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芬蘭教育,為何第一?

芬蘭教育,為何第一?

芬蘭教育,為何第一?
April 17, 2005
學生假期多、入學晚、上課時數少、沒有補習沒有壓力的北歐小國芬蘭,連續兩次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比中蟬連冠軍。在公元兩千年的評比 中,芬蘭15歲學生閱讀能力名列第一;在2003年的評比中,不僅閱讀能力蟬連第一,自然科學、數理能力也同樣名列第一。整體表現居冠的芬蘭,這幾年來不 斷有專家前來研究它的教育系統,3個星期前,教育部甚至為此在首都赫爾辛基舉辦了一場3天2夜的「芬蘭PISA成就研討會」,吸引來自30幾個國家的一百 多名教育工作者前來觀摩,探討芬蘭在PISA測驗中表現優異,原因何在?

運用知識於生活
首先,芬蘭的教育方針與PISA測驗的強調重點不謀而合。PISA與其它用傳統方式評比學生能力的國際測驗不同之處,在於重視學生運用知識於生活的能力,測驗的不是學生已經學到了什麼,而是學生可以用學到的東西做什麼。
在PISA閱讀測驗裡,學生必須閱讀不同的文本,包括社論、劇本、研究報告圖表等,理解、詮釋、並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在數理測驗裡,學生必須思考如何使 用數學來做有意義的分析,例如其中一題是先舉例不同的廢棄物在大自然中循環再生所需要的時間,並要學生解釋為什麼使用柱狀圖來表示這些數據不是個聰明的做 法。
在科學測驗裡,其中一篇文章解釋地球各地日照時間不同的現象,然後學生被要求描繪出當墨爾本日照時間最短時,地球日照應有的角度與南北半球位置,並申論解 釋理由。在問題解決能力的測驗中,學生必須根據邏輯分析找出解決方案,例如如何配合朋友的時間表及電影時刻表來決定什麼時候看什麼電影。
每一道測驗都強調運用資訊解決問題、回答「為什麼」、並有效地溝通並陳述意見。芬蘭的教育重視的也是這個,在小學課本裡可見到各種題材的文本,從兒童繪本 到漫畫到知名文學作品,課堂討論是被強調的一環,到自然裡取樹木莓果並觀察各種動植物在季節轉變時的生態行為,也是常有的作業。
教育機會高度平等
芬蘭表現傑出的另一原因,在於「平等」這個理念在各個面向高度地落實。芬蘭能力最強與最弱學生之間差異為所有國家中最低;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對芬蘭學生表 現的影響為所有國家中最小;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亦是所有國家中最小,這一點或可從其教育系統在學生15、16歲之前沒有所謂的淘汰或選擇系統、所有學童 皆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以及密集的基礎教育網路得到說明。在不到5百萬的人口裡,基礎教育的學校就超過3千5百所。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芬蘭所謂的基礎教育,指的不只是一個系統,而是一種教育哲學與理念的實踐。這樣的哲學強調學校是屬於所有學童的,且學校必須根據每一 個學童的需要來調整教學。在學校的法令裡也明確寫著,所有學童都有尋求特殊教育輔助的權利。所謂的特殊教育不只是給有嚴重學習障礙的學童,而是所有的學童 在學習科目上有困難時,都可以尋求一定時數的特別輔導,特殊教育與正常課程進度相輔相成,有效地提供了在特定科目上較弱的學生能力,也提高了整體在測驗中 的平均表現。
身心健康為學習最重要前提
