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初三这一年如何学好数学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23题几何证明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问题
首先问自己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定理(包括判定和性质)清楚吗,如何来,如何用
其次基本图形很清楚吗,会基本的作图吗
再次分析综合方法掌握了吗

若能肯定答复,那23题不会失分。.

TOP

24四边形问题
大纲四边形部分全了一遍,听的过程比以前稍好。.

TOP

25两次
大纲的题目做的不好。
打赌,多少分以上请吃东西。这次他输了,不过分数是近期最好的,所以没让他请我。前面选择填空扣12,可以更好,概念性问题。19到23扣4分,还可以。接下来是18到23重点强化,尤其几何证明。并且开始24、25题的分解组合,至少要拿到每题的前两步。

压力和难度是很大的。.

TOP

26压轴题入门篇
等腰三角形.

TOP

27压轴题入门篇
直角三角形.

TOP

28有效果,大题拿到分数多了。几何证明还是问题。概念要加强。.

TOP

29昨晚用校本教材教的,从182到232,正反比例函数ok(穿插了代数式和方程,以及几何图形)。今天会把一次二次函数讲完。昨天说光以为会不行,要知道如何表达到试卷上。和家长沟通下面的安排,家长已经感觉到进步了。学习要合理安排的,重点要突出,详略得当,先后要安排好,备考心理要平稳。.

TOP

30二模结束了,分数未出呢,也未讲解,学生有点不敢面对。
觉得数学这次进步不快。我解释了下,已经进步25分了,要稳定下,越往后大幅提升越不易。比如从七十到八十比八十到九十易,要沉淀。.

TOP

31越是大考越是不理想,心态重要.

TOP

32练习23题中,用去年二模卷。前天学校老师让复习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昨天的进展不顺利。说他的老师没让看总结,只让做作业了。我彻底无语。具体的语言不说了。.

TOP

33,大考(二模)不行,平时的考试比他自己以前好,但是离中考还有距离。概念问题和格式问题仍旧是强调重点。.

TOP

34四边形问题,已此为中心,联系前前后,解决好23题,几何问题解决。.

TOP

专家指导

黄浦区教育学院  李建国

    离中考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了,各区县都进行了中考数学的第二次模拟考。如何做到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要对百分之八十的中考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考前要注重细节,在做好知识、心理、体力等准备外,还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下面就谈谈在最后一个月如何做好最后冲刺:

一、了解命题原则,明晰试卷结构
预测今年中考的题量仍然为25题,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为6题(每题4分,共24分),填空题为12题(每题4分,共48分),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解答题共3题(12分+12分+14分=38分)。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维持在8:1:1的水平。答题时间为100分钟。每部分试题用时大致分配如下:选择题、填空题大约用20分钟时间;简答题每题约5分钟,用时20分钟;解答题平均约20分钟一题,共计60分钟。总的时间分配要因人而异,但总的原则是以准确为主。快而不对,等于白做。又快又准,准中求快,才是应该持的策略。我们首先要将占百分之八十的容易题拿下来,以兴奋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的心态,进入考试的状态。当你的心态比较平稳,感到旁若无人的时候,你的水平才能够正常的发挥,这时候已有的各种经验才能够派上用场。如果上去就在难题的地方打转,往往会影响情绪,焦躁不安,使大脑受到抑制,使本来会做的题目也会出现问题。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训练在20分钟之内完成共计72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争取时间越短越好,但前提是要正确。相当一部分同学考试的分数不高,都是在这部分失手。究其原因,有属于知识方面的,也有属于方法方面的。
解决的策略:
1.每天用2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共18题的训练,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2.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出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出应对措施,对这类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重视创新试题,重点研究突破
选择题和填空题大部分是只有一个知识点的简单题,只要10到15分钟就可以完成,只有一到二题是中等题,同学们往往用的时间较多,错误率也较高。它们主要考查的内容为运动型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和学生比较少见的题型或是新题型。试卷的创新部分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几题,我们要重视创新试题,重点研究突破。这类题大致类型有:
(1)平面图形的运动问题:考查平移、翻折、旋转的本质属性:运动中的不变量。关键是按照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和进行基本图形分析。

例题: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               .


