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美国)黄晓星

“教育的起跑线问题”是一个困扰了中国社会许多年的理论难题与实践难题。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被搞死在起跑线上。我想,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说教层面,而应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来讲道理,也就是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里,我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从中美教育比较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恰恰“让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了一种“本末倒置”与“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好的教育应根据“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情感意志—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12岁以前主要是“躯体—情感意志”优势地成长,12岁以后主要是“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应当遵循人的这种自然进程,通过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劳育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遵循由外而内的“动作把握、形象把握、逻辑把握”的认知成长的建构规律,在教育孩子与学生时,应从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开始,说的少一点,要尽量引导儿童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看、去听、去感觉,通过动作、形象与逻辑的内化来建构智能,而非一味地将枯燥的知识硬塞给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过程中是否造成儿童一种愉快的兴奋,是否引起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儿童需要自身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当代的儿童在不得不过快成长的压力下长大,失去了对他们年龄段来说永不再来的、一次性体验的机会。为儿童按排过度的学习,是摧垮儿童身心的罪魁祸首。我们当今社会的快速度,几乎不尊重或不理解儿童的需求。因此我们身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为儿童创造出能充分发挥童年特点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做,到了儿童成年时,大大有助于促进创造性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的形成。

二、为什么说“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人的成长就象“春、夏、秋、冬”展开的次序一样,有一个内在的节奏,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从逻辑把握开始的,这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节奏,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超前学习与升学考试的竟争,忽视了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的这两个阶段的奠基性的成长,从一开始就重视理性灵魂的训练,使得中国的孩子普遍地缺少“春天”,缺少感性春天的玩耍、活动、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主要是理性的夏日的暴晒、煎熬、辛苦与重复的劳作,到了秋天就多半收获空壳的果实,从学校毕业后,走到社会上就经受慢长“冬季”的人生煎熬,缺少人文教养与内心的强大和强健的体魄,从而人格萎缩、有气无力、偏偏倒倒、东躲西藏、不敢挑战人生的极限而可怜吧吧地度过这一生,普遍压抑、情感与理智严重地失衡,连一个正常人都不是,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创造性的培养与人生浪漫的情调,真是白日作梦。据我对中美教育的观察与比较,我认为,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死读书与读死书的科举教育的传统,毛泽东主席曾号召我们“要学工、学农,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想突破中国传统教育的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这个瓶颈,可惜走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极端使教育改革失败了。现在,我们要再一次重新认识感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当代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从“心”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的,这就自觉与不自觉地顺应了教育的普遍规律;而中国当代的教育体系是从“脑”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理性灵魂”开始的,这就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普遍规律,为此,我们需要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以“认知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的实践是围绕“认知导向为中心”展开的,这一思维方式是两百年前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赫尔巴特又影响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在50年代翻译成中文,成了中国教育的“圣经”。有三个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奇怪的是台湾也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是20世纪初民国时期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死记硬背。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主要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是一种以“活动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的实践围绕“情感导向为中心”展开的,主要有三个特点,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主张学习与教育要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以兴趣为中心,反对压抑学生们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死记硬背,强调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动手做项目,努力培养兴趣、体力、观察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于是中国的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美国的孩子“输在起点,赢在终点”。中国与台湾到现在都还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国的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基础教育搞得好,因为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扎实,在国际竟赛中,考得更好。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当今,中国的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是一种“本末倒置”与“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侧重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核心课程的系统训练,这是一种重知识、重理性、重科学、重智商开发的左脑型教育,在社会生存竟争的压力下,以教育人们“学会工作”为目的,缺少自由玩耍与体育,缺少艺术活动的浪漫,缺少劳动与品格的塑造,缺少“爱心”与生态世界观的培养,过早的让孩子在12岁以前接受太多的知识灌输与逻辑思维训练,抑制了形象思维与情商的生长发育,使右脑神经细胞由于缺少外在的形象化物象的刺激而全面萎缩,从而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生命激情与创造性、失去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命的尽性。显然,中国的教育体系过早地耗散了孩子的元气,是给孩子“放气”的教育,它的本事就是把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蔫了吧唧的皮球。


