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耶鲁的名额为什么总是虚位以待?

回复 87楼慢吞吞 的帖子

我儿子回来留过一级, 现在有跳回去了。 我感觉你还是要早一点面对问题, 越拖越不好解决。.

TOP

回复 61楼糖果她妈 的帖子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中国的留守儿童就不少了, 现在有出现很多留学少年。 中国的成年人以各自理由将少年儿童和父母分离, 对于整个群体会出现的问题, 其实很难预测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糖果她妈 于 2011-9-1 19:52 发表
“外国人的一套”是怎么样的呢?能不能做到和她们“和而不同”呢?
和而不同,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关键大家都是十几岁,都不成熟,都不能强大到不被同化却仍然在集体里混得蛮好。女孩们在一起就是谈论约会,打扮,Party,会用一些自创的英语表示只有我们这些好朋友能听懂,顺便排挤一下其他女孩。男孩和女孩玩不到一块,除非喜欢你要找你做女朋友。我们是私校,家长还是管的,到家就太平了,都去上钢琴课什么的了。据说公校里更不得了。
不过喜欢读书的人也有,都是自发喜欢,天天写文章想做作家的,就很在意这课的成绩。
中国孩子即使被认可了,要交到知心密友,也是非常难的。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9-2 06:16 编辑 ].

TOP

我问一个问题,同在东亚文化圈,韩国和日本在耶鲁的学生人数如何?也存在虚位以待的情况吗?美国名校又如何看待韩国、日本学生?.

TOP

回复 101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怎么面对?都他自己选择的。.

TOP

回复 104楼不不园 的帖子

我们这个中学白人会主动找中国人说话,但不会主动找韩国人。.

TOP

回复 106楼慢吞吞 的帖子

这是为什么?我仿佛在哪个帖子里看见过,韩国学生申请美国名校的成功率挺高的,要么我记错了。.

TOP

回复 98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是Ed Young哦

我买过他的一本书:What about me? 故事类似于美国绘本“晴朗的一天”,画风很独特,要命的是,我居然看出了阿拉伯风,然后自做主张把他当成中东人了。刚才去查了下,原来他生在天津。

同意全职妈妈的观点。我们的历史文化虽然悠久,但怎么叙述,才能让西方一般人接受,是个大问题。

感觉我们的文化输出手段太单一,光靠整些古典名著的英文版,很难有市场。Ed Young这样的人多多亦善,用绘本,用动画,用一切新鲜的手段,才能扩大我们文化的影响力。.

TOP

回复 107楼不不园 的帖子

跟申请名校没关系。韩国人读书非常刻苦倒是真的。
可能白人对中国人更好奇?也可能中国人刚来,韩国人都在美国中学留学好多年了。.

TOP

回复 109楼慢吞吞 的帖子

呵呵,我其实还是针对一楼和前面几楼耶鲁对中国学生的态度、评价等有感而发的。

我真的挺好奇我们的两个东亚邻居出来的学生,美国名校怎么看待他们的。.

TOP

回复 110楼不不园 的帖子

估计都划进亚裔的池子了。。。等全职不二来说。.

TOP

引用:
原帖由 全职妈妈 于 2011-9-1 22:27 发表
别人有好奇的成分在里面。我曾经和外国友人带孩子在杭州游玩, 遭到春游的小学生大围观。 3岁的小孩被吓哭。 我女儿奋勇的为他们撑起伞做保护。 以后我不太敢和外国小孩一起出游了。
是这样的。NN年前我还没生孩子时带外国人全家玩上海,就很多人围观孩子,我要不断说请不要围着着孩子。然后孩子说:“我们不是动物园的动物。”当时懂英文的人很少,然后围观的人就会问我:“你是外国保姆吗?”我晕,不解释。
现在我和老公带女儿和外国爸妈带他们两个小孩玩上海,苏州,北京,那么多年过去了,情况还没改变,很多人要和外国孩子拍照。北京有宣传文明礼仪的,有一个是不要围观外国人。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9-2 10:26 编辑 ].

TOP

回复 99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嫦娥奔月的典故来源”我可以说出来的,不过不好意思的是,是我陪着我女儿听中国传统典故故事的CD时得知的,当时很有些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感觉呢
   若同学是因为对中国人好奇才如此,可否借此向学校提出办中国文化展,拿些介绍中国的碟片、书画等给同班同学看,或组个学中文的社团什么的,不是即可增加和同学的交流,又可增加能力,考大学时又可作为essay的素材,不知是否可行
   在杭州有可能会出现围观这样的事,在上海就不一定会了,外国人太多了。有一次我在市内办点事,要乘地铁不知怎么走最近,想找个中国人问问,结果还问到了一个日本人.

