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我送孩子上北大

我送孩子上北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ab53f01013nth.html
2012年6月出版《我送孩子北大》。有100多位2011届家长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我的这篇文章也被选中了。   书里面很多家长的做法与教育理念很值得大家学习:很多孩子差不多都是非常重视阅读,《三国演义》有看10遍的状元;很少的课外班;没有什么偏科;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很好;心态阳光大方……有兴趣的去看看吧。


家长要小心呵护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自主的选择喜欢的书来读,假以时日,孩子自然会形成喜欢阅读的习惯。有了阅读的好习惯,就有了获取知识的“金斧头”,孩子会受益终生。    ——李岩


家长姓名:李岩
学生姓名:李若辰
录取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毕业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
获奖情况:海淀区优秀团员、海淀区三好学生、“新人杯”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学校三好学生、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三等奖


在陪伴女儿“追梦”的18年,我感觉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回想18年对女儿的教育,我觉得整个历程充满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一、爱人

爱亲人,爱邻居,爱同学,爱老师。只有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自己的心态非常阳光,才能与人和谐相处。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都很自我,只考虑自己而忽视别人的感受,缺乏团队精神,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我们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对女儿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只要有机会就走出家门,与小朋友打成一片玩在一起;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分享她的玩具图书,一起在家里吃饭,尽管是“独生”但我们尽量避免“独处”。慢慢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几乎没有“独”的毛病。同样,她也很受小伙伴们的喜欢,享受到了精神的满足。

从小到大,她在班里都是人缘最好的同学之一。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不好的同学,她都平等对待,都会成为她的好朋友。高中分科以后,学了文科的她还为一个初中的同学补化学课,就是因为那个同学的化学考试挂了科。对她的这些行为,我们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只要同学来家,妈妈都会做好吃的给她们,因为我们为孩子有这么好的助人为乐的品质而高兴。

其实孩子从小都有“合群”的社会性,都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作为父母要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支持,多创造机会,使孩子充分享受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带来的愉悦与满足。当然,家长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会耽误自己的工作,但既然你为人父母就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来支撑孩子将来的发展。养育孩子就好比种庄稼,在特定生长阶段有特定的养分需要,家长必须适时提供孩子成长需要的“养分”,才能保障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一些机会错失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弥补了,孩子成长不会等你有了时间的。

在媒体上经常看到孩子不孝敬父母、反目成仇,这真是匪夷所思。其实只要追溯孩子的教育与生长环境都可以发现一些缺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示范,特别是在小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的行为来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善”念,潜移默化中孩子必然懂得感恩、珍惜亲情。

小学的时候,她在看到妈妈尽心尽力照顾生病的姥爷时,在日记中写到:“……我很感动。想如果有一天,妈妈或爸爸生病了,我一定会像妈妈照顾姥爷那样关怀备至地照顾他们。”有女若此,夫复何求?然而这不正是妈妈的行为感染了孩子吗?

爱亲人、爱朋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拥有阳光心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些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也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爱自然

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爱护一草一木,环保意识就会成为习惯成为自觉的行动。

初一的时候,有一期《焦点访谈》是关于云南某地在大肆砍伐原始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的报道,她越看越气,节目播完,她立即拿起电话按后面的号码打到了中央电视台。讲了很多森林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破坏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还有很多数据,最后带着哭腔恳求不要再这样破坏环境了。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身体力行,经常给父母很多“戒律”。比如在车里,不到万不得已不允许开空调;在任何地方都要随时关灯,不允许吃鱼翅……绝对不允许伤害任何小动物。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这种自觉的环保意识所感染,我们也自觉的遵守。

