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科学] 爱好科学,努力创新!成都3名中学生获国际奖 3颗彗星将以其命名

爱好科学,努力创新!成都3名中学生获国际奖 3颗彗星将以其命名

2009年05月22日 09:57中国新闻网
5月15日,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展览中心,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大赛的IntelIsef(英特尔世界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成绩揭晓,成都国际学校学生薛来、林晨阳(新加坡籍)、李贤基(韩国籍)举起了团体一等奖奖牌,这是该活动举办60年来四川代表团获得的最好成绩。今年大赛的比赛口号是“gatheringgenius”,意为“天才的聚会”,全球1500名学生经过海选来到美国,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500多名科学家聆听他们讲述作品,花了3天时间研究奖项颁发。
最终,中国内地17名学生获得单项、团体共计13个奖项。
15日,当团体一等奖颁发给小伙子们时,林晨阳做了一个“耶”的手势。他们将同时获得3000美元的奖励,以及最独特的荣誉——比赛单项一等奖的获得者姓名将命名一颗小行星,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他们的名字将分别命名3颗彗星。对于奖金的使用,团队准备用一部分申请专利,一部分会捐献给灾区。
3人得奖的项目是“启发多触式界面数据传输”系统,类似微软的多点触控技术,微软凭借这一技术,让Surface桌面触摸电脑成为业界最受关注的产品之一,相关产品价格上万美元。而3个男生的作品仅花费了800多美元,还具有体积小、扩容性强等优点。

获奖作品
3男生半年心血 堪比上万美元微软产品
去年10月,薛来在网上看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介绍Surface电脑的视频,“酷毙了,通过手指触摸屏幕可以掌控整个电脑,非常神奇。”薛来查了查,预定价格达到1万美金,太贵了,他想自己尝试做一个。请来同学林晨阳和李贤基帮忙,三个男生自己编程,用半年时间设计出了新产品:电脑由控制屏和显示屏来控制,只花了842美元。
控制屏相当于鼠标、键盘、甚至眼睛,“控制屏上不仅能识别手机,还能识别手机品牌。”薛来介绍,他们的控制屏用USB摄像头代替了微软的高科技背面投射树脂玻璃,就使价格下降了几十个百分点。除了价格优势,他们的产品要比微软产品大桌子似的操作台小很多,在普通市民书房内也能放得下。但他们的作品显得非常“小”,软件编写简单。不过,他们留出了许多可扩充接口,未来也可以支持各种操作系统。
制作过程
赶工“严重违校纪” 赛前临时买零件重修
“开始制作时仅为好奇,后来才想到参赛,结果制作过程多次虚惊,压根儿没有想过会拿到一等奖。”薛来在参赛头天还在整修系统,作品在托运送往天津转送美国时,下屏幕被损伤,大家采取了应急措施,抵达美国后又赶紧到沃尔玛超市重新购置部件,最后时刻才做好重新修好。他们还曾在出国前三天“严重违纪”,晚上集体翻窗进学校实验室做操作实验。“幸亏得奖了,不然老师要批评的。”薛来笑着说。
比赛那几日正值5月12日,中国学生们还写上了“中国加油”挂在自己的展台上。三个少年来自不同国家,薛来说,文化的相似性最终融合为“第三文化”。他们用英文交流,整个设计过程中也有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三人要比两人好,有时不能决定的问题就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意见实在不一致,就听年龄最大的那个说的。”
三个天才少年
获奖作品创意源自薛来,他今年16岁,是整个团队的“程序编写手”,也是团队中唯一的中国娃娃。薛来8岁就成了“电脑虫”。这次的核心程序写作,他花了3个月时间来完成,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
15岁的林晨阳,初中就学完了初、高中所有数学课程,AP大学预科课程的物理部分也在高中搞定,他在此次产品设计中成功将屏幕红外线和外界红外线进行了分离。
16岁的李贤基是个操作高手,参加过各种科技创新比赛,他在中国生活了11年,大家去城隍庙买零配件时,他能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讲价。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5-22 11:47 编辑 ].