學校的法令也明確地強調學生身心健康對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所有的學校都會提供學生免費的全套營養午餐,家住得遠的學生也有專車免費接送,每節下課15分 鐘,沒有學生會留在教室,即使是在北國寒冬,只要還沒有冷到無法忍受,老師一定會要學生們穿上冬衣外套,到教室外去走動玩耍,因為下課時間的休息與呼吸新 鮮空氣能讓身體健康,學生上課也會更專心。
教育局也從去年秋天起開始鼓勵學校與校外各機構合作,增加早晨及下午課外活動量,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美感經驗、運動、人際相處的能力,並強調學生自主及放鬆休息的重要性。
優良閱讀能力源於學生興趣
芬蘭學生優秀閱讀能力在PISA測驗之前就已經露出端倪,芬蘭14歲學童在1991年的IEA閱讀能力評比中就已經是第一,在1998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針對16到25歲的年輕人所做的閱讀能力評比中也是第一,這兩次PISA又蟬連冠軍,更讓人想知道,芬蘭學生閱讀能力為何如此優秀。
根據研究,這樣的結果來自於整體學習網路的互相配合,包括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學校與家庭提供益於學習的環境、閱讀策略與閒暇活動的設計,學生本身及老師和家長的價值觀、目標、與期許等等。
在所有因素中,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最大的就是學生對閱讀的動機與興趣。41%的芬蘭學生認為閱讀是他們最愛的閒遐活動,如果只計女學生,比例則高達60%。 芬蘭學生更是所有國家中閱報率最高的,上圖書館借書的次數亦高於所有國家,芬蘭的公共圖書館密度世界第一;以一個人口不過6萬的小城來說,常有至少6到7 個公共圖書館分布在不同地點,還有活動圖書館專車在特定的時間裡到處跑,以方便偏遠地區的家庭借書,圖書館網路的密集與方便性,使得圖書館成為學生自動求 取知識的重要管道。
高度地方自治彈性
在芬蘭,中央政府訂定的教育綱領旨在提供基本原則,各地方政府可自行決定適合地方需求的施教原則,各級學校更是有很大的自治彈性,能決定各校教學的重點方 向。傳統的觀念裡有人以為,地方的自治彈性過高,沒有一致性的課程安排和教科書,會使學校之間的差異增大,然而這次的測驗分析中卻發現,在表現優異的國家 裡,學校有高度自治的權利,也同樣有著高度的責任感,並有能力運用足夠的彈性針對學生背景與地方需要來調整教學大綱。地方自治的充份彈性是芬蘭教育部頗引 以為傲的優勢之一,而這次的測驗結果也顯示出,學校教育系統有高度自主權的國家,其學生表現的確較優。
教師是受尊重的專家
師資的優良,則是個在芬蘭的成功經驗裡不斷被政府和學者們強調的重點。芬蘭所有基礎學校的教師都有碩士學歷,教師在芬蘭是個熱門的職業,大學裡專門培養小學班級導師的系所平均錄取率只有10%,被錄取的學生是表現優異的一群,常具備多種才能,及強烈的教學動機。
這些受過嚴格學術研究訓練與實際教學演練的教師們,除了素質整齊外,也在教育系統下被賦予相當大的彈性與自主權,教師幾乎可以全權決定課堂上使用的教材和 教科書;換言之,教師的角色既非中央教條的「接收者」,也不僅是知識的「給予者」,而是扮演一個「中間夥伴」的角色,與家長和學生合作共同創造出一個好的 學習環境,並培養學生獨立學習並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調查,芬蘭教師對學生最大的期許,正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這一點的確成功地影響了學生的優 異表現。
由以上因素看來,芬蘭學生表現優秀的原因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僅管PISA測驗的結果分析並無法提供一致性的標準答案,但針對表現優異國家教育系統與特色的觀察,仍然提供了一些值得人思考的角度。.

