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在首届解放集团教育论坛上关于“留学”的对话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在首届解放集团教育论坛上关于“留学”的对话

王治明(主持人):在上海有这样一所中学,不仅培养了大批本地优秀学生,还接纳了2800多名(目前在校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掌声有请上海中学的校长唐盛昌先生。

   唐校长,您作为一个既能培养去北大、清华学校的校长,也能为哈佛、耶鲁学校培养学生的校长,您认为这一轮当中,留学潮有没有趋势?

  唐盛昌:

   十年以前的孩子,主要可能是考不进大学,希望到国外有一个好的大学。五年以前有一点变化,是考得进大学,但是在国内考不进好大学,然后到国外找一所比较好的学校继续深造。最近的这些情况,除了前两份以外又加入了第三部分,那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是考得进大学,而且是有可能考得进国内的顶级大学,而且国外那些大学给了他全额的奖学金。

   从这一个角度讲,实际上对外留学的问题,反映了一个新的趋势,原来停留在国内找不到合适我的大学,我到国外有一个大学念书深造。现在希望有一个好的大学,适合他个性发展的大学,是这样进行选择的,这个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TOP

王治明:您的学生当中愿意选择国内高校的学生多还是愿意到国外去选择高校的学生多?您是怎样教育他们的?

  唐盛昌:

   怎么说呢?首先从出国的问题来说,并不是说我想出去就能出去的,需要有经济的支撑,需要其他方方面面客观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具备的话,你即使想出去也不一定可以出去。这一个角度来说,肯定是没有办法出去,或者暂时不考虑出去的占大多数。.

TOP

王治明:在座有很多观众有出国打算,您认为希望培养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他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唐盛昌:

   这里面牵涉到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送你的孩子出去,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说你是希望,就像我刚才说的,最近出现了一个趋势性的问题,能够在国外找到一个更适合你孩子发展的,能够提高更高平台的这么一种学习的机会,是这样目标的。你可能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会做一个非常精心的挑选。因为实际上国外大学的层次、分类都是非常复杂的体系。英国的、欧洲的、美国的,差距也非常大。有一些大学,说一句老实话,它的质量也就这样啦。但是也确实有一批大学质量是非常好的,能够给你非常好的平衡,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的感觉,第一个准备,要澄清自己送孩子出去,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期望值是什么?这是第一个,这样的基础上面需要做一定的调查研究,你要分析哪些大学是你合适的?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哈佛,实际上哈佛大学是研究性大学,它的教育侧重点不一定在本科教学上面,它本科是不错的,但是最大的注意力是在研究生以上的教育。所以我们如果选本科的话,一定要把眼睛盯着哈佛,我个人认为这不一定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它考虑的不但有学业因素,而且还有更加复杂、更加广阔的视角,不仅是你的成绩。这是第一个准备。

   第二个准备,当然还有很多物质的准备,经济的,其他方方面面的,如果差距比较大的话,会引起很痛苦的选择。.

TOP

王治明:既然中国高中教育和国外很多院校不能直接对口,比如说高中毕业以后到英国要读A—LEVEL,唐校长,刚才我们私下交流的时候,您建议孩子不一定要在中学阶段接受教育。又听到家长观点,把孩子越早送出去越好。英国学费比较贵,也有学生选择大学毕业再到国外攻读研究生。你们认为什么时候送出去合适?

唐盛昌:
   我的看法,这确实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答案。这里面牵涉到两方面的准备:一个是你孩子自己有没有充分的准备;第二个是你家长的充分准备。

   孩子,你到国外去,你原来熟悉的这一套就没有了,你必须独立生活,而且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孤身一人到国外,那边没有朋友,这个从生理、心理的挑战,包括孤独感是非常厉害的。这个角度讲,孩子在这方面有没有身体、心理,包括生活方方面面的准备,我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当然第二个还有孩子动力问题,好比宗老师说的,如果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希望某一个方向得到发展,有这样强动力的情况先,在很多的问题有很强的意志力口服这些,这样就比较容易渡过这个孤独、困难的阶段。