TOP

Intel ISEF是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

(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的英文缩写。这是一项有54年历史的国际性青少年科学研究项目比赛。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面向9-12年级(初三-高三)的学生,竞赛学科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学科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的科学比赛,因而被称为中学生科学竞赛的"世界杯"或"奥林匹克"。
  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是由科学服务社(Science Service)于1950年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发展而来。科学服务社是设立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该组织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联合大企业作为活动的合作者。作为对支持赞助ISEF的企业的回报,科学服务社把竞赛的冠名权授给领衔赞助的企业。1996年以前,这项比赛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电子有限公司赞助冠名。1996年,英特尔(Intel)公司投入巨资来发展并推广这一比赛,因而成为竞赛的领衔赞助商。竞赛接受Intel公司的赞助后,给予学生的奖励、教师的项目以及ISEF的活动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变,竞赛的影响和知名度显著扩大。
  每年有300-500万学生提交参赛的科研项目,其中大约1200名获得参加Intel ISEF的资格。全世界每年大约举办500个Intel ISEF的附属竞赛。附属赛相当于ISEF的网络的会员,分布在美国及世界40多个国家。附属竞赛可以是省或州级竞赛、地区竞赛或国家级规模的竞赛,但要求参赛学校不少于5个,参赛选手为9-12年级学生,并且不少于50名。每个附属赛可以选派2个优秀的个人项目和1个集体项目参加国际竞赛。根据协议,Intel ISEF的附属竞赛要遵守Intel ISEF的国际规则,并且每年向科学服务社注册,竞赛结束后报告竞赛的基本情况。
  Intel ISEF共设立了15个学科: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老年学、数学、医药与健康学、微生物学、物理学、动物学以及集体项目。
  大约有1200名科学家、工程学家和企业的专家被聘为Intel ISEF的评委。所有的评委都具有博士学位或8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并且所有的评委都是志愿者,自己负担参加活动的旅行和食宿费用。
  Intel ISEF奖项分大奖(又称学科奖)、专项奖和政府奖,共计600多个个人和集体奖项。每个参赛项目至少要接受四次评审。每个学科的大奖项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奖金分别为3000、1500、1000、500美元。此外,还有由Intel、科学服务社和近70个赞助企业、科学社团和政府提供的价值超过150万美元的奖学金、暑期见习研究、野外科学考察机会和实验设备。每年还有2名竞赛的优胜者获得去瑞典斯德哥尔摩观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资助。
  每年5月,Intel ISEF在美国的不同城市举办。主办城市组委会负责活动设备、招聘评委、招募志愿服务人员、安排选手的参观活动以及为Intel ISEF募集近100万美元的资金。但是主办城市非常乐于举办这种国际性活动并引以为自豪。在Intel ISEF的举办过程中,将会给举办城市的经济带来近800万美元的收益。
    自2000年起,英特尔公司开始与中国科协合作,每年赞助中国内地学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IntelISEF总决赛,今年是参加这一赛事的第10年。迄今为止,共计208名中国内地学生参与了137个项目的竞赛,并赢得了142个奖项。
   最好的战绩是2004,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高中生朱元晨,凭借“3D计算机图形”项目成为IntelISEF顶级奖项——“英特尔基金会青少年科学精英大奖”的三名得主之一,随后,太空中有一颗小行星以朱元晨的全拼命名。目前,朱元晨正在哈佛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在2008年IntelISEF总决赛上,来自中国内地的23名少年英才,带着17个项目参与角逐,最终取得了14个奖项,包括一个工程学科的特等奖和一等奖。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5-22 11:29 编辑 ].

TOP

中国女孩获得国际科学奖,将拥有一颗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我不够聪明,也不漂亮,但是我有梦想。”
                                  ——潘莹
   今天,潘莹20岁了。
   平生第一次,潘莹穿着礼服,站在国际颁奖台上。
   她不知道自己如何走上台,一切恍然如梦。
   欢呼声响起,一滴眼泪悄然落下。

