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转: 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

转: 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

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  

    原作者: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 音乐美学 心理学博士 周海宏  
    来 源:中央音乐学院  


    很多年前,当接受新学生时,有些学生的家长会向我表明:孩子不想搞专业,仅仅是想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来学琴。这时我总是说,"不管孩子的条件如何,想不想搞音乐专业,我们都要按照专业、正规的教学来要求。只有业余的学生,没有业余的教学。"这些话代表着很多负有责任心的音乐老师的想法,家长在听了这些话时,也会心中暗自庆幸,在很多仅对乐器一知半解的教师"滥竽充数"时自己找了一个专业的老师。家长往往赞同地说∶"对,要么就不学;要么就学好!"     问题出现在这个"学好"上。


    在什么叫"学好"的问题上,大部分家长都不是指让孩子去当演奏家,而是指能够很正规地、完整地演奏乐曲。现在有了考级,有些家长就将通过某个级别当作"学好"的一个目标。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弹钢琴真不容易,要同时控制两只手十个手指的弹奏,还要看着乐谱,同时控制着脚踩踏板。其实真正的困难远不只这些,这些大的方面中的每一项还有很多更加细致的要求。弹好一首乐曲,与能够把一首乐曲弹出来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其中所要付出的劳动的差异也是十分大的。而家长往往并不能全面了解演奏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当说"要么就学好"时,他们还根本不了解这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普通学校基础教育中,孩子所接受的知识与内容,是他们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够掌握的,大部分人都能够掌握阅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并且能够按步就班地一级一级地升上去。不少家长往往是根据这种普通学校的学习进程来想象器乐学习的学习进程的,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琴上也应该取得与普通学校学习大致相同的学习效果和成就体验。殊不知,器乐学习的努力与效果之间并没有那么简单的对应关系。达到一般乐器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就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备,对那些基本能力不胜任,或者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才能勉强应付的人来说,弹好琴就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做不到的!对这一点很多家长往往是缺少心理准备的。


    我认为目前儿童业余学琴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压力状态高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对儿童整个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没有必要在此复述。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压力问题,是很复杂的,有家长个人生活态度方面的、有对儿童教育方法方面的、有学琴目的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业余学琴教学要求过于专业化。忽略了儿童学琴的根本目的与儿童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高标准、严要求,所导致的对儿童发个性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到了需要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认为,所谓的专业化就是指演奏方法的正规性。以钢琴为例,最让家长觉得头疼,也最让老师花功夫的,就是学生的手型。大多数学琴的孩子都无数次地听过老师或家长喊"指尖!指尖!注意指尖!!"。"手腕别拱"、"手腕别塌"、"不要折指"、"手要放松,但不要垮"、"注意指法不要错"……等等。其实专业化的要求远远不只技术上的。音乐表现方面的要求就更多,只不过家长们不那么敏感罢了。比如乐句的呼吸感、旋律进行的表情性、音乐发展的结构布局、句法与分句的奏法、风格、和声的整齐、和声连接的平稳、声部间的平衡与主次把握,还有每一个声音的发音质量……等等、等等。要想一首乐曲达到比较好的表现,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刻苦的努力,更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能力来驾驭这么复杂的操作与心智活动。家长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孩子的绝对能力根本就达不到这种复杂操作的要求,而不取决于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对此我们将另文讨论。


    过于专业化是从业余学琴的目的角度说的。如果我们不想成为职业演奏者,那么是否应该付出很大的努力,花巨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能就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了。每天一到两小时,一年四季不间断,持续数年,可以做多少事情!但对于很多学琴的孩子来说,可能仅仅达到一般的能够演奏的水平。对于那些根本没有可能从事专业演奏的孩子来说,为什么不能把学琴的压力减轻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善长而又有兴趣的事情上呢?