   我们也看到出去的孩子里面有很多做得很好,也有一些并不是那么成功。但是孩子向家里报告的时候,都说很好,都说成功。这个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性。这是第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我们家长的思想准备。经济准备这些我就不要说了,我说的是另外一个角度。实际上中国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在一点上面有巨大的不一样,那就是家庭里面的关系问题,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中国,一个是我们的传统,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环境。我们子女对父母有很高的赡养义务和责任,我们文化也是这样,所以实际上出现的是什么局面呢?子女跟家长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你到了国外,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取得非常好的成功,他的感觉是什么呢?我的成功不主要是你家长的原因,主要是我个人奋斗的结果。他跟父母的关系处理,在西方这个社会里面,社会保障体系相当好,子女对于父母并没有非常重大、非常厉害的经济责任这些,因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好。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他的关系,可能过年过节给你打一个电话就OK了,不会像中国这样。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越早去,比如说初中阶段就去了,你的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西方的文化,用这样的思考来考虑很多的问题,所以跟你家长的处理就会这样,我们就感觉不习惯。然后就会感觉,这个孩子送出去以后,不是我的孩子了。这是按照中国的观念,但是从他个人讲可能发展得相当不错。这有的时候,有一些情况下,会有失落感。.

TOP

王治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讲坛和以往讲坛有一点小小不一样,我们是用对话的形式。所以今天我们也留了很多时间给在座的记者、观众,你们也可以像我这样提出你们的问题,我们这里六位嘉宾非常愿意用他们的经验、用他们的知识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用掌声再次请上其余四位嘉宾。
  时间有限,先把时间留给在座的媒体,请在座媒体发问。

  记者: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新闻晨报的记者陈杰,我发现眼下有不少孩子年纪很小就出国留学了,可是在国外一切是由父母在国内遥控指挥的。现在有一个直升机父母的说法。我个人在想,如何能够既做到让孩子在国外个性自由的发展,又不像唐校长说的,这是否是我的孩子。家长在孩子的留学生活当中有怎样的参与度?如何把握这个度?谢谢!

  唐盛昌: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家长对于孩子,因为他刚才有一个定语是非常小的孩子,可能是小学、初中阶段,是这个意思吗?

  记者:中小学。

  唐盛昌:

  实际上在这里我个人的感觉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孩子的思想成熟情况。因为高中阶段,按照我的感觉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逐步定型的时期,是他的人格特征逐步定型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如果说没有非常有利的一种帮助、支持和导向,会长成怎么样,这个是很难说的。但是并不是说家长都要遥控,没有这个意思。在他这个环境下面,比如说在英国环境下面跟在美国环境下面,实际上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这个角度,一个是思维的成长和人格成长。

   第二个是心理的成长问题。因为一个孩子在外面,他如果说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面都得不到朋友、师长,或者跟他有关系亲近人的指点、引导,这个里面也存在着多种变化的可能性。所以实际上,由于这三个方面,思维、人格跟心理,当然还有学业,这些方面变化以后,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指导,我的感觉,完全取决于孩子自身,你冒的风险是不小的,是有风险的。

   但是说句老实话,根据我的了解,很多资料说明这个问题,“直升机”的情况,收效也不一定大,老实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在这个问题上面,孩子越小,家长把他送出去,这个方面的考虑应该周全一些,不一定是你自己,但是要有一定的力量对他进行咨询、帮助。真正的直升机,我看用得不好是遥控不了的。谢谢!.

TOP

记者:我是新浪网教育频道的编辑,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在我们活动当中新浪网也在做直播,微博上面也有讨论这个话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唐校长,这也是很多网友非常关注的话题。这两年过程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弃国内中考和高考选择到国外出国留学。对于这部分的家长和同学,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因为一方面既要参加中考、高考,又要参加国外的SAT考试,或者语言类的考试。您认为他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准备?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讲分别应该做好怎样的计划?应该如何去做?谢谢!

