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

2008年9月9日,《文汇报》(第14版和第15版)、 《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题目为“国际一流书写教育新篇 高端水平彰显中国特色”。

现将部分内容转贴如下:

开先河:中国国内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校
领风骚:用教育哲学思想办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学校

上海中学国际部: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新锐”
上海中学国际部:现代教育应对“全球化”的“方阵”


国际一流书写教育新篇 高端水平彰显中国特色
写在上海中学国际部创办15周年之际

核心提示
    上中国际部:国际一流教育的四大亮点
    放在国际一流教育的平台上,上中国际部呈现的四大亮点颇具分量。

A独一无二:中英文两大系列四大类课程,与国际教育接轨
上中国际部设立中国国家课程(部编人教版);沪港组合课程;IB(国际文凭)课程;类美国课程(包括美国大学委员会授权开设的AP课程、SAT辅导课程)。
这四大类课程,与美国、英联邦国家、欧洲、日本、韩国等大学接轨,学生通过考核可进入国外大学,也可报考中国大学。

B独占鳌头:学校国际性与生源世界性,真正国际学校
国际部是名副其实的小小“联合国”,有来自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200多名境外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和谐相处,在交流中学会沟通,在理解中汲取长处,在包容中懂得欣赏,让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1995年被批准为国际文凭学校,是上海最早的国际文凭学校。

C独具特色:课程的多元高选择性,满足个性发展
上中国际部现有行政班84个,教学班达1247个。学生按系列、模块、水平、年级等实行走班上课。课时选择性超过95%,学生可进行语言选择、系列选择、层次选择、科目选择、模块选择,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
课程分英文、中文两大系列(有90%的学生选学全英语课程)。

D独有一功:学生毕业进入世界名牌大学比例高,享誉海内外
毕业生进入名牌大学比例高。历年来,毕业生欧美一流大学录取率达70%以上;数百位毕业生进入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沃顿商学院、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伦敦政经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澳洲悉尼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大学等众多世界名牌大学。
2008年,73名进入美国大学的学生,超过70%进入美国前50名大学。外国留学生报考中国重点大学录取率达100%。2008届全部留学生分别被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四所大学录取。历年来,大部分港澳台班毕业生也被上述四所大学所录取。
IB成绩进入世界先进行列。IB全科文凭通过率历年在90%以上。2008年5月IB全科文凭通过率为 100%;平均成绩为38.44,最高分为45分(满分为45)。单科满分(7分)率为36.7% ;而2007年5月全球IB平均分为29.56,通过率为78.77%,全球最高平均分据悉为40.26。(2008年尚未公布)
参加美国各类考试获得佳绩。今年开设的AP课程,参加微积分AB、微积分BC、物理 B、化学、心理学科考试的学生全部获最高分5分。学生参加美国中学生水平测试SAT I最高分2400分(满分为2400分); SAT II数学、物理、化学、汉语最高分均为满分(满分为800分),另有多名学生同时获数理化三科满分。托福(TOEFL)考试最高分673分(满分677), TOFEL iBT 最高分117分(满分120分)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10 12:15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一)
挑战:上中人建世界一流国际学校的果敢  

中国人也能办一流的国际学校
上中人在前瞻中迈出坚实步伐。上中具备走向世界的实力上中是沪上乃至中国的名校,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光是“两院院士”就多达53位,省部级以上领导超过百人,将军近30人,各行各业专家难以尽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上中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的“排头兵”。以唐盛昌校长为代表的上中人,果断地提出,学校要有战略性改变,要从内部改革为核心转向以外部拓展为导向。唐校长认为,决不能再满足于历史名校、国内一流这样的水平,而是要更进一步,走向世界,挑战世界名校。于是提出了“让上中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上中”的基本框架构想,并期望通过开辟国际教育来落实。
   
上中人具备教育的国际视野   
20世纪末,是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大流通”,而且是文化的“大融合”。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核和国际交往的重要载体,有着特殊的作用。追求世界一流教育,上中人有着自己的思考:作为沪上名校,上中的战略选择不仅要为我国的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而且要创造条件吸引境外学生入学,办一所为境外人士的子女提供高质量国际教育的国际学校。这既是学校主动为改善投资环境服务、满足境外学生就学要办的一件好事,也是学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国际教育趋势接轨要做的一件实事,更是实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大事。