TOP

耶鲁不知道,名校不了解。反正一般外国人看中国韩国日本是差不多的。如果这个外国人在三个亚洲地方的其中两个住过,那就会区分。其实日本留学生数量上是相对最少的,据统计日本人是最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
外国人眼睛里看出来中日韩的人就像我们看美英德法人,如果你不是接触过这些人,不了解他们的区别,不是都一样金发碧眼吗?但其实他们都不同的人。
人都是以来源分的,欧洲学生也会在一块,北美的一块,韩国一块,印度一块,中国再一个小团体,当中ABC一起,留学生一起,包括香港台湾。
我自己初中就参加过和美国同龄人的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人太疯了,玩的运动太激烈了,当时玩个什么球打在身上真的很痛,还老是输。我感到有点害怕,再见的时候如释重负,终于好结束了。传统中国教育下的孩子应该都有这种感觉。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1-9-2 10:54 编辑 ].

TOP

回复 113楼糖果她妈 的帖子

我听完儿子英文版的嫦娥奔月,怕不正宗,还白度了一下,发现其实故事的版本很多。文化有点象种子,需要一代一代种下去,长出来其中也有变异和基因突变。您不妨和女儿一起种种文化。

好奇分很多种,美国无论在教育和传媒的手段上都日新月异。您介绍的方法在美国见到多次,多数是大使馆背景对老华侨统战的,回来对国人宣传国际形象的法子,对美国本土人没有太大吸引力。这些形式的互动性比较差,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

其实比较有国际视野的中国推广是来自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了解美国的体系,又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其实用他们的精神做载体,传播中华文化,非常有感染力,比起第一代急于溶入主流社会的心态来说,有了多一点的从容和沉淀。.

TOP

记得龙应台儿子写的那本书上,说起他在港大留学时,来自德国/英国的学生宁可跟语言沟通不畅的西班牙人一起玩,也不会跟美加来的凑一块,文化这个东西没办法的..

TOP

回复 112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上海不会吧,上海外国人老多的,我女儿的幼儿园、小学都有外教老师,外面的培训机构里也到处都是外国人,就是出去玩,不管是去欢乐谷、热带风暴、佘山月圆园玩都能看到外国人或外国小孩,从来没看到有围观的情况,除非是在上海玩的外地游客倒有可能少见多怪围观一下,连在上海做小生意的外地人我都看到好几次有人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讨价还价呢.

TOP

回复 115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我说的方法是源于一在中国长大的犹太人妈妈介绍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那时他们刚回以色列,妈妈靠在街边卖中国春卷来养活三个孩子,后来他们邻居对她儿子说犹太人不管大小没有白吃饭的人,她大儿子就决定帮她卖春卷,方法是利用大家对中国的好奇,向学校申请办中国文化展,把他们从中国带去的东西向大家展示及示范,同时免费提供中国小吃(春卷),但每个参加的人要付少量费用,他妈妈还现场教大家做,后来成功举办了好几场,她小儿子则利用这个机会向学校食堂成功推销了妈妈的春卷(批发给学校),后来好象她两个孩子都成功考取了著名商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全职妈妈 于 2011-9-1 22:36 发表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中国的留守儿童就不少了, 现在有出现很多留学少年。 中国的成年人以各自理由将少年儿童和父母分离, 对于整个群体会出现的问题, 其实很难预测的。
所以我老公是希望以后我们两个跟着小孩一起去美国的,房价好叫比上海便宜了,就是不知等她长到高中时,情况又会有什么改变.

TOP

回复 115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这种东西还是看中文的好,我觉得看英文的就好象吸收了被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味道终究会有些不同,同理看国外的也是应该看原著最好.

TOP

回复 118楼糖果她妈 的帖子

啊, 这个妈妈推销的是中国概念,不一定是中国食物。  她的春卷中国人一定会说不好吃。 不信你尝尝美国中餐馆的春卷就知道了, 我记得当年还和外国人争论过。 犹太妈妈之所以成功, 其实她对西方运作很了解即便她在中国长大。 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比如我辅导过一个中学生, 他很喜欢周杰伦。 我引导他如何向外国同学介绍周杰伦, 他很茫然。 我启发他周杰伦和那种音乐流派比较近似, 他很茫然。 我问他有什么工具可以帮他, 他也想不起来, 他说他很喜欢《青花瓷》。 我建议他查查 wiki, 他后来表示他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这些业余爱好上。

其实我后来查了一下, 周杰伦的作品可以归类为 R&B, rap, and rock genres。 从这里开始接受, 外国人中喜欢R&B, rap, and rock genres的人兴奋度就会高。 但是我们的孩子其实不太会做研究, 不太会了解如何开篇。

原著一定比别人咀嚼过的东西? 我觉得有些东西不一定。 有个例子, 比如KFC的油条一定比街上的差吗? 我不知道。 街上原汁原味的油条, 我已经很久不买了, 有点怕那油。 馋极了, 就KFC买过的。 还有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文的儿子看不进去, 英文的对于这种读者, 也不失为传播文化的一个补充途径, 您说呢?.

TOP

回复 121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那倒也是。不过对于中国的东西,我还是认为中国本身的会比较好点,但大陆对于少儿接触古典文化方面的东西的确做的不够好,我比较喜欢台湾的,常买那边的CD,在带孩子出去玩的路上放给她听,我觉得效果满好的。另外像故事还好,若是唐诗宋词,看英文的,那意境是大不相同了

[ 本帖最后由 糖果她妈 于 2011-9-3 22:24 编辑 ].

TOP

 122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