TOP

芬蘭高中無年級制,中國也借鏡

August 7, 2005
自1982年起,芬蘭就開始在一些高中實驗「無年級制」,到1993年正式在全國高中實行,從此高中裡再也沒有分年級,也沒有固定的班級,每個學生都可以獨立地選擇並安排自己想學習的課程,獲取足夠的課程數後即可畢業。
鑑 於芬蘭基礎教育在PISA評量中的亮眼表現,從2001年起,中国教育部與北京教育局的官員學者們也開始與芬蘭互動頻繁,除了簽訂高中合作計劃,加強雙方 學生與文化上的交流之外,芬蘭以課程為導向的高中教育模式,也成為中国新的高中教育改革借鏡的對象,光是今年就有將近5百名中国高中校長計劃前來芬蘭觀摩。究竟芬蘭的「無年級制」高中,如何實施,又有何特色?

學生擁有課程選擇權
芬蘭的「無年級制」是以課程為導向,在十幾個科 目下把課程分為三類:必修課程、專門課程、和應用課程,同一科目下還分出許多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課可供選擇,連必修課程也不例外,因此一個學校開出上百 堂不同的課也不奇怪。學生必須修到至少75個課程才能畢業,其中應包括47至52個必修課程、10個專門課程、和其它應用課程。
專門課程指 的是學生自己從必修課程中,選擇有興趣的部分進階學習;應用課程的選擇則更為廣泛,可以繼續專精專門課程,也可以選擇學校提供的選修課程,甚至其它教育機 構提供的課程。每一個課程包括38堂課,而一個學年裡則分成5到6個學習段落,每一個學習段落裡學生都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4至6個課程集中學習,並在學 習段落的最後一週進行考試。
某些課學生甚至可以選擇以自修、寫報告的方式代替上課,這樣的做法,除了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外,也讓他們提早熟悉高等教育的學習模式。
選 擇權既交給學生,修習高中所需花的時間,也就因人而異,從2年到4年不等。選擇上的自由,不只跨越傳統的班級及年級界線,還可以跨校。教育法令中強調教育 機構之間應資源共享合作,所以當學生需要時,也可到別的學校或教學機構去修一部分的課程。教育局也鼓勵高中與技術學校合作,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某職業領域, 並更有能力決定未來的進階學習,有的學生甚至選擇完成「雙文憑」,同時取得高中文憑與技職學校的証書。

有特殊專長及需求的學生,也有機會申 請使用高等教育的設施,例如到大學聽課,或使用大學的實驗室,彈性之大,為的就是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別興趣與需求。僅管有13%的高中生認為,他們的學校 與其它機構合作管道不足,但是對於「無年級制」高中的整體滿意度,在調查中仍然偏高。

無年級制的反對聲音
無年級制讓學生的學習能從自我的興趣及能力出發,並練習自我負責和獨立,然而,反對的聲音也同樣存在:
有學者指出,給予學生各種選擇性的高中,同時也可能給予學生錯誤的訊息,好像人生中充滿著各種美好的選擇,隨時都可以挑選更好的;然而,很多課程雖然不有趣也不容易,卻是教育中必學的知識。
此外,在沒有班級也無年級的高中裡,年輕人便少了與同輩相處的經驗,原本學校是提供群育的場所,這樣的制度則減少了提供群育的環境。
另 外,從9年基礎教育的分班分級制,到高中的無班無年級制,對15、16歲的年輕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轉變,等於讓高中生擁有成年大學生的選擇自由,然而,他 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要做這些選擇,則因人而異。當樂於學習的學生享受多樣選擇時,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則可能更感到無所適從失去方向,此種現象尤其以男學生 為多。
而學生們在申請高中時就必須要做決定,接下來的幾年中打算學習哪幾種語言、修較進階的數學課程還是短期基礎數學課程;對於將來想讀工 科的學生,進階的、較長期的數學課程當然比較有利,但是在這個階段,學生是否已經了解自己未來的走向,則是一個問號。因此,教育工作者提醒,當選擇的自由 往年齡下層移動時,輔導的角色就必須更向下紮根,落實在基礎教育裡,讓學生了解,他們做的每一個選擇對未來可能的影響及限制。
整體而言,這 個制度受到肯定,但長期的挑戰也不少,例如如何使學生在這樣的系統裡也學到群育與社交能力、減少學生在班級及人數變動下的不確定感、讓有學習危機的學生不 被邊緣化、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不特意挑輕鬆的課過關、減少害羞學生可能有的孤離感與挫折等等。教師們輔導學生的能力在這樣的系統中更被強調,然而沒有固定 的班級,也使其較不易深入了解學生。
目前中国的高中教育改革,雖然還未進行到如芬蘭一樣的無年級制,但新的學分制,已經朝這個方向跨了一大 步,後續發展自有待專家評估。而1990年代起移民逐漸增加的芬蘭本土,在過去的幾年來則強調,應持續加強與非西方國家移民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畢竟強調 個人自由的高中教育模式並不是所有來自不同文化的人都能了解的。
僅管任何制度皆有優劣,芬蘭將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做為學習最重要前提、並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理念,相信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也積極地影響了學生的成長與表現,這一點,倒值得做為參考。.

TOP

基础教育的 芬兰模式

 教育部长玛娅·拉斯克女士认为芬兰基础教育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芬兰的全民教育和经费体制;第二是重视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文凭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第三是完善的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

  2002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00年32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研究结果。在经合组织对每个国家4500-10000名 15岁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中,芬兰位居榜首,科学素质仅低于韩国、日本,数学素质低于日本、韩国、新西兰。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总体水平高,而且不同地区各校之间的差异也最小。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方面,芬兰有其独具特色的模式。