(2)分类讨论问题:考查如何分类,怎么做到分类的不漏、不重。
例题:两圆⊙O1和⊙O2相交于A、B,弦长AB=24,⊙O1和⊙O2的半径r1=20,r2=15,求圆心距O1O2的长为                .
(3)新题型:一类是寻找规律,另一类是阅读理解。但试卷绝大部分题目都是基本题型。

例题:定义                   .
解决的策略:
1.数学知识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就可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纲举目张。在梳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甚明了的问题,这时需翻书对照,仔细研读概念,防止概念错误。
2.集中梳理各区县模拟考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中档题,整理、归纳、提炼应对运动型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和比较少见的题型或是新题型的规律、方法和策略。
三、规范解题步骤,正确书写表达
四门简答题大约在六种题型里挑选。第19题在实数的计算和式的运算中选其一;第20题在解方程(组)或解不等式组中选其一;第21、22题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锐角三角比;统计和解直角三角形的运用中四选二。
  一些同学在考这类题时,题题都会做,题题被扣分,就其原因,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思维不严谨所致。这与平时只顾做题,不善于归纳、总结,不会用正确、简约、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有关。

解决的策略:
1.建议同学们在临考前自己练习一下近两年的中考试题(或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综合卷),并且自评自改,精心研究评分标准,吃透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计算严密、推理严谨减少无谓的失分,保证会做的不错不扣。
2.对每一次的模拟练习要注意书写格式,要按步骤完成试题,不要跳步骤直接写答案。养成做题要正确、迅速、整洁的好习惯。
四、掌握思想方法,突破思维障碍
中考最后3题即中考数学拉分的四大版块:1.联系实际问题;2.几何论证题;3.函数综合题;4.几何探究型综合题。
一般第23题是几何论证题大都在四边形中进行论证。论证要逻辑关系明确,步步为营,千万不能不讲“道理”。中考中对几何论证题的难度有所控制,但是几何论证题作为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以几何知识为载体,设计有一定层次、一定长度的推理过程,以检测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图形分析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仍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试题中出现的几何图形全是学生平时学习中常见的基本图形。填辅助线也体现出常规要求。几何证明分层设置,立足于常规思路掌握情况的考查。
探索是数学发现的先导,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中考几何论证题中,留出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做数学,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同时几何论证题也是中考最后二题压轴题的背景和铺垫,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探究型综合题都是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抓好几何论证题也为解综合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24题是函数型综合题, 在近两年的中考中,函数综合题占了一定的比重,特别是在最后拉分的15分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函数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分2-3小题来呈现。
第25题是几何探究型综合题,此类题在近两年的中考中往往有起点不高、但要求较全面的特点。常常以数与形、代数计算与几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画图分析与列方程求解、勾股定理与函数、圆和三角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同时会考查学生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几何运动变化等数学思想。此类题融入了动态几何的变和不变,对给定的图形(或其一部分)施行某种位置变化,然后在新的图形中分析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猜想、探索能力;解题灵活多变,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但上手还是容易的。此类题还常常会以几个小问题出现,相当于几个台阶,这种恰当的铺垫给了考生较宽的入口,有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而通过层层设问,拾级而上,逐步深入,能够使一部分优秀学生数学水平得到体现。
它的题型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探究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作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解决的策略:
1.加强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2.进行数学专题归纳整理
我们可以把已经做过的模拟试卷横向进行归类,形成题组,提炼出数学本质属性掌握它的思想和方法。一般有:应用题——几何论证题——阅读理解题——数学信息题——方案设计题——数学开放题——函数综合题——几何探索性综合题等。
3.重点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作图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图形变换后的推理论证的训练,做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在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及运用的全过程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的思想是历年数学试卷考查的重点。适时地梳理、总结数学思想方法,逐个认识其本质特征和思维特点,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将这些思想方法引入到解题过程中去,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4.讲究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和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此时应做到“四化”即序化、类化、活化、深化。序化是指知识的网络化和条理化;类化就是将问题归类;活化就是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联想,分解和组合,灵活变通;深化就是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多种数学手段和运算来解决综合性的题目。
5.进入角色做到三个转变
⑴变由老师介绍、讲解解题方法为自己正确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⑵变全面覆盖复习为重点突破,突出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
⑶变以量为主到以质取胜,突出题组训练,通过练、评、思,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解题方法。
五、掌握应试技巧,平衡四个关系:
1.审题和解题的关系: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做中考试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这样会造成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目又被耽误了的严重后果。把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再去攻不会做的题,这样既能得分,又能产生心理上的胜利效果,平静下来再做难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只要我们做到以上要求,再注意考试的细节,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满分。也就是把该拿下的分数全部拿下来,这就是成功。我们的数学素养就会有新的提升,向150分进军是没有问题的。
感谢李建国老师对微信平台:“初中数学教育”的支持!.