  唐盛昌: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的建议是这样,如果说两个都要做,这可能只是非常优秀、非常顶尖的学生办到的。一般水平的学生,又要申请美国的大学,或者英国的大学,又要参加高考,实际上是受不了的。因为你国内的高考,说老实话,现在这个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你必须全力以赴。而SAT的考试,因为现在所有的,美国、英国比较好一点的大学都有一定的门槛,你的托福成绩,你的SAT成绩,SAT在国内还不能考,中国本地学生还要到香港,或者到新加坡等等其他地方考,花在这方面的时间是非常多的。要两头兼顾,有可能是驼子跌跟头,两个都靠不住。

   第二个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如说申请国外大学,准备的时间可能高二下就要做了,高二下不做,你根本时间就来不及。基本上在高三这一年,下半年年底的时候接受材料已经差了,然后到第二年一开春就会有一些预先录取的,都是比较早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可能准备的时间要比我们国内做这个更早一点。.

TOP

王治明:这一次实况是通过新浪网教育频道、解放牛网进行现场直播的,我们也通过解放集团教育讲坛的新浪微博进行直播,虽然很多网友不在现场,但是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提问:有很多网友通过解放集团教育讲坛官方微博进行提问,有一个网友说是高二的学生,学习不错,很想留学,今天学校给我发了留学广告,我想请问一下留学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人生道路?

  唐盛昌:

   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出去留学以后到底情况怎么样。就这个问题,我在美国、英国,很多国家我问过。孩子留学以后,他将来的发展情况怎么样。我告诉他们一个比例,我的感觉是这样的,“181”中间大,两头小,真正成功的也就是10%,非常失败的,也不过10%,大部分就是中间状态。我的感觉,老百姓还是老百姓,中国的老百姓到美国去,依然是老百姓,你不要以为到了美国就成为精英了,没有那个道理。真正要从老百姓到精英的,有,不多,这条路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是否就一定在你的身上,非常大的问号。

  我的感觉是,不要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中国教育现在正在改变。说老实话,很多学校正在往中国现在教育不够的,缺点的地方在进行弥补、反思。比如说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我也可以这么说,我说的都是事实,高二的学生,有同学可以在SCI(音)上面发表文章,你敢说他没有创造力。刚刚那位朋友说的一位,是在我学校毕业的,在耶鲁,拿了一个非常高的奖。你说他没有创造力?主要的基础就是我们上海学校打的。数学竞赛全世界唯一一个满分就在我们这里,天才级的孩子。

   美国的教育也有非常多的、非常好的地方。我也可以跟大家说,08年的时候还是哪一年,我跟美国教育部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讨论过程当中美国所有的专家都提出了一个看法,对于它的基础教育不够满意。我就问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面科技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不够满意的基础教育怎么支撑,从人才角度、各个方面支撑你科技上面先进的国家,很长时间他们围绕这个讨论。比较多的共识是什么?美国高等教育做得是相当的棒。所以要看到一条,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当中,有很好很好的学校,也有很一般很一般的学校,甚至是按照中国的标准很差的学校。这是第二个观点。

   不要以为美国的学生都是很轻松的。我到每一个国家,可能说是最顶级的学校,我不问他们的校长,我问他们的学生,随机的,问了不知道多少学生,都是顶级的,这个国家最好的,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的等等。我告诉大家,没有一个学生跟我说我晚上十点会去睡觉的。他们这些孩子晚上睡觉时间也不过就是五个、六个,几个小时,你不要以为他们是最轻松的。哪些孩子轻松?一般学校里面的孩子非常轻松,没有什么负担。但是你问他们,问这些孩子,是不是感到压力很重、负担很重?不是这个情况。因为负担的问题跟兴趣、主观感受是有关的。我喜欢这件事情,我搞十个小时都不感觉累,我不喜欢这个搞一个小时都不愿意做。是不是这样?这些孩子大部分对他学的东西非常有兴趣,学习时间很长。

   所以我不能说美国的、英国的这些最好的学校,我跟你说真正在科学领域,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能够达到很高的高度,不努力、不认真、不花功夫怎么可能。所以我的感觉,我感到在这一点上面,我们只强调了他们的灵魂,而没有看到他们勤奋的一面,当然不是全体学生,是很少一部分学生。谢谢大家。.