    过于专业化之所以成为问题,在于专业化的要求导致了高度的学琴压力,降低了演奏的乐趣。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了,高度压力下不得不持续从事一项毫无兴趣的活动会给儿童的个性发展带来广泛的不良影响。如果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使他们能够在较深的层次上了解音乐艺术,那么演奏技术的正确与否,音乐处理的精细与否就退到次要地位了。学琴的教学规格把握需要与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其它学校课程的安排等等方面的权衡来考虑,而不是越专业越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最合适的状态下,把握教学的规格;如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出培养音乐修养这一目的。教学规格的降低,并不意谓着教师水平的降低,而是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权衡。音乐老师不仅仅要为学琴负责,更要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负责。


    学琴过于专业化似乎是一种大趋之势:其中有器乐教学的一贯传统;也有社会生活中互相攀比的心理作用;有传统教育以愈严愈优的定势,家长们也认为越严越好,认为"严师"定能"出高徒";还有教师以学生成绩为手段提高自己的个人地位与声望而不顾孩子全面发展,采取对琴负责对人不负责的态度,等等诸多原因。这种愈严愈善的风气,使某些自己对正确演奏的概念尚不明确,对演奏专业知之并不深的老师,以对照学生要求严格而苛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近些年,考级出现了,考级通过可以在升学中加分的错误政策又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升级。可悲的是,这一切以孩子为目的的出发点,最终走向了使孩子成为受害者的结局。


    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原来的老师(这个老师曾因为众多学生通过考级而被命名为"优秀钢琴教师")那里已经学了四个月,仅仅学了三个音,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每天按老师要求做数千次"掉腕"练习,五岁的孩子每天练琴多达四小时,以使动作达到正规化的要求;甚至连得腮腺炎时也必须去上课,否则就会被这个"好老师"开除!"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不心疼吗?"当我问家长这句话时,家长顿时泪如雨下,说∶"人家说,学琴都得这样,没有办法呀!"正象一个家长说的:"学琴就好象是百米赛跑,跑前都说不想拿冠军,可枪声一响个个都很玩命!"


    学琴过于专业化是一个对孩子发展有害的误区,在这个有着巨大社会惯性的误区中,人们别无旁顾地埋头向前奔跑,因为人们相信学琴是百利无一害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学琴有什么不好,更认为学琴越正规越好。然而,当你和你的孩子都觉得痛苦时,就到了抬头向前看的时候了,看看现在的学琴状态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否已经远远偏离了当初要学琴的目的。提醒一下自己,会一门乐器演奏的技能并不是我们学琴的根本目的。如果一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达到正规化的要求,或需要付出超负荷的努力才能达到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要么不学,要么学好"的原则呢?业余学琴的"学好"不应以专业化的演奏技术为标准,而应该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


    在当前这个巨大的学琴过于专业化的误区中,唯一能够救救孩子的是我们自己的反省能力。.

TOP

一语点醒梦中人。
想问个问题,关于“掉腕、指法”,如果孩子能很愉快的弹完一首曲子,但他的手指、手腕动作不是很到位,是不是也没必要深入追究呢?.

TOP

现在很多老师素质不高倒是真的,他不跟你强调指法手腕还能强调什么呢.

TOP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作为门外汉,我一直有个疑问,如果技术不过关,像手型不好、手指力量不够等等,即便对乐曲的理解力很好,能不能在琴键上表现出来呢?是不是最终还是会回到技术呢?.

TOP

说到底, 我们家长都是门外汉,对钢琴这种东西似乎没有发言权。学的初衷本来是“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但是一旦跟了老师,就很可能背离当初的目标。老师只管在有限的时间里教技能,然后靠孩子课下大量的练习。
我和老师说,不以考级为目标,有这回事就行。而且孩子明显不愿吃苦,所以老师对她要求不多,以鼓励为主。


“音乐表现方面的要求就更多,只不过家长们不那么敏感罢了。比如乐句的呼吸感、旋律进行的表情性、音乐发展的结构布局、句法与分句的奏法、风格、和声的整齐、和声连接的平稳、声部间的平衡与主次把握,还有每一个声音的发音质量……等等、等等。要想一首乐曲达到比较好的表现,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刻苦的努力,更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能力来驾驭这么复杂的操作与心智活动。家长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孩子的绝对能力根本就达不到这种复杂操作的要求,而不取决于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虽然没学过音乐,做为普通人,我更关注音乐表达的情绪,我对孩子说:你看这种摘棉花的老人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多么沉闷、疲惫!
划啊划是轻松快乐的,有节奏的!

[ 本帖最后由 happy302 于 2011-1-20 21:19 编辑 ].

