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述旨》摘要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述旨》摘要

“般若品第二”述旨摘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总净心念一句,为入佛纲领。舍此无别法,能如是者,名开般若大惠,此品以起般若妙用为主。总净心念,即是直了办法。
     菩提般若之智,岂但佛有,一切世人本自有之,无不具足,亦无差别。其奈人之不信何。以不信故不痛切,遂不起用,如富人虽有宝臧而不开,与贫人无异。
     第一莫著空,此言著空,即落空见,故不先将空义为之透彻开示,但告之曰空,此名:毒害慈悲,可杀人惠命于不觉,其慎之!空心静坐,百无所思,此乃误解空定二义。硬压、妄念不起以为究竟,不知压制仍属妄念,妄上加妄,安得名为定。此惟念念不离自性,明自性本来空寂,心中了了,对境不染不惑,即名为定,外道根本错误,在此一点耳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此仍归到佛性本来。六祖说至此,方才点明,然不怕人吓坏。余至此,忽有所感,以为佛法之有相仪规,将断送于不知佛学人之手,而佛之无相真义,将断送于佛学人之手,以执文字而不解佛义也。
    只要息妄,真心自显。盖转识成智,智亦无非五蕴,本来无智无得,心且不有,智即不得,烦恼在何处乎?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但空五蕴,非是屏绝废除,况照见亦五蕴也。
世人从不肯自承是最上乘人,一病也,世人无不有依赖劣性,以为见性事,可由经而得,二病也,误认功德无量无边,系属金刚经,我若读而求之,则经之功德,必可转属于我,一若产业之可过户承受也,三病也,功德二字,世人定欲曲解为有相之物,于是求财求子等事,随之而起,若有应现者,即归功于经,不应者,转生疑谤,四病也,不知功德在实证性空,至如何实证法,此却全赖自己。
    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惠性,方能建立,可见生佛同具此德性而启妙要。若无尘劳,何用对治!始知万法本自不有,以缘而有,凭空而有,故知为幻。。
故常觉照不迷,随起随寂,湛然不动,此是菩提自性清净之相。前四句表出世与入世不二之义,心无入世出世之分也。心有烦恼颠倒,所以建立世间,不知世上一切法无不是佛法,以无一件能离性分中事,同一法也,住则烦恼,名曰入世,不住则无挂碍,名曰出世,知此义者曰觉,觉则出世,不知者曰迷,迷乃入世,是以同一见也。
.

TOP

回复 1#冬日的阳光 的帖子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