三、中美教育的比较
在我看来,欧美国家的强大,首先是他们的人文、制度与教育系统的强大,其次才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强大。也就是说是精神的强大才导致了物质的强大。我想对于我们从中国到美国来生活的人。要安静下来,慢慢用心体会美国的教育,欧洲的教育,他们从古希腊开始就把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作为教育奋斗的目标。“野性'就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求自由”,“高贵”就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于是,基础教育就为孩子与学生们创造了许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与“自由探索的时间”,就有童子军,玩耍多,体育课多,艺术活动多,项目活动多,课后社团活动多,父母带孩子参与教会活动多。。。这种以人格为中心的教育就全面奠定了人生的根基(在我看来,美国基础教育的真正精华是在每天下午3:00放学以后的围绕“体育、艺术、社会实践”而展开的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学生们自由选择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可以不参加。我认识一个在美国硅谷Miller中学读书的15岁的中学生,他告诉我他们中学有53个社团组织,他自己就参加了9个社团组织,周一到周五下午3:00—4:00就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他喜欢歌唱艺术,就参加了美声唱法社团与爵士乐风格歌唱社团的活动,还参加了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社团)。

人生就象是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赛跑,西方教育倡导的是“先慢后快”,人格先成长,智能与技术后成长,体能与意志先成长,知识与技能后成长,他们的人就越来越有后劲,中国的知识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是“先快后慢”,教材体系性强,知识难度大,条条框框语言刻板,缺少形象的情节与故事性,分数竟争、班级排名,智能先成长,人格萎缩了,知识先成长,心力与体力萎缩了,长大后,只能干点技术活,讨口饭吃。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万米赛跑的话,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从理性灵魂开始的,重视逻辑把握的训练,刚开始就起跑快,拼命往前冲,也许会赢前面的3000公尺,但由于过早地耗散了孩子的元气与能量,就多半会输掉后面的7000公尺;西方的教育是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的,也许刚开始跑得慢,会输掉前面的3000公尺,但由于重视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的训练,打好了人生的基础,就多半会赢后面的7000公尺。中国的教育是赢一段时间,而输一辈子;西方的教育是输一段时间,而赢一辈子。中国的教育是“先紧后松”,“紧”是基础教育难度大,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为核心进行系统训练,以考试为中心,强迫学生学习与考试,把学生们累垮了,造成普遍厌学,“松”是学生们考上大学了,离开了家长的管制与升学考试的压迫,终于可以玩耍了,大学里追星族成群,流行音乐、经商热、社交热抑制了读书热成了校园文化,躲避崇高的染色斗、追星族、玩家成了时代弄潮儿的象征,大学成了“市场”、 “官场”、“玩场”,大学象牙塔的理想主义精神失落了,校园正在成为文化的沙漠与精神的废墟。而美国的教育是“先松后紧”,基础教育的理念是“少学多玩”,“玩耍”是最好的学习,幼儿园与小学很放松基本上是在玩耍中度过的,从初中开始好象才进入了正规的学习,没有升学考试与分数排名,没有指定的教材,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自主选择教材,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方面有较多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整个基础教育以人文教育为中心,重视体育、音乐、文学、美术、手工、人文历史地理、科学、数学、写作、社会研究、外语等课程的学习。教材印刷得很精美、是大开本、图文并茂、故事性强、内容丰富、编得很厚、知识面宽、重视世界文明的学习、知识难度小,就象科普读物,容易学习,练习题灵活多样,经常围绕项目进行社会调查与观察,并作动手动脑和写报告的科学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自由活动时间较多,以“活动'为中心,下午3:00就放学了,体育活动多,艺术活动多,社会活动多,松松垮垮,体格健壮,心力与体力都好,考上大学后,知识结构全面而又学习任务重,前2年主要是通识教育,后2年主要是专业教育,很容易转专业,有较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了,就出自内心地自觉学习,是自己想“紧”。放眼看世界,中国人的位置在哪里?中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家吗?有原创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吗?世界上的人文、社科、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有多少是中国人搞出来的呢?