TOP

@李开复:如果能进不错的国外大学,经济心里都能负担,越早出去越好,学成再回来。//@徐小平:中国人口比韩国多几十倍,但留学人数只比韩国多这么一点,对于中国人才结构是不够的。另外,中国留学生多年来都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留学是最近才兴起的现象。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高中生去美国读本科,回来建设和改造中国。

@陈志武:09-10学年中,美国一共有69万外国留学生,其中12.8万来自中国,10.5万来自印度,韩国学生第三多(7.2万)。跟上年比,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增加了30%,其中,本科生占三分之一左右(总数是5年前的四倍),超过一半的学生为研究生。.

TOP

谢谢楼主推荐,唐校长的许多观点很有借鉴意义,值得家长们深思。.

TOP

多谢楼主的分享!.

TOP

看了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些校长的孩子都在哪里?依然留在国内吗?.

TOP

校长的孩子肯定有校长的孩子的情况.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
我们也一直纠节这个问题:学习好的孩子是高考还是出国.
出国读本科,孩子是不是太小.是不是等本科读出来再出去?
不出国,那么要参加高考.有意义吗?
孩子到现在已经读得不错了,说明他能适应这个教育体系,出国的话是不是会不服呢?
不出国的话会不会因为家长的不作为而耽误了一个好孩子呢?
不过,校长说的一句话是对的:老百姓还是老百姓.
就是说在这里是尖子,出国可能也是.反之亦然..

TOP

关注!.

TOP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TOP

出国不出国,不仅仅是读书的问题,还要看专业和将来准备在哪里发展。.

TOP

最好是拿美国的工资,在上海工作和生活.

TOP

唐校长说得真好。
“这些孩子大部分对他学的东西非常有兴趣,学习时间很长。” 完全正确。我家10年级,都是11点睡,夏时制的话我们这边都算12点了。他说国外功课很重很重,但是很有挑战性,很难想象再回头做原来国内那个学校的功课。还最好9年级就去,这样可以从容适应1年,唐校长也说“需要有经济的支撑,需要其他方方面面客观的条件“,所以大部分孩子不能出国。可能最好是9年级就出国,家长陪读到18岁前。
我更喜欢国外的课程设置,比如那个公众演讲课,具体到规定要怎样打扮,用怎样的步伐,神情走到讲台上,然后针对不同的场子大小,观众多少,目视观众几秒,然后再看稿子几秒,再目视观众,站姿是怎样的,双手是否可以撑在讲台上,撑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教得非常详细。这种小课我都挺满意的,大课不会差吧。
吃得也很好,每餐都米饭面条汉堡皮萨等等N多的选择,体育项目的选择也非常多,所以对中学生来说唯一的困难大概就是思乡了。但用这一个困难换来这么多好处,我觉得,值。.

TOP

回复 15#不二周助 的帖子

非诚勿扰那个乐嘉曾经问一个男嘉宾,说当一个人选择太多,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是什么原因?男嘉宾很聪明马上回答说,因为要得太多。
所以可能不考虑将来,只着眼当下,会比较容易得出自己孩子是否应该出国,什么时候出国最好的答案。.

TOP

回复 18#慢吞吞 的帖子

个人认为只有考虑将来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TOP

回复 19#不二周助 的帖子

可是就算巴菲特也只能预测到两年后。所以我觉得对将来的考虑是次要的,当下是主要的。.

TOP

我觉得每个人的将来都不是自己完全能掌控的,只有不断地接受现状修整自己的目标值,才能走得更好。.

TOP

回复 1#chen70211 的帖子

说得很实在,花!.

TOP

喜欢唐校长讲话,“刮拉松CEI”.

TOP

我儿子14岁我今天都准备办公证了,他爸爸突然又反对,真的是纠结,他爸爸说就不能在上海读书吗?.

TOP

回复 7#chen70211 的帖子

 "我的感觉是, 不要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中国教育现在正在改变。说老实话,很多学校正在往中国现在教育不够的,缺点的地方在进行弥补、反思。比如说创造力培养的问题."

即好笑又可悲,
中国教育界眼看着年复一年, 多多少少中国的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家庭对中国教育失去信心, 不得已大批大批地流失于异国它乡, 竟然还是无动于衷.
如果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够尽早和西方的开拓式教育相结合, 按照孩子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 同时改善大学的教学模式,
长此以往, 还会有如此多的家长孩子被逼无奈, 趋之若鹜地加入留学国外的狂潮吗???!!!        