孩子从小就喜欢观察各种小昆虫与花花草草,只要她喜欢,我们就带回家,什么牵牛花、狗尾巴草、蒲公英、萝卜、土豆……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动物,小兔子、小蝌蚪、小乌龟、毛毛虫、蚁狮、蚕、甚至吊死鬼……我们也故意“夸张”自己的童心,拿着放大镜与孩子一起好奇的观察各种奇妙的变化,孩子开心得不亦乐乎,培养了观察的习惯,懂得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孩子总是兴奋地在日记中记录下来,写了很多观察日记。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就订了《中国国家地理》、《博物》等科普刊物,拓展她的知识面,经常会就报道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互相发现有意思的文章推荐全家来看。家长适时进行一些启发与引导,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这个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只有有了亲身体验、观察、感悟,才会逐步经过思考形成自觉的意识,最后才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动。

三、爱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阅读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既长见识、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宽阔的胸怀。

喜欢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李若辰从小阅读面很宽泛,非常喜欢看书,即使到高三也是坚持有一定的时间看“闲书”。开卷有益,爱看书是一个人受益终生的好习惯,而读书的习惯最好从小养成。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自主阅读获取很多养料,来满足成长的需要。

其实几乎所有孩子小时候都是喜欢阅读的,特别是喜欢“读图”,一本图画书会翻来覆去地看,这个时候家长的因势利导很重要。孩子很小的时候只是看报纸杂志里面的漫画、找不同、笑话等简单的内容,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以“没有用”为由制止孩子!随着认识字的增加,孩子自然会扩大阅读范围,到小学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首先是拿来当天的报纸浏览一遍,有时候连书包都没有放下就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看了。有不少家长经常抱怨,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主要是因为家长是根据是否“有用”来选购图书,只买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而孩子根据是否“喜欢”来选读,喜欢的才是有用的!喜欢才有兴趣,有兴趣才会成为习惯。

家长要小心呵护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自主的选择喜欢的书来读,假以时日,孩子自然会形成喜欢阅读的习惯。有了阅读的好习惯,就有了获取知识的“金斧头”,孩子会受益终生。

不仅要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家都是班里最爱“玩”的家庭之一。周末总有一天是我们的“家庭日”,这一天是我们“法定”的走出去的日子,一般不去人多的景点,喜欢去没有开发的郊野,近距离地观察花花草草、虫虫鸟鸟,在她写的二十多万字日记、周记里面绝大部分是我们出去玩的真实记录。遇到长假,那更是逢假必出,去过大连、青岛、长白山、庐山、恒山、西双版纳等很多地方。小学的时候花了半个多月,从山西最北边一直玩到山西最南部;去过英国、韩国;在孩子高二的时候,为了让孩子看一场真正的流星雨,全家一起连夜“飞”到呼和浩特,这个被很多朋友认为“疯狂”的举动,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正常。即使在高三,我们一家还去三亚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由于环境改变,孩子大脑也得到了彻底的休整,为最后的高考冲刺作好了准备。

在出去走走的过程中,孩子实际会有很多收获。对很多知识有了感性的认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自己的国家,体验不同的风土民情。丰富了阅历,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胸怀,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对提高写作也大有裨益的,同时也锻炼体魄和毅力,别看她个子不高,一直是班里的体育健将呢。