   5月15日,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展览中心,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大赛的IntelIsef(英特尔世界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
   本届比赛的口号是“gatheringgenius”,意味“天才的聚会”。此言不虚,在这里5天,我看到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学生,带来了18个学科1000多个创新项目。从蚊子表面的仿生学研究,到能在水上开的汽车……,很多项目让人大开眼界,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中学生之手。
   要从各国选拔的1500多名天才少年中选出最终获奖者,无疑是高难度的活。幸好有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比赛的评委,数量和选手一样多,这样就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如此多的专家们忙活了4天,终于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刻。
   并不出人所料,绝大多数奖项被来自美国各州的选手获得,来自中国的17名选手最终获得了13个奖项。
   其中,并不被看好的潘莹成为最大黑马,获得了份量很重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二等奖和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专项一等奖。这也是今年中国代表团在学科单项奖中唯一的二等奖。
   根据比赛规则,不久之后,太空中将有一颗小行星以潘莹名字命名。
   而今年8月,潘莹也将踏进一所美国著名的女子大学的校园,开始留学生涯,这所大学给她提供全额奖学金,并且为她够继续从事残疾人假肢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这几天在比赛现场,接触到很多天才青少年。但是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潘莹,她的天赋不是最好的,她的成功是一个“科学灰姑娘”的故事。
   她的项目不是最前沿的,也不是最高深的科学,但是项目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并且能够巧妙地解决截肢患者长期面临的重要困境。
   故事中有很多元素,有现实,有苦难,有艰辛,有挫折……,其实,她有99%以上的机会失败,或者放弃。
   换句话说,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但是最终,奇迹发生了。成功,成为无数偶然叠加形成的必然。
   人的生命中,其实很多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是最可能发生的真实。
   而这种真实真正发生的前提,其实极其简单:梦想和坚持。
在全校600多学生中,潘莹的数学成绩总是排在400多名,“我没有自信,我不够聪明,也不漂亮”,但是“我有梦想”
   潘莹开始读高中的时候,一度很不自信。
   初中的时候,她的成绩很优秀,但是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之后,“面对全省各地来的尖子学生,考试中的落差很大”。特别是数学,对于潘莹来说似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全校600多学生中,她的数学成绩总是排在400多名,严重影响了她的总成绩。“而且不论我怎么努力,花再多的时间,用再多的功,好像都没什么起色。”潘莹对我说,“从初中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所以我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这也是潘莹能够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的原因。
   但是对于数学,潘莹遇到了最大的挫折,一度心灰意冷。“那时我很敏感,很没有自信,我不聪明,也不漂亮,成绩也不是最好,好像也不是理工科的料。”
   那一段时间,潘莹很不开朗。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生物学科的夏老师负责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他经常鼓励潘莹,“虽然你数学不算好,但并意味做不好科学研究”。夏老师教她观察生活,增加自信心,去做科技方面的尝试,并在实践改进自己,和别人交流。
   在生活当中,潘莹悉心观察,她的灵感被激发了,她决定开始做一个研究项目。
   潘莹家有一个邻居,是一个截肢者,每天要带假肢。她常听邻居说起,用假肢遇到的种种问题,也亲眼见到过很多次。假肢是木制的,接受腔和腿连接固定起来才可以使用,采用真空吸着式,假肢接受腔坚硬不可调,没有专用内衬,使用者感觉非常闷热,非常不舒服,皮肤接触部分经常会出现过敏症状,长期使用还会滋生细菌,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而且假肢穿戴十分不便,每穿一次,脱一次都要费很大的功夫。此外,假肢使用一段时间很难保持真空状态,还要重新更换,更换假肢的费用比较昂贵,最便宜的也在1000元左右。虽然这些问题长期困扰截肢者,但是对于截肢者来说,不用假肢又不行。
   潘莹的中学在一个医院区,经常能看到截肢的患者。有一次她上网一查,吓了一跳,全国竟然有80万截肢者。
   “80万人啊,他们每天都要忍受假肢带来的痛苦。”潘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设计一种方法或者产品,能够让假肢使用者摆脱这些痛苦。   
7次碰壁,被习惯性拒绝的潘莹,在家庭中得到了最大的支持。爸爸说:“你做的不是一件坏事,家里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但爸爸会支持你,支持到底”
   潘莹的开始很不顺利。她上网去查,国内的资料很少,做假肢的厂子不少,但这方面科研很少人做,能借鉴的东西不算多。她去国外的假肢研究机构网站查询,下载了一些免费的论文,受到一些启发。
   她开始针对性的自学一些物理、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想到用加硅橡胶做假肢内衬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学校的老师不太懂这个领域的知识,就建议她自己去联系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指导她去做研究。
   但是让潘莹没想到的是,她先后联系了7个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专家,都被各种委婉的理由拒绝了。有些工作忙不想多事,有些觉得她一个高中生能做什么东西,有些怕承担责任,“反正都有很好的理由”。
