已经分得差不多,格局已定,但从现在的局面是,二房无论是在财产还是在名分上可以说最大赢家——

靠着得力的儿女,算是替她争回了一口气,女儿何超琼成为家族话事人,而她蓝琼缨也名正言顺地顶上了“遗孀”的称呼。



旧式妇女的命运,全在这“等”字上,等老公回头,等云开月明,等儿女们争气,替母亲要回彩头……只是等待这个名份居然等了三十多年,从1985年到现在,要“忍”,要“捱”。



真的太久了,让人想一想就有点发抖。

喝喝酒,看看书,等待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真的寂寞,用张爱玲的话说:

“她坐在栏干上,仿佛只有她一个人在那儿。背后是空旷的蓝绿色的天,蓝得一点渣子也没有——有是有的,沉淀在底下,黑漆漆,亮闪闪,烟烘烘,闹嚷嚷的一片——那就是香港。这里没有别的,只有天与香港与她自己。”

要等,要忍。

这就是二太太的故事。

不想等,不想忍,那就只有自己干。


▲二房四个女儿很团结,事业也各有所成,是妈妈的骄傲……

自已的命运自己掌握,享受其中的快乐,忍受其中的辛苦,一切都心甘情愿,当然,那是属于何超琼这一代女性的故事了……


▲一生很长,豪门仍在,真人秀也还在演,会发生什么,拭目以待吧……

TOP

https://mp.weixin.qq.com/s/h8QoSsEEiHUUiNCZXfKLtg
何鸿燊,没钱的渣男是渣男,有钱的渣男是传奇?||娱乐观

侯虹斌客厅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遇言不止 ,作者遇言姐
遇言不止
遇言不止
不盲从,且好看,女性进阶指南。
记得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作者:遇言姐(席越)
来源: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5月26日,赌王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



简单一条新闻,却让无数人感慨一个时代的落幕,那个用前半生昭示“逆袭”、后半生演绎“宫斗”的商业巨子,终于还是无法违逆时间。

随着他的离去,曾经填满无数街头小报的花边新闻也终于告一段落,只余乱世枭雄的传奇一生,供人凭吊。


▲斯人已去,徒留四房家眷撕X大战,史上最著名的渣男,舍他其谁

抛开那四房明争暗斗的鸡零狗碎,重新回归到“何鸿燊”这个男人本身,你便会发现,他的心机、他的手段,无不在用生命演绎“渣男的最高境界”。

观其一生,我不由地感叹,你看看,横竖都是渣,但做大做强之后,渣就成了浪漫传奇。

1/4
高开低走的多金纨绔

说起何鸿燊,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拿李嘉诚做对标。

你看,两位都是华人精英,也是身家亿万的成功商人,在各自的商业版图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李嘉诚的成功更多是“白手起家”的艰辛、审时度势的眼光,相较之下,何鸿燊却是“赢在起跑线上”、衔着金汤匙出世的富家子。


▲不管李嘉诚如今风评如何,但他真的是一穷二白、纯靠自己打拼发家的

在何鸿燊出生前,何家已经是香港富甲一方的望族,他的祖父就是当年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东爵士的弟弟何福。


▲香港第一个首富,何东爵士,因为父亲是荷兰人,所以何家的颜值基因全都属于扛打耐看那种,当年的风云人物孙中山、康有为、蒋介石都是他的好友

他祖父何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做过怡和洋行、沙宣洋行买办,任过定例局(立法局)议员,长袖善舞、富甲一方,是当时的华商五巨头之一,只不过在哥哥的光环掩映下不显山不露水罢了。


▲何东爵士(中坐)的弟弟何福(左站)

何鸿燊就是何福第三子,何世光的儿子。

亲爹是沙宣洋行买办,后来又当选为香港华商会的主席,并且还是立法局议员、华东三院主席,在何福十三个子女中也是数得着的;

母亲冼兴云也是出身名门,是香港当时可以与何家媲美的冼德芬家族后人。

何鸿燊的含金量,可比自己的孙子何广燊足得多(不知道何广燊是谁?他爸何猷君他妈奚梦瑶)。


▲左一是何鸿燊的三哥何鸿展,右一是何鸿燊的父亲何世光,通过这个小伙伴们就能发现,“能生”、“颜值好”是何家的显著标签

当年为了庆贺何鸿燊的出生,父亲一甩手就买了一栋海景别墅作为孩子的出生礼物。


▲像素都糊成这样了,依然无法遮挡何鸿燊年轻时的盛世美颜

爹妈娇宠、家族势力富甲一方,幼年的何鸿燊说白了就是个纨绔子弟。

10岁那年,托家里的关系,何鸿燊入读香港皇仁书院,成为孙中山的小小校友,然而上课睡觉考试倒数,才是这位少爷的日常。


▲图中高鼻深目的少年,就是何鸿燊,旁边眉清目秀的女孩就是他妹妹,十姑娘何婉琪

然而好景不长,在他13岁那年,香港股市崩塌,何鸿燊的爸爸叔叔炒股散尽家产,他爸欠了一屁股债扭头跑到了越南期冀重头再来,他叔叔因为债务压身、羞愧交加,干脆开枪了结自己。