上中人具有钻研国际一流教育的智慧
上中在创办国际部前,曾组织专门力量和人员,对外国的国际学校和在国内开设的由外国人主办的国际学校,以及国内外教育的来龙去脉与最新发展的趋势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通过专题调查、查阅资料、出国走访等方式,掌握了丰富的材料,然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从比较中找到自己创办的国际学校的定位和风格。在开办之初,唐校长曾对李英副校长说:“我们在招生的同时,另外有两件事情一定要同时做。一件是选好能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件事就是在合作方答应引进教材没有落实之前,我们一定要着手编写相应的英文课程教材和准备中文课程教材。而且后一件事比前一件事更重要。上中国际部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沿用国内教育的做法,也没有照搬西方欧美的做法,而是在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上,创出新意的教育,从而形成了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他们用智慧解决办学的尖端难题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9 17:00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二)

突破:以国际一流水平为参照系进行开创性办学
中国人也能办好一流的国际学校,上中人在寻求卓越中开创新的里程碑

先进的:在研究中汲取国际课程教材精粹
上中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课程教材(多达500余种),对其哲学思想、编写目的、选材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比较研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国内更多的是验证性实验,老师给定步骤,有明确的预期;而国外更重视学生自己制定试验计划、选择数据处理方式、自行分析实验结果,哪怕最后结果与设想完全相反,也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过程。上中国际部注重将这些先进的思想、内容精粹融入到教学,取得了质量上的巨大突破。像IB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从原来的低分到现在的接近满分,充分说明了上中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走向成功。

多元的:创设高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高选择性是国际一流学校最重要的标准。而上中国际部为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了中英文两大系列四大类的子课程体系,推进了课程的高选择性,并且实现了横向的选择与纵向的衔接上的突破。国际部通过15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套较完整有近600门课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高选择性上,模块选择显现了极大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如美术学科学生可选的有素描、水彩、泥塑、油画、中国画、木刻版画、卡通画、电脑美术、视觉艺术SL水平、HL水平等十几种课程模块。体育学科的学生可选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板球、棒垒球、软式网球、乒乓、羽毛球、毽球、田径、健美、游泳、跆拳道、太极拳、体育舞蹈、街舞等几十种课程模块。
学生的水平选择则突出了多层次性。如英语学科分母语与非母语以及ESL三大模块,而母语、非母语各自又分H水平与S水平。汉语课有母语、非母语、CSL模块;母语又分H、S+、S三种水平;非母语分入门、起点、初级、准中级、中级、高级、读写等水平。数学学科在11-12年级学校提供了港澳台课程;留学生课程;类美国课程的S水平、H水平;IB课程的SL水平、HL水平以及AP课程的微积分ab水平和微积分bc水平等供学生选择。
选修还分自主选修和限定选修两种。自主选修是在学校开设的近百门课中学生按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限定选修是在学校开设的数门学科中必须选一至两门课程。怎么设定自主还是限定选修,学校视该门学科对该年级大多数学生而言的重要性而定。
与课程高选择性相匹配,上中国际部有效地推进了小班化与走班制教学,实行了学分制、绩点制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特色的:学科特色与教学特色充分彰显
鲜明的学科特色与教学特色是国际一流学校的主要衡量标准。上中国际部已经形成了具有良好竞争实力的学科特色与教学特色。在学科特色上,形成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中文等一批强势学科,这些强势学科在IB、AP测试中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在教学特色上,不仅在于学校有100多位教师胜任全英语学科教学,更在于这支队伍在教学上能给予每一个上中国际部学生充分的、全程的关爱,既关注课堂上的学习,也关注他们在课外的发展与指导。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到上中国际部学习,得到的教学关爱是全方位的,这也正式他们乐于送孩子到上中国际部就读的原因所在。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9 16:45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三)