看一看当今的中国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字——快!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人的成长应遵循“自由—选择—责任”的人格建构规律: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的探索而不是相互攀比分数的高低。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而更象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教育要强调“慢”,强调“活动与快乐”,强调“体验—理解 —实践”,强调“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尤其忌讳强迫与压力而需要很放松的外在条件,需要通过“慢”的节奏,通过“自由与自我选择的探索才能逐渐走向自觉”,从而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长第一,智能成长第二;生态世界观、品格、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给儿童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与自己的时间,让他们的“身、心、灵”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得到健康、自主、快乐而尽性的发展。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也只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较大空间与较长时间里,在放松的、快乐的、尽兴玩耍的、游戏的状态下,儿童才会形成自由、阳光的性格与完整健全的个性。这种性格与个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基础。

四、风险社会的教育选择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是一个风险社会,电子网络与游戏给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据美国临床心理治疗专家介绍,美国因上网与电玩成瘾的中学生占 8.7%,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我看来,对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与电子游戏就是新时代的“鸦片”,学生们正在沦落成为“电子儿童”,家庭与学校稍不注意,搞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毁掉孩子一生的前程与幸福。作家三毛曾在《塑料儿童》一文中,说她邀约几个台湾孩子去看海,以领略大海的自然之美,一路上他们都专注于玩自己手中的电子游戏,到了海边不为所动,“这就是海呀,回去吧,晚上6点半动画片要开始了”。以管窥豹,这就是这个时代城市孩子生活的普遍宿影。显然,在一个风险社会里,规避风险的一个主要的办法这就要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人类社会正在实现由“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教育要回归天道,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原始,回归农业社会,要倡导“生态世界观、品格、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这种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最好小学生的学习不用电脑与上互联网,上初中以后才开始使用电脑与开设这些课程,“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话是错误的和不可靠的,要延缓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与接触电子产品的亲密度。在这个方面,世界性的华德福学校做得较好,在他们的学校里,幼儿与小学生,不看电视,不学电脑,倡导在大自然里学习,重视手工、劳动、体育、艺术、身体韵律、自然观察、多元文化等的学习。在我看来,人类的教育体系要在'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个基础上,要重新开始与重新出发,华德福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我们的教育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目前,中国的教育正在改变之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是,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主张中国的高考只考三科:文学,数学、写作。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不从改革高考制度与高考内容入手,中国的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存在着失败的危险。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中国为什么不学习美国或其它国家的把学校教育与升学考试相分离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高考指挥棒“绑架”了整个基础教育,“语文、数学、英语”成了基础教育的三大核心学科,由于教育理论界没有搞清楚人文学科的教育价值,体育、音乐、文学、美术、世界文明史、哲学、美学是不重要的豆芽学科,而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与常青藤大学这些就是核心学科,人文教育使人“务虚”,科学技术教育使人“务实”,“务虚与务实要保持一种平衡,感性与理性要构成互动,人才有想象力与创造性,才有更多的幸福感。否则,中国人只能做一些低端的技术工作,整个中国就只能成为世界低端产品的制造工厂,成为发达国家廉价物质消费品的生产基地。。。不过,当前中国大陆正在普遍推广人文学科课程,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与新生长点。人文、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整体。要有一流的文科,才有一流的理科,要有一流的理科才有一流的工科。。。这就是教育的生态系统,道·理·术合一,构成一个文理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系统。
人文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批判。还好,我们都是从善良的角度来批评中国与批评中华民族。我之所以批评您,是因为我爱您;我之所以为您流泪,是因为我希望您强大。

哦,让我想起那句有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艾青
2011年7月20日于旧金山.