一夕之间,天地变色,娇滴滴的少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会有流落街头的一天。

曾经拍着他、捧着他、绕着他的人忽然间变了嘴脸,自己的妈妈竟然因为没钱补牙而被医生羞辱,敏感的何鸿燊开始了电视剧主角惨遭巨变后的黑化旅程。

2/4
心机boy的逆袭

何鸿燊发奋读书,好容易靠着奖学金和微薄的收入进入了香港大学,谁成想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按照正常路数的“努力奋斗走上人生巅峰”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何鸿燊干脆肄业,怀揣10块港币跑到澳门求发展。


▲其实你只要遮住这张照片的嘴,便能看清楚这个男人眼睛里的野心

到了澳门不久,他便得到了进入澳门联昌贸易公司当秘书的机会。

事实证明,身高一米八三、相貌堂堂、英语流利还有品味的男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很快他便遇见了自己人生中那个最重要的贵人——黎婉华。


▲“一眼误终生”说的就是她,这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还不知道等在前方的命运会跟自己开怎样的玩笑

黎婉华的父亲是澳门著名的律师,也是当地唯一的公证人;

黎婉华的爷爷曾经在葡萄牙做官,黎家在澳门势力非常庞大。

何鸿燊知道自己要翻身,就必须有“门道”,而没有什么“门道”比一个涉世未深的富家小姐更适合的,况且,这位少女还神似好莱坞影星英格丽·褒曼,被誉为澳门第一美女。


▲我一直觉得,所谓“名媛”,就是黎婉华的样子

于是何鸿燊开始疯狂追求当时还在学校读书的黎婉华,甚至为了她苦练葡萄牙语,瞅准时机以葡语表白,让黎婉华惊喜不已:“你葡语说得不错啊,什么时候学的?”

何鸿燊颇有心机地回答:“我还有很多不会的,不如你来教我?”


▲何鸿燊,黎婉华和黎婉华的姐姐

爱情?也许有吧,反正看在黎婉华的眼里,何鸿燊就是一个英俊潇洒、奋发图强、满脸深情的潜力股,尤其在得知了对方的经历后,感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动用自己的资源帮何鸿燊拓展关系。


▲“成功”只为有准备的人而来,何鸿燊就是那个人

1942年,怀着少女的梦幻,19岁的黎婉华下嫁给了落魄的21岁青年何鸿燊。

婚后,她仗着自己跟澳督夫人的闺蜜关系,一举帮助何鸿燊拿到了澳门纺织品的专营权。

凭借胆识、黎婉华的人脉和自己精明的头脑,仅仅两年时间,何鸿燊便跻身联昌贸易的合伙人,并且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公司红利100万澳元。


▲说何鸿燊是靠原配起家,一点都不夸张,两人也确实曾经度过一段蜜月期,在此期间,共育有1子3女

他拿着这些钱在澳门创立了一家水火煤油公司,这家公司异军突起,很快在澳门市面上站住了脚。

之后何鸿燊又到香港创办了利安建筑公司,50年代初的香港正是特殊历史时期,无数外国企业家纷纷到港淘金,借着这股东风,何鸿燊果断回港投资地产,他的财富迅速积累。


▲1967年,黎婉华(右二)带着大女儿何超英(左一)、何猷光(左二)、何超贤(右三)等人到法国丽都夜总会吃饭,只是这一张照片中的人,鲜有happy ending

到了1959年,何鸿燊已经跻身千万富豪行列,找回了当年何氏家族富甲一方的感觉。

3/4
顶配渣男

何鸿燊有了钱,重新回到了顶流社交圈,本来和妻子和和美美倒也惬意,谁成想黎婉华于1957年患上了结肠炎,再加上引起其它并发症,必须切除胃部、长期服药、只能吃流质食物,体重由104斤跌至不足65斤,整个人瘦得脱了相。


▲仔细看,黎婉华的容貌已经因为病痛大变,哪里还有当年绝代风华的半点痕迹

色衰而爱弛,渣男的劲头开始显现。


▲什么是渣男?英俊、多金,个子高又帅气,只是不爱你。照这个标准来看,何鸿燊绝对是渣男中的顶配

遗传了祖先风流基因的何鸿燊坦言:“我不能一辈子当和尚,况且我有不少应酬,需要一位女性陪伴左右。”

于是这边黎婉华病痛交加,他在那边喜滋滋地按大清律纳了二房——舞会上认识的舞伴蓝琼缨。



▲一边是笃信天主教的原配,一边是娇俏多情的二太,什么山盟海誓,早就被他扔到脑后头了

黎婉华一腔真心被扔地上糟蹋,哪怕何鸿燊后来百般强调“黎婉华是一生所爱”,但人们看到的却不过是一个借着女人上位、随后不闻不问的绝情丈夫。

最后黎婉华于2004年去世,果不其然,何鸿燊大肆哀叹他最爱的那个人已经死了,并且亲自为其挑选了墓地,摆出了一副深情款款的好男人模样。


▲可我还是忍不住想吐槽,活着的时候您多上点心不好么?对黎婉华的几个子女上点心不好么?

