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所谓“神童”,仅仅是儿童智力发育在时间上的差别

所谓“神童”,仅仅是儿童智力发育在时间上的差别

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值得思考,不知家长们对本文观点作何评论?本人以为有一定道理,但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吗?我想这句话适用于90%的孩子吧。大家想想自己及身边已经成人的亲戚、朋友、邻居,都属于哪种情况,当然个案肯定是有的。


青少年的发育可以概要分为三个方面,即体格发育、智力发育以及心理发育。体格与智力的发育具有一定相似性。相同年龄的儿童,其体格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有的青少年12岁时,身高可以达到160厘米;而有的却只有120厘米。但是,3-5年之后,120厘米身高的孩子很可能超过160厘米孩子的身高。
智力的发育也一样,在青少年中也表现出时间上的差别,呈现出有快有慢的现象。有的孩子在较早期阶段智力就开始发育,表现出较同龄孩子“聪明”,甚至“天才”的现象。然而,随着成长和发育时间的推移,那些在早期显得“笨拙”的“忧等生”,很可能在初三或高一期间超过那些在小学和初中时期成绩较好的“优等生”。
在所谓的“少年天才”培养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相同的现象。这就是说,绝大部分“少年天才”在成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与同龄成年人的超常能力;相反,有的“少年天才”到了成年阶段,反而不如那些当年“普通”的孩子。特别在心理方面,所谓“少年天才”出现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就是说,那些“神童”或“少年天才”只不过是一些在智力方面比同龄孩子发育相对早的学生,而并非是他们具有的“天才”所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学制度将那些智力发育相对较早的孩子筛选到了重点中学、重点高中,也就顺理成章地跨进了重点大学。而那些智力一点儿也不差,仅仅是智力发育相对较晚的孩子,被“淘汰”到了普通中学、普通高中,当然也就难以考上重点大学。其实,这是一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悲剧情节。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培养不出爱恩斯坦等科学巨匠。因为爱恩斯坦在小学和初中时期没有表现出任何“天才”的痕迹,相反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却表现得“笨拙”。他的“才能”是在他高中和本科学习阶段才迸发出来。因此,如果爱恩斯坦在我国现有教育制度下进行学习,只能落得一个被淘汰的下场。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智力方面的发育成长,只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基本不存在绝对的差别(除先天性智力发育障碍外)。也就是说,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优、良、中、差,只是青少年智力在发育过程中智力成长的时间差别。而我们却用这个时间差作为依据,来选拔和决定重点培养的对象,使得那些发育晚,而可能“后来者居上”的孩子失去了深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终身。.

TOP

搬个凳子挤个位子.

TOP

严重同意。。。.

TOP

换个表述可能会更严谨

应该说 儿童的智力差异可能跟发育的早晚有关。.

TOP

想办法避开它, 早点出国深造呢?
  其实亚洲国家人多, 问题多多.  目前上海因为工作难找, 很多人继续深造, 考研人越来越多了.  杯具啊!.

TOP

回复 1#朗达的爸爸 的帖子

看这个帖子,高兴啊。
我女儿的智力像她视力发育一样。6岁的时候0.6,明显落后平均水平,现在10岁,大量阅读,视力却变成了1.5+, 2.0 。

[ 本帖最后由 baby100 于 2010-1-13 19:14 编辑 ].

TOP

我发现我自己上了旺网才刚刚开窍 .

TOP

国外的教育以人为本,大器晚成的很多。一直反对基础教育划分等级,这种不科学的依据(只重应试、分数,不重能力)造成教育资源分布越来越不均,使智力发育晚的孩子得不到好的师资。这篇文章真的讲得很有道理。.

TOP

文章写的很符合情况。
比如孩子的语文阅读,每次陪儿子读书时,他都会问一些大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随着成长慢慢的理解,明白。可是就是这些问题往往会出现在考试的题目中,所以有很多时候他答不出来的阅读题我也不会勉强,这些问题长大一点都会懂的。。.

TOP

文章写的真好,已经收藏了。当对孩子失望、不满意时翻出来看看也是一种鼓励。.