TOP

同流眼泪.

TOP

我觉得中国教育是很有问题,但是美国也不是全对的。.

TOP

回复 1楼chem000 的帖子

&看一看当今的中国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字——快!要知道,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可是我们做父母的,被动的被吸入这个漩涡中了!.

TOP

言下之意,中国的大人都无能?让孩子全部输给人家。美国文化?拐着弯骂人?要不要到美国的法院去告他污蔑。

[ 本帖最后由 hml 于 2011-12-27 22: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11-12-27 22:19 发表
言下之意,中国的大人都无能?让孩子全部输给人家。美国文化?拐着弯骂人?要不要到美国的法院去告他污蔑。
这可能还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无法立案。 没有指名道姓,不能对号入座。.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11-12-27 22:19 发表
言下之意,中国的大人都无能?让孩子全部输给人家。美国文化?拐着弯骂人?要不要到美国的法院去告他污蔑。
无能倒也不是,但是普通人都有从众心理,就像股市的羊群效应,很多家长不想这么做,可是怕真不做了万一自己孩子吃亏怎么办?同学们聚会说,上补习班就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大人能做的都做了,学不好就是你的事了。这样的人很多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7楼izuile 的帖子

啥人知道美国人什么心态,美国人是不会在小孩身上费这么大的精力。中国的孩子太优秀,将来必然是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当然美籍华人在美国也是非常努力的,那么,将来的竞争就是存在于美籍华人和中国华人之间了。所以,不用睬别人,该怎么充实自己的孩子,就怎么充实。.

TOP

回复 6楼meia 的帖子

竟敢歧视中国的孩子,当中国的妈妈都是吃素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11-12-28 19:46 发表
啥人知道美国人什么心态,美国人是不会在小孩身上费这么大的精力。中国的孩子太优秀,将来必然是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当然美籍华人在美国也是非常努力的,那么,将来的竞争就是存在于美籍华人和中国华人之间了。所以, ...
你是说的玩笑话吗?.

TOP

輸了童年,三、四十歲就喊老了,病態.

TOP

回复 11楼meia 的帖子

我非常不喜欢开玩笑。中国的教育只是有些片面,并不如美国的全面,这种片面,也完全很容易通过家庭教育COVER掉。中国为什么没有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创造?因为一直到80年代,中国一直在动乱中,人们的心灵和精神都受到摧残,至今仍有后遗症,心灵和精神还没有恢复正常。受过巨大创伤的人,和一个健康的人做比较,是非常不公道的。美国的高中名校,华裔的比例在上升,美国的华裔一样的参加者补习班。 看到这种没素质的文章,就会揣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受着谁的指使,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写的呢?.

TOP

"因为一直到80年代,中国一直在动乱中,", 现在的中国的人文教育情况是什么? “美国的高中名校,华裔的比例在上升”,原因是什么?美国本来就是移民国家,你说的华裔可能就是美国籍,他们建设他们自己的国家而已。 名校中还有大量的印度人、韩国人,现在不见得是中国人多。