[ 本帖最后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11-1-7 08: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2-29 12:34 发表
个人认为只有考虑将来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不二说的对,应该看得远一些。.

TOP

创造力中国几乎不培养。
中国孩子做规定动作一定超过外国人,做自选动作就差远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丽贝卡妈妈 于 2011-1-7 08:12 发表
 "我的感觉是, 不要把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中国教育现在正在改变。说老实话,很多学校正在往中国现在教育不够的,缺点的地方在进行弥补、反思。比如说创造力培养的问题."

即好笑又可悲,
中国教育界 ...
对啊,其实中国的教育不必为它唱赞歌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教育基本一动不动,看看孩子的课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功课,有多少变化?

中国依然用最简单的模式在培养科学家,结果多年来,真正的科学家到现在没出来,艺术家就别想了。

我们的教育体系太单薄,其实根本就没学什么东西。课程种类太少。.

TOP

非常及时的好贴
谢谢楼主
送花.

TOP

某初中低年级,某次心理老师来班级给大家发了一张卷子,要求五分钟收卷。。。五分钟到,大家基本上只做了10道题,而在2分钟左右的时候,有4个人已经交卷了,这4个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女生。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TOP

回复 30#家有考王 的帖子

她们很善于揣摩出题人的想法而不是仔细思考自己的想法?.

TOP

回复 31#TYMM 的帖子

不是。她们很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答案暂时不说.

TOP

回复 32#家有考王 的帖子

因为大家都在抨击中国的教育扼杀创造力,所以我是在往缺乏创造力上想。.

TOP

回复 30#家有考王 的帖子

她们被训练成答题的机器了 .

TOP

回复 34#遥遥MUM 的帖子

不是。她们很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1-1-10 16:38 发表
某初中低年级,某次心理老师来班级给大家发了一张卷子,要求五分钟收卷。。。五分钟到,大家基本上只做了10道题,而在2分钟左右的时候,有4个人已经交卷了,这4个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女生。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估计是类似最后有句只要做1题或什么题也不要做之类的
那几个很快交的是先将题目全部扫了一遍

纯猜测.

但若真是这样, 个人认为这不说明什么问题.所谓的心理学家就是喜欢那这种来说事.

TOP

回答

4位同学考虑2分钟后,决定交白卷,认为这种卷子没有含金量,考了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TOP

回复 30#家有考王 的帖子

因为老师事前交代过这四位同学,到了两分钟就交卷,剩下的三分钟才是对其他同学的心理测验。.

TOP

回复 36#tommi妈妈 的帖子

非常非常接近答案了 .

TOP

引用:
原帖由 慢吞吞 于 2010-12-29 12:38 发表
可是就算巴菲特也只能预测到两年后。所以我觉得对将来的考虑是次要的,当下是主要的。
我和你一样,一般只考虑当下,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太多,什么事都做不成,想到了就去做,是否做成看缘分,享受做事的经过,考虑太远,变数很多,无法预料。拿中国房价这一块就可以看出,考虑太多,损失更多。
对于孩子也一样,虽然说家长要为孩子将来考虑,但考虑太多,一眨眼已经到了当初预定的将来(孩子一年年长得很快),家长是否考虑好了呢?这时的家长应该只给孩子建议,拿主意的主权应该放给孩子了,从小让孩子把家长观念中的将来作为自己生活的第二天来对待,早早就可以自己掌握将来,规划将来了。我就是这样引导女儿的,所以女儿很小就有了自己的志向,而且一直不变,所有做的一切只为实现这个目标,目标有了,动力也就有了,成绩就显而易见,不管这个目标最终是否达成,但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孩子学到了很多,但是这可是家长眼中根本无定数的将来啊!.

TOP

回复 40#哇萨咪 的帖子

明显你的思路更有可执行性,比如这个“从小让孩子把家长观念中的将来作为自己生活的第二天来对待”。.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2-29 12:34 发表
个人认为只有考虑将来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赞同.
需要有长远眼光
这与活在当下不矛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