TOP

引用:
原帖由 青青小白杨 于 2010-1-13 08:36 发表
我发现我自己上了旺网才刚刚开窍
我和你正相反。.

TOP

所谓智商高,就是指在同样年龄层次上相比较智力发育超常的,这个不服不行。我们这种养了普通孩子的人只能看着这篇文章,慢慢等着孩子智力发育好的那一天。.

TOP

很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这样的例子在身边比比皆是啊。我和我LG那些读书年代时显得“笨笨”的同学,确实是越到后来越强,事业也非常成功,但在小学、中学、甚至在大学里还看不出呢。智力和身体发育一样,是有早发和晚发的,而且往往晚发的人,倒是经常超过那些“早发”的,呵呵,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强的啊。.

TOP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结论:
我们国家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投入和普及方面,当然还有提高教育水平。.

TOP

引用:
原帖由 baby100 于 2010-1-12 23:07 发表
看这个帖子,高兴啊。
我女儿的智力像她视力发育一样。6岁的时候0.6,明显落后平均水平,现在10岁,大量阅读,视力却变成了1.5+, 2.0 。
亲爱的,喜欢你这个例子,给我信心 .

TOP

正确!.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baby020123 于 2010-1-15 09:00 发表
亲爱的,喜欢你这个例子,给我信心
亲爱的,本来我的跟贴原话是“看了这篇文章,让我很高兴。希望我女儿的智力和她视力发育的变化一样。”
为了给我女儿看这篇文章,鼓励她对自己的自信心,我后来又特意把里面的“希望”两个字给删掉了。.

TOP

回复 6#baby100 的帖子

我希望我家宝宝能像这个姐姐的眼睛。他5周岁4个月,才两个0.6。不过去医院查过了,散瞳后可以看到1.0了,属于远视,原因就是发育太慢了。祈祷呀。.

TOP

所以说赢在起跑线上是忽悠人的,要赢在终点上才是关键的.

TOP

以上代表了一种观点,即智力发育水平有早晚的区别。确实有的人开始时智力发育慢于常人或正常,但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磨炼,慢慢激发了身上的潜能,在一定的条件和机遇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了,这就是大器晚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个人的智力在某些方面超乎常人,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这种人可能多数要被埋没掉某些方面的才华,关键要看环境、机遇、努力。
    我对上述观点的补充是人的智力水平在先天还是会有差别的,只不过后天的培养更重要,伤仲永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环境、机遇、朋友、对手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和发挥。
    但愿有才人能发现才能,能天长地久地发挥才能。
                                                                         七外孩子的家长.

TOP

有一种药对多数人有效,名字叫做安慰剂.

TOP

在WW上增长传统文化的知识 了

.

TOP

在WW上增长传统文化的知识了

一直看到不少家长挂着这么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不解其义。
最近搜索下,才知道怎么回事。转帖下,和与我一样没文化的家长分享下。 希望不要轻易坐到陈韪位置上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选自《世说新语》
  编者:刘义庆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非常窘迫。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TOP

深有感触,严重同意

光是看帖子标题,就已经道出我的心声。往事不堪回首啊,幸亏醒悟得早。
08年下半年时,想着小妞09年要考小学,尤其将目标定在了传说中有点难进的七外,就开始在数学方面训练小妞,结果倍受打击。20以内的加减,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小妞甚至把脚趾头都用进去,怎么也搞不明白,几个月都没进展,直到08年12月份时还在这方面呈缺心眼状。我和老公那个愁啊,愁得晚上睡不着,心想这孩子像谁呢,咋就这么笨,商量着怎么能让小妞开窍。结果还没施展什么方法,09年1月的某天,给小妞几道题目,她忽然都做对了,之前让她做题目,她非常抵触,对着题目恨不得坐在那里哭。可怜的小孩!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小朋友智力发展的某些阶段,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逾越的。当时间到了,配合适当的教育,自然就“开窍”了。万幸没有在其他方面也把小朋友当试验田来揠苗助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