四、爱学习

学习要取得满意的成绩,不仅要有兴趣、方法,还要有目标、规划,更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孩子高三的时候,为了配合学校的成人仪式,我们把她从小到高中的日记、周记、作文进行了整理,编辑了一本《缀叶集》作为成人礼物送给她,这本23万字的文集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她的成长历程。一位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问我:“从你们孩子的记录中发现一个问题,你们一直在带孩子玩!几乎没有关注孩子学习这回事!为什么学习成绩一直那么好?”说真的,这个常常被人问起,我经常说:“学习成绩优秀与生活丰富多彩一点没有矛盾!由于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习在她的生活里面只是一部分,边学边玩才会快乐成长。”试想,如果学习变成了孩子生活的全部,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不管什么功课要想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产生了兴趣,不仅学得轻松,而且也会取得好的成绩。就拿她成绩一直很好的英语来说,她在英语上付出的精力最少,她曾经写过一遍作文《奇妙的ABC》,就谈到了她英语成绩好的原因就是兴趣。比如她非常喜欢看英文电影,喜欢看英文原著,她通过看这些对里面的人物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英文水平就得到了提升。有一次期中考试前一晚,由于被一本英文原著的内容所吸引,她一口气看到凌晨四点!当然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也遇到了一个困难,就是单词记不住,孩子着急得哭,这个时候她妈妈就认真的拿着课本与孩子一起分析,怎么巧妙地记住,教了常用的发音的规则,当时学校还没有教发音,很快这个“坎”就迈了过去,从此她的英语学习一路顺利。也有一些同学说过为了学习英语可以一部电影看几遍甚至十遍,李若辰从来不把一部电影看两遍,她说有这个时间看十部电影更有收获,这个收获是全方位的。功利性太强反而会影响兴趣的培养,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保持兴趣,就会爱学习。

语文的学习,孩子一直是非常轻松的,这个主要得益了喜欢广泛阅读与喜欢动笔。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她并不是天天要写,当做任务,而是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就及时记下来,有话就多写,没有话就少写。我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要写日记,但整个小学就保存下来差不多15万字的文字量。这个习惯的养成可能与我们当时采取的一个交流方式有关,那就是家庭成员尽量使用文字交流。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类似单位文件袋的挂件,有3个口袋,挂在家里,谁有什么话要对别人讲就写一个便条放到对方“信箱”里,对方就及时写“信”回复。记得有一次她受了委屈,没有当面发脾气,而是写了一封信,还画了一个留两把长辫子的小姑娘哭得很伤心的样子,制作了一个小信封还画着邮票,上面写着:“爸爸收,速回信。”一言不发放到我面前,我赶紧写了一个便条,交给她,同样地写上“宝贝收,速回信”。反复几次“书信”来往,矛盾解决了写作也锻炼了,真是一举两得。同时我们家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是我们全家轮流写点东西,一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在上面经常写写,但叫她看,慢慢地孩子也参与进来了,还会指出我们写的错别字,最初是在边上写上“谢谢妈妈,谢谢爸爸”之类的短话,慢慢就写得多了,成了我们家交流的“BBS”,不仅沟通了感情化解了矛盾,还有效提高了写作水平。

兴趣的培养要从小就注意,当然仅仅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习惯与方法。作为学生,首先要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还有就是不要积累问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的知识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问题就好比人体的疾病,不应该“积攒”的,否则会积重难返,后来的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学习方法千千万,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方法,要有从善如流的开放心态,积极主动的向学习好的同学学习,也要积极主动的问老师。这个方面,我感觉女儿在高三的时候做得最好。

高三的时候,女儿经常会提到哪位同学的什么功课学习成绩好,她就主动观察人家是怎么学习的,上课做什么、课后做什么,还主动请教探讨,虚心地学习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非常欣慰的是她们班同学关系非常融洽,总是会得到帮助,她也说高三她最重要收获是学习方法上的优化。

高三的时候,明显感到孩子的时间抓得紧了,高三的女儿比过去更加努力了刻苦了,原来孩子心中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我要上北大!说实在的,过去,我们只强调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很少关注成绩排名,孩子也没有任何压力。尽管我们认为孩子素质很全面,但高考是要实实在在的分数,要圆北大梦必须付出比过去更多的辛苦与努力!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可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在学习中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要针对相对差的科目制订突破计划,咬紧牙关,尽量早日补起来。越是到高考临近越是见不到效果。比如我们孩子的数学是她比较弱的,她在高一的时候就只报了外面一个补习班,针对数学进行强化,假期更是集中力量突破实施弯道超车,她心里知道如果数学提高不了,总成绩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终于在高考的时候考了137分,是各科里面分数最高的。数学是典型的不是靠兴趣而是靠纪律突破的。我们经常强调想做的与该做的都要做好,突破数学就是该做的。在数学学习方面,我自己感觉是有教训的,如果在初中的时候多在数学方面下点工夫,不致产生畏惧心理,那么物理与化学会相对感到轻松,其实我一直有理科情节,希望孩子将来学理科,就因为数理化一直兴趣不大成绩不理想,最后选择她比较喜欢又感到轻松的文科,但不管文科还是理科,数学早点成为优势学科很重要。从最后高考成绩看,也是各科比较均衡,没有出现明显的短板。