TOP

回复 4#Putumayo 的帖子

我也是门外汉
但我觉得真正好的音乐表现最后还是会回到技术上来
手型啥的初期提醒但不要太强求,不要让枯燥的手型练习将孩子的兴趣完全抹杀,我的做法是留点兴趣,留点技术
随着他的水平上升,他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然后再把技术要求提高点,再然后,或许他自己为了能用音乐表达更多东西,自己会去提高技术的

儿子学琴2年,第一年没参加考级,我发现他没了压力,也没了动力,兴趣也在降,第二年我让他参加考级,考出了3级,很有成就感,兴趣大增。练习曲中,他自己会说这首好听,那首他不喜欢之类,他喜欢的我就让他多联系,不喜欢的只要弹到勉强过关就不再练了

儿子现在练琴不主动,但也不是特别排斥,基本上拖他坐到琴凳上,他就会自己乖乖弹。有时候音乐课学了喜欢的歌,他会拿着音乐书上的谱子自己试弹,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通过弹琴让他喜欢音乐,通过弹琴让他学会坚持.

TOP

引用:
原帖由 文骏妈 于 2011-1-21 10:17 发表
我也是门外汉
但我觉得真正好的音乐表现最后还是会回到技术上来
手型啥的初期提醒但不要太强求,不要让枯燥的手型练习将孩子的兴趣完全抹杀,我的做法是留点兴趣,留点技术
随着他的水平上升,他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
好像现在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并且比较会鼓励孩子。但我们家长,说实话,心态仍不时会波动,不希望让孩子学的痛苦,也不希望他养成随便学学的态度。

听了你作为过来人的建议,心里有些底了,多谢。.

TOP

回复 7#Putumayo 的帖子

不用那么客气,大家交流
我也曾经矛盾过的,原来的钢琴老师比较松,儿子喜欢,后来换一个严的,讲究技术,说不弄好技术,将来级别高了弹不出来,儿子不喜欢,我纠结半天,坚持了半年,决定换回最早的老师,我觉得随着他的慢慢学,手型不知不觉中已有所进步.

TOP

这篇文章很好噢,我以前看过的时候就想转过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文骏妈 于 2011-1-21 11:14 发表
不用那么客气,大家交流
我也曾经矛盾过的,原来的钢琴老师比较松,儿子喜欢,后来换一个严的,讲究技术,说不弄好技术,将来级别高了弹不出来,儿子不喜欢,我纠结半天,坚持了半年,决定换回最早的老师,我觉得随 ...
也曾为技术问题而纠结,现在不了。孩子小,手指未发育完全,要完全象大人那样用指尖的力量弹琴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味强求,那也就抹杀了孩子的兴趣,自己给自己添堵。
学琴两年半,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手指力度的增加,手型也较以往要好多了!
既然想让有乐感的孩子学钢琴,那就不要用技术要求先抹杀他的兴趣,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TOP

我家也是,一开始没法讲究技术,手太小,现在大了,碰到好听的曲子,自己会练,而且手势越来越好,否则弹不出好的曲子来的。慢慢来,多鼓励,会有收获的。.

TOP

我家的弹了1年了,不过我到目前为止都是个低要求的妈妈,在家里弹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讲究手型,平均每天弹20分钟,每周2个曲子,所以到老师那里,老师还是说手型没达到要求。现在回来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提醒一下手型。我甚至跟老师说没时间弹琴,教得少点儿。朋友好像都想考级,说别的孩子考出几级几级,所以自己的孩子也得去考,我从来没想过让孩子去考级,我说自己不追求投入产出比,我希望他弹到哪天,他能有主动性去琢磨一下自己喜欢的曲子,或者能够通过音乐来释放自己,那就够了。音乐为生活,生活不是为了音乐。.

TOP

体会

手型什么是基础,如果基础没打好,弹到后来很多曲子都会很吃力的。我觉得学琴有时候不仅是兴趣,还是教孩子一种学习的态度。

反正我对我女儿练琴还是蛮苛刻的。我自己小时候练琴是完美主义者,所以现在工作也是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这个很重要。

[ 本帖最后由 梓慕和梓涵 于 2011-2-13 21:00 编辑 ].

TOP

但是我倒是没有要求小孩子去考级,所以也让老师把进度放慢了。这样孩子压力不会太大,弹琴也不会太功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