楼主贴的文章我基本没看,不知道作者是谁,其实这些文章很多,内容也大致差不多,确实都是说中国教育落后。

我们不必总听别人的,但也别傲到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而不去想改进的方式。理性的态度是可取的。大家在没有外国人干预的情况下,在旺旺上也抱怨了不少,问题是很大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11-12-29 09:50 发表
我非常不喜欢开玩笑。中国的教育只是有些片面,并不如美国的全面,这种片面,也完全很容易通过家庭教育COVER掉。中国为什么没有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创造?因为一直到80年代,中国一直在动乱中,人们的心灵和精神都受 ...
“中国的教育只是有些片面”,不是有些,是非常。还是小学,放学后孩子在开开心心地做手工或看课外书或跟我聊学校同学事时,只能喝斥让她停下,不然作业就做不完,睡眠就不足;学校里课间不能玩,基本在做作业;自然课本是有了,但从未上过自然课,被主课取代了,让孩子对自然/科学没有向往和好奇;即使寒暑假,要认真完成作业也不少,不认真完成孩子心理又一直有压力;说是每周有一天无作业日,其实根本没执行,风声紧时就提前一天留好“无作业日”的作业;我的孩子聪明老实,对老师也基本认可,可她描述差生以前如何被老师骂/被拎着领子晃时都心有余悸(其实当事同学倒可能已习惯无所谓了,倒是女儿被“杀鸡骇猴”了),所以尽管我建议她可以不完成作业,甚至我愿意替她跟老师申请,她还是不敢。“家庭教育COVER掉”?孩子根本没时间,大人怎么去“cover”?
    中国的孩子真是被拔苗助长/摧残着长大的,虽然还是有很多孩子最后能闯关成才,但这成功不能归功于“被拔苗助长/摧残”。学校的教育有其有营养之处,这就是我们还送孩子上学的原因;但是很多陋习和弊端,本是可以改善或杜绝的,本不是我们去吸取营养时必须付出的代价。
    家长能做的很有限,除非财力雄厚送去国际学校。
    另,自信固然好,但前提是有清醒的头脑,客观/开放/学习的态度,勇于正视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不然,只能称为“夜郎自大”。.

TOP

回复 15楼lucymum 的帖子

这样么?反正我家孩子的作业在2小时内都可以完成,规定他数学半小时,英语半小时,语文1小时。3点半放学,晚饭前完成功课。原来觉得语文课文够多的,小孩不能吸收,现在想,反正人家美国的学校注重阅读,要求每天读一本书之类的,我们的语文课文,就给孩子当每天的阅读材料就好了。自然科学类的学习,可以去少科站学,非常丰富多彩,我都有些眼花缭乱。艺术类的么,也自己花点钱在外面学好了,当然,美国是免费教的,还免费借乐器给你带回家。美术馆么,可以自己家庭组织活动去,也可以组织小队活动去。这样的话,我们孩子的成长生活,还比人家欠缺多少。而且因为中国人多,想学什么都异常方便。至于写论文的水平,我倒是没有一点建议,不知道中国的孩子,怎么下手去做了。营养学的知识,也自己父母教育吧。地理知识,怎样看地图之类的,也自己父母教吧。

[ 本帖最后由 hml 于 2011-12-30 06:19 编辑 ].

TOP

回复 14楼meia 的帖子

学校的老师只是按照要求来上课,我们家长总归要全方面的教育孩子。不知道别的家长怎样,反正我是不会双手一推,把孩子的未来全都寄托在学校上。况且,现在的学校只要名声,全部都免费义务教育了,至于教育的质量么,从一个班级40个小朋友上看,根本是没办法保证的。根据优先原则,先保住名声,堵住家长们的嘴再说。.

TOP

回复 12楼混凝土 的帖子

顶一下13 楼,几个月前和大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记录片Ocean, 没有一点讲解,两个六岁的小朋友在旁边不停得说着各类大人都不知道的海洋生物的名字,因为他们被"拔苗助长", 在幼儿园就认识很多字,看了很多书.  现在的教育是有很多弊端,孩子没有了我们小时候那么多在外面我们"野"的机会,但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被引导如何玩,如何开阔眼界,去科技馆,去旅游,去图书馆,去学各种技能,也到学校去听过几次公开课,我觉得现在老师的上课内容和我们小时候是没法比的,形式多样,精彩生动.但前提也是小朋友要有点基础的,不然,不容易跟上.所以对家长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学习已经不是学校或孩子自己的事情.
中国才发展了三十年,就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当然很多事情大家还在摸索中前行,难免走很多弯路,付出一些代价,比如孩子的教育,但我看到的是我们的一代比一代强,一代比一代有想法.报着乐观的态度去看未来吧..

TOP

输在起跑线上又如何?难道赢在起跑线上的最后都是大赢家?