文综对文科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考越来越强调能力立意的今天,仅仅靠课本是根本不够的。要鼓励多看相关性强的课外书,因为课本限于篇幅只能突出主干知识,其实政治与历史是活生生的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发生的鲜活的事情,课本通过压缩已经是索然无味的知识点了,就靠记忆背诵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啊,而课外书一般有血有肉可读性比较强,比课本内容“有意思”,有意思就会有兴趣!我比较推崇《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很多精彩的文章就是把政治、历史与地理融合在一起来写的,阅读这样的课外读物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串起来,知识迁移中加深了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面对越来越强调能力的高考应该会更加得心应手。李若辰高考文综只拿了240分,应该说没有发挥好,当然也与高三以后阅读的课外知识减少有关系。

帮助孩子清晰目标,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刚刚进入高三的时候,我与孩子在茶馆有一次谈话,全面客观系统地分析了她高中以来的考试成绩,逐科分析了存在问题与潜力,找到了可能的提升空间,短板在哪里?当前所在的位置与要达到的位置存在多大差距?基本有了清晰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学习目标明确以后就是措施保证,两大措施,就是制订规划与改善学习方法,这个都由她自己完成。这次谈话我还重点提醒了心态问题,高三阶段考试会很频繁,成绩上下波动会比较大,要有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要把每一次考试当做“火力侦察”——只是发现知识漏洞的机会,要好好珍惜。在高三频繁的考试中,尽管情绪也有波动甚至非常沮丧痛苦的时候,但也会很快调整过来。

回想伴随孩子成长的18年,感慨良多,最重要的感悟就是:首先要重视“爱”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操与健全的人格,注重培养孩子家国天下、悲天悯人的情怀;其次是坚持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作为家长不可太功利化,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的成绩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要作为目标紧盯着;第三是从小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好人生,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教育越早越好;第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教育无处不在,重要的是要用心。尊重一个人的发展规律,珍惜与把握教育的最佳“时间窗口”,践行“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

——摘自《我送孩子上北大1》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TOP

家长和孩子付出的多少艰辛,轻描淡写,北大没那么容易上的。这种文章过于轻飘飘.

TOP

回复 2楼Hatty_1218 的帖子

我没觉得轻飘飘,这位家长付出很大心血的。只是每个孩子不一样,难道非要每天在补习班度过,就是应该的?我觉得她最后胜在自主学习和良好习惯上,这是家长培养孩子最难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10-30 15:18 编辑 ].

TOP

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不容易啊!很有益的分享!.

TOP

回复 4楼平常日子平常心 的帖子

对文科好、理科弱的童鞋是个激励.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10-30 14:54 发表
我没觉得轻飘飘,这位家长付出很大心血的。只是每个孩子不一样,难道非要每天在补习班度过,就是应该的?我觉得她最后胜在自主学习和良好习惯上,这是家长培养孩子最难的地方。
看看下面的,才知道什么是付出。