TOP

举报 举报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 2014-05-25 黄家礼 初中数学教育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黄家礼

上海市中考数学命题近几年一直坚持 易中难试题分值所占比例按8:1:1设 计,中档题和较难题各占10%,这两类试 题分散在不同题型中,不把所有难点放在 同一题型中的做法,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 的区分,也有利于合理诊断学生解决问题 过程的认知情况.中考要想获得高分,解 压轴题是关键.本文试对中考数学压轴题 及其解题策略作一探讨.

一、压轴题及其特点

压轴题的特点一般有:1.综合性强, 涉及的考点多;2.解题过程复杂,思维容 量大,一般需要较多步骤的推理和计算, 需要分析、综合或分析综合协同作战;3. 结构层次高. 如果根据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的特点 (即思维参与的强度),数学题可分为程 序性试题和非程序性试题.如13年上海中 考卷中的第19题:

这类题一般有固定的解题“套路”,求 解过程一般按规定的法则、步骤进行,具 有演绎特性,各解题步骤之间一般是单向 的线性关系,解答程式较为稳定.这类题 为程序性试题. 而中考试题中还有另一类题,如12 年上海中考卷中第24(2)、(3), 25(2)、(3)题,这些题没有固定的 解题“套路”和现成的解题程式.解题过程需 要调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技 能、方法及已有的解题经验,运用于新的 问题情境中,而且这种运用不是简单的模 仿操作,是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技 能、方法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运用.解题 过程需要有较强的检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 能力,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关系的能力,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转换 的能力,将已有知识迁移应用于新情境中 的能力等等.这样的题被称为非程序性试 题,中考压轴题一般为非程序性试题. 解非程序性试题的过程具有分析性、 探究性、归纳性.还由于这种题型对于学 习能力、求解能力、分析推理、探究创新 能力,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 思想,配方、待定系数法、消元等方法, 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都具有良好的综 合考查功能,对于全面考查学生数学素养 与思维过程有着至关重要而不可替代、乃 至主导的作用.因此它是中考卷中最重 要、最关注、最关键的题型. 二、解压轴题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学生解有固定解题“套 路”的程序性解答题比较熟练,而解没有 固定“套路”的非程序性综合题时,能力比 较弱,显得力不从心,数学思考能力不 足. 解这类综合题的关键因素:

1.知识结构

波利亚说:“货源充足和知识良好的 知识仓库是解题者的重要资本.”关于知识 储备,有人归纳为 3个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体系(教 材的概念系统、定理系统、符号系统); (2)深刻理解概念,准确掌握定理、 公式、法则; (3)熟悉基本的逻辑规则和常用的解 题方法,不断积累数学技巧.

2.能力结构

(1)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 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 序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也包括在实施运算 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及时调整运算的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具体、生动的 实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 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 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掌握演绎推理的基 本规则和方法.能简明和有条理地表述演 绎推理的过程. (4)应用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 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对所提供的 信息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将实际 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5)空间想象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 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 出正确的图形,能正确地分析图形中的基 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合理的分 解、组合,不仅能有图想图,也能无图想 图.