台北圣心女中第一任校长孙知微修女常说:“我们看重的不是一个孩子她三年后某学科的成绩,而是她三十年、五十年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有幸见到许多她四十年前的学生,真的如她希望的那样,四十年后这些女子在不同领域获得了不同的成功,既坚毅、果敢、独立,又温柔、慈爱、细致。很多人既是成功的企业家、经理人、学者,也是好妈妈,对自己儿女的教育同样非常成功。

赢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功利的,没有远见的。

[ 本帖最后由 巴山秋月 于 2012-1-11 17:36 编辑 ].

TOP

输没关系的,只要不是饿死在起跑线上就好!.

TOP

最近在看一本美国老师写的书,他是美国的公办小学五年级老师,里面提到,他的班上,每周都要考拼写和默写,每周都要参加州政府的数学测验,每年4次参加学区的读写测验,每次测验10小时,每年参加4次学区的数学测验,每次1-2小时,每年交学区3篇作文,每一学年结束前,学生要花2个星期参加加州测验。他说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这些标准化的测验加速了孩子们的失败。甚至老师们不得不砍掉自然等课程来应付标准化测验。——参考《第56号教室的奇迹》69,70,96页。作者是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霍夫。艾斯奎斯。
所以我在疑惑,美国的小学生真的没压力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欢乐宝宝 于 2012-1-11 18:53 发表
最近在看一本美国老师写的书,他是美国的公办小学五年级老师,里面提到,他的班上,每周都要考拼写和默写,每周都要参加州政府的数学测验,每年4次参加学区的读写测验,每次测验10小时,每年参加4次学区的数学测验,每 ...
他们有考试,但考试结果不是直接压在孩子头上。

英国的初中,也有政府的数学测验、科学测验之类的在学校举行,时间是很长,有时要分两天考完,卷子就是一本册子,分几部分,每部分考多长时间有规定。可是考前老师不组织突击复习,考后告诉你成绩,成绩满意度由学生自己决定,老师不予评价。.

TOP

不管赞成与否,兼听则明。.

TOP

这个标题不对。

因为这个标题把孩子的教育全赌在学校和教育系统里。一个真正看得多的人,会明白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孩子的教育都不完全是学校的事。

所以,中国的孩子不会“全部”输在起跑线上,美国的孩子不会“全部”赢在起跑线上。

家庭教育,占了孩子教育的很重要部分。.

TOP

引用:
原帖由 rengreng.2006 于 2011-12-27 16:56 发表
&看一看当今的中国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 ...
同感。想自已上学时,生物、物理、化学都有很多的实验课,自已亲自解剖鱼、青蛙等,兴趣课去野外捉蝗虫,等等,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大城市的孩子这种乐趣都很少了。.

TOP

中美教育可以互相借鉴 但是中国现状的教育是要好好反思反省 否则要来不及了.

TOP

大部分孩子都被不同程度的拔苗助长了

回家作业在两个小时以内就可以独立做完的孩子,是现代教育的受益者,他(她)们学有余力,可以课外再作相应拓展。但这部分孩子只占少数,大部分孩子都被不同程度的拔苗助长了。那些成熟晚的孩子,全部被现代教育体制无情地扼杀了。.

TOP

中国的大人们,谁真正会管孩子赢在哪儿输在哪儿,人家只管赢在自己的钱包上!.

TOP

人生本来就是长跑,就很难定义:何为起跑线,何为输赢?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可以了,各人都有其理解。.

TOP

古代到民国到文革之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不能全盘否定中国的教育,虽然孩子读书之后我也是很困惑和抱怨,但是我也很反感一谈教育全部向美国看齐,矫枉过正了。两国文化历史差异巨大,就像白种人和黄种人身体差别很大,吃同样的东西反应也很不一样。教育也是同理。.