   虽然不停碰壁,但是潘莹不想放弃。因为为了做这个研究,她去找很多残疾人做过访问,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建议,所有截肢者的现实生活表明,这是一个很困扰的问题。他们对潘莹非常热情,纷纷鼓励她去做,很多人还热切盼望有一天,能够用上潘莹的研究成果。
  潘莹说:“每次去采访残疾人回来,我的心都不能平静,我想帮助他们,我知道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后来功课有些紧张,而且还要考托福和SAT,“好几次成绩不理想,托福考了3次,SAT考了5次”,考试和做研究冲突,但是想到那些见到过的残疾人每天的痛苦和热切的眼光,“自己就决定不能放弃”。
   时间一天天过去,潘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她开始设计产品,制作样品。她设想通过内置于大腿接受腔中的可调型双囊腔假肢内衬垫去解决这难题。
   要做样品,当然要花钱了,没有别的更好的渠道,也没有经费的支持,潘莹只能求助于父母。潘莹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是父母相信潘莹,特别是父亲和潘莹一起去做过几次对残疾人的家访,感同身受。
   朴实的父亲对潘莹说:“你做的不是一件坏事,家里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但爸爸会支持你,支持到底。”
   在潘莹最困难的时候,在花了上万元还不知道是否能成功的情况下,爸爸坚守了这个承诺,而且还千方百计地和潘莹一起想各种办法边省钱,边解决做样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做产品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多细节,有很多微小的方面,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有在工厂工作的叔叔给我带来的专用的钉子,有做电子的叔叔告诉我怎样去买又便宜又好用的元器件,同学的爸爸是做美容的,帮我做了产品模型……。
   在说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潘莹泪流满面:“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很多帮助我的亲戚,父母的朋友,还有同学的爸爸,我不可能做出这个产品。”
   潘莹说,我的很多设计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发现,比如只能充气系统,爸爸有高血压,家里的血压计启发了设计自动充气系统;内衬设计则受到了水枕头的影响……
   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到2009年3月,这潘莹做了一年半。“这个产品不知道做了多少代,材料和设计已经第四代了。以前没有电子系统,后来加了智能充气系统,开始很大,现在能够方便的放在假肢中,成为一个成型的产品,已经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潘莹的项目介绍中,用这样几句话描述的这一年半的工作:首先,我使用硅橡胶并运用独创的撒盐法制作并加工了双层侧面内衬垫,并通过研究硅凝胶交联度与其属性的关系制出填充内囊腔的材料。随后,我利用硅橡胶海绵制作底部内衬垫以缓冲与吸汗,下层设置气囊以调节受力面。最后我研制出智能充气系统,与侧面内衬垫外囊腔连接,通过气压传感技术监测假肢穿戴与运动状态,实时调节内衬垫松紧。试验表明,本项目有效地减低接受腔更换频率,提高假肢舒适度与安全性,简化穿着步骤,受到残疾人欢迎。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进一步推广到各种假肢中。
在青少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ntelIsef大赛现场,几天里,潘莹展台前人流涌动,潘莹的嗓子说哑了。一个残疾人从几百公里外赶来,赠送她一块玉。
   2008年,潘莹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得了二等奖。“那次成绩不算理想,一是项目没有完全完成,二是根本不会写论文,写了40多页,很多不需要的内容。”
   很幸运的是,在选拔代表中国参加青少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ntelisef),潘莹也被评委选中,搭上了去美国内华达雷诺参加总决赛的飞机。
    在IntelIsef大赛现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一个展台,可以向评委和观众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几天里,潘莹展台前人流涌动,咨询者络绎不绝,国际评委和观众对潘莹的项目都给于了高度的评价。特别近10位是参赛的残疾人选手,还有残疾的观众,对潘莹的项目评价很高,认为他确实有助于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潘莹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听到残疾人说,这个产品对他们有用。”
   到场有几位企业家也对这个产品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内华达州企业家是一个截肢者,他从几百公里外赶来,对潘莹的产品赞不绝口。潘莹把一个产品送给他,他送给潘莹一块玉,并希望以后能和潘莹合作,不断完善这个产品。
   在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评选的特别专项奖中,潘莹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对这个产品走向实用和商业化的重要肯定。
   5月15日是潘莹的生日。这一天,潘莹20岁了。
   平生第一次,潘莹穿着礼服,站在国际颁奖台上。
   她不知道自己如何走上台,一切恍然如梦。
   欢呼声响起,一滴眼泪悄然落下。
   站在台下,我看着她,眼睛也湿润了。
   祝福你潘莹,你是最美的女生。
   2009年8月,潘莹就要到美国念书了,美国著名女子学院Bryn Mawr College给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Bryn MawrCollege是美国著名的“七姐妹”(七所最著名的女子学院)中的一所,现任哈佛大学校长、也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就毕业于BrynMawr College;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就读“七姐妹”中的另一所的威尔斯利学院。)
    “让我高兴的是,BrynMawrCollege很看重我所做的‘可调型双囊腔假肢内衬垫的研制’这个项目,并希望我继续完整这项研究”,潘莹说:“我会继续的,我会继续坚持,我会努力,让这个产品真正造福于截肢患者。”.