3.经验题感

如 “语感”、 “乐感”一样,解题有“题 感”. 基础知识要通过解题实践来消化,思 维素质要通过解题实践来优化,解题方法 要通过解题实践来强化.在解题实践中, 既会有成功又会有失败,这两方面的积 累,都能形成有长久保留价值或借鉴作用 的经验.所谓解题经验,就是某些数学知 识、某些解题方法与某些条件的有序组 合.成功是一种有效的有序组合,失败是 一种无效的无序组合.成功经验所获得的 有序组合,就好像是建筑上的预制构件, 遇到合适的场合,可以原封不动地把它用 上. 解题经验的积累,有利于解题念头的 诱发,有助于直觉性题感的形成.题感是 对问题的总体性感受,它是思维定势正迁 移的一种潜在表现,实质是一种数学观 念、数学意识,体现为整体把握及成功思 路的预感、预测和预见.

三、解压轴题的基本策略

解压轴题有如下基本策略

(1)双向分析; (2)问题转换; (3)模式识别; (4)通法优先.

这些策略可用如下图示表示:

下面以上海市12年中考卷24(3)题 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原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二次函数y=ax2+6x+c的图象经过点A (4,0)、B(-1,0),与y轴交于点C,点D 在线段OC上,OD=t,点E在第二象限, ∠ADE=90°,tan∠DAE=1/2, EF⊥OD,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线段EF、OF的长(用含t的代 数式表示); (3)当∠ECA=∠OAC时,求t的值. 第(1)小题是一道程序性解答题, 固定的解题“套路”是将点A、B的坐标分别 代入解析式解方程组求解.(2)、(3) 两题没有现成的“套路”,属非程序性解答 题.前两小题的结论分别为:(1)y=-2x2 +6x+8;(2)EF=t/2,OF=t-2. 第(3)题的实测难度为0.16,说明 绝大部分考生没有做出.根据解题策略, 可作如下讨论: 双向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①式和②式 已实现对接. 问题转换: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可 以转换为两个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1:已知点A(4,0),点C (0,8),点G在x轴上,且GC=GA,求点 G的坐标. 基本问题2:如图3,点E、F分别在 ⊿CGO的两边 CG和CO上,EF∥GO,GO=6,CO=8,EF=t/2,OF=t-2,求t的值.

根据模式识别和通法优先的策略,基 本问题1可以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 程求解,也可以通过直线CE与x轴相交利 用解析式求解(答案为(-6,0));基本 问题2利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解 (答案为t=6).基本问题2的结论即为第 24(3)题的结论. 由于图1的特殊性,如果根据图形的 特点,作不同的辅助线,可以构造不同的 解题“通道”:

如图4,延长EF交CA与H,则有 EC=EH,⊿CFH∽⊿COA,可以构造类 似的基本问题串. 如图5,过AC中点T作AC垂线交y轴 于R,则有

这是由另一条思路构成的“通道”.当然 也存在另一组基本问题串. 此题还有多个“通道”,即可分解为不 同的基本问题串,不同的通道代表不同的 解法.其基本过程均为将综合问题分解为 一些基本问题,再通过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来解决综合问题.

四、压轴题的答题策略

在中考中,解答题与选择题和填空题 不同的是需要解题过程,解答题的评分标 准是根据过程的步骤给分.基本要求 是:正确、合理、完满、简捷、清楚.有 些同学,题目会做,但结论是错的;还有 些同学,结论是对的,但不能得满分.要 力争做到“会则对,对则全”. 绝大部分考生要完整地给出非程序性 解答题的解题过程可能是困难的,但要得
答题策略 (1)缺步解答—当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时,可以解决它的一个子问题; (2)跳步解答—就是把“不会做的”跳过 去; (2)退步解答—解决特殊情形下的问 题,如对任意三角形不能解决,如果能解 决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些特殊的三 角形,也可能得部分分. (2)倒步解答—执果索因. 2012年浦东新区模拟考第25题如 下: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射 线AE与射线BC交于点E,射线AF与射线 CD交于点F,∠EAF=45°. (1)如图6,当点E在线段BC上时, 试猜想线段EF、BE、DF有怎样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BE=x,DF=y,当点E在线段 BC上运动时(不包括点B、C),如图6, 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x的取值 范围.