  芬兰教育部长玛娅·拉斯克女士认为芬兰基础教育取得这些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芬兰的全民教育和经费体制。芬兰教育面向全民,人人有免费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的责任是提高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使每个人都能顺利进入知识信息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经济衰退时,政府的预算中仅军事经费没减,但增加了教育和研发经费。经济复苏后,利波宁政府坚持执行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战略,始终比 GDP增长率高。第二是重视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文凭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免费为教师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第三是完善的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全国各图书馆的借阅服务。

    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450个市政府负责义务教育工作。学校分六年初级阶段和三年高级阶段,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每年上学190天,8月中旬开学,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一周滑雪假(家长陪同),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现有四千多所学校(学生人数10-900不等),学生60万人,新生6万多人,教师4万人。

  结束义务教育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可以报5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 33%上职业高中,4%上第10年级补习为主以便能升高中,仍有8%不愿直接升高中学习。

  芬兰有448个城乡政府。9年制学校、高中属于城乡政府所有,由教育局负责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 57%的管理经费,城乡政府负担另外 43%的费用(包括校长和教师等的工资),以确保充足的经费来源。教育局聘任校长,与不同的教师组签署集体合同,教师工会出面谈判工作量和工资问题。教育局给学校使用所获经费的自主权,在学校对每年经费效益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基础教育的芬兰模式

  1.以法立教。

  芬兰有一百多年重视全民教育的历史。早在1917年芬兰独立后,1921年就开始施行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60年代,芬兰政府讨论了如何保持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战略,把普及教育置于国家政策的中心,于1976年开始采取小学基础教育和初中综合教育连贯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为使全国不遗余力地坚持7-16岁义务教育,1998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法”。芬兰普及教育的宗旨是在不给学生为考好成绩、升年级和获证书的压力下满足孩子们天生的求知欲,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是芬兰全民族基础教育整体素质高的历史原因。

  2.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

  哈洛宁总统在2001年元旦发表年讲话时指出:近年来芬兰国民经济发展很快,教育工作对芬福利制度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改革了教育体制,保证青年人和成年人能够掌握应对未来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强调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工作重点。2001年末在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最新排名表中,芬兰已超过美国和新加坡跃居第一。2002年2月14日利波宁总理在伦敦经济学院作了“欧洲未来-芬兰模式”的演讲,对芬兰获得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行之有效的福利制度、发达的教育和培训、政府和私人部门巨额的研发投入、公开竞争等等。“发达的教育和培训”列为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除了重视基础教育以外,芬兰的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2001年教育部教育科研经费为50.97亿欧元,年增长率高达8%(2000年为4.78%),普通教育经费占全年经费的31.4%。虽然2001年 GDP增长率仅为0.7%,但中央政府 2002年教育科研预算仍比2001年增长 7.2%,在国家预算中达15.5%,占第三位,仅次于占22.7%的社会健康经费和占16.1%的财政经费,占2002年GDP的7%(欧盟国家平均为6%)。国土仅 33.8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的北欧“千湖之国”芬兰,近几年来教育科研经费增长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中央政府和城乡政府共同提供充足的教育管理经费,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了基本保证。

  3.充分发挥城乡政府和学校作用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为切实作到人人有免费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448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瑞典浯学校或班,学校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特殊班提供半日或全日教育。坚持不设尖子班,不把学生分成优生、差生,成绩好的学生容许跳班,不给学校排名次、不办“重点学校”等。教师无权挑选学生,每个老师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局与所在地的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共同设计本地的各门课程,并在对课程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每月召开校长会议或举办培训班等,不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名家长、1名教师、1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

  芬兰各城乡政府与学校多年来积极贯彻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行使管理和教学职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真正做到了使所有居住在不同地区、智力不等的同龄人都有机会免费接受同样的教育,没有因贫困、交通困难、智力差或身体有残疾而上不了学或辍学的学生。同时,最大程度满足有才华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发展。

  4.有特色的教师培训。

  教育法规定,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职位(多科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可在职业高中任教)。由于国家重视教育,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教师享有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教师的终身培训。

  5.完善的全国图书馆网络服务。

  芬兰全国有989个公共图书馆,平均5250多人就拥有一个,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服务,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借阅全国各图书馆图书的服务。各图书馆还可根据读者的要求,利用全国图书馆网络从其他图书馆借调图书。当地图书馆主动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每周还有流动图书馆免费到农村学校服务。如此完善周到的免费图书馆网络服务,既保持了芬兰人喜爱读书刊的传统,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根据教育部统计,平均每年每人从图书馆借阅20种图书和音像制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