特色:“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用中国人的智慧与功夫,破解国际学校前行中的难题

与国际教育接轨:发展要诀
上中国际部的发展,坚持以中国特色为轴心的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国际学校教育之路,在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上创出了具有新意的教育。既然是国际学校,那么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学内容与方式进行“软着落”的创造性接轨,这是办学的题中之义。
上中国际部,对境外学生实施为国际教育界认同的学历教育,制定了一整套涵盖所有学科的教学大纲,明确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配套措施。各学科的教材主要是来自国外的原版教材,辅以一部分国内出版的教材(含少量香港教材)。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民族不同、价值观各异,因此各种教材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上中国际部采用多种观点呈现,让学生自我判断选择和通过交流尽量走向融合的办法,使多元文化在碰撞中逐步接近,而不是产生剧烈冲突。对于外国教材中一些有别于我们观点的内容,学校采取多版本的方式。比如直接引用国外一些接近我们观点的教材,必要时,教师自己还会写补充教材。

融合中国元素:魅力展现
既然是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是组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境外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基本内容,更是了解中国优秀文化魅力所在。
汉语作为重要学科设立,每个年级都设立汉语课,并作为学校的主要考试科目。辅导、鼓励学生参加HSK考试(国家汉语水平考试)。汉语课作为一种载体,将中国文化与影响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同时,举办各种活动如:中外文化交流节,国际武术节、中国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书法课、知识竞赛、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
中国人办国际学校的意义更在于通过国际教育缔造境外学生的中国情结。让境外学生认同与理解中国优秀文化,这是上中国际部的最大特点。
在上中国际部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对其原有文化的尊重,又能使他们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如教授汉语——国际部学生的必修课、中国画、篆刻、书法、古典诗词欣赏、手工制作等),从感情上、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中国文化。

凸显教育优势:取胜法宝
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的取胜法宝,关键在于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优势。国际部教学上由于上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在上海乃至全国均占有优势,因此在国际部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强项进一步得到体现,这一优势已经在IB、SAT等测试中充分显现。
几乎所有从国际部毕业的学生都有体会,进入国外大学在理科方面的衔接(特别是数理化学科)十分顺利,不少同学说有的内容在12年级就学过。还有不少学生因为11-12年级选学IB、AP的课程而被大学承认学分予以免修。
除此之外,教育优势还显现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基础性,又强调创造性;既注重面向全体,又充分照顾个体;通过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制度,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学业上、语言上和行为修养让学生取得最快、最大的进步,这是外国人办的国际学校难以企及的。
有一位日本学生毕业后想赴美国读大学,原来在国际部数学成绩一直中等偏下,家长也很担心上大学后能否跟上。上中国际部的教育优势,在他身上变成了强势,到了大学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结果他成绩排年级第三,高兴地向妈妈报喜,家长也随之兴奋地打电话到学校表示感谢,话语中激动得哭了起来。

矩阵管理:法理情相结合
上中建构中西文化融合、法理情结合的管理机制。国际部实行矩阵管理,在纵向上形成主管——段级主任(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年级组三级管理,在横向上形成课程协调、教学协调、生活协调、人力资源协调、总务协调的五条线管理,既注重规范,又注重关爱。注重把握好招生关、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表、加强学生的管理、做好对家长的思想沟通,将常规管理与现代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又要促进学生遵守秩序与规范。国际部的管理着意于日常管理的一点一滴,全方位、全天候、全心全意地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向更高的方向迈进。国际部的管理注重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欢迎家长提出对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建设性建议,家长可以走进课堂与孩子一起上课,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9 17:02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四)

服务:“人文关怀”与“个性哺育”的融合
用中国人的热情和品质,温暖国际部学生的心。

一个学生的教学班也开
学生需求就是开设课程的依据。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是国际部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和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比如,IB课程中“计算机科学”选学的学生很少,通常只有1—2人。但学校坚持开设了十年。又如,语言类课程,汉语零起点班,ESL班一般学生都很少,但学校坚持每学期都开设,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
再如,个别学生11年级转学到国际部,物理或化学没学过(国外许多中学设置的物理和化学科目,学生可只选一门),学校也坚持为这些学生开设物理化学起点班。