此后几十年,蓝琼缨始终陪伴在“赌王”身旁,负责陪他出席社交场合,为他生下1男4女。


▲95岁的赌王,过个生日都要几房轮流来,生怕冷落了谁,有很多情有时候也是麻烦

顺利进门的二太蓝琼缨也没能成为他收心的唯一。

据说,黎婉华曾经暗中递话给何鸿燊“二房只有一个儿子人丁单薄,不如你再娶一个”,何鸿燊一听当然开心,直接在1985年娶了黎婉华的私人陪护,陈婉珍。


▲何鸿燊在香港给陈婉珍买了豪宅,并公开纳她为三房太太

陈婉珍算是四房太太里最低调的一个了,为何鸿燊一共生育了两女一子。

虽然最后没有手握大权,但是多年来的财富积累也不容小觑。

本以为坐拥原配外加两位佳人,赌王就能安定下来尽享齐人之福,谁想到仅仅隔了一年之后的1986年,大情圣何鸿燊就在舞会上(对,还是舞会)认识了比自己小39岁的广州姑娘梁安琪。


▲从摆拍姿势就能看出来,四房太太绝不是好惹的

梁安琪投其所好,成为何鸿燊的固定舞伴,被安排到何家赌场账房做文员,还开了一家舞蹈学校,自己当老师。

然后不出所料,3年后,梁安琪正式成为何鸿燊“四太太”,并在接下来的时间,为何鸿燊生了3男2女。

至此,四房成员全部到齐,大众耳熟能详的赌王家族宫斗大戏正式拉开。



但人老心不老的情圣其实暗地里依然能折腾。

其中几段“未经证实”的绯闻中,最著名的就是被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称许为“半个世纪难得一见的美人”的利智。

何鸿燊与利智频繁亲密亮相各种社交场合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当时的媒体频繁报道,利智的出现“据说”让蓝琼缨十分不满。


▲人美、年轻、舞技好,没错,是赌王喜欢的调调

没人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反正最后绯闻不了了之,利智也再没返回澳门。

时间到了2006年,85岁的何鸿燊在家中跌倒撞伤头部入院治疗,正当大家为他的身体担忧的时候,老人家转身就与当时才30岁的私人看护邓咏诗(Candy)传出忘年情。


▲何鸿燊曾与这位邓小姐十指紧扣亮相公开场合,媒体频繁报道其有望成为何鸿燊的新欢

何鸿燊与邓咏诗的故事也曾被暗引入《珠光宝气》的剧情中,宋世万恋上年轻的Charlie就被认为编剧有从现实故事汲取灵感。



后来媒体报道,出面打断这段情的是四太梁安琪,她软硬兼施,让何鸿燊打消了再添新人的念想,一边斥重金安抚了失落的邓咏诗。

4/4
渣男顶配变成传奇?

其实当赌王何鸿燊逝世的消息出来的时候,我心中替他舒了口气,这个年近百岁的老人,终于不用再被各房的太太拉过来摆拍恩爱,也不用因为各房太太的明争暗斗而各种揪心了。

更近一层,我终于不用看着那些自己活着清代的婚姻价值观还沾沾自喜的各房太太们,各种嫡出庶出的儿子女儿们演大戏了。

要知道妻妾成群本应该是100年前的事情,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是21世纪的产物,用21世纪的媒体来标注古董般的婚姻到他这儿,终于可以结束了。


▲何猷君的微博认证

同时,我也想对那些动不动就说赌王的“爱情”是传奇的人们补上一句,在婚姻关系中呈多角状态的人,如果是普通人是渣,即使是万贯之家也依然是渣。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同样是渣男,钱不够多的就是女性公敌,到了何鸿燊这个水平,就成了传奇?

多金,英俊不是渣的理由,如果有钱就可以一个一个娶老婆的话,那上市公司CEO排行榜不就应该是三妻四妾地比Headcount的排行榜了吗?

物化女性,扭曲的婚姻关系,各种争财产的鸡飞狗跳,凭什么到了“赌王”这里就是怜香惜玉?就是齐人之福呢?如此双标,良心不会痛么?

据说,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将赌王的人生奉为心中的一个暗暗的目标,觉得成功的男人就应该坐享齐人之福,我真心奉劝你,看看那四房17个子女的现状,再做考虑吧!

其实,一个男人一个老伴,到晚年带几个孙子,找个湖边钓钓鱼,放放狗,骑骑马,比那一圈人每天带着假面明里暗里地演戏好得多吧。

所以,一个男人选择什么样的婚姻,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在赌王这场大戏中昭然若是。

赌王安息,祝天堂清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