TOP

“全部”这样的词有点过了,“很容易”、“很多”,就柔性一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晨15 于 2012-1-28 17:25 发表
古代到民国到文革之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不能全盘否定中国的教育,虽然孩子读书之后我也是很困惑和抱怨,但是我也很反感一谈教育全部向美国看齐,矫枉过正了。两国文化历史差异巨大,就像白种 ...
这些话有理,不过现在的人才,尤其是能获国际大奖的都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现在的教育和科研都是国际化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chem000 于 2012-1-28 20:37 发表




这些话有理,不过现在的人才,尤其是能获国际大奖的都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现在的教育和科研都是国际化的
那些"改革"改掉了我们的长处。以文字为例,那破坏真是无法估量。最近几位学者都表达了文脉断裂的观点,这种破坏不知几时能停止。.

TOP

非常认同文章的观点,可是身处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作为家长只能被动的拔苗助长。.

TOP

引用:
原帖由 hml 于 2011-12-30 06:17 发表
这样么?反正我家孩子的作业在2小时内都可以完成,规定他数学半小时,英语半小时,语文1小时。3点半放学,晚饭前完成功课。原来觉得语文课文够多的,小孩不能吸收,现在想,反正人家美国的学校注重阅读,要求每天读一 ...
少科站是哪个网站呀?.

TOP

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中国为什么不学习美国或其它国家的把学校教育与升学考试相分离的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的国力,或者教育经费投入,人口多人均极少,只能通过考试分数来选拔,相对容易公平些。我以为。.

TOP

引用:
原帖由 seasky 于 2012-1-31 04:06 发表
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中国为什么不学习美国或其它国家的把学校教育与升学考试相分离的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的国力,或者教育经费投入,人口多人均极少,只能通过考试分数来选拔,相对容易公平些。我以为。
公平只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还要考虑效果:

是否选对了人?
是否最大可能的选拔人才?
对将来社会的影响?

这个世界说到底是适者生存的世界,我们现在的做法决定了未来生存的空间。.

TOP

引用:
原帖由 lucymum 于 2011-12-29 12:40 发表

    “中国的教育只是有些片面”,不是有些,是非常。还是小学,放学后孩子在开开心心地做手工或看课外书或跟我聊学校同学事时,只能喝斥让她停下,不然作业就做不完,睡眠就不足;学校里课间不能玩,基本在做作业 ...
顶!.

TOP

引用:
原帖由 qunfengfu 于 2011-12-27 12:56 发表
我觉得中国教育是很有问题,但是美国也不是全对的。
我同意!.

TOP

中国教育,乐观地说是牺牲99.99%的人,换取0.01%的"精英",14亿人口中,有那么几个到外国读书获A,上亿的读书人活在被统治之下,结论竟然是中国基础教育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qunfengfu 于 2011-12-27 12:56 发表
我觉得中国教育是很有问题,但是美国也不是全对的。
即使美国教育全对,中国父母把孩子带去美国也不会采纳,自有一套中国式教育方式。.

TOP

体制造成的现象。
即使在中国,也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必须往高考的那条路上挤。.

TOP

其实有些工作确实只需职校毕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投资太多的,其实政府应该投入更大的力量,把职校的质量提高,提高职校学生的文明素质,我们社会的整体文明素质就会有很大提高了。.

TOP

回复 27楼wenwenma 的帖子

说出了我们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

TOP

我们也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中国很多孩子不得不上各类补习班,除了竞争激烈外,还有一个被大家普遍忽略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全职妈妈很少,产假太短,父母的工作时间都很长,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所以,孩子只能接受快餐式的填鸭培训,而不能跟父母一起在体验中自由成长。.

TOP

回复 45楼米可尔妈妈 的帖子

.

TOP

兼听可以让人冷静思考。我自己是焦灼了。.

TOP

回复 17楼hml 的帖子

从你的言行来看,你也是对现行教育不满的,否则你这么干预那么多呢.

TOP

是啊,到底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仁者见仁。
我认为关键还是家长的心态问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