同时考取清华北大姐弟俩母亲的交流稿

2011年陕西榆林一个家庭的姐弟俩同时被清华、北大录取。文科姐姐18岁被北大录取,理科弟弟16岁被清华录取。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这个发言稿,是这位妈妈在榆林市的北大清华家长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整理的。原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到这里和大家欢聚一堂,感到非常的高兴。
  今年,我女儿杜婵十八岁,学文科,考入了北大,我儿子杜攀十六岁,提前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同一年,两个孩子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在许多家长眼中,我是成功的家长。作为母亲,我只是觉得尽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尽量让自己做一个无悔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仅此而已,没什么神奇的,在坐的大家如果愿意努力,都可以做到.大家都是家长,有着共同的心情和愿望.,从心理上,我感到和大家非常亲近。今天,我要把自己十几年来的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大家共享。如果我的感悟和体会能使各位有所启发,我将非常的欣慰。
  首先,我要说说我带孩子的理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家长充分的关注、陪伴、投入与支持。这种陪伴和关注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比如,有的家长爱给孩子吃美食、穿名牌,带他们到处旅游,不去仔细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真正需求,总以为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于是,小学学不好,花钱给孩子找最好的初中;初中学不好,考不上高中了,又花钱上了高中;高中学不好,花钱上大学;大学混下来,再花钱找工作。唯独不愿花费的就是自己的时间!他们宁愿整宿的打麻将,出去跳舞唱歌,不知疲倦地上网、逛街,没完没了的应酬饭局,就是不愿静下心来陪陪自己的孩子。比如检查今天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在校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学科上的困难究竟在哪里?怎样去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也有的家长说,顺其自然,不要给娃娃太大的压力,我认为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家长逃避责任,不愿辛勤付出的托词。
  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个家长肩上很沉重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包括对待生活中的任何问题,要解决好它,我觉得首先要取决于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时刻重视和关注,而且持之以恒的去努力,就是我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态度。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约2007年的时候,我的俩孩还在初中,我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听说,我们榆林东山师范学校,有位丁树文老师,他的俩孩子姐弟都考上了清华,我当时很震惊,当然也很羡慕。对这件事,很多人或许是听听就了事,我的态度就是,我必须要见见这个伟大的家长。于是,我和丈夫到处打问这个人的住址,并且很快就拜访到了这位老师。丁老师很客气的接待了我们。我和丈夫很多好奇的问题,似乎在他那找到了答案。通过这件事,让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动力,找到了经验。更是找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努力,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我想说的态度。果然,我今天也和丁老师一样,也是姐弟两孩子梦圆了清华和北大。大家说这是机缘还是巧合。里面就没有态度问题的存在吗?
  每个孩子都是圣洁和灵光来到这个世界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最后的好与不好,是教育和成长的结果。  我的两个孩子,我可从来不让他们放任自流,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从小就关注他们的爱好、兴趣,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潜质。例如我儿子就是一个较聪明的孩子,4岁时,由他奶奶带着上我村的幼儿班,他们当时只学10以内数的认识,而他已经就会口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记得我当时随口考了他一道23-19,他立即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惊喜,觉得他对数字特别敏感。尤其在五年级时,他姐姐已是六年级成绩很好的学生了,但他经常帮助他姐姐解答六年级的数学难题,我发现他对小学的数学了如指掌。从这点上我清楚的悟到儿子的聪明很适合提前教育,所以和丈夫做了大胆的决定:没让他上六年级,直接跳级,和我女儿同时上了初中。俩个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在一个班里,这样他们姐弟在学习上就可以很好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竞争。
  后来到初高中,我都要求他提前预习,大量的学超前的知识,尤其刚上了高一,他除了学习学校正常的六门课学外,还搞了数学、物理两科竞赛。一年下来就把这两科所有的高中内容的基础知识学完了,高二一年主要突破重点难点,主抓竞赛,有的模块,甚至涉及到大学内容。这样,高三前半学年,刚开学的时候,也就是在去年9月中旬举行的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了陕西赛区一等奖,10月中旬举行的全国数学竞赛获得了省赛区二等奖。凭着这两个奖项获得了参加清华大学保送考试资格,在去年的12月25日顺利的通过了他们的保送考试,被清华大学提前半年录取。
  我女儿呢,从小就喜欢看书爱记日记、写随笔,我发现她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就让她大量的去阅读,刚开始她的弱科是英语,记得她上完三年级,学了一年英语,结果写不出几个单词。我就发现,英语是一门很难入门的课程,老师在课堂上泛泛地讲,孩子们不开口不动手根本不行的。当时我儿子也面临英语入门的问题,虽然比女儿低一级,但当时水平都一样,于是就买了一套《黄波儿童英语》。让他们一起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让他们坐在一起,我放录音让他们反复去听,听懂后跟着录音读,最后写下来,与原文对照,查漏改错。第一句这样过去再让他们听下一句。这样一句一句听写下去,然后合上书本,我念汉语,让他们用英语快速流利的复述出来。每晚听一小时左右,到了星期天和寒暑假,就放在早晨,一听就是三四个小时。这套教材听完了又听了《李阳疯狂英语》,新概念英语一、二、三、四册。这样天天坚持雷打不动,一直坚持到高一才停下来。