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我该怎样冲出“竞赛迷宫”?

我该怎样冲出“竞赛迷宫”?

我该怎样冲出“竞赛迷宫”?杨虹 李蔚 实习生 缪春晨 杜佳雯
   2009.12.01      C01版:教育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制图 刘 真

□晨报记者 杨 虹 □李 蔚 实习生 缪春晨 杜佳雯

    近日,本报收到一封家长的求助邮件,她说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了几个

竞赛,但是收到比赛通知后才发觉有两个竞赛的时间基本一致,在不可能都参加的前提下,只能面临痛苦的“抉择”。据悉,从11月份起到明年春节前,不少竞赛都将展开,学生势必在双休日忙着“赶场”,对此,有的家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竞赛、考级证书对孩子的升学帮助究竟有多大?该如何面对这“竞赛”之惑呢?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

[竞赛数目]

本市针对中小学生的竞赛有多少?

    目前,本市针对中小学生的竞赛共有多少?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袁圆略带无奈地表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她早已无法讲出一个具体的数字。竞赛种类之繁多,名目之纷杂,由此可见一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越来越重的学习课业压力之外,面对多种多样的竞赛如同走进迷宫。而格致初级中学校长王珏则将目前的竞赛大致分为这几类:艺术类、学科类、体育类和科学类。而有数据显示,目前各类中小学竞赛竟达70多个。

[业内说法]

哪些竞赛“含金量”较高?

    由于数学竞赛成绩在许多学校的升学中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台盟通益培训中心负责人张仁焰告诉记者,现在的数学类竞赛中,比较知名的就有“新知杯”、“希望杯”、“中环杯”、“华罗庚杯”、“七巧杯”等。其中,“新知杯”的“含金量”公认为最高,一般获得“新知杯”一二等奖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上海“四大名校”的充分认可,成为中招“推优”及自荐中很大的一个砝码。“新知杯”就是原来的“宇振杯”,每年12月考试,先在各区考试,再选出前50名参加市级考试。

    张仁焰指出,这些竞赛都是针对学校学习处于中等偏上的同学。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学习数学的天性和悟性,尤其是低龄学生,强迫学习反而压抑天性,不利长期发展。

    和“新知杯”有同样“含金量”的学科类竞赛、考试,还有物理竞赛中的“大同杯”,化学竞赛中的“白猫杯”和“天原杯”,英语学科的“科普英语竞赛”以及通用英语主办的“星级考”。此外,像“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卡西欧杯”信息科技学科竞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之类的非应试竞赛活动显得独树一帜。“头脑奥林匹克”负责人姚惠祺介绍说,相对于其他众多的学科类竞赛的功利性,“头脑奥林匹克”更受到学生的喜欢,因为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没有竞争的压力感,其宗旨是在亲自动手、互相协作中培养创造力,由于形式活泼,整个过程是很快乐的。“头脑奥林匹克”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可以说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项目。

[权威“点睛”]

竞赛选择法则:少而精

    袁园副局长指出,竞赛的初衷是反映学生对自我的评估,这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但为何唯独在中国掀起这般“狂潮”呢?袁园认为主要原因是竞赛目的的功利化。由于很多好的初高中招生时都会参考竞赛成绩,但凡与升学挂钩的都会驱使家长趋之若鹜,致使竞赛近乎成为一种全民运动。

    袁园提醒学生及家长:不同的学校会根据自身的特点而看重不同的竞赛成绩。因此家长在替孩子报名竞赛的时候务必要认清楚,考察一下该竞赛的权威性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学校是比较看重这项竞赛成绩的,报名参赛之前家长的“功课”要做足,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将来有意愿要升学至什么学校等因素来选择具体的竞赛项目。

    选择方法:耳清目明辨真伪

    其次,袁园也提醒家长:务必辨认清竞赛的正规性。如今的“竞赛市场”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链,而这一市场显然是良莠不齐的。现在的竞赛一般来自三种渠道,其一是由市教委等教育主导部门主办的,这类竞赛或考试都是正规的,收费也比较低廉,可信度高;其二是各种协会、学会举办的,其中有些也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品牌效应;其三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报刊杂志主办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是比较可靠的,但容易出问题的也是这部分,有的竞赛甚至采用“买东西即给名额”的手段来达到盈利目的,显然无法让人诚服,建议家长在替孩子报名前先了解清楚考试的性质和主办方,不要盲目参赛。有些竞赛虽然挂着“全国小学生×××”的名称却连主办方都不明确,整个操作过程也极不规范,在网上常常可以看到气愤的家长抱怨“不靠谱”的竞赛,甚至有考试中两人合用一张考卷、每个考点的分数线不同之类的荒唐事,其证书的“含金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家长和学生应引起警惕。

    袁园总结说,竞赛虽多,但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参赛尽可能做到少而精,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用功”上,要在“刀刃”上花功夫。

[校长解“题”]

竞赛对升学究竟有多大帮助?