小班上课成为惯例
小班授课是国际部的一贯做法。最大教学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而20人以下的教学班超过全部教学班数的6 0%。上中国际部,现有行政班84个,而教学班则高达1247个,从这个数字的对比中,就可以感受到小班教学的广泛密度和个性教学的充分程度。

为特长学生开“小灶”
美籍华人何英丹五年级时来校学习,爱好网球,学校上午为其上文化课,下午利用学校的网球馆找老师陪他练习,并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习因外出训练而影响的文化课。后来,该生在校读书期间飞回美国参加青少年网球锦标赛,获得了高他年龄两个级别的冠军。现在他的网球教练就是世界冠军桑普拉斯的教练。
像他这样有兴趣、特长,在上中国际部学得到良好发展的学生还有许多,许多学生在国外、国内的科技大赛、体育、艺术项目竞赛中屡屡获奖。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与慈善
学校通过CAS(创造·行动·服务)课程与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国际部的学生注重关心社会,提升国际理解素养,积极投入慈善活动中去。
2008年3月22日下午1:00,上海嘉善路508号尚街大厦四楼大厅,由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主办,联合上海十多所国际学校学生,国内外十多家公司赞助的慈善艺术展(简称ACE)隆重举行。此次艺术展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也吸引了众多家长参加,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我国西部贫困儿童的医疗费用。
如此规模大,影响面广的慈善艺术展,从主题选定、策划,寻找场所,联系赞助商和慈善机构到节目选定,宣传、售票等,都由国际部12年级张南希、韦可嘉同学召集国际部高中学生经过数月筹备完成的。与其说这是一场慈善活动,不如说这是对国际部学生的爱心,耐心,创造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艺术能力等等的综合考验。
ACE活动最后一项是由学生主持的拍卖活动,一幅上海外滩的黑白摄影作品,在竞拍者一次次地加价中,最后以五千元成交。展会结束,共筹集了4万多善款,受捐方代表致辞时几次哽咽不能继续,她说这次展会是个奇迹,她说她的感谢难以用言语表述。
国际部学生还每学期举办义卖活动,平均每学期各种捐款近5万。这次中国汶川地震国际部学生自发捐款119700多元。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9 16:53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五)

成功:师资建设与团队管理的提升
上中国际部的发展,促进了师资水平整体提高,锻造了一支中国人主导的国际教育管理团队

师资队伍“四结合”
上中国际部的师资队伍由资深的本校教师、国际教学经验丰富的海外归国教师、好中选优的外籍教师以及大学兼、专职教授组成。其中外教66人;海归教师约15%;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0%%以上。教师的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对学生充满爱心。师资构成的多元化、多种类,为高品质的教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培训教师“多层次”
上中国际部对教师的培训与深造采用“阶梯型”与“需求性”相结合的办法,注重每位教师的自我发展。
国内教师“三过关”(学科专业、语言、国际教育视野)。有专人负责、专人带教指导、有一整套的详尽的培训计划,如:青年教师培训规范、教师培训长期计划、青年高端教师培训计划等。
培训的目标从开始的“适应型”到“提高型”最后到“发展型”。每隔四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从英语演讲、计算机应用到说课,层层递进,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对外籍教师建立每两周一次的教研培训制度,着重抓三方面培训:校情(让外教了解、熟悉国际部的多元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文化)、 严谨(让外教按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一丝不苟的贯彻执行)、认同(让外教对学校有别于西方的更人文化关怀的管理模式能够认同)。

管理队伍“有特长”
国际部是一所全由中国人管理的国际学校,整个团队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强烈的归属感。班子成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满腔的工作激情和能力,能凝聚团队,熟悉业务、精通管理,不断带领国际部开创新的里程。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9 16:56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六)

共赢:国际部与本部发展的互进
上中国际部与本部在同一校园,上中国际部的发展成为上中教育现代化的“助推力”,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