听、说、背、写同时进行,克服了英语教学中那种“哑巴式”的学习方法,即提高了听力、锻炼了口语,又熟练了掌握了大量的单词,时间一长还培养起了很好的语感,写起作文来也得心应手,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我女儿刚上高一就敢做高考试卷,高二、高三在英语上再没多花时间,今年高考英语考了145分,作文扣了3分,前面的客观题仅扣了2分,她感慨的说:“妈妈,我英语之所以学的这么轻松,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都是坚持听写的结果’。今天我看到家长们带来许多小学的孩子,我希望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没有界线的,所以学得越早越好,从一年级二年级开始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所以说关注孩子就是用实际行动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从小懂得时间的宝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顺着优势的方向发展下去,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优秀的时候,他会更有信心地去保持自己的优势。我想对大家说,在工作之余,少说说闲话,少打打麻将,或者少玩玩电脑,少看看电视,尽量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真心的去了解他们,然后给予他们最切实际的帮助和扶持,我觉得在这种付出和给予的同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踏实。
  高中阶段是他们最艰苦的时期,是他们全力以赴的三年,首先就让他们做好吃苦的准备,高中课程面大、量广、难度高,他们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先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就得多买一些教辅资料让他们练习。每门功课都准备两至三套资料,从简单到难,逐一去练习,今天排数学英语,明天物理语文,后天化学生物,周而复始,点滴不漏地做好第一套资料,来巩固最基础的知识;第二套资料注意提高正确率加快做题速度、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少出错误,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练习第三套资料,主要是为了拔高,做做相当于各省竞赛预赛难度的题,让他们有一定的处理偏题难题的能力。一定让孩子知道珍惜时间,积累起点点滴滴的时间,把功课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乱。
  如果孩子学理,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即使得不了奖,也可以在参加各大高校的自主考试中受益,学文的孩子平时多看书,包括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哲学历史方面的。多了解时政热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说到这里我想提醒高中的家长,平时多留心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信息,他们每年都会自主命题,提前对高三的应届毕业生进行选拔考试。成绩特别好的给予10至30的高考加分。例如清华大学,今年理科上线分好像是691分,如果一个孩子在之前获得他们自主考试20的加分,那么他高考考了671分,加起来691就可以上清华了,而如果是另一个孩子没有加分,即使考了689分也会落选,我女儿就参加了北大的自主考试,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数学居然得了满分。北大给她加了30分。拿着这30分的优势参加高考,自然孩子会轻松很多。当然,要获得这些加分相当难,自主考试的题要比高考题难得多。平时就得让孩子们多吃点苦,朝这方面努力当然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努力。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们太苦了,怕他们学不了。苦是肯定的,我的两个孩子每天早晨7点就背着沉重的书包出门了,到晚上回来一直学到12点半甚至1点,有时学着学着就爬在桌子上睡着了。我女儿怕瞌睡,干脆就一直站着学,桌子太低,她就在桌子上放个小桌子站着学,一站就四五个小时。实在不行就让他们爬下来睡十分钟或半个小时,然后端一盆热水擦擦脸泡泡脚,清醒以后继续学。尤其是我儿子,他13岁就上了高一,和他同龄的孩子大概才上初一,个子在班上最低,除了要学正常的课程,还得搞两科竞赛,许多人说我让他上学太早了,是在拔苗助长,面对繁重的课程,看到他疲惫的小脸上很少露出笑容,我不知偷偷流了多少眼泪。曾经不停的问自己,我是不是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是不是真的在拔苗助长?让他那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受如此重任。是不是对他的身心都是一种摧残?我在不停的疑问中咬紧牙关,竭尽所能的去帮助他,不断地给他加油鼓劲,常对他说,你在妈妈眼里是最棒的,让他有一股谁也不服气的决心和自信,从而让他慢慢成熟起来,强壮起来,让他小小的肩膀逐渐变得坚实有力。
  上了高三,对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孩子们疲惫的面容,忙忙碌碌的身影,沉甸甸的书包,一门也不敢轻视的课程,孩子们每天早晨从床上艰难的睁眼的时刻,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心,特别是看到他们此时取得的成绩,离他们清华北大梦那么近的时候,我更得毫无闪失的照顾好他们的一切,默默的承担着这一切,这一切的一切,谁也无法代替,谁也无法理解它的沉重和代价、谁也无法知道其中的执着与内涵,只有我知道,我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不抛弃不放弃,无怨无悔的执着着、承受着……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让孩子们这么辛苦?我认为通过艰苦的学习,不仅是他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这艰苦的学习过程是对孩子们意志的磨练和考验,是孩子们人生目标和人格的构造过程,这一过程让孩子们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梦想的意义,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成为孩子们一生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能使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更加饱满,对社会对人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认知,这样的人会变得沉静、安祥不浮燥,不轻易为外物所移,他们将更加懂得奋斗成果的不易与难能可贵,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一个能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是坚不可摧的。
  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和大家说了这么多,感觉到自己言不达意,远远不能够表达我和孩子们在奋斗过程所经历的喜悦和焦虑,幸福也好,痛苦也罢,我觉得这一过程是美好的,以我的点点滴滴和大家共勉。我相信你们所有的人将和我一样,而有的人会比我做的更好,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不懈的努力,生命才会出现奇迹。愿天下所有的孩子拥有幸福的父母,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得到令自己骄傲的孩子。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聆听,谢谢!.