TOP

2008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国共有15名学生获得14个奖项。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颁奖典礼在一分钟的默哀仪式中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1550多名参赛师生在美国亚特兰大,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死难的人们哀思。
  本次参赛的中国的代表团由23名中学生组成,有17个项目过关斩将地参加了总决赛,其中有15名学生的12个项目获得14个奖项。厦门双十中学 的方兴分别获得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深圳市高级中学的邱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白雪菲各获1项二等奖。根据大奖赛的“行星链接计划”,一等奖 和二等奖获得者都将有一颗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因此,在浩瀚的星空将有3颗小行星以这3名中国孩子名字而命名。
  比赛结束,这些学生一回到北京就立即将所获部分奖金捐给灾区。获得类别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方兴向向新民网记者表示,他已经从所在厦门双十中学奖励的10000元人民币奖金中捐出了5000元,等拿到大奖赛所获得8000美元的奖金后将以第一时间捐献。
  获得特别奖一等奖和类别奖二等奖的邱军捐出2500美元奖金。获得集体项目三等奖的佛山市第二中学的吴俊宏、郭阳和余思思也一致决定,以三人的 名义捐出1000美元奖金。来自灾区的成都市第七中学的熊维希、杨金铭的集体项目获得了三等奖,她俩除了通过所在学校每人捐款1000元人民币外,还决定 用大奖赛上所获得1000美元奖金购买救灾物资送往灾区。
  进入决赛的余浩远虽然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没有最终获奖,但他也决定把在国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所获得7000元人民币奖金捐给灾区。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在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些孩子爱心体现了中国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他们在大赛上表现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也预示着中国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担任此次大赛的中国代表团领队,来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王延祜副主任对此次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奖选手的集体赈灾捐献奖金行动, 既感动又欣慰。王延祜认为,这次中国代表团体现了我们中国新一代青少年良好的素质和风貌,在大赛上取得了如此理想的成绩,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TOP

创新者赢未来

在IntelISEF评判标准里,创新性被放在最首要的位置。这里比的不是艰涩的公式或高难的演算,而是展示创造力。那些身为科学大师的评委们告诉孩子:富有想象的探索远比完美的结果更为珍贵。
    屈铭志是53届IntelISEF大赛中成绩最好的中国学生,他幼稚地用一个制作粗糙的小转盘来提高像片的精度。这项小发明在国内大赛上并未引起关注,但在IntelISEF,每个评委都对这个粗糙的小仪器非常感兴趣,高度赞赏他的创造力。屈铭志因此夺得当年“动物学科特等奖”。如今即将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的屈铭志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参加这样的科技创新活动,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你的创新得到鼓励,你就会努力创新。”
    现在哈佛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的朱元晨曾经两次参加IntelISEF。他在2001年首次参加IntelISEF时,当时任英特尔公司CEO的贝瑞特博士对他提示:“到那些目前研究者还比较少的新兴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去寻找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这样你更容易做出一流的成绩。”朱元晨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做的。在2004年IntelISEF上,他凭借计算机图形学的创新成果征服了所有评委,一举夺得最高奖项“英特尔基金会青年科学精英奖”。
    创新的学习为创新的成果打下了基础,也成就了朱元晨不一样的人生。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了朱元晨,他还被正式邀请参加当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随后,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小行星以朱元晨的全拼命名。
     在2008年中国代表团出征IntelISEF的仪式上,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当今世界最稀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英特尔坚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IntelISEF就是给孩子搭建了一个激发创新精神的全球平台,它是全世界最具创新的孩子们相聚的盛会。作为一家持续创新赢得持续增长的全球科技领先公司,英特尔有义务激励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更深远地助力于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5-22 12:04 编辑 ].

TOP

比赛是快乐的

人们习惯于把一场高水准的国际科技大赛想象成高度紧张的竞技场,但那些经历过IntelISEF考验的中国学生却答案迥异,他们的感受非常独特:那是一场完全拒绝功利心的快乐而有趣的新鲜体验!
    “请记住,ISEF只是一个欢快的聚会。”这是2002年IntelISEF开幕式上,大会主席的精彩主张。让国际性科技大赛变成未来之星的欢聚,没有你争我夺,没有分数计较,而是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青少年一起共享或分享发明的奥秘,体验科学的魅力,感受创新的快乐。
    正是基于这一主张,ISEF俨然成了孩子们的节日:参加不同主题的party、听各类科学讲座、与诺贝尔奖得主轻松交流,完全没有人们印象里那种严肃、紧张的、激烈的场面。值得一提的是,参加IntelISEF的小科学家们全然没有那种少年暮气,他们通常打扮得很酷,颇为外向活泼、给人的印象是既聪明又靓丽。因为大赛给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氛围,激发了他们的表现力。
    参加了2007年IntelISEF的上海市延安中学学生焦姮这样总结参赛感受:“这已然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一场享受快乐的科学盛宴。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热爱科学的学生们互相学习。拿不拿奖已经不重要了的,能走到这里,就是胜利者。科学研究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比赛是快乐的。”
    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是ISEF的热情支持者和强劲推动者。他大约在2000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提出了一个曾经震动全美的观点一一“毕业鸿沟”。这位曾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的企业领袖的调研结论是:现在大学里培养出理工科毕业生,远不能胜任高科技公司的需要,而且热爱科学与技术的年轻人正在日益减少,其根源在于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在中学时代就被抹杀了,尤其是他们就根本没有享受到科学的乐趣。
    由此不难联想,被称为“糖果一代”的中国新一代,如果他们品尝不到科学所带来的乐趣,他们会轻易抛弃科学。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不再爱好科学,也就没有了科技强国之梦。.

TOP

2007年INTELLSEF 上海中学生战绩

被誉为中学生科学竞赛“世界杯”的第58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ntelISEF),前不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布克基市“鸣金”:代表中国参赛的上海中学生共获得5个奖项。其中,华师大二附中的顾宇洲、卢湾高级中学的杨力青、浦东外国语学校的王肇欣获植物学团队项目二等奖,是中国大陆本届获得的最高奖项。   
  由市科协组织的随行考察团则向本报提供了本届大赛另一张“成绩单”——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考察报告。市科协科学普及部副部长陈红告诉记者,考察结果有喜有忧: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明显差距,但值得鼓励的是,学生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培训等环节,已和国际接轨。   
  上海中学生参加本届大赛的两项获奖课题获得了好评。延安中学的焦姮从东海微生物中筛选获得活性芽孢杆菌,由此发酵分离出的新型环二肽有可能成为开发抗癌和抗真菌新药的先导化合物。由杨力青、顾宇洲和王肇欣组成的植物学研究团队,研究的是夹竹桃叶提取物对于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及机理。.

TOP

第60届比赛趣闻

扬子晚报2009年5月15日报道这一次和28个天才的中国学生一起,来美国参加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世界杯”大赛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IntelISEF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青少年科学竞赛,有60年的历史,今年是第60届,设有总价值400万美元的奖学金和奖品,以及美国常青藤大学录取的机会。一等奖和二等奖得主还将拥有一颗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8名学生组成中国代表团,带来了19个创新项目,将和全球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孩子一起角逐大奖。
这次来美国参赛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这里在闹H1N1流感,新闻中说很严重;中国代表团还是决定来参赛。很多孩子为了这次比赛已经准备了一年,他们渴望参赛。
Intel公司专门定制了一大批净手液,每一个会议袋上,都挂了一瓶净手液,方便人们及时使用。
美国人改变了见面问候的礼仪。不再握手了,都来“撞肘”了。(有点像赵本山的台词)美国人觉得手上不卫生最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催生出的一个全新的见面礼仪——“撞肘”。让我想起在NBA赛场,扬起肘子代表着强硬,代表着对抗;面对H1N1流感,美国人又幽默了一把,似乎在用“撞肘”这种新的见面礼,表达着强硬对抗流感的决心。
当地时间11日晚上7点,第60届Intel Isef隆重的开幕式现场,Intel董事长贝瑞特和电视主持人,还带领着来参赛的5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学生,一起做了“撞肘”这个新的见面礼。
Intel Isef开幕是当地时间11日,正是北京时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正在地球的另一头的中国人都牵挂着四川,在展馆里紧张搭建展台的中国学生,还有来自美国等各地的华裔天才少年们,在做准备工作的同时,还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为四川加油!”
他们举起自己制作的标语,聚集在一起,在镜头前展示,在全世界各国学生面前展示。他们“为四川加油!”也在为自己加油。来自成都的3名学生陈礼、文旸天、朱晟爽,更希望用自己在大赛中的努力和好成绩,“为四川加油!”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赵亚辉)

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和主持人大玩“撞肘”表演.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