    那么,竞赛、考级证书在升学时究竟有多大帮助呢?对此,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表示,公办学校在招生时主要的生源是对口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名额已很少了。而这些少量名额的录取主要也是看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不仅仅看这位学生获得了多少奖项。

    竹园小学校长田荣俊也指出,对于学校方面,在选才时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获奖证书的多少来判定这位学生。同时家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竞赛往往含金量不高,不是学生真正水平的体现。例如少数竞赛是按照学校报名人数的多少,来分配得奖名额的。这些竞赛的实际意义更小,学生参加只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格致初级中学校长王珏则认为,竞赛应当是对学生某一方面长项的检验。在升学时,在竞赛方面有所成就的学生也许更有优势些,特别是在自主招生或者“推优”时。同时现在的学校讲求的是办学特色,而竞赛也展示了学生的特色和特长,所以学校在招生时,有时也会侧重学生这方面的得奖情况。例如如果这所学校的特色是科学类的,那对科学类有兴趣和专长的学生可以参加这类适合自己的比赛,增加成功入学的砝码。

    担忧:竞赛过于商业化

    田荣俊校长表示,现在的有些竞赛逐渐“变味”,商业运作的成分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少民间机构办的竞赛成了“圈钱”的载体,例如在报名时需要收费,在竞赛前会开设专门的培训班。这将原本纯净的竞赛氛围加上了“孔方兄”的味道,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张人利校长也指出,竞赛应该是面向那些真正对该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例如数学竞赛,参加的学生理所当然是数学优秀的、对数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这理应是小规模的比赛,但如今的竞赛已经变了样,变成了大面积的“人人都来赛”。

    学校态度:不主张推波助澜

    张人利表示,学校在竞赛问题上切不可推波助澜,像静教院附校在入学时就会明确指出不论孩子的起点有多高、语文认字量有多少或者英语背出了多少单词,学校的教育都会从零基础讲起。

    田荣俊表示,学校和老师应该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尽全力为每个学生描绘最美丽的画作。而学校方面,也不能将学生参加竞赛的人数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而家长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不要盲目追求和攀比证书的多少,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辨别和拒绝某些竞赛。田荣俊呼吁家长适当地为孩子“松松绑”,引导他们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尊重孩子并给予他们课余学习的自主权。

    对于竞赛、考级“赶场”现象,王珏表示,由于举办竞赛的机构不同,所以在安排竞赛的时间上有时会有冲突,建议这些主办方能否适当地做一下时间的调节,一切从为学生着想的角度出发。

Tips

上海部分中小学考级和竞赛信息

1.上海市通用少儿英语口语星级考试:每年12月;2.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每年3月至5月;3.上海市“通讯杯”英语听力竞赛:每年5月、12月;4.上海市中小学生科普英语竞赛:每年11、12月;5.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每年4月;6.沪港写作小能手现场作文邀请赛上海赛区竞赛:每年11、12月;7.上海中环杯数学思维能力竞赛:每年12月;8.“小机灵”杯小学生数学竞赛:每年12月至3月;9.上海市小学生"春蕾杯"阅读、思维、英语竞赛:每年12月至1月;10. "新少年杯"中小学生英语现场小作文竞赛:每年11、12月;11.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杯赛:每年3月;12.上海市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每年9月至12月(由市教委竞赛委员会批准的市级竞赛名单可登陆上海市教委网站上查询).

TOP

我和孩子目前为止没有进入到这个迷宫中。
这些考试不是不可以存在,但是,如果不要报名费的话,如果能存在下去的话;如果不办培训班,能够存在下去的话;这才说明是真正的好的考试。.

TOP

我们已经碰到撞车的竞赛了,一个是英语决赛,一个是奥数初赛,那就只好放弃初赛的那场比赛罗。.

TOP

横批: 一了百了

为竞赛生,为竞赛死,下世思考?
为证书生,为证书死,下世生活?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 12:03 编辑 ].

TOP

晕+_++_+.

TOP

哈哈,田荣俊校长的学校里的学生参加的竞赛还少吗?.

TOP

我们作为家长没有单独给孩子报过一个名,但学校一开学却强制收取了几百元的竞赛报名费,我们本想筛选一下,但他们是今天让孩子回来讲,明天就得交钱,还指定包括女儿在内的N个同学必须参加,说是中队长起带头作用,真是晕!还好我们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想法,也没特别去外面上辅导班,碰到哪天赛,权当一次全家跨区出游,顺便找找这个考点附近有什么好吃的饭店。
看孩子倒一点负担也没有,不亦乐乎,兴趣盎然,可苦了我们做家长的,我还纳闷为什么这么多比赛都放在大冬天的,有的比较人性化的考点,会辟出教室作为家长休息室,这样家长们可以少受寒风呼呼之苦,但大多考点根本不考虑家长们的,所以真的好辛苦。.

TOP

何时上海也能象四川等地那样封杀竞赛啊?!!!家长、小孩实在太累了。一方面教育局大叫减负,一方面教育局又不封杀这类竞赛?怪象啊!!!.

TOP

回复 8#hb1115 的帖子

怪象也是给有需要的人的。

我们管好自己不就行了?

询问过好的公办初中的老师,确认他们是看综合素质,不看证书的,证书一般都是私立学校需要的----提供证书的和需要证书的是一个经济共同体!.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