TOP

北京人上北大和老陕上北大,难度系数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的,没啥可比性的.

TOP

回复 7楼wm007 的帖子

送花!.

TOP

上北大除了刻苦、学习习惯好,智力因素是基础吧.

TOP

回复 2楼Hatty_1218 的帖子

有的人确实有极高的天赋,如果父母又是很注重教育的人,那确实这个孩子会培养得很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在专业领域很突出的人,同时也非常谦卑并且多才多艺.因为同样的时间里,这样的孩子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父母也只要注重教育即可,省下很多时间以及精力就有比较好的成就.
不过,我想,每个妈妈还是最爱家里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想跟他们换.所以不论别人的孩子是天赋极佳或是辛苦奋斗取得的成就,我大概都是看看而已,也没想过要学习他们..

TOP

引用:
原帖由 牛仔面包 于 2012-10-30 20:19 发表
有的人确实有极高的天赋,如果父母又是很注重教育的人,那确实这个孩子会培养得很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在专业领域很突出的人,同时也非常谦卑并且多才多艺.因为同样的时间里,这样的孩子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父母也只要注 ...
这种孩子人确实有,但是少数,而且这只能说明这父母,在教育上做了正确的事,没指挥错而已!
有善心爱自然爱读书的孩子多的是,这就能自然而然上北大清华?这顶多是基本的条件,远不是充分条件。.

TOP

我送孩子上北大——我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哎,如果孩子没进北大,那就是家长没“送”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