(3)当点E在射线BC上运动时(不 含端点B),点F在射线CD上运动.试判断 以E为圆心以BE为半径的⊙E和以F为圆心 以FD为半径的⊙F之间的位置关系. (4)当点E在BC延长线上时,设 AE与CD交于点G,如图7.问⊿EGF与⊿ EFA能否相似,若能相似,求出BE的 值,若不可能相似,请说明理由. 下面是一位考生对这道题的解答,这 位考生没有能力完成全部过程,但他能完 成部分,所以能得部分分.他较好地运用 了上述答题策略. 第(1)题,他写出了EF+DF=EF,结 论正确,按评分标准,得1分;第(2) 题,要求函数解析式,他没能求出,但定 义域,根据图形很容易看出是0<x<1,他 写出来了,又得1分;第(3)、(4) 题,他猜想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据评分标 准都可得1分,这样他一共可得4分.他采 用的策略实际是缺步解答(如第(1)、 (3)、(4)题)和跳步解答(如第 (2)题).这些策略,对大部分考生,无 疑是实用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黄家礼.201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中 学数学,2012年第10期.

转自《当代教 育家》2014年4期.

TOP

小w,开学即初三
暑假两次了。
目前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是运算部分。
他自己愿意学九年级的。
二次函数开始讲了。
复习18,20两章函数
复习6,17,21方程
复习9,10,16代数式
实数中的开方运算

几何有上升,但问题还是存在


到打通仍有距离。.

TOP

小w第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个大问题,二次三项式的恒等变换出大问题了,用配方法把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变换为顶点式,基本上得不到分。.

TOP

这个问题要回归到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问题,包括因式分解的公式法问题。其实就是二次三项式的恒等变换问题。想理解乘法公式要理解整式的乘法,尤其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配方法。开平方,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从实数的开方理解。

这些关一定要过,不然前途堪忧啊。

当然若七年级做高要求就受益无穷了。.

TOP

学好初中数学,要善于从“例题”中淘金
在初中的理科中,数学是最有难度的一门,它不仅需要你对概念、公式熟烂于心,而且还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想要考出好成绩,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敏的解题思路、高的计算能力,还需要具备适用考试的策略和良好的应试战术。今天,班主任和你聊聊例题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满分数学状元介绍的经验,其实她学习数学的秘诀很简单,就是紧紧抓住例题不放。例题包括课本上的例题、平时考试中的错题好题、历届中考试卷中典型的规范等等。她说:“所谓例题,是说明某一定理或定义的用作例子的问题。”正是由于例题所独有的典型说明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好好利用例题。然后通过例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再解答其他类似的题目就变得简单了。
通过总结例题你会发现,大多数的考题都是来自于教材课本的例题,是对例题进行简单改造而成。比如把这个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把原来的已知条件作为新题目的结论。即使是综合题,也是由若干个基础题的整合加工而成。因此,提高做题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熟记课本上的例题。大家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复习例题:
1、串例题
   串例题就是要弄清全书有几章,每章有几节,每章有几道例题(其实每道例题就是一种题型),每种提醒是如何解答的,对全书的例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2、抄例题、解例题。
   在作业本上工整的抄下每一道例题,熟悉题型。合上课本,按书上的解题步骤、方法认真解题(决不能马虎或者跳步)。解答完毕后再与答案一一对照,如有不同,分析原因,寻找存在的知识盲点并修正。如果你能准确地答出所有的练习而且不会丢步骤分。这样充分说明你已经掌握了全书的内容,而且规范了解题过程。
3、背例题
   一道题的精髓在于解答过程中。因此,背题是要熟悉解答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重做例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相信通过上面三种方法你已经更好的掌握好例题了,认识到例题的重要性了!期待看到你们的进步。

TOP

 168 1234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