拓展优势互补的空间
办国际部,就是要研究国际主流教育的优势,要了解它,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它,发现它的长处,将他们的长处与中国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此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这样就能使我们在更高的平台、更宽的视野上获得发展。
无可否认,本部所积淀的理科优势、扎实的基础教学、优质的师资、良好的管理团队为国际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上中通过创办国际部,深切了解中西方教育在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教材编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异同,懂得了那些要素可以迁移或加以改造在本部教育改革中运用,提供了各种先进且又可行的方案样本与优质的人才培训,使得本部的教育教学能站在国际一流的视野来发展、改革与创新。  
可以说,上中国际部,既是实施国际教育的实体,也是了解世界教育的窗口。它的这种双重性,为上中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参照系。
促进双部的课程共进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在载体,上中国际部课程的高选择性与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为本部课程的选择性与现代性提升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目前,本部构建了与学生高素质、强潜能发展相匹配,体现高选择性与现代性特征的课程期望图谱,能提供超过800门的科目与模块供本部学生选择学习。基于比较、借鉴、创新基础上的课程教学实践,上海中学本部的教育质量达到了同类学校难以企及的高度,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率2008年达99.24%,且上海市文、理科状元均出自上中。
得益于本部课程期望图谱的建设启示,上中国际部也正在构建符合国际教育发展需要、能体现自身特色的课程期望图谱(从公民与道德、数学、实验科学、人文科学、技术、体育、艺术等八个方面构建),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

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
上中本部与国际部学生在这国际化的环境中,对各国的思想、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上中学生的国际意识更趋清晰,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心更强,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宽广。
如上中学生的“模拟联合国大会”,由于上海中学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成员完全可以由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学生充当“模联”大会的代表,这样学生对别国文化的尊重与多元文化的理解就更为真切,国际意识就更为包容、宽广。诸如此类的双部学生交流还有“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周”“中日韩学生武术交流”“艺术节同台演出”等,都从更为宽广的层面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锻造教师的宽广视野

上中本部教师往往在国际部兼课,国际部教师也在本部兼任发展课,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更使教师对中外文化差异、课程教材的差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锻造了双部教师更为宽广的视野。
在这样的氛围里,上中有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百分之九十都有出国经历,一些学科教师对国外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都有不少心得,许多教师均具有研究中外教材,进行比较教学的能力,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比较研究的论文。

激发公办学校的活力
上中国际部的发展,使上海中学的办学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上中国际部通过市场运作,积累了雄厚的办学资金,为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与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率先开展“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活用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公办学校的办学能量得到进一步激活。
譬如,借助于国际部发展的支撑与国际一流学校的比较,学校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有线网·无线网·MP(多空间视音频转换网)网“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结构,构建了学科、工程、技能、艺术等四类18个现代数字实验室(其中工程类实验室、数字化音乐与美术中心的建立为全国首创),促进了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探究与创新。.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七)

办学精粹
   
    上中国际部自1993年创始至2008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培养目标。
   
    办学宗旨:博采人类先进教育的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21世纪的英才。
   
    办学目标:构建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校。
   
    办学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发展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注重学生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
   
相关链接
   
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时代潮流、适应科学进步和发展,具备竞争实力和高度责任感的高层次国际人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交流窗口
   
    上中国际部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百余所)纷纷派员来校宣传招生政策及与学生座谈。
   
    2003年,上中成为上海市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项目学校;2006年,上中国际部成为剑桥大学在上海的遴选考试中心;2007年,获美国大学委员会授权开设AP与PSAT考点,被国家教育部获准为全国唯一设在中学的TOFEL考点(现为全国最大的TOFEL考点)。
   
    各类高层次访问团纷至沓来。2004—2008年,学校共接待法国前财政部长等高层次访问团40余个,外国来宾上千人次。应该说,上中国际部的发展,为国际友人深入了解上海乃至中国的基础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口。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10 12:03 编辑 ].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八)

附照片1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10 12:12 编辑 ].

附件

树林学生.jpg (45.25 KB)

2008-9-10 12:11

树林学生.jpg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九)

附照片2

[ 本帖最后由 xiaoyan 于 2008-9-10 12:27 编辑 ].

附件

多彩的校园文化.jpg (41.66 KB)

2008-9-10 12:23

多彩的校园文化.jpg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十)

附照片3.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十一)

附照片4.

TOP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上中国际部建校15周年文章(续十二)

附照片5.

附件

部分外籍教师在备课.jpg (38.62 KB)

2008-9-10 12:21

部分外籍教师在备课.